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德祥 《水产养殖》2005,26(6):18-19
单胞藻藻种的保藏技术,国内外多采用的是液体低温保藏技术,此方法保种时间短、营养盐消耗速度快、易污染、工作量大.试验改用单胞藻软琼脂克隆固体培养基保藏技术,能够使营养成分缓慢的释放;软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覆盖0.3cm厚度的单胞藻培养液,可防止固体培养基水分的挥发;使单胞藻藻种在低温(8~10℃)环境中能够保藏较长的时间(2~3年).  相似文献   

2.
常用海洋单细胞藻种的固体培养基保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藻种液经200IU/ml硫酸庆大霉素和200IU/ml青霉素处理,接种到不同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在自然光照,5℃-10℃的低温条件下可以保藏1-2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离心和重悬工艺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浓缩藻膏(8×1010 cells/mL)和浓缩藻液(1×108 cells/mL)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了巴氏杀菌以及保藏温度[室温(25℃)和4℃]对短期避光保藏下细胞相对活性和营养保持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巴氏杀菌处理会引起2种蛋白核小球藻浓缩制品褐变,室温保藏会加速其腐败。浓缩制品可在4℃低温下直接保藏15 d,浓缩藻膏中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保藏前的97.20%、100.00%和98.20%;浓缩藻液中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无变化,均与保藏前的含量相同。本研究还建立了荧光探针法检测蛋白核小球藻细胞活性的最优条件:细胞浓度为2.6×105 cells/mL,二醋酸荧光素工作浓度为60μmoL/L,染色时间为30 min。结果显示,4℃条件下直接保藏15 d后,浓缩藻膏和浓缩藻液的细胞相对活性分别为保藏前的48.26%和61.36%。本研究建立的蛋白核小球藻浓缩制品的低温保藏技术,为微藻新鲜浓缩制品的下游水产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混合藻,粒径大小不同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水小球藻(Marine chlorella)混合藻,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剩余混合藻中各单胞藻浓度。分别投喂以上4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单胞藻,观察比较粪便中单胞藻消化状况。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对粒径大小相近的单胞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摄食(P0.05),对粒径较大的单胞藻摄食率明显高于粒径较小的单胞藻(P0.05);随着投喂单胞藻浓度的升高,合浦珠母贝对单胞藻的消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金藻、角毛藻等藻种的固体培养基保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等鞭金藻3010、3011、湛江叉鞭藻、Coccolithus藻、牟氏角毛藻等单细胞藻种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不能够正常生长,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藻种易提纯保种。  相似文献   

6.
黄边糙鸟蛤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幼虫生长发育时期的合适饵料,研究了幼虫对9种单胞藻的摄食与消化效果。用浓度为105个·m L-1的9种单胞藻分别饲喂2、6、10、14和18日龄幼虫,1 h后观察幼虫摄食情况,对已摄食单胞藻的幼虫过滤冲洗后转移至过滤海水中观察其消化效果。结果表明,幼虫在所有日龄都能摄食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6日龄开始摄食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14日龄摄食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8日龄摄食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但对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难消化,水体中单胞藻投喂过多使单胞藻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因此,在幼虫培育中应选择容易摄食和消化的绿色巴夫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作为开口饵料并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进行浓缩时,不同操作压力对单胞藻饵料浓缩机滤水率、藻细胞浓缩密度和藻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超滤技术,在操作压力分别为0.02、0.06、0.10、0.16、0.20 MPa的条件下,利用单胞藻饵料浓缩机对亚心形扁藻进行浓缩,并对不同浓缩时间的浓缩藻进行再培养。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浓缩机滤水率和藻细胞浓缩密度逐渐增大,压力为0.20 MPa时,浓缩机的滤水率最大、浓缩密度最大,浓缩8 h后,藻细胞密度最大,为(4.98±0.14)×106 cells/mL;浓缩后藻细胞繁殖速度较快,超滤对藻细胞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集养殖池水样,选取Zobell 2216E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6种常见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菌落外观形态特征辨别及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异养菌计数和种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池水体异养菌可分为4大类,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包括α-、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以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群。按属分类大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2)不同培养基分离菌落数量2216E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且2216E培养基菌落数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培养基(P0.01);2216E培养基所分离细菌的种类最多,分属于12个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占比50%,弧菌属仅占3.13%;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均以弧菌属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3.33%、60%、25%;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仅分属于1个属,即弧菌属;营养琼脂培养基无弧菌,但有假单胞菌分离出。  相似文献   

9.
(二)生物饵料培养与强化技术 1.植物饵料的培养技术:我们在轮虫培养、轮虫的营养强化和早期仔鱼培育过程中都要使用单胞藻,目前最常用的单胞藻是小球藻和等鞭金藻,Howell(1979)认为:在大菱鲆育苗过程中使用等鞭金藻,仔鱼的成活率比较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丝状体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5,29(6):745-750
采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以及胶囊化冷冻法保存坛紫菜丝状体种质,探讨了不同保存条件对其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保存丝状体,在低温5℃,培育30d时,藻丝的增重率为-0.67%;温度为10℃,有利于延长更换培养液的时间,即使120d不换培养液,丝状体也能正常生长。固体培养基保存丝状体,在5℃时固体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慢、数量少,但藻丝无法适应低温条件,逐渐死亡;丝状体在10℃固体平板上生长缓慢,但保存100d以上仍然正常生长,达到了长期保存的目的:在胶囊化低温保存中,丝状体存活率较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变化,保持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