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啤酒酵母活菌株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用啤酒酵母活菌株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试验成果。试验表明:(1)轮虫接种的适宜密度是14—70个/毫升;(2)投喂量对水环境因子有一定影响,但在充分充气条件下,pH和溶氧量变化对轮虫增殖没有明显影响,而化学耗氧量的变化在超过100ppm时。对轮虫增殖有严重影响。(3)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和轮虫的数量来确定,在水温30℃时,投喂率3(克酵母/克轮虫),连续采收使轮虫密度保持在200个/毫升左右,可望长时间获得轮虫高产稳产的培养效果;(4)除啤酒酵母外,投喂适当经乳化处理的清鱼肝油,不会影响轮虫的产量,但可以提高轮虫作为幼鱼饵料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轮虫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面包酵母与一定量螺旋藻粉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过程中,添加光合细菌液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作为辅助性饵料,对轮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特殊的促进作用。4组实验显示:投喂适宜量光合细菌轮虫增殖明显加快,但与光合细菌添加量的增加不完全呈正比关系;投喂光合细菌新鲜培养液与老培养液轮虫增殖效果相近;投喂光合细菌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当配合酵母、藻粉培育轮虫时,3者在饵料上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的适宜开口饵料和优质食物。本文综述了轮虫在海洋鱼类苗种培育中的应用,通过对轮虫的大小、轮虫的投喂技术、轮虫的保障程度、轮虫是否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及轮虫的营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展轮虫不同个体大小品系轮虫的选育和作为营养因子传递“媒介”轮虫的研究是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培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振俭 《科学养鱼》1997,(11):38-38
轮虫的体长仅100~500微米,与下塘鱼苗的口径相适应,故适口性好。它营养价值较高,轮虫粗蛋白含量高达58.2%,粗脂肪含量为14.2%;它可得性强,在水中的游动缓慢,分布均匀,易被鱼苗捕食。由于轮虫具有以上特点,因此,是下塘鱼苗最适口的天然饵料。下塘鱼苗的生长速度与池塘中轮虫的生物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生长速度随着轮虫生物量的增加而加快。鱼苗下塘时轮虫的生物量以每升水含一万个左右为宜,此时称为轮虫的高峰期。若在轮虫的高峰期将鱼苗适时下塘,并采取延续轮虫高峰期的措施,每亩放养10万尾左右的鱼苗,即使不喂豆浆…  相似文献   

5.
冷冻对轮虫休眠卵上浮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冷冻对轮虫休眠卵在水中上浮率的影响,一次冷冻(24小时)可使各种轮虫休眠卵在水中的上浮率平均提高近50%,使晶囊轮虫休眠卵的上浮率提高90%左右。多次反复冷冻能使各种轮虫休眠卵的上浮率提高85%左右,冷冻时间在8~104小时间,延长冷冻时间不会影响轮虫休眠卵的上浮率,并分析了冷冻处理后的休眠卵在水中和糖盐高渗液中上浮率提高的机理,讨论了冷冻处理在轮虫休眠浮选,定量以及土池轮虫生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香鱼仔鱼摄食轮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进行了香鱼仔鱼摄食轮虫的试验研究。育苗池轮虫的密度保持在5个/ml以上时,仔鱼全部饱食;随着仔鱼个体的长大,每天摄食轮虫的数量不断增加;17℃水温下,开食第二天每尾仔鱼约摄取250个轮虫;全长2.0cm时,每尾仔鱼每天约摄食950个轮虫。若孵化出100万仔鱼,则育苗前期应准备轮虫26亿左右。  相似文献   

7.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0.F.Muller虽被广泛用作海产鱼种苗生产的初期饵料,但培育仔鱼体较小的鱼种,在刚开始摄饵时需选择小型轮虫(以仔轮虫为主)。为此,了解培养槽中轮虫的孵化、成长过程中,不必测定其被甲长而推知小型轮虫的出现时间,即亟待开发的有效的小型轮虫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新疆博斯腾湖轮虫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内陆干旱区湖泊轮虫群落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博斯腾湖17个站位的轮虫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探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规律,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了博斯腾湖轮虫物种和多样性对环境变量的响应,为博斯腾湖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背景资料。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共鉴定轮虫41种(属),各季节优势种类共8种。夏季优势种类主要为胶鞘轮虫(Collotheca sp.)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低温期的优势种群为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2)博斯腾湖轮虫密度为0.2~174.0个/L,总平均密度为25.5个/L,生长繁盛期主要出现在春、夏季且受工农业等人为影响较多的浅水区,秋、冬季密度显著降低;(3)水体综合营养指数(TLI)的波动(31.15~46.28)对博斯腾湖轮虫密度的影响不大;(4)水温是影响轮虫群落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温升高、轮虫多样性增加。轮虫种类分布对p H变量的响应较敏感,p H较高时,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形成优势,p H较低时,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形成优势。随着总有机碳预测值的增加,轮虫群落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轮虫因自身具有的若干优点,如个体小、游动慢、繁殖快、可高密度培养、营养可人为强化、极易消化吸收等,使轮虫在育苗生产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但是,轮虫在生产应用上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大量培养的不稳定性,在培养过程中时常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种群密度骤减;②大量培养的高成本,由于种苗对轮虫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培养轮虫也需要大量微藻培养,这就使轮虫培养占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空间。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轮虫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锯缘青蟹幼体饵料的营养强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翁幼竹 《水产学报》2001,25(3):227-231
用酵母、水球藻、鱼油强化和豆油强化四种不同方式培养轮虫,再分别投喂锯缘青蟹幼体,分析测定轮虫和体的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之间以及摄食这些轮虫的锯缘青蟹幼体之间的蛋白质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2)轮虫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与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小球藻轮虫的脂类含量最高,20:5n-3(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也最高 ,为18.05%,鱼油轮虫则含有最多的22:6n-3(DHA),占总脂肪酸3.16%,脂类含量仅次于小球藻轮虫;(3)锯缘青蟹幼体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受相应饵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另外,幼体培育实验也发现,饵料营养成分影响幼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提高轮虫的EPA和DHA含量,尤其晨DHA含量,将有利于锯缘青蟹幼体的存活和发育。  相似文献   

