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蚕业科学》五卷一期猷龙同志的"关于《齐民要术》所载桑、蚕品种的研究"一文,内引《齐民要术》上的一段话:"……少食荆桑,中与鲁桑,则有裂腹之患也"。猷龙同志解释道:"为什么贾思勰认为这样的安排会使蚕发生"裂腹之患"呢?可能是小蚕期用荆桑后蚕的发育快,蚕体较小,中蚕、大蚕期给予营养价值特别多的鲁桑后,引起蚕的肥大发育而增多不结茧蚕之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我推测,可能是蚕体虚弱,感染了脓病,在壮蚕期,腹部体皮破裂而造成流脓汁的"裂腹",更接近字义一些。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广东蚕病发生的种类有多种,但为害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发生是病原,蚕体、环境三要素在蚕体内互相作用的结果。它们在蚕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病原是发病的首要因素,没有它不致发生传染病;蚕体生理状态在一定情况下能控制病原的致病力;环境条件既影响病原生活  相似文献   

3.
问:春期蚕生不结茧蚕,在饲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 答:熟蚕上簇后不寻找结茧场所,而沿簇的四周徘徊。其特证是蚕体肥大、环节肿胀膨大呈深黄色。这种状态的蚕称为不结茧蚕。在春蚕期发生的不结茧蚕,大部分是由于绢丝腺异常而引起的。 通常,如果熟蚕体内的丝腺分泌物不排出,蚕就不能化蛹,绢丝腺缢束而不能吐丝的蚕,不断地徘徊,不久便死亡。可以说绢丝腺异常是由于蚕体内激索分泌不平衡引起的,但对于蚕绢丝腺组织出现异常机理的详细情况,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4.
33.为什么不能让蚕吃虫口叶? 防病措施之一就是不吃虫口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流行成灾的病毒病、真菌性病、细菌性病与野外昆虫关系很大,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种昆虫能发生病毒病,其中鳞翅目有44种,膜翅目有9种,双翅目有5种,鞘翅目有1种。例如野蚕、桑蟥、蓖麻蚕、樗蚕、黄足毛蛾、蜜蜂、松毛虫的核多角体病,以及野蚕、桑蟥、樗蚕、桑褐斑毒蛾、油松毛虫、桃黄褐夜  相似文献   

5.
1 蚕病多发的原因 1.1 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蚕农对蚕的生理特性不了解,主观上没有“防病在先”的意识,不会主动切断病源物;忽视蚕室蚕具和蚕座、蚕体的消毒,蚕期中的蚕体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病源污染引起蚕病暴发,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僵病是生产中危害较重的蚕病之一,夏秋蚕期 发病尤其严重,有时甚至造成绝产。甲醛类消毒剂 一直是防僵的重点药物,但一般用于蚕前2%甲醛 石灰浆消毒、甲醛薰烟、甲醛草木灰防僵粉蚕座消毒 等方面。在山东蚕区,大棚养蚕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防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使用2%甲醛溶液进行蚕 座体喷消毒效果如何呢?近几年的生产中,有些县 市的蚕农已经使用此法防僵,但对防治效果有一定 争论,为此作者2004年中秋蚕期作了如下试验进行 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验利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法,添食经表面消毒而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纯NPV,算出LD50值,以调查蚕体对NPV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明确了接种病毒前,用33℃高温饲养,无论稚蚕期、壮蚕期,对NPV的感染抵抗性都有明显不良影响,而29℃较高温度在稚蚕期无甚影响,而在壮蚕期则有一定的影响。在5龄期经口接种病毒后的饲育温度,对蚕体的感染抵抗性也有影响,但没有接种病毒前的饲育温度影响大。壮蚕期眠中接触高温,次龄蚕对NPV感染抵抗性也会明显降低。另外,4龄起蚕在不同温度下行饥饿处理,其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也随饥饿中温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愈高,愈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蚕品种历来是发展蚕业生产的关键。蚕业生产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反映在品种上。现在,日本蚕丝业在育种工作上最重要的是育成优质高产的品种。高的生产性能,包含有种种要素,尤其重要的目标可说是高丝量系的品种,各个时代都把高丝量作为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没有先进的育种技术品种怎样提高呢?现在想按照1946年以来所被指定的蚕品种的成绩来探索提高春蚕用品种茧层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蚕吃下绿色的桑叶,怎样能吐出白色的絲呢? 桑叶中含有各种成分,例如水分、粗蛋白质、乙■浸出物、粗纤维和灰分等,這些成分在蚕体中有的能被利用吸收,有的则不能利用。其中被利用吸收最重要的是蛋白质。蛋白質的利用。一方面是組成蛋体,一方面是形成丝液。蛋白質经酶的  相似文献   

10.
1979年以来,三秋蚕病明显减少,秋蚕生产转向稳产丰收,但工业废气中毒却有发展频率不断上升,对春蚕生产的威胁日渐突出.八十年代以来病毒病危害更有收敛但真菌病却有抬头,为什么去春杭嘉湖蚕区发生小蚕工业废气中毒,夏秋蚕大发真菌病呢?调查表明,近年县社工副业大发展,砖瓦、  相似文献   

