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尹田夫  宋海星 《大豆科学》1996,15(3):208-212
本文对黄河下游地区野生大豆“7583”和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的发育胚根(Seecdlings)在40℃下热击分别为2、4、6、8、10hr,比较其热击反应(HSR)及其热周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积积动态。研究结果指出共同体下游地区野生大豆对2hr热击反应较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反应迟钝,热击4hr前者HSP种类倍增,且小分子量HSP(LMWHSP)显著多地后者。HSP累积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和长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20122”的发育胚根在40℃条件下进行2,4,6,8和10hr的热击处理,分析比较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累积量及累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HSP合成种类上,除热击2hr为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多于长江下游野生大豆,其它热击时间均为后者多于前者;小分子量蛋白的种类,在各热击时间均为长江下游野生大豆多于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关于HSP的累积量,除热击6hr长江下游野生大豆略低于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其它热击时间均为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陶丹  尹田夫 《大豆科学》1998,17(4):353-357
本文对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和长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20122”的发育胚根在40℃条件下进行了2,4,6,8和10hr的热击处理,分析比较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累积量及累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HSP合成种类上,除热击2hr为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多于长江下游野生大豆,其它热击时间均为后者多于前后;小分子量蛋白的种类、在各热击时间均为长江下游野生大豆多于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南方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幼苗在40℃条件下进行2、4、6、8、10hr热击处理,分析比较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种类、累积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子量大于50KD的HSP90KD、81KD、73KD、70KD、67KD、64KD等种类南方春大豆多于北方春大豆,分子量小于50KD的HSP35KD、33KD、26KD、24KD、22KD等种类则南方春大豆少于北方春大豆。不同热击时间下HSP累积的动态表明南方春大豆随着热击时间的延长HSP累积量逐渐降低,热击6hr时达最低值为1285.4mm2,之后明显增加,而北方春大豆随着热击时间的延长HSP累积量逐渐增加,热击6hr时达最高值为9128.4mm2,6hr以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方春大豆“苏88-M19”和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的幼苗在40℃条件下热击处理2、4、6、8、10hr,比较其热击蛋白诱导合成的种类,热击蛋白累积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蛋白合成种类均为华北夏大豆多于南方春大豆。热击蛋白累积量华北夏大豆随热击时间延长而增加,6hr达最大值,尔后迅速下降。南方春大豆则热击2、4、6hr时随着热击时间延长热击蛋白累积量逐渐下降,6hr降至最低值,8hr后,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南方春大豆“苏88—M19”在40℃热击2hr后,转到25℃分别恢复处理2、4、6、8、10hr。分析并比较了两者HSP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恢复期的延长,两种大豆HSP的种类均在减少。累积量动态变化却有显著的区别,在恢复2hr时,“齐黄10号”HSP累积量急剧增加,尔后至10hr时又逐渐减少;“苏88—M19”恢复2hr时,HSP累积量大幅减少,尔后到10hr时又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东北春大豆黑农31号的幼苗在40℃条件下进行2、4、6、8、10hr热击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地理种群栽培大豆HSP诱导合成的种类与HSP累积量。SDS—PAGE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所合成的HSP种类均为华北夏大豆多于东北春大豆。干胶板CS—9000型薄层层析扫描仪扫描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合成HSP的累积量华北夏大豆明显多于东北春大豆。华北夏大豆和东北春大豆均以热击6hr时HSP种类最多,并累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王萍  尹田夫 《大豆科学》1994,13(2):171-176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东北春大豆黑农31号的幼苗在40℃条件下进行了2,4,6,18,10hr热击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地理种群栽培大豆HSP诱导合成的种类与HSP累积量。SDS-PAGE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所合成的HSP种类均为华北夏大豆多于东北春蛎豆。干胶板CS-9000型薄层层析扫描仪扫描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合成HSP的累积量华北夏大豆明显多于东北春大豆。华北夏大豆和东北春大豆均以热击6h  相似文献   

9.
马淑英  尹田夫 《大豆科学》1995,14(3):263-269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南方春大豆“苏88-M19”在40℃热击2hr后,转到25℃分别恢复处理2、4、6、8、10hr。分析并比较了两者HSP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恢复期的延长,两种大豆HSP的种类均在减少。累积量动态变化却有显著的区别,在恢复2hr时,“齐黄10号”HSP累积量急剧增加,尔后至10hr时又逐渐减少;“苏88-M19”恢复2hr时,HSP累积量大幅减少,尔后到10hr时又逐  相似文献   

