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的小麦雄性不系为母本,配制组合10个,研究其F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在籽粒产量上,组合间杂种优势有较大差异,有2个组合超亲优势达到15%以上。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穗数。结论认为,化学杂交种的多代优势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甘蓝型强冬性与春性油菜变种间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之间的杂种优势表现,选用8个强冬性甘蓝型油菜和4个春性甘蓝型油菜作为研究材料,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亲本及F1的杂种优势强/弱。结果表明,冬×春组合的F1生育期较冬性亲本明显缩短;在冬×春组合中,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角果长度和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方面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角果长度(超亲优势:10.61%,杂种优势指数:128.81%)和单株有效角果数(超亲优势:17.31%,杂种优势指数:143.92%)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结合杂种表现和杂种优势结果,说明甘蓝型油菜变种间杂交比种内杂交具有更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并且角果长度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最高。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甘蓝型油菜变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旱稻基因型旱 65(OryzasativaL .)为母本 ,稗草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获得实粒种子。连续 5年试验结果表明 :( 1 )F0 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去雄 82 4朵小花 ,结实率为 1 2 1‰。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育性正常 ,结实率 92 2 6% ,单株产量超母本 80 3 9%。 ( 3 )F2 农艺性状分离严重 ,但育性无分离。群体 40 5株无不育株出现。选育出的优良变异单株“远F2 1” ,超亲优势为 55 64%。 ( 4)对“远F2 1”衍生F3株系 1 60株考种株穗数、株高、穗长、主茎穗一级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诸性状 ,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 2 3 2 %、1 5 1 8%、47 2 6%、3 3 84%、2 4 2 6%及 2 1 62 % ,差异显著。 ( 5)F5光合速率测定 ,超母本2 9 72 %。远缘杂交对不同属间引入目的基因 ,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蚕豆优势组合的选配效率,以6个蚕豆材料(P1~P6)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组合,分析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蚕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为正值,株高、始荚高和主茎节数的超亲优势为负值。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P1和P2为选育大粒高产的优良亲本,P1×P2和P4×P6符合高产的育种目标,P2×P5和P2×P6符合大粒的育种目标;遗传力分析表明,百粒重、每荚粒数和单株粒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3个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适宜进行早代选择,其他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蚕豆育种应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作为重点目标;通径分析表明,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分枝数、株高、百粒重、每荚粒数等农艺性状。本研究为蚕豆育种进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品种间杂种F1代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花育22号和Sunoleic95R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利用SSR引物对亲本和杂种F1各单株进行扩增,分析其带型,辨别真伪杂种,并对亲本和杂种F1各单株的农艺性状、品质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5对引物PM50 、PM179、 PM15、PM384和PM348对亲本、杂种F1各单株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15个杂种F1单株,8株表现为母本带型,是伪杂种;7株表现为杂合带型或父本带型,即真杂种。但5对引物的带型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M50 、PM179、 PM15、PM384表现为双亲互补带型, PM348表现为偏父本型。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表明真杂种与伪杂种的籽仁重、侧枝长、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差异大,主茎高、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差异较小。证实利用SSR标记辨别栽培种花生真伪杂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本地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于2015—2017年,从重庆市12个区县收集了地方花生种质资源21份,对这批花生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份花生种质资源在重庆地区的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主茎高、单株产量、侧枝长等性状变异程度高,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在育种上有较大利用空间;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  相似文献   

7.
土壤施硒对覆膜花生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覆膜条件下,研究土施硒肥对不同花生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生理特性、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硒肥对3个花生品种结荚期的生理特性(黑玉珍的叶片POD活性除外)和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开花期的生理特性和百果重、饱果率、单株果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性状较对照都显著提高,但不同花生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鲁花4号施硒后,其开...  相似文献   

