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5,(3):6-6
各类麦田要抓紧越冬未返青前进行镇压、搂麦松土。对田间裂缝较多较大的麦田,应先搂后压,以弥实裂缝,防止早春寒风飕根。搂后镇压,还可保温提墒,防止或减轻早春冻害死苗。黄淮麦区在冬末或早春镇压可抑制主茎旺长,促进分蘖发生,有利于增加穗数而提高产量。各麦区中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小麦,均应在早春及时镇压,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2.
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晋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产量低而不稳的技术问题,2013—2014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西义村示范了"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结果显示,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运旱618、长8744、临丰3号和晋麦47号)在返青期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临丰3号、晋麦47号和长8744的单株分蘖数、大分蘖数及次生根数在返青期还显著高于地膜覆盖;示范田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与地膜覆盖持平或略高,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协调性。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理论产量从高到低为运旱618长8744晋麦47号临丰3号,其中前3个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地膜覆盖产量常规种植产量。田间实打实收测产可知,示范田平均公顷产量为6 532.5 kg,比非示范田公顷产量(4 884 kg)增产33.7%。总体来看,应用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分蘖数和次生根、提高旱地小麦抗逆能力、促进群体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3.
适时中耕保温墒 各类麦田要抓紧越冬未返青前进行镇压、搂麦松土。对田间裂缝较多较大的麦田,应先搂后压,以弥实裂缝,防止早春寒风飕根。搂后镇压,还可保温提墒,防止或减轻早春冻害死苗。黄淮麦区在冬末或早春镇压可抑制主茎旺长,促进分蘖发生,有利于增加穗数而提高产量。各麦区中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小麦,均应在早春及时镇压,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旱地麦区节水抗旱水平,进一步挖掘旱地小麦生产潜力,2015-2016年在渑池县进行了旱地小麦不同时期镇压试验示范,旨在完善旱地麦田镇压保墒技术。试验表明,合理镇压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镇压保墒效果明显,有利于保苗安全越冬,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随播镇压+越冬前镇压的麦田小麦分蘖数、大分蘖数高于单次镇压和不镇压处理,有利于多成穗。  相似文献   

5.
商麦1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32申请单位商丘市中原小麦研究中心、河南圣源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漯麦4号变异株系选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早熟旱地品种,全生育期217.0~230.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弱,抗寒性好;返青晚,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株型半紧凑,株高69~81  相似文献   

6.
小麦返青期是小麦生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以生根、长叶和分蘖为主,是亩穗数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做好小麦返青期的田间管理,可为小麦高产丰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西北麦区小麦大部分处于越冬期,小麦苗情和墒情总体较好。部分田块因抢墒早播,出现旺长,个别地块旱象抬头,小麦条锈病见病早,菌源基数大。旱地麦管理要注意以下四点:耙耱保墒,顶凌追肥。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麦田,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亩施4-5公斤尿素,促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趁雨酌情追肥。镇压划锄,提墒增温。早春小麦返青前后镇压可提墒保墒,促进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小麦—玉米轮作区推广"两晚一节"技术,使上、下两茬均衡增产,成效显著,小麦晚播就是其重要一环,而肥水管理技术成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1、晚麦的生育特点晚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生长期短,与适时麦相比均属晚弱苗,其特点有:(1)冬前营养体小,春季返青早。由于播种晚,出苗晚、发苗也晚,因而表现根系少、分蘖少,甚至无分蘖,但分蘖节贮藏糖分多,不仅抗寒力高于适时麦,而且春季返青也早。(2)分蘖少,成穗率极  相似文献   

