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阳坡的油松存活率最高,阴坡最低,大小排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阳坡的油松人工林地径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阳坡的油松树高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2.
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如何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泾川县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立地条件和苗木规格是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油松造林方面,应注重调查规划,科学编制设计;选择阴坡和半阴坡立地类型,清明之前栽植,采用带土球或营养钵苗木,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油松为我省乡土树种,生长快,树质坚实,适应性强,是我省山地造林早期选用的主要树种之一。建国后,我省营造了不少油松人工林,山区广大群众有着丰富的造林经验,如山地块状育苗,顶凌播种,顶凌栽松,丛起丛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造林技术。归纳起来,油松造林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整地 在阴坡土层厚,水分条件好的地方进行油松造林,无论播种和植苗,在整地上没有特殊要求;但在阳坡或干旱土薄的地方,如不进行认真的整地,造林成活率低,生长慢。有些地  相似文献   

4.
楼观台林场位于秦岭北坡,在周至县城东南40华里处。施业区面积64万亩,其中荒山面积10万亩,其余多为次生林,主要树种为松、栎类。1964年建场以来,营造油松林达25万多亩,占全场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保存下来的1.5万多亩,已经郁闭成林,有的已开始间伐。为了加快造林步伐,不断提高造林技术水平,特对建场以来油松造林技术调查总结如下。一、选好造林地选择好造林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油松为阳性树种,但在幼苗期喜庇荫。因此,在800米以下浅山地区,造林地宜选在阴坡或半阴坡的中下部、土层深厚肥沃、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建国以来,我县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人工林。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十万余亩油松人工林郁闭成林,尤其是一九六四年以前营造的三万二千亩油松人工林,造林密度为每亩666穴,而且一穴多株,成丛生长,有的每亩竟达千株之上。但由于未进行抚育间伐,致使人工林的密度过大,拥挤不堪,营养面积不足,竞争剧烈,分化严重,出现了大量的被压木、枯死木,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研究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起始年限、间伐强度及方法等技术措施。从一九七五年起,省林科所与我所协作,铺设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标地十块,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树种单纯,是定西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场从1960年开始油松造林试验,到1966年结合生产进行较大面积的造林,先后共营造油松人工林350多亩,为造林总面积的2.1%。一、(山才)口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分布特点和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晋东南太行山山地油松人工林,收集了l18块标地资料,阐述了太行山油松人工林分布特点。根据数量化理论,选择海拔、坡向、土厚三个主导因子,将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个立地类型,并利用最优分割法将其归并为4个立地类型组,其立地质量依次为I立地组>Ⅱ立地组>Ⅲ立地组>Ⅳ立地组,基本解决了太行山中南段油松造林的“适地”问题,为育林目标的确定、人工林的分类经营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44年林龄闽楠纯林及闽楠马尾松混交林林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效益比闽楠纯林好,营造闽楠人工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山地阴坡、半阴坡中下部或凹部、谷地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9.
我区地处秦岭南麓,是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中心分布区的南缘。前几年,我们在高、中山(1,000—1,600米)和低山的阴坡、半阴坡进行油松造林,成效很大。但在低山的阳坡、半阳坡则成效很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油松在幼苗期喜欢蔽荫,而低山阳坡、半阳坡的植被差,日光强,地温高,蒸发量大;加之春旱严重,空气湿度小,土壤含水量低,油松初值苗蒸腾强度过大,失水过多,根部吸收机能的恢复很慢,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以致造林成活率很低。为了扩大油松造林范围,提高油松造林成效,加快荒山绿化速度,改善我区森林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河北省易县西陵地区解放后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造林树种有油松、侧柏、杨树、刺槐等,林令大都在二十年以上。造林地有坡地、阶地、河滩地,坡地的母岩既有片麻岩,又有石灰岩。它的地形及土壤在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总结其造林经验对指导太行山区今后的造林工作很有意义。近几年我们对该地区的人工林进行了多次调查。现就其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及树种选择问题进行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11.
油松人工林水分平衡与蒸散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s Carr)是华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在许多地方由于水分缺乏而生长不良。为此,在1 983-1984年,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龄人工林,应用水文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场15年来的气候统计资料,年降水量平均为390多毫米,年湿润度指数仅有0.2。土壤干旱,PH值一般大于8。1960年我们开始进行了油松人工造林试验,到1966年结合生产进行较大面积的造林,先后共营造油松人工林350多亩(不包括播种造林失败面积)。  相似文献   

14.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省陇南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之一。目前关于该树种百年人工林发育特点尚乏调查研究。为此,我们对地处北亚热带高海拨地带的五凤山油松人工林进行初步调查,可望为该树种在同类山地造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绥棱林业局红皮云杉(PiCea—Kraensis)人工林的实践经验,讨论红皮云杉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红皮云杉人工更新造林工作。一、红皮云杉生态学特性1.光照:天然红皮云杉林是在一定庇荫条件下更新和生长起来的,有很强的耐萌力,但在营造人工林时进行林冠下造林或在一定庇荫度下造林,虽然也能成活、成林,但较之全光下造林生长缓慢。实践证明红皮云杉在全光条件下生长良好,发育正常,比林冠下生长速度快,以半阳坡最好,阳坡中等,阴坡半阴坡最差。20年生优势平均高半阴坡为7.61m、阳坡为6.57m,而阴坡、半  相似文献   

16.
油松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1〕。由于在造林过程中没有认真贯彻适地适树原则,形成大面积劣质低产林,甚至形成小老头林,加上没有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使油松人工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严重降低,影响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为此,根据250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编制了油松人工林的地位指数表,供各地借鉴。1 标准地的设置和调查根据河北省油松人工林的分布和生长特点,采用典型选样的方法布设标准地,确定标准地总数为250块。标准地的60%布设在承德市,其余标准地分别设在张家口市、唐山市、保定市。…  相似文献   

17.
油松是豫北太行山主要的造林树种。通过对林州市四方垴林区油松人工林和山西省平顺县桑家河林区油松人工林火灾现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不同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耐火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太行山系的中低山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土层薄,历年油松造林成活率都很低。1987—1988年,我们在博爱县山区寨豁乡采用容器育油松苗25万袋 (株),成苗17万袋 (株),移栽造林420亩。阳坡、阴坡造林成活率分别达到80.6%和93.8%。一、试验地概况及材料试验地设在寨豁乡大底、汉高城、南  相似文献   

19.
<正> 落叶松是速生树种,在河北山地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上,生长速度比油松快。据调查,20年生时平均高落叶松为油松的178.8%,平均胸径为油松的117.1%,蓄积为油松的161.2%。多年的造林实践证明,落叶松在河北山地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 为总结河北山地落叶松造林经验,给发展落叶松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几年来对人工林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共设标准地245块,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树种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石灰岩中山区两个立地条件,包括干旱阳坡24个水保林树种,阴坡9个造林树种进行了综合评分。结果为干旱阳坡乔木树种以樟子松、侧柏、油松得分最高,分别为4.86、4.43、4.29;小乔木及灌木树种以沙棘、翅果油树、荆条得分最高,分别为3.71、3.43、3.29;阴坡以樟子松、油松、沙地柏得分最高,分别为5.0、4.0、3.29。在选择造林树种时,除参考综合评分外,还应考虑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造林方法,以及树种特性和经济价值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