8.
谷子两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谷子两系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5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按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0份(5×8)杂种F1,对11个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两系杂交组合在穗长、穗粗、千粒重、分蘖性、单穗重、单穗粒重和产量7个性状中存在广泛的超亲优势,但除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显著超亲组合数较少。杂交组合的单穗重和单穗粒重与产量极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对优异亲本进行筛选发现,A2和R3为一般配合力(GCA)较好亲本,A1、A2为GCA产量效应优异亲本,A1×R3、A2×R8、A3×R5、A3×R7和A5×R1为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较优组合。对产量强优势组合的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优异的两系杂交组合中包含至少1个GCA较高的亲本或拥有较高的SCA。本研究结果为谷子优异两系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间诱变育种具有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创新种质、拓展种质基础、丰富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探明空间诱变对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的诱变效应,本研究以3份玉米(Zea mays L.)骨干自交系08-641、RP125和18-599为空间诱变基础材料,分别从诱变处理后代中选出优良诱变系为母本,以常用玉米自交系Mo17、478和黄早四等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四川和云南两个环境条件下对各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对单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08-641和RP125诱变系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有所降低,18-599诱变系Y2709和Y3235单株产量GCA极显著高于对照.空间诱变对三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性状配合力效应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RP125诱变系变异幅度最大,18-599诱变系次之,08-641诱变系最小.对各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诱变系S1449、Y2803、Y3165和Y3235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可能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势.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而且丰富了玉米诱变育种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0.
空间诱变育成辣椒新杂交种航椒6号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天水羊角椒和天水牛角椒搭载"神舟三号"飞船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经4代自交选育分别得到"021-7-1"和"024-3-1"两个突变系,用"021-7-1"为母本,"024-3-1"为父本育成杂交种航椒6号。本试验对航椒6号和其双亲以及诱变亲本天水羊角椒和天水牛角椒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突变品系"024-3-1"较原始亲本天水牛角椒果实大,单果重为52.4g,提高了12.7%;"021-7-1"单株结果数平均为10.4个,较原始亲本天水羊角椒增多了25.3%。航椒6号在产量上有明显杂种优势,其主要特性为:早熟,定植至始收50d左右;果实长羊角形,纵径26.3cm,横径3.68cm,肉厚0.32cm;单果质量51g左右,平均产量41335.5kg/hm2;鲜食品质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经RAPD分析,"024-3-1"与天水牛角椒相比有7条差异条带,"021-7-1"与天水羊角椒相比产生1条差异条带;航椒6号有父母本共有带和特有带,并且保持航天诱变产生的变异带。  相似文献   

11.
利用CHA生产优质杂种小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以旱稻基因型远F2 1 [旱 65 (Oryzasativa) 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 ]为母本 ,高粱(Sorghumbicolor)基因型沈农 1 33为父本 ,进行属间远缘杂交 ,获得三属间杂交实粒种子。对杂交种F0 、F1、F2 代连续观察结果表明 :( 1 )杂交F0 代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发生 ,结实率仅为 2 63‰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株高、穗长、1级枝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诸性状超母本优势为 0 61 %~ 2 0 5 6% ;主茎叶片数多于母本 1片 ,总叶面积超亲优势为 1 1 95 % ;F1出现母本没有的红芒、红护颖和紫柱头 3个可遗传性状 ;( 3)F2 除在生育期、株高及穗长等性状发生分离外 ,其典型特征是穗型、芒性、芒色、柱头颜色、护颖颜色等性状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3.
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氮锌配施效应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缺锌的砂姜黑土上 ,氮锌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盆栽小麦增产1 0 2 %~ 1 8 8% ;大田小麦平均增产 9 76 %~ 1 6 6 %。氮锌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和速效氮含量水平 ,促进了小麦对氮锌的吸收 ,有效提高了植株氮锌含量 ,土壤水解氮含量增加了 9 1 3%~ 2 1 2 % ;有效锌含量提高了 32 3%~ 6 4 5 % ,小麦氮锌含量分别升高 5 2 0 %~ 1 3 0 %和 1 8 9%~ 36 7% ,氮和锌积累量分别增加2 2 2 %~ 49 7%和 40 2 %~ 6 8 2 %。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的氮锌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5个性状各有特色的小麦优异突变体进行双列杂交(无反交)。利用10个组合F1和5个亲本材料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F1显性程度表明:除抽穗期以负向优势为主外,其余7个性状均以正向优势占主导。亲本本身表现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呈显相关,但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与杂种优势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作为种质资源,矮秆突变体890376对降低后代株高最有利,大粒突变体核生二号最有利于提高后代的  相似文献   

15.
电子束在花卉诱变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用电子束辐射对菊花组培苗、唐菖蒲及百合种球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旨在探索新的高效诱变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全国区域试验甜荞品种(系)在山西不同生态区的性状表现、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本研究以2019—2020年全国甜荞区试的6个参试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榆次(E1)、忻州(E2)、大同(E3)3个生态区种植,对参试品种的产量、每公顷株数、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生育期等9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采用加性主效应乘积交互作用(AMMI)模型分析和双标图对3个试点进行产量稳定性、适应性及试点鉴别力分析,并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变异性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参试品种(系)中,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白荞3号和平荞2号。3个区试点均适宜甜荞品种鉴选,但相比榆次和大同,忻州试点的鉴别力最大。不同试验年份3个试点甜荞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异较大,6个品种(系)9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在8.71%~35.80%,平均变异系数达19.34%。其中,变异系数较大的为主茎分枝,然后依次是每公顷株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株高和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株高与主茎分枝、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以及单株粒重与产量均呈正向遗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着重研究不同突变体配对后的F_1部分性状的遗传优势。试验表明,用突变体小麦产生的F_1的优势普遍存在,正向优势占一半以上。不同性状优势表现不一,其顺序是株高>千粒重>单株粒重>穗数。几个性状中亲子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其广义遗传力达74.48%。通经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千粒重,其次为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综合性状分析认为,利用507、469和505等突变体来改良浙麦3号,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