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山东省6个地区的143个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大白菜软腐欧文氏菌存在四种类型,分属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 sp.carotovo-ra(Ecc)、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E.carotovorasub sp.atroseptica(Eca)、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山葵亚种E.carotovorasub sp.wasabiae(Ecw)和菊欧文氏菌Erwiniachrysantherni(Ech)。田间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0.0%、11.1%、0.6%和19.3%,以Ecc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
从富源县的45个自然村采样、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后,对富源县魔芋软腐病病原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两种大田症状(种球软腐型和茎基部腐烂型)的病原生物学特性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E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相似。  相似文献   

3.
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定表明:荆州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的病原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uora)。该菌株与对照菌株大白菜软腐病菌相比,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完全相同,仅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略有差异,可使多种蔬菜发生软腐。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最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冯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05-2314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菌分类一直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除了传统的属被拆分成若干个属以外,新属也不断增加,植物病原细菌属的数量已增至近40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传统的欧文氏菌属(Erwinia)又分出了4个属: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迪基氏菌属(Dickeya)、泛菌属(Pantoea)和布伦纳氏属(Brenneria),导致作物软腐病的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黑腐果胶杆菌(P.atrosepticum)最初分别归在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黑腐亚种(subsp.atroseptica);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分出了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噬酸菌属(Acidovorax)。新种的命名更是层出不穷,迪基氏菌属中已陆续增至8个种,导致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菌现名为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有些亚种或致病变种上升为种,导致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变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很多病原菌的学名经历了数次变更,棉花角斑病的病原原名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和柑橘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citri pv.malvacearum),现为地毯草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xonopodis pv.malvacearum)。革兰氏阳性细菌家族的成员也在不断壮大。国内学者在学名使用上存在落伍和不规范现象。论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类体系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呈现了新老拉丁文学名的变化过程。关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软腐病是影响魔芋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软腐病病原鉴定、流行原因、综合防治措施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魔芋软腐病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软腐病菌可通过分离培养并结合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或分子技术鉴定出来,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但是由于抗性品种选育的滞后、软腐病菌传播途径的广泛、栽培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等都使得目前对魔芋软腐病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目前仍是停留在以预防为主阶段。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是引起魔芋和马蹄莲软腐病的主要病原细菌.本研究根据细菌L-氨基酸渗透酶同源基因设计URP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普通PCR、巢式PCR,同时采用细菌16S-23S rI)NA间的ITS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对样品中存在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进行检测,并比较了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品,其中存在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最低菌悬液浓度可达10 cfu/mL;巢式PCR灵敏度也可检测到10 cfu/mL;而用普通PCR最低可检测到103 cfu/mL.用实时荧光PCR和巢式PCR方法榆测病菌,其灵敏度都比常规PCR提高了100倍,且实时荧光PCR方法更快速、简便、安全、准确,不需PCR的后续处理.实时荧光PCR方法适用于种苗、种球等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湖北省十堰市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及重要致病菌,调查了十堰市不同地点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研究了不同地区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优势菌种类及致病性。结果表明,魔芋发病率和发病症状因地点而异,可分为茎基环状软腐型、黄化茎基黑烂型、黄化茎黑裂型、黄化茎干软型、黄化茎基外黑内红型、茎上部或整株黒烂型六大类症状。柳陂基地魔芋发病率最高,茎基环状软腐型和黄化茎基黑烂型发病率分别为13.0%和26.9%;郧西乡魔芋发病率最低,为4.8%。从28个样品中共分离到2种真菌和11种细菌,其中真菌为齐整小核菌和镰刀菌,优势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分离频率分别为27.6%、17.6%和12.1%。致病性测定表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为魔芋软腐病的致病菌。利用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特异性引物仅从被鉴定为该种的B12、B16、B17菌株中扩增出特异DNA条带。上述结果表明:魔芋腐烂病存在复合侵染,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重要致病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材料,以魔芋软腐病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属胡萝卜软腐菌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简称软腐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简称金葡菌)作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法,利用不同浓度硫酸铵盐析分离抗菌蛋白.结果表明,30%硫酸铵处理盐析的蛋白对软腐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抗菌蛋白对软腐菌的抗菌活性在室温至60℃处理10 min时无明显影响,70℃处理10min,其活性仅下降17.1%;在pH值5.5~10.0的范围内抗菌蛋白活性无明显变化;经过氯仿处理后抗菌蛋白活性保持最好;胃蛋白酶可降解部分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治芫荽软腐病,提高其产质量,通过对引起芫荽腐烂而绝产的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19个菌株进行17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以Ecc为对照进行鉴定,确定E1(Ames24923)、E3(Ames24927)、E4(CORI107)、E7(CORI139)、E8(CORI140)、E10(CORI147)、E12(CORI289)、E13(CORI318)、E18(PI664510)为芫荽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属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病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sp.carotovora,Ecc)细菌,而其余供试菌株通过测定可确定为细菌,但属何种还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0.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是我国浙江省香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病症状,引起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病原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证明香榧褐腐病的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但不侵害胡萝卜和大白菜,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参细菌性软腐病在吉林省各主要参场均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5%,严重可达10%以上,本文通过对省内几个主要参场的软腐病参根和经大气诱发产生软腐症状的参根进行分离所获得的菌株,根据1973年伯杰《细胞学分类鉴定手册》第8版的分类和美国植物病理学会1980年出版的植物病原细菌实验指导,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等试验。  相似文献   

