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锐劲特与乙酰甲胺磷混配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锐劲特 5 %SC与乙酰甲胺磷 3 0 %EC混配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效果好 ,持效期长。锐劲特 5 %SC 2 40ml/hm2 +乙酰甲胺磷 3 0 %EC 12 0 0ml/hm2 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达 99.5 % ,持效期达 17d以上 ;对白背飞虱防效98.9% ,持效期达 14d以上 ,显著优于大面积使用的甲胺磷  相似文献   

2.
锐劲特和三唑磷混用防治单季稻主要害虫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5%锐劲特SC 240 ml/hm2+20%三唑磷EC 1 200 ml/hm2按照江淮稻区单季稻综防模式施药2次,在第1次施药后7、14、28天稻飞虱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1%、92.0%、87.2%,同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率分别为77.8%、89.4%、98.8%,防治2代二化螟的保穗效果、杀虫效果在试验中均达到100%.此项应用技术与当地常规10%吡虫啉WP 225 g/hm2+90%杀虫单原粉600 g/hm2混用,在防治稻飞虱的速效性方面有显著差异,但在后期防效趋同,二者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在控制二化螟危害方面有显著优势.锐劲特与三唑磷混用可增强防治稻飞虱的速效性和对大螟、三化螟的兼治作用,并克服了三唑磷对稻飞虱再猖獗的刺激作用.锐劲特及其混剂对蜘蛛有较持久的杀伤作用,应予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3.
农药混配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混配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选用90%双锐可溶性片剂600g/hm2+5%锐劲特悬浮剂300mL/hm2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很好,保苗率100%,虫口控制防效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5%锐劲特悬浮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锐劲特悬浮剂 60 0ml/hm2 和 45 0ml/hm2 在水稻破口期喷施 ,防治三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的效果优于 5 %锐劲特 3 0 0ml/hm2 +90 %敌百虫原粉 12 0 0g/hm2 、5 %锐劲特 2 2 5ml/hm2 +90 %敌百虫原粉 12 0 0g/hm2 及 18%杀虫双水剂 45 0 0ml/hm2 +10 %一遍净WP3 0 0g/hm2 处理。从成本与效果综合考虑 ,采用锐劲特与敌百虫混配施用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仇铁烨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237-237,231
新一佳与锐劲特、锐劲特与敌敌畏混用防治稻田灰飞虱见效快,效果显著,持效期长,优于新一佳+捕虱螟.其中以每hm2新一佳600ml+锐劲特225ml、锐劲特450ml+敌敌畏2250ml是防治稻田灰飞虱的最佳配方,在二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一次,对灰飞虱的防效可达95%以上,持效期可维持20d左右,达到了速效性与持效性相结合的目的,值得在水稻生产上灰飞虱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丹  刘红梅  先丹  黎藜  廖华刚  吴俊 《农技服务》2010,27(5):590-590,595
为探索大面积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的有效药剂,选用了7种不同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幼虫低龄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50g/L锐劲特SC450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以及保叶效果最好,药后10d防治效果高达93.04%;30%乙酰甲.唑磷EC1200ml/hm2、25%仲.唑磷EC1050ml/hm2、20%阿维.三唑磷EC750ml/hm2、15%毒.高氯EC900ml/hm2具有较好的保叶及杀虫效果,可作大面积防治稻纵卷叶螟交替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7.
锐劲特及其混配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锐劲特SC及其混配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5%锐劲特SC30~40ml对水稻二化螟防效及保苗效果、增产效果均较好,且持效期长,是目前防治二化螟的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王建  张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36-136,191
通过试验,明确了锐劲特及其与阿维菌素、或乐斯本、或三唑磷、或乙酰甲胺磷混用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一次,对纵卷叶螟的防效可达98%以上,而且也能很好地兼治稻飞虱、二化螟,是防治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的理想药剂配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控制二化螟的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种药剂进行了控制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对二化螟的防效存在差异,其高低次序为:三唑@乙酰EC>三唑磷EC>锐劲特胶悬剂>虫无影>敌杀净EC>螟虫克星EC>甲胺磷EC>杀虫双.其中三唑@乙酰、锐劲特与敌杀净、甲胺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唑@乙酰EC、锐劲特、三唑磷、虫无影、敌杀净EC等农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二化螟的防效亦增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 :5 %锐劲特浓悬浮剂 5 2 5~ 75 0ml/hm2 药后 3天防治效果达 88.0 %~ 89.3 % ,药后 10天防治效果达 93 %~10 0 % ,最终防效高于常规药剂溴氰菊酯、乐果和甲胺磷。锐劲特是目前防治蔬菜菜青虫理想的无公害药剂品种 ,经济有效剂量为 5 %锐劲特浓悬浮剂 60 0ml/hm2 。  相似文献   