9.
冬麦北移幼穗分化与植株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核一号为材料在冬春麦区进行分期种植,观察研究了冬春麦区两地不同播期,小麦生育及器官建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冬麦北移后表观苗期营养生长期短,株高降低主茎分化叶数少,分蘖少,分蘖弱。返青至拨节穗分化时间短,穗粒数受限制,但抽穗到成熟灌浆时间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粒重提高。研究结果为冬麦北移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我省小麦受去冬雨、雪、雾霾、低温寡照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冬前苗情不如往年,表现为群体小、个体弱、生长慢、发育迟,部分麦田叶受冻、根有病。因此,今年从返青开始要加强小麦管理,在管理中要突出一个"早"字,促进麦苗早返青生长,早分蘖,多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实现今年小麦增产丰收。具体措施如下:一、搂除干枯麦叶去年受冻死亡的干枯麦叶,覆盖在麦苗上,影响绿色麦苗的光合作用,在春季气温回升,土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县冬小麦已开始逐步进入返青期。冬小麦返青期是调节群体大小决定成穗高低的关键时期,也是促晩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的重要时期。返青期管理中心任务是:促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打基础。所以,必须从现阶段开始,认真落实各项丰产栽培技术,确保今年我县小麦丰产,现阶段主要以促为主,增加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为返青期管理的主攻方向。1返青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山西省主要栽培作物,其中:旱地小麦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年度间旱地小麦产量的丰欠左右着全省小麦的总产量。山西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冬春冻害、条叶锈病、白粉病、冰雹、穗发芽等,因此,选育抗旱丰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尤为重要。长麦3897采用绿色育种理念,选用自主创新中间材料长麦04-6507做母本,晋审麦——长麦6686做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一个抗旱丰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该品种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80012。实践证明,长麦3897结合免耕沟播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有利于发挥新品种增产潜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张玲 《河南农业》2011,(5):43-44
一、豫西地区旱地小麦生育特性豫西丘陵旱地由于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与水肥地相比,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两长两短"的特点。幼苗生长期长,河南西部的丘陵旱区秋季气温下降早而快,冬季气温较低,结冻早,春季气温回升慢,所以,小麦返青、起身迟。故从播种到返青约需170d左右,比平原水地多20d左右。幼穗分化期长,在豫西丘陵旱地由于缺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的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2011年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和2012—2014年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的区试试验结果为依据,以长4738和晋麦47号为对照,利用互作方差和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方法分析了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长麦251具有高产潜力大、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结论]长麦251在山西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山西省主要栽培作物,旱地小麦产量左右着山西省小麦总产的高低,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是增加旱地小麦面积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经过系谱杂交育种法,选育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麦6197’。在2015、2016 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年平均折合产量5466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6.5%,2017 年同区组生产试验中‘长麦6197’平均折合产量5547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2%。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旱、抗倒、抗冻、抗青干、高产稳产、灌浆落黄好。‘长麦6197’于2017 年12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王华 《河北农业》2007,(5):11-12
小麦返青期间的生长中心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从返青到起身阶段中,小麦苗情变化很大,既是小麦增苗,增穗的关键时期,又是弱苗转化升级,旺苗防倒的重要时期,因此,田间管理的中心是促苗早发稳长,提高成穗率并为穗大打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宜渭北旱塬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2013-2015年对9个旱地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晋麦47为对照,通过记载基本苗、分蘖数、穗数等相关农艺性状和抗逆性及室内考种,综合分析得出适宜渭北旱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旱丰728、航麦287、伟隆123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麦蚜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俗称小麦腻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黍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静海县以麦长管蚜为主。麦蚜主要在寄主作物的茎、叶及嫩穗上刺吸危害,吸取汁液使叶片发黄或全部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子粒饥瘦或不能结实。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一、豫西地区旱地小麦生育特性 豫西丘陵旱地由于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与水肥地相比,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两长两短"的特点.幼苗生长期长,河南西部的丘陵旱区秋季气温下降早而快,冬季气温较低,结冻早,春季气温回升慢,所以,小麦返青、起身迟.故从播种到返青约需170d左右,比平原水地多20d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在以干旱为主要特点的气候条件下,晋东南旱地冬小麦生育特点是幼苗期长、有效生长期短、穗分化期短、灌浆期短、成熟晚;冬前分蘖多,春生分蘖少,分蘖高早、两级分化早而快,分蘖成穗率低.旱地冬小麦耗水特点是幼苗期少,拔节后增多,抽穗开花前后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麦田土壤水分供需不平衡,以拔节至灌浆期亏缺最严重,水分满足率仅50%左右,是开发小麦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旱地小麦耗水来源,幼苗期以降水为主,中后期以土壤供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