11.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3):48-49
近日有位蚕农来咨询 ,说 :“因没有量桑养蚕 ,在蚕养到三龄时 ,估计地里的桑叶不够喂蚕 ,因此 ,趁下雨的时候 ,突击施尿素 ,第二天继续采此块地的叶子喂蚕 ,结果蚕养至四、五龄时 ,基本上死光了 ,是什么原因 ?”。死蚕的原因一是施肥与用叶间隔时间太短 ,桑树吸收的氮素没有充分转化为养分 ,蚕吃了这种叶子 ,会产生轻危中毒而陆续死亡。一般桑园施肥后应间隔 1 0至 1 5天 ,才采叶喂蚕 ,这样较安全。第二个原因是偏施过量的氮素化肥的桑叶 ,其营养含量不合理 ,水分和非蛋白态氮含量增加 ,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 ,叶质变劣。用此叶喂蚕 ,会使蚕体…  相似文献   

12.
死笼率与后期死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新弟 《蚕桑通报》2003,34(3):39-40
蚕种生产是以获得健康的蛹体,而使蛹体正常化蛾交配,产出优质的蚕卵为目的。后期死蛹是在蛹期保护过程中由于体质原因或创伤而感染发病,造成蚕蛹死亡,往往影响单产,给蚕种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死笼率是原蚕饲育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蚕儿幼虫期强健状况总体现。那么,死笼率的高低是否与原蚕的后期死蛹有一定的关系呢?笔者根据本场2001年春、秋,2002年春3期54A、丰一品种原蚕的死笼率及后期死蛹率的调查数据,作如下分析,供同行参考。1死笼率与后期死蛹率的调查见表1,死笼率为种茧调查数据,后期死蛹率为5匾雄蛹(每匾1500头)平均数。2分析与…  相似文献   

13.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0-40
有蚕农问 :“发生蚕病 ,不知道怎么办 ?眼看着蚕一天天死完 ,不知道是什么病 ?应该用什么药治疗 ?”我说 :“蚕一般得了病 ,是无法治好的 ,因为蚕的生命周期太短 ,且蚕发病时 ,已不吃叶 ,无法添食药物进行治疗。”所以防治蚕病应该以防为主 ,尽量避免蚕生病。但是遇到蚕发病了 ,怎么办呢 ?只有想办法控制 ,不让其继续传染 ,采取如下措施 ,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 )及时用棍子夹走蚕座上的少量死蚕和病蚕 ,投入石灰缸里 ,不能乱仍 ,以免病菌扩散。然后用防病一号、蚕用消毒净或新鲜石灰粉进行局部消毒或整体蚕座消毒 ,如果发现蚕座上病蚕…  相似文献   

14.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6,43(4):68-68
请看以下附表:附表健康蚕与病态蚕对照预测方法健康蚕病态蚕看蚕体发育同批蚕发育大小整齐发育明显不齐,小蚕无光泽,体皮松软/、看蚕.看蚕体色青白有光色发黄色,无光泽,甚至有病斑看体态蚕体均匀,尾角竖起蚕体肿胀,或胸部透明发黄,尾部缩小,尾角下垂看动态用口吹蚕体,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养好小蚕,增强小蚕体质,提高养蚕效益呢?笔者通过多年在基层指导蚕桑生产的经验,以及有关对比试验,认为小蚕稀放稀养是养好小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养蚕为了生产蚕茧,用以缫丝、织绸,如果蚕养大了,不会做茧,岂不浪费了人力物力!可是在生产上这种不结茧蚕或多或少常有发生,象今年春蚕就有一些生产单位发生不结茧蚕。那末,为什么会发生不结茧蚕呢?实验证明,除了少数丝腺畸形蚕外,发生不结茧蚕的基本原因是熟蚕的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7.
保全蚕头就能提高蚕茧单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是四川蚕茧单张产茧量一直徘徊在20公斤左右,张种蚕卵2.5万粒,到上蔟营茧时怎么会只有一万多头蚕,甚至不到一万头蚕了呢?又如何保全蚕头减少损失?相当多的蚕农及少数蚕桑辅导员的确知之甚少.正因为张种蚕头不足,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地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因此,从养蚕技术角度讲,保全蚕头就成了提高蚕茧单产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有利于调动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要保全蚕头就必须找出蚕头减少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工厂附近养蚕,常常会出现蚕儿生长发育不良和大批死蚕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起初,人们以为是蚕感染了病菌,但后来才知道它与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烟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大气污染对养蚕业的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下面我们简单地谈谈大气污染对蚕桑生产影响的问题。一、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漂白粉作为一种消毒剂,由于它的广谱性和速效性,在蚕桑生产上广泛应用。它对于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消毒效果,所以在养蚕生产中无论蚕室。蚕具、蚕体、蚕阳都要使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各地蔓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顺利进,为了防治此病,生产上也加大了使用漂白粉的比例.实验证明,漂白粉液能够吏微粒子孢子失活致死,有的种场采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液进行桑叶消毒饲蚕,防病效果良好.那么,原蚕食下经漂白粉液消毒后的桑叶对蚕体生长发育有否影响?是否会给饲养制种成绩带来不良的效果?本试验的目的旨在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消特灵"近几年在蚕桑生产中应用量越来越大,生产实践证明该药使用方便、杀菌效果好,用于蚕室、蚕具、蚕体、桑叶叶面消毒可靠安全,深受蚕业界人士欢迎.消特灵主剂一般呈颗粒状,配药时是否研磨以及研磨细度对有效成分释放有无影响?笔者作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