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苹果炭疽病菌、梨黑星病菌、番茄枯萎病菌为供试病菌,对7种中草药95%乙醇的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蛇床子、虎仗对苹果炭疽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0.8817 g/L 、0.4696 g/L,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8046 g/L、0.3877 g/L.  相似文献   

2.
农副产品粗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将棉籽饼、大豆饼、花生饼的粗提取物分别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棉籽饼粗提取物供试最高浓度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 6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豆饼粗提取物供试最高浓度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 5种病原菌抑制作用明显 ;花生饼粗提取物供试最高浓度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 3种病原菌抑制作用明显 ,尤以棉籽饼、豆粕粗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佳 ,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从大叶山楝体内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DYSJ3,发现其对香蕉炭疽病菌、橡胶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皿内抑制率分别为61.9%、57.9%、55.3%和65.9%。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DYSJ3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对菌株DYSJ3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菌株DYSJ3的抑菌活性物质集中于菌丝体中,其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热稳定性较好,100μg/m L浸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及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明显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2.7%和62.0%。当浓度为1 000μg/m L时,浸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橡胶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4.
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以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为供试菌种 ,对 5 6种植物的 6 0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芦苇、龙葵等 35种提取物对至少 1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 6 0 % ,芦苇、胡颓子等 2 6种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 ;其中莴苣、苍耳、苦参、苦豆子等 8种植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抑制效果均在 80 %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6.
氢化白果酸对果树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对果树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常规生物测定,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组分Anac-ardic acids D,并从中分离出氢化白果酸E。氢化白果酸E在1000倍衡释浓度时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8%和91.8%.  相似文献   

7.
旋覆花花序氯仿萃取物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旋覆花花序氯仿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并测定了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剂量为1.0 g/L时,氯仿萃取物对小麦全蚀病菌、西瓜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苹果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高达100%;对西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2.90%和82.92%。在10.0 g/L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黄瓜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54.27%和76.68%(48 h),其中保护效果与对照药剂0.4 g/L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蒋立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10-7210,7212
研究了生物制剂绿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烟青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黄曲霉菌5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绿液对几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2.18 mg/L;其次是苹果炭疽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EC50分别为3.97和7.39 mg/L;而对黄曲霉菌和烟青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472.79和982.06 mg/L。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果树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常规生物测定 ,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组分 Anac-ardic acids D,并从中分离出氢化白果酸 E。氢化白果酸 E在 1 0 0 0倍稀释浓度时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98.8%和 91 .8%。  相似文献   

10.
天名精内酯酮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天名精内酯酮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为天名精内酯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南瓜枯萎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小麦条锈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11种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盆栽药效试验和组织法,从离体和活体2个方面评价天名精内酯酮的杀菌活性。【结果】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黄瓜炭疽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4.894 7~43.856 9mg/L,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为4.894 7mg/L;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高,EC50为6.876 5mg/L;盆栽药效试验表明,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条锈病、黄瓜炭疽病和辣椒疫霉病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和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对小麦全蚀病的药效相对较好,1 000mg/L剂量下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5.48%和64.98%;活体组织法结果表明,天名精内酯酮对番茄灰霉病控制效果较低,1 000mg/L剂量下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5.5%和19.9%。【结论】天名精内酯酮对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广谱性,尤其对小麦全蚀病的药效最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潜质。  相似文献   

11.
卡松对苹果果实炭疽病的控制效应及作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杀菌剂卡松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应、作用方式及施药技术.结果表明,1.5%卡松水剂对苹果果实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作用方式以保护作用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施药方式以药液浸果为优.结果还表明,苹果果实炭疽病的人工接种以针刺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gyrB基因序列测定,确定1株从核桃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拮抗细菌菌株SDF-005的分类地位,并测定了该菌株对5种植物炭疽病的抑菌活性以及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DF-005对5种植物炭疽病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带直径均在12 mm以上,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其中对葡萄炭疽病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直径为19.33mm,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3.06%。SDF-005对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菌丝的影响,SDF-005的各种代谢产物破坏病原菌菌丝壁结构,引起菌丝膨大、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15亿/g SDF-005可湿性粉剂2个处理浓度田间防治核桃炭疽病效果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3种酚酸类物质对花生发芽和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系分泌物中3种酚酸类物质,即: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对花生种子发芽、花生炭疽病菌与固氮菌的影响和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较高添加浓度时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对炭疽病菌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3种酚酸类物质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当两两互作时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有增强的趋势,对炭疽病菌生长的化感效应有减弱的趋势,而对固氮菌生长的化感效应表现出低浓度时增强、高浓度时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 :5 0 %福·甲·硫可湿性粉剂对苹果炭疽病防效较高 ,可达 80 %以上 ,与 5 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 ,比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 0 %硫磺悬浮剂常规用量的防效高 ,同时对苹果安全  相似文献   

