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在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却受到自身花器结构的限制,导致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无法满足日趋增加的市场需求。苜蓿切叶蜂(Melitte leporina panzer)在采集花粉的同时能够打开苜蓿的花器,完成异花授粉过程,明显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和品质。这一现象自被发现之日起便被广泛研究利用。目前,利用苜蓿切叶蜂授粉已成为许多国家生产苜蓿种子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牧草种子基地经过几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在利用苜蓿切叶蜂为紫花苜蓿授粉进行种子生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掌握了苜蓿切叶蜂的养殖技术及其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是目前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它不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优质饲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养地、肥地的绿肥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对苜蓿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粗放,致使种子的产量较低,使种子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为了搞好苜蓿种子的生产,笔者现将苜蓿种子的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技术 (1)选地。紫花苜蓿根系发达,人土深,抗旱能  相似文献   

3.
灌溉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花苜蓿是一种全球性栽培、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饲料作物。其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种子需求量大 ,特别是优质苜蓿品种 ,更是供不应求。我国苜蓿种植历史悠久 ,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但种子产量不高 ,质量欠佳 ,一般仅为 5 0~15 0kg/hm2 ,而欧美等国家高达 997~ 1395kg/hm2 。为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改善品质 ,满足种植业结构调整 ,退耕还草及生态环境治理 ,苜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对种子的迫切需求 ,我们齐齐哈尔市草原监理站为我省西部半干旱缺水地区建立苜蓿种子生产基地 ,探索可借鉴易行的栽培方法。为此我们研究了不同灌溉时间对苜…  相似文献   

4.
苜蓿 (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 ,在种子生产中 ,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 ,一般的授粉昆虫 ,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 ,很难起到传粉作用 ,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 70年代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abricius)可以为苜蓿授粉并使苜蓿种子产量大幅度增加 ,现已应用于生产中 ,成为苜蓿种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应用苜蓿切叶蜂对苜蓿授粉制种在种子生产中还是一项空白。中国农业大学 1 989年首先从加拿大引进苜…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和杂草菟丝子(Cuscuta spp.)种子在颜色、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传统牧草种子纯度的评价方法是形态学比较,主要依赖感官辨认和经验,但是,种子形态间的相似性极大增加了形态鉴别的难度,耗时长且不准确。本研究基于紫花苜蓿和寄生植物苜蓿菟丝子(C. approximata)叶绿体rbcL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rbcL)基因的序列差异,设计针对苜蓿菟丝子的特有引物,对紫花苜蓿和苜蓿菟丝子的DNA同时进行PCR扩增,最终通过观察是否扩增出苜蓿菟丝子的DNA片段,来检验紫花苜蓿的种子纯度。此外,在苜蓿菟丝子和紫花苜蓿种子DNA和种子粒数比例分别为1:10 000和1:1 000时,该方法也可以准确扩增出紫花苜蓿中混杂的菟丝子。因此,该方法具有可靠性高、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为海关检疫紫花苜蓿种子中是否携带寄生植物苜蓿菟丝子种子提供便捷的检测技术,对种子生产和牧草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苜蓿切叶蜂繁育及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情况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  相似文献   

7.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在种子生产中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其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  相似文献   