11.
轮虫土池培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尤其近几年,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总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轮虫培养产量不够稳定且增加了成本。笔者通过几年的轮虫(褶皱壁尾轮虫)培养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一、前期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培养池应选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海水)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位置较高些,便于施工和排水…  相似文献   

12.
用来培养轮虫的池塘大小、深浅不限,只要池底淤泥中有足够数量的冬卵就行。对池底轮虫冬卵量,通常可以根据经验估测,比如,累经养鱼而保水性能也比较好的池底,一般都有较多的冬卵,特别是连年饲养鲤鱼的池塘,选作轮虫培育池,大多效果不错;而新挖池塘,特别是渗漏严重的沙底新池或长期饲养鳙鱼的池子,轮虫冬卵比较少,最好不要用来培育轮虫。在有条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轮虫营养强化的研究概况,介绍了营养强化轮虫在水产育苗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轮虫营养强化剂和轮虫营养强化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轮虫是鱼苗的天然饵料,尤其是在鱼苗卵黄囊消失并开始觅食时,因枝角类等体形较大的浮游动物还不能为其吞食,轮虫更是最适口的天然食饵。因此,在发塘时,轮虫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鱼苗生长的快慢和成活率的高低。鱼池底泥中广泛分布着轮虫的休眠卵,只要生境适合,休眠...  相似文献   

15.
“轮虫、原生动物”缺氧及泛池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虫、原生动物是淡水池塘养殖鱼类的一种重要天然饵料,轮虫、原生动物繁殖好坏直接影响着鱼苗投放成活率和养殖产量、效益。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地区连续多年少雨干旱,淡水养殖水资源匮乏,为维持养殖业开展,人们不得已反复使用池塘老水或全部以自然净化后的生活污水做水源,造成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为轮虫、原生动物过度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轮虫、原生动物过度繁殖成灾,轻者鱼类缺氧不摄食,重者泛池,致使大批鱼类死亡,渔农损失惨重。为降低轮虫、原生动物过度繁殖造成的危害,自2000年6月,本县团泊镇一渔农200亩水面因轮虫…  相似文献   

16.
在鱼类工厂化育苗中,轮虫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鱼苗的成活率和质量。近几年来,北方地区都在冬季进行牙鲆鱼孵化生产,由于无法收集到天然的活轮虫,育苗单位都在工厂(大棚)进行轮虫培育,一些单位由于没能掌握好轮虫培育中的技术关键,常出现败池现象,导致鱼苗缺少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脂肪源对褶皱臂尾轮虫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实验动物并设计不同脂肪源饵料,分别为: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ce(对照组),微绿球藻Nannochlorpisis oculata(A),5%大豆磷脂 5%鱼油 90%面包酵母(C)。结果表明:(1)接受不同脂肪源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20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饵料中HUFA含量对轮虫体内相应脂肪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投喂饵料C使轮虫的脂类HUFA水平得到了强化,提高了轮虫的营养价值。(2)轮虫脂类的HUFA水平不仅由饵料中脂类的相应脂肪酸组成决定,而且轮虫脂类HUFA的提高和强化效果与饵料中HUFA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型饵料HUFA的强化轮虫效果高于磷脂型的HUFA。(3)将富含HUFA的鱼油直接添加在干性饵料如面包酵母中,而不是通过对鲁油乳化后直接强化轮虫,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强化效果,且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水质,适用于轮虫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8.
茜坑水库轮虫群落结构组成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茜坑水库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镇的一座供水水库,入库水主要由于自东深引水工程调入。抽水入库和持续供水在降低了水体的水力滞留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垂直混合,改变了原有的生态过程。为了解这一抽水型水库中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于2012年3-12月对茜坑水库敞水区轮虫进行了逐月采样,同时测定水体的理化因子集。10次采样共观测到轮虫30种,其中臂尾轮科9种,异尾轮科4种,这些种类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种和优势种类。前节晶囊轮虫、截头皱甲轮虫、圆筒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红多肢轮虫、Keratella tecta、刺盖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跃进三肢轮虫、奇异六腕轮虫、长刺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广布多肢轮虫、对棘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和热带龟甲轮虫等为优势种。全年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7.5 ind./L和80.7 μg/L,轮虫生物量在后生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为11%;丰水期轮虫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进水口和库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在组成和动态上没有显著差异。水力滞留时间是影响轮虫群落组成和动态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枝角类的竞争压力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比较研究了使用不同饵料培养轮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使用小球藻与酵母培养轮虫,提升了营养丰度及食物丰度,从而取得了最佳的培养效果,表现在加快了轮虫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缩短了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轮虫培养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金弟 《水产养殖》2003,24(2):17-17
1日本的轮虫生产现状轮虫(rotifer)因其大小、形状适口,容易被仔鱼、虾、蟹幼体消化吸收,具有营养丰富,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鱼、虾、蟹类苗种生产前期的最佳基础生物饵料。日本栽培渔协对轮虫培养技术十分重视,做了人量的工作。在下属各事业所的鱼、虾、蟹育苗负责人,在育苗前必须订出轮虫总需求量及月需求量的大体计划,以及育苗10天(或一周)内每天需要量的具体计划。目前日本栽培渔协每年轮虫培养的总量近6兆,而实际用于育苗的轮虫量仅2兆左右,以保证育苗时能有充足的饵料保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