12.
在吉林省各地烟草病害调查中发现二种新的细菌病害,经对其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系统鉴定,确定为烟草细菌性叶斑病和烟草细菌性黑茎病,其病原细菌分别为Xanthomonas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ye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ue,这二种病害国内外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年的调查和试验,摸清了云南省丽江县大棚三色堇病害的种类,对三色堇茎腐病、灰霉病、链格孢叶斑病、柱隔孢叶斑病、花叶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色堇病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调查和鉴定,明确了福建地区大花蕙兰常见的5种真菌性病害:炭疽病、叶枯病、灰霉病、白绢病和疫病。描述了这5种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及病情。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区观赏植物真菌病害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广州地区常见观赏植物的真菌病害,通过镜检,初步鉴定出报春花灰霉病、鸡冠花根腐病、千日红叶斑病、绿巨人褐腐病、菊花黑斑病、红掌根腐病、红掌叶斑病、红掌炭疽病、桂花叶斑病、山茶灰斑病、海棠叶斑病、棕竹叶斑病、苏铁黑斑病、杜鹃叶斑病、散尾葵叶斑病、绿萝炭疽病、石斛兰白绢病、肉桂炭疽病等18种真菌病害的病原物。  相似文献   

16.
从采集和分离到80多个核盘菌株,对其中28个代表菌株(种和菌系)进行形态学和培养性■以及菌株间菌丝交接反应研究。两种分类鉴定方法对供试菌株的分类结果完全一致。28株供试菌株共分为5个种,属于核盘菌有4个种,即核盘菌Sclo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 Erikss,细辛核盘菌S.asari Wu ct.C.R.Wang和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有2个菌株属于Botrycis cincrea.  相似文献   

17.
辣椒潜伏侵染菌与采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辣椒果实潜伏侵染菌的分离结果与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 nat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具有潜伏侵染性 ;用这 3种菌对辣椒果实接种 ,接种果实表现与原分离病果相同的症状 ,并再分离得到了接种病原菌。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 :A alternata、C gloeosporioides、E c subsp carotovora属于辣椒采后病害的采前侵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心果病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来对我省人心果真菌病害的系统调查表明:人心果生长期以枝叶病害为主,蛤实病害主要发生于贮藏期;生长期病害中影响生产最大的是炭疽病,引起枝叶枯死。本文报道了人心果的病原真菌8种,其中2个新种,它们是Didymella sapotae C.F.Zhang et P.K.Chi.sp,nov.,Lophodermium sapoti C.F.Zhang et P.K.Chi,sp,nov,其它病菌包括  相似文献   

19.
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通过与甲胺、甲氧基胺的盐酸盐、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取代苯乙酮肟多步反应合成了11个含双肟醚结构的2-甲氧亚氨基-2-(2-(取代苯基)苯基)乙酰甲胺的衍生物(G1~G11)。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GC-MS确认。用10μg.mL-1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4对油菜菌核病、蔬菜灰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有抑菌活性;G11对蔬菜灰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桉苗灰霉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苗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是近年在云南省新发现的病害,过去未曾报道。该病多发生在按苗幼嫩的茎上部和叶片上,可造成按苗迅速死亡。早春连绵阴雨,气温较低,致使该病易造成流行,该病的流行也与管理措施密切相关。采取平衡施肥,加强苗期管理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病期可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与等量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用,稀释1000倍常量喷雾,每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地控制按苗灰霉病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