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静 《福建茶叶》2017,(11):34-35
供应链体系是一种我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通用的新型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归纳当前茶叶供应链组织模式类型后,而分别研究以合作社和茶农为利益主体的茶叶供应链组织模式,并研究优化茶叶产业供应链体系,希望能够对茶叶企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湖南茶叶的发展概况,阐述了湖南公共品牌(县域茶叶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并对企业(合作社)茶的种植、加工、营销、商业、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沈珂 《福建茶叶》2016,(3):281-282
如今人们对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需要从茶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茶叶供应链组织模式。本文对茶叶供应链以及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企业差异化与融资风险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茶叶重点产销市县的221家茶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不同经营模式茶叶企业的差异化分析,以阐明福建茶叶企业的融资情况与融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茶叶企业基本属于小微企业,其金融需求主要涉及融资、存款、结算等方面,大多通过银行和合作社金融机构实现服务满足。鉴于茶叶企业的融资风险较大,其融资和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需从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行业协会的信用保障及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入手,构建破解福建茶叶企业融资风险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茶叶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为我国茶叶企业的大部分管理者都将精力放在了茶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是物流管理对促进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究供应链系统下的茶叶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茶叶企业物流管理的特征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下的茶叶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模式,以期为我国茶叶企业物流管理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基于茶叶种植户的家庭经济发展模式,早已无法与城市产业资本相抗衡,而且廉价的茶叶原料并未能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形成要素。为此,探讨茶农经济对区域经济管理的影响,首先就需要聚焦茶叶种植合作社组织的半企业化运行模式,使其在利润资本化形成能力,以及在拓展区域茶叶经济范畴上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俭 《福建茶叶》2016,(4):50-51
电子商务为茶叶供应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电商环境下加大茶叶供应链管控的必要性。然后对电商环境下茶叶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茶叶供应链的组织架构、信息管理、价值链和物流管理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和策略: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设茶叶专业市场、做大做强电商品牌和发展深加工延长供应链等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茶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提高农民茶叶种植的利益,必须要对茶叶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监管,从而使茶民的切身利益得到相应的保障。本文主要对当前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葛晓军 《茶叶通讯》2021,48(3):543-549
利用封闭供应链中32家茶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茶叶企业优质产品有效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茶叶企业安全生产意向对优质产品有效供给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封闭供应链管理与政府监管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目标、主观规范、控制认知及生产意向等中介变量影响茶叶企业优质产品有效供给行为,封闭供应链管理对茶叶企业优质产品有效供给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状况看,其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的产业经营,就必须注重对关系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各项资源要素的整合应用,从而大大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效果。本文拟从茶叶物流运输活动开展现状认知分析入手,结合供应链模式的价值内涵和应用机制认知,通过分析茶叶物流运输活动的开展诉求,从而探究融入供应链模式实现茶叶物流运输活动有效开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式茶饮是基于年轻人的饮品喜好,通过茶与食材的搭配,提升饮品的风味和嗜好性,进行产品开发与供应链食材的开发而形成的,主要以年轻人为消费群体的一个茶饮新品类.新茶饮门店运营是要保障把研发室开发的产品,在高频次的出杯中还原研发室开发的产品风味,最终呈现给消费者,并对产品上新、推广方式以及产品退市作出更实用的运营落地方案.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稻产量为2.68 t/hm2,马铃薯产量为47.43 t/hm2,总产值16.98万元/hm2,总纯收入12.03万元/hm2。并分析总结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福建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1,31(5):427-433
随着各国政府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无污染、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但作为无公害茶叶的较高层次——有机茶叶的供给却不见明显增长。本文抽取福建省383家茶叶企业进行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二元Logit模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出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效应因素、品牌因素等是影响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投入对于茶叶企业有机茶的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萍  张慧  颜清 《热带作物学报》2017,(8):1578-1581
通过生态供应链的模型基础,以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构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生态供应链,以供求关系模型及生态效益模型进行假设分析,提出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生态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海南热带水果必须构建生态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源头控制、种植户管理、两减措施、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海南热带水果生态供应链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5.
建立茶叶企业分析检测机制 助推企业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兴刚 《茶叶通讯》2010,37(4):28-29,36
建立茶叶企业分析检测机制,从基地建设、质量追踪体系、树立产品信心、培养消费者信心、建设雄厚的技术力量、获得行业学术地位等方面助推茶叶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付磊  孙桐  方实明 《茶叶通讯》2021,48(1):153-160
茶叶经营规模的扩张是我省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步,为分析茶叶经营户规模扩张影响因素,利用我省497份茶叶经营户茶园规模扩张情况、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营组织情况以及外部坏境等情况的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影响我省茶叶经营户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茶叶机械化的发展、是否注册申请茶叶家庭农场、是否加入新型茶叶经营组织、区域的茶园流转程度以及区域茶叶发展情况对我省茶叶经营户规模扩张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现阶段推动我省茶叶经营户规模扩张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推动茶叶机械化、大力发展茶叶家庭农场、促进新型茶叶经营主体的发展及深化茶园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7.
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接穗形式、嫁接组合等因素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省茶树良种嫁接以秋季或春季进行为宜;嫁接方法以“一芽一叶-劈接-接口高度15cm.套袋”较为理想;筛选亲和力强的嫁接组合对提高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珠珍  赵燕燕 《茶叶》2013,39(2):104-106
不同行业特征的经济实体之间,在实现战略合作前提下,结成共同的战略联盟从而实现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的案例,早些年前在国外就已经出现,但都没有形成双方在研发、生产与营销全过程互相嵌入内核的局面。本文将通过引入和介绍"杭州制造""牛肉干+网游"的"R&V跨界非竞争性战略联盟"创新案例,来观照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茶博")在文化产业中对该合作模式的应用与创新,从而寻求该模式在博物馆中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兴荣  包云秀  黄玫 《茶叶》2009,35(1):17-18
稀有茶树品种“紫娟”新梢芽叶呈紫芽、紫叶、紫茎,加工制品,茶汤水色亦为紫色,香气郁香独特,叶底呈靛青色。适宜云南主产茶区种植。黄酮类、锌、花青素和EGC含量比云南大叶种茶高。花青素含量约为一般红芽茶的3倍。经动物试验表明其降压效果优于云南大叶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