11.
对锐劲特及其组配防治两系杂交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有速效和持续效作用,单用5%锐劲特悬浮剂的 剂量每667m2用30ml,混用的最佳配组为10ml 5%锐颈特+5ml 20%乙酰甲胺磷,防治效果在80%以上,持效期15-20d,在纵卷叶螟一般大发生(100-300头/百蔸情况以下,一次施药可控制全代为害。  相似文献   

12.
赵忠荣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9-3739
试验结果表明,0.2%高渗甲维盐EC对1、2代二化螟具有一定的防效。0.2%高渗甲维盐EC 600 ml/hm2对二化螟的防效可达82%左右,显著高于0.2%高渗甲维盐EC 450 ml/hm2,但低于5锐劲特SC 450 ml/hm2。  相似文献   

13.
常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士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43-1143
几种常用药剂对比试验表明,喷用5%锐劲特SC750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最佳,且持效期长;在早稻4(2)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可替代甲胺磷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单季晚稻中后期应用5%锐劲特SC控制水稻三大害虫效果测定、持续控制水平评价、保穗保产能力分析,结果表明:5%锐劲特SC 750-1050ml/hm2对控制单季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二化螟三大害虫有良好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 ,选用 2 0 %三唑磷乳油 ,18%杀虫双水剂和 5 %锐劲特悬浮剂进行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以锐劲特防效突出 ,6 0 0ml/hm2 用量处理区 ,药后 10、2 4d枯鞘下降率为 86 .3 %、98.5 % ;12 0 0ml/hm2 用量处理区 ,药后 10、2 4d枯鞘下降率为 88.2 %、10 0 %。三唑磷虽然防效好 ,但对天敌杀伤性大 ,杀虫双防效差。锐劲特还能兼治稻飞虱 ,适合在农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氟铃脲、氟啶脲防治一、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71-172
氟铃脲、氟啶脲防治二化螟效果明显,与锐劲特、杀单唑磷相仿,显著优于杀虫单,是防治二化螟理想的药剂品种,从而为螟虫无害化治理和无公害大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900ml/hm2;适期用药1次.其治虫、保苗(稳)效果可达90%以上,值得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 ,5 %锐劲特SC和 90 %敌百虫原粉混配对 3代三化螟引起的水稻白穗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混用的防效较锐劲特单用为好。在三化螟大发生年份用锐劲特 3 0 0ml/hm2 +敌百虫 12 0 0g/hm2 防治 2次 ,对白穗的平均防效达 93 .94%。  相似文献   

18.
对80%锐劲特WG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大田示范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锐劲特WG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保苗和杀虫效果,是目前全面替代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36%氟虫酰(雄斯)乳油对蔬菜小菜蛾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和西兰花安全,对小菜蛾和二化螟均有较好的防效,明显高于乙酰甲胺磷,与锐劲特相当。  相似文献   

20.
30%乙酰甲胺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乙酰甲胺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酰甲胺磷EC250ml/667m^2的剂量,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d杀虫效果达85%以上,药后20d保苗效果在88%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8%杀虫双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