15.
苹果空气放电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空气放电生成对青霉、轮纹、干腐、炭疽4种贮藏期主要侵染性病害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果实衰老的调节作用和防腐效应.结果表明,臭氧负离子(O3)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能力,并可延缓果实衰老,而正离子促进衰老.  相似文献   

16.
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 GC-9A 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速度是相当慢的。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天和12天。在整个水果生长期,使用氯氰菊酯25ppm 和50ppm 喷施2-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56-25天,氯氰菊酯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335-0.0968ppm 和0.1058-0.2300Ppm,而土壤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低于最小检出浓度。施药浓度为100ppm 使用2-4次时,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为25天,氯菊氰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2967ppm 和0.233ppmm。  相似文献   

17.
 室内测定表明: 益菌B017可抑制褐斑病孢子的萌发;在PDBA平板上可抑制苹果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其无菌滤液对苹果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在苹果生育前期,适时喷施B017于苹果表面,后期褐斑病发病率下降20.91%~24.73%,病情指数下降21.63%~39.56%;苹果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25.15%~43.02%,30.49%~68.49%,27.27%~36.88%.苹果的一年生脱毒苗喷施B017后,能促使苗高增加,离嫁接口5cm处的径粗增大。  相似文献   

18.
链霉菌9911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链霉菌991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后确定较适培养条件为:2%接种量,20%装液量,培养144h;培养基较优组合为:A1B2C3D1,即葡萄糖为1.5%,豆饼粉为3.0%,碳酸钙为0.6%,pH值为6.0。在该条件下,链霉菌对病原菌抑菌圈直径可达32 mm,较优化前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19.
梁迪  杨曦  郭玉蓉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4):2799-2813
【目的】以5%(w/v)的壳聚糖(chitosan)溶液和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为原料制备一种复合膜液,研究不同多酚添加量对复合膜液抗氧化活性、流变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制备性能良好的可食液体涂膜,为食品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浓度为5%的壳聚糖溶液为基质,通过添加苹果多酚,分别制备多酚含量为0.5%、1.0%、1.5%的复合膜液。同时以不添加多酚的膜液作对照。采用磁力搅拌将多酚均匀分散于膜液体系后,对膜液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氧化抑制能力、总还原力及O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采用AR-G2流变仪研究不同苹果多酚添加量对复合膜液剪切流变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IR)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对复合膜液体系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此外,采用Q600SDT热分析系统在50℃-400℃范围内对复合膜液样品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苹果多酚可显著提高复合膜液的抗氧化活性(P<0.01),且随苹果多酚添加量增加,复合膜液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加。当苹果多酚添加量为0.5%时,复合膜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脂质氧化抑制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1.33%、56.32%、35.44%;当苹果多酚添加量增至1.5%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脂质氧化抑制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至94.3%、95.9%、98.4%。与同等浓度的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比,复合膜液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P<0.01)。此外,随着苹果多酚浓度的增加,复合膜液的总还原力也显著提高。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液为非牛顿剪切变稀型,随剪切速率增加,复合膜液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最终趋于平稳(5 Pa·s)。此外,随苹果多酚添加量增加,复合膜液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征逐渐明显。当苹果多酚添加量为1.5%时,复合膜液动态流变特性由黏性模量主导转变为弹性模量主导。红外光谱和X-RAD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多酚中-OH和壳聚糖分子中的-OH以及-NH2形成明显的分子间弱作用力,使复合膜液在3 40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出现红移,1 545 cm-1、1 245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有轻微减弱,且这种分子间弱作用力降低了壳聚糖的结晶度。热分析结果表明,苹果多酚添加量增加显著提高了复合膜液的热稳定性。对照组的3个阶段质量损失温度为50.8℃、110.7℃、269.9℃,当添加量1.5%苹果多酚时,复合膜液的质量损失温度增至56.6℃、128.7℃、272.9℃。【结论】苹果多酚-壳聚糖复合膜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膜液的黏度和热稳定性也较好,可作为一种优良的可食性液体涂膜应用于食品保鲜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拮抗菌96-79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比较不同碳、氮源对苹果褐斑病菌抑菌效果的影响,以便优化发酵培养基,降低发酵成本。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碳氮组合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 g/L、玉米粉15 g/L,黄豆饼粉15 g/L,发酵成本降低了33.7%,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