10.
宋海星  王萍 《大豆科学》1995,14(1):7-12
本文对南方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功苗在40℃条件下进行2、4、6、8、10hr热击处理,分析比较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种类。累积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子量大于50KD的HSP90KD、81KD、73KD、70KD、67KD、64KD等种类南方春大豆多于北方春大豆,分子量小于50KD的HSP35KD、33KKD、26KD、24KD、22KD等种类则南方春大豆少于北方春大豆。不同热击时间下HSP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阐明与小麦生长期热胁迫有关的面团强度损失的分子机理,研究了热激蛋白(HSP)的作用和麦谷蛋白基因上游的热激因子。不同的基因型在热胁迫过程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HSP的合成情况不同。小麦植株经过几天的热胁迫,致使其成熟种子中存留的HSP70的浓度增加。45个基因型的热胁迫植株样品的成熟种子HSP70的含量与面团强度损失不相关。这种机理的证据远不如其它分子假说,特别是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例的变化,将从受热胁迫的种子中提纯得到的HSP70加到面团中,2g面粉中加入2mg时,HSP特性类似于其它水合蛋白,即使HSP加入量已超过成熟种子在田间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对面团特性也没有很大影响。此外,甚至在对热胁迫反应变化很大的基因型中,对HMW—GS基因(编码区上游)测序也没有发现热激启动子。这些结果排除了面团强度损失与热有关的可能性,将注意力集中在麦谷蛋白链聚合程度和种子发育过程中HSP及其伴随物的作用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效益的未来经济分析:高粱晚施氮素的原因——(P.D.Chudleigh等),InProceedingsoftheSecondAust-ralianSorghumConference,Gatton,4to6February1992,Vol.2,No...  相似文献   

13.
3类茶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春 《茶叶科学》1994,14(1):65-68
观察了乌龙茶、茉莉花茶和绿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茶灌胃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s(P<0.05—0.001)。茉莉花茶能显著提升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CSFs的水平(P<0.025)。  相似文献   

14.
提高棉籽活力及棉苗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DPC、KH2PO4、DPC+KH2PO4浸种对棉籽活力及棉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PC、DPC+KH2O4浸种,可提高棉籽活力及棉苗素质,尤以DPC+KH2PO4的效应显著,表现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提高,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棉株的C、N营养状况,促进了根系发育,从而使地上部生长稳健、墩壮,降低果枝始节,现蕾期提早,增强抗旱能力。KH2PO4浸种有降低棉籽活力指数的效应,对棉苗素质的影响,表现有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改善C、N营养状况的效应,显著提高真叶及嫩茎的N素营养水平,但提高棉苗素质的效应,不如DPC+KH2PO4、DPC浸种的大。为此,在生产上可应用150~200×10 ̄(-6)(PPm)+1%KH2PO4浸种,以提高种子播种品质,促壮苗。生产实践证明也可用15~20×10 ̄(-6)(PPm)DPC+0.2~0.3%KH2PO4溶液苗期喷施,大田用水量10~15公斤/666.7m2(亩)。尤其是麦套棉,棉苗瘦弱迟发,用DPC+KH2PO4浸种,会起到显著提高棉苗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81~1995年从黑龙江省739份野生大豆(G.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资源中,筛选出高蛋白、超早熟、多花荚、多分校及抗SCN和SMV等优异种质27份。利用这些优异资源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百粒重19g,蛋白质含量48.29%,蛋白、脂肪总含量66.16%的优异新种质龙品8807;选育出多荚多分枝、外贸特用极小粒类型及秆强荚密丰产型新种质8份。  相似文献   

16.
东农303(S.Tuberosum)核型为:2=4x=48=5×(4)+5×(4)SM+1×(4)ST+1×[(2)ST+(2)],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5M(B、E、G、K、L)+5SM(A、C、D、H、J)+1ST(Ⅰ)+1[(T+ST)(F)]。S4-5-3-6-5-1-50-(10)(S.Tuberosum)核型为:2n=4x=48=4×(4)M+6×(4)SM+1×(4)ST+1×[(2)ST+(2)T],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4M(E、G、K、L)+6SM(A、B、C,D、H、J)+1ST(Ⅰ)+1[(T+ST)(F)]。A组与F组带有髓体,两份供试材料的对应组中染色体略有分化,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花生RAPD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RAPD反应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以花生为材料,对RAPD各种反应条件的优化组合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花生RAPD的较为理想的反应体系如下,10μl反应体积中含;50mmol/L KCl,10mmol/LTris-HCl(pH9.0),0.1%Triton-100,20 ̄40ng引物,0.2nmol/μl的dNTPs,1 ̄2μg/μl的BSA,15nmol/μlMgCl20  相似文献   

18.
大豆RAPD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邹继军  董伟 《大豆科学》1998,17(3):197-201
为确保RAPD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本文对影响大豆RAPD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Taq酶、MgCl2、模板、dNTPs引物浓度、双引物扩增及热徨数。最终优化的大豆RAPD反应体系为:25ul反应液中,10倍反应缓冲液(100mMTris-HClpH8.0,500mMKCl,0.1%gelatin),2.0mMMgCl2,dCTP、dGTP、dTTP、dATP和0.2mM,15nm  相似文献   

19.
以闽选703为材料,在N6(或MS)+2,2-4D2.2mg/L+CH(水解酷蛋白)1.5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利用1/2MSO的5.5%海藻酸钠包裹体细胞胚,播种在4种不同的固体培养基上,其中播种在培养基1/2MS+BA2mg/L+NAAlmg/L+AC(活性炭)0.5%的人工种子萌发率为31.7%,比前人报道的27.6%(2)提高4.1%。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活性碳对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Nca(A1、A2)和保持材料CaN(B1、B2)及其亲本中油821(P1)和埃塞俄比亚芥(P2)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各材料的核型:P1:2n=38=24m+10sm+4st,P2:2n=34=30m+4sm,A1:2n=38=28m+8sm+2st,B1:2n=38=30m+6sm+2st,A2和B2:2n=38=32m+6sm。异核型材料与亲本P1均有较不对称或较进化的“2B”核型,P2有比较对称或原始的“2A”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