8.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索合理的施氮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处理(0,45,90 和135 kg N/hm2)对敖汉苜蓿和公农1号苜蓿氮素累积量、生殖器官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种子产量、质量及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结荚率、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种子质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个苜蓿品种的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分配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不一致。根据两个苜蓿品种需氮规律可得出,在返青期一次性施氮肥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需氮规律。其合理的施肥措施是:敖汉苜蓿在现蕾期追施45 kg N/hm2,开花期不施,结荚期补施90 kg N/hm2;公农1号苜蓿在现蕾期不施肥,开花期追施45 kg N/hm2,结荚期补施45 kg N/hm2。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赤峰地区苜蓿种子生产田的需氮肥规律及适宜施氮量,为苜蓿种子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施氮肥时间对苜蓿结荚率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mu No.4)为材料,研究在苜蓿不同生育期施氮肥对苜蓿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的影响,为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返青期施氮肥处理的苜蓿荚果结荚率、种子千粒重以及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依次为63.87%、2.01g和85.33%;但其单序荚果数和结荚率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各个处理中,现蕾期施氮肥处理苜蓿种子产量最高(802.16 kg·hm-2),分枝期次之(641.29kg·hm-2),分别是对照(390.34kg·hm-2)的2.05倍和1.64倍。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苜蓿种子田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是研究苜蓿遗传特性、进行遗传育种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进展,研究领域已涉及到形态、细胞学、生理、基因位点和DNA序列等不同层面。同时还总结了苜蓿的遗传因素、植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是目前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它不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优质饲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养地、肥地的绿肥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对苜蓿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粗放,致使种子的产量较低,使种子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外源硒引发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浓度为0.5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了0(CK),3,6,9和12 h的引发处理后,分析了其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抗氧化能力对外源硒引发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在短时间(3~6 h)硒引发下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而仅有'偏关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在长时间(12 h)硒引发时仍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则均显著低于CK(P<0.05)。从抗氧化能力变化来看,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中以'偏关苜蓿’最适宜采用引发技术进行富硒草产品生产,而'WL343HQ’,'WL363HQ’,'WL656HQ’,'WL319HQ’和'WL903HQ’紫花苜蓿品种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14.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郭郁频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6):1329-1335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 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近几年来,我省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但种子短缺是影响当前苜蓿生产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种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在紫花苜蓿采种田上进行了不同播种量的小区试验。旨在提高种子单产,为大面积生产紫花苜蓿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五、苜蓿种子生产美国苜蓿种子的主要产区位于西北部和加利福尼亚、爱达荷、内华达、俄勒冈、怀俄明和华盛顿州,1999年美国苜蓿种子的产量约是5.22万吨,平均价格是每100磅(45.36公斤)种子190美元,苜蓿种子的总产值越为2亿1850万美元。苜蓿种子的生产额外收益是蜂蜜,美国每年蜂蜜的产值是14770万美元。六、苜蓿病害、虫害和线虫苜蓿的病害、虫害和寄生线虫能大幅度降低产量,减少利用年限,降低牧草品质。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病虫害要损失25%的苜蓿干草,价值25亿美元。实际上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有…  相似文献   

17.
甘肃引黄灌区根据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通常在每年固定时期给水灌溉。本试验研究了甘肃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次数(2,3,4次)和磷酸二铵施用量(0,180,360,540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寻找该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合理灌溉次数和最佳施肥量。通过两年的研究发现,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溉次数增加反而降低种子产量,2次灌溉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较为适宜,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86和891kg/hm2;种子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用360kg/hm2肥量条件产量最高,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31和786kg/hm2;灌溉次数和施肥量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2次和3次灌溉条件下,施肥量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在4次灌溉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3年,2次灌溉、36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57kg/hm2;在2014年,2次灌溉、54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19kg/hm2;苜蓿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和0.835;2次灌溉、360kg/hm2磷酸二铵施肥条件为该地区较为经济、高效的灌溉和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草原与草坪》2007,(3):82-82
甘肃创绿草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牧草种子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有100hm^2的种子生产基地和成套的种子清选机械。公司大宗产品有:耐寒高产的甘农1号杂花苜蓿;适宜混播放牧和水土保持的根蘖型苜蓿一甘农2号杂花苜蓿;灌区或水肥条件较好地区的高产品种一甘农3号紫花苜蓿;早期生长快的高产品种一甘农4号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个主要因子(行距、播种量、施肥、灌水)之间的组合以及收获时间对苜蓿种子产量的的影响,以便找到适合北方寒区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综合技术。结果表明,9个处理组合苜蓿种子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处理组合7(垄距65cm、播种量3kg/hm2、返青前施肥、霜前和翌年孕蕾至初花期浇水)的种子产量最高,为845kg/hm2;选择好收割时间可以减少种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