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安溪铁观音成本-价格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咏梅 《茶叶》2014,(2):87-90
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精品。本文以安溪铁观音茶农户、茶叶企业、中国茶都-安溪茶叶交易市场等实地考察为依据,对安溪铁观音茶叶生产成本与价格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安溪铁观音生产成本构成复杂,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在各项成本中,鲜叶生产成本最高;在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价格的调查分析中发现,茶农户的毛茶价格远比茶叶批发商和茶叶店零售价格低,销售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2.
许咏梅 《茶叶通讯》2015,42(1):38-41
通过实地考察福鼎白茶产地农户的生产、收入状况,分析了福鼎白茶农户贫困的根本原因,并就如何提高白茶农户收入水平,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金秋时节,贵州省湄潭县秋茶茶青交易十分活跃,每公斤售价36元,茶农每天收入100元以上。目前,遵义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2万亩,"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等茶叶畅销海内外,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图为9月15日,茶商正忙着收购茶农  相似文献   

4.
池玉洲 《中国茶叶》2009,31(10):30-32
白茶是我国的特种茶,六大茶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是白茶的惟一产地。福建是白茶的主产区,年产量约7000t,占全国的90%以上,主要产于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欧等地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和调查表明,在清嘉庆初年(1796),福鼎茶农首创白毫银针,而后逐步开发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光绪十六年(1890)始就有银针等出口。福鼎白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产地(区域)、品种、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茶区无法比拟的,也是福鼎白茶的优势所在,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誉。  相似文献   

5.
福鼎白茶种类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阙玉林  林代兴 《中国茶叶》2008,30(11):34-35
福鼎白茶产于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的福建省福鼎市,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鲜叶按白茶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由于品质优异,保继功效突出,白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福鼎白茶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浅谈白茶的审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白茶的基本特征和产地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白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我国特产,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瓯等县市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白茶始见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相似文献   

7.
白茶的核心制造施工一般有萎凋、晾干二个操作工序,而判断一个白茶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一般是鲜叶质量、制造施工、后期保存.干燥工艺直接关系着白茶香气的形成以及后期保存过程中茶叶的转化.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福鼎白茶代谢物成分结构的影响,本文以福鼎大叶种茶树鲜叶为主要原材料,分别选择了阴干、继续使用、晒干、阴晒结合等四大干燥方...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9.
正一、茶叶生产现状薛埠镇现有茶叶种植面积5.2万亩,开采茶园面积4.12万亩,为江苏省最大茶叶生产镇,每年生产名优茶"金坛雀舌""茅山青锋"1000吨,加上红茶、毛峰、茶粉等其他茶产品年产量共3000吨,总产值3亿元。全镇涉及茶叶种植的行政村20个,以及方麓茶场、茅麓茶场、茅东林场3个场圃,现有茶农3654户,其中有10亩以上茶园的茶农228户,规模茶叶企业24家,茶叶合作社15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占全  相似文献   

10.
『白茶篇』     
《福建茶叶》2008,31(Z1)
[茶产地] 世界白茶96%产自福建;而福建白茶主要产于福鼎、政和、建阳,福鼎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品基地.  相似文献   

11.
调研宁德福安、寿宁、福鼎、蕉城等县(市、区)2012年春茶生产情况,分析当前企业存在用工用地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增加、农残监管难等问题,提出"狠抓茶叶质量,确保茶叶安全"、"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确保茶叶增产增收"、"推进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切实加大对茶企的帮扶力度"、"普及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等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调研重庆马铃薯概况、加工情况、批发市场、产地价及均价、销售量、农户信息(包括总耕地面积、马铃薯栽培面积、生产类型、栽培品种、家庭年消费量、技术需求)等指标的基础上,对种植马铃薯的收益、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马铃薯产业呈现面积单产齐增加的局面,但加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商品薯产地价和批发价较低,农户种植马铃薯纯收益较低,应从5个方面进行建设,促进重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茶室内自然萎凋不同品种鲜叶水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旦品种1芽1~2叶鲜叶为原料,比较2个品种鲜叶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萎凋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鲜叶萎凋失水的速度快于黄旦,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温度成正比,与环境相对湿度成反比的规律。讨论了不同品种鲜叶萎凋过程中水分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白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茶叶压制成饼更便于保存和携带,但存在原有特征风格和新鲜度减弱等问题。本文以福鼎大毫茶1芽2~3叶鲜叶为原料,探讨不同加工工艺下白茶压制成饼后的品质变化。研究表明,采用中高温(25~30℃)中湿(RH 65%~75%)条件恒温恒湿萎凋,白茶品质(尤其香气)优于室内自然萎凋,且以60%萎凋减重率后直接压制成小块茶饼(5 cm&#215;5 cm见方)为佳,感官审评表明品质与散茶无显著性差异,饼块紧实平整,白毫显露,色泽鲜亮,花香明显略带甜香,味浓醇鲜爽,富有白茶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2011年连续九届3948只"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茶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六大茶类名优茶均呈现发展态势,绿茶是发展的主茶类,乌龙茶、黑茶稳步增长,红茶、白茶和黄茶呈恢复性增长。四大茶区中,江南茶区获奖率最高,发展势头强劲;浙江名优茶产业引领我国名优茶发展,江苏名优茶总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显现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福建、四川、湖北、贵州、广东和安徽等省也占重要地位。无性系品种茶样比例不断提高,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福鼎大毫茶、龙井系列品种等是主要无性系良种。名优茶质量不断提高,但外形同类化趋势明显;卫生安全状况良好,有机茶发展较快;名优茶机制率、按标准生产率和商标持有率等逐年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明成  王敏  解娟  贺鼎  薛红  张凯 《中国茶叶》2020,(1):9-11,14
巴渝特早是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和多年系统观察、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及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春季萌芽特早、春茶产量高、适应性强、全年生育期长、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名优早茶,制作的名优茶品质优异,春茶萌展期较福鼎大白茶提早10~15 d,全年生育期达280 d左右,较福鼎大白茶长15~22 d,平均单产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0.5%,水浸出物含量35.43%、多酚类23.01%、咖啡碱2.82%、氨基酸3.15%、酚氨比7.30;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福鼎大白茶;适制名优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旱性和抗虫性较强,可在西南、江南、华南茶区海拔1000 m以下地区作为名优绿茶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摘“春闺”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按烘青绿茶工艺制样。连续3年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闺”品种适制绿茶,制绿茶干茶紧结,色泽绿润,味醇爽回甘,茶汤有特殊的花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春闺烘青绿茶共鉴定出70余种香气化合物,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20.2%)、α-法呢烯(16.96%)、吲哚(13.57%)、反-β-罗勒烯(6.74%)、己酸叶醇酯(3.99%)、壬醛(2.03%)、2-甲基-6-亚甲基-1,7-辛二烯-3-酮(4.61%)、顺-茉莉酮(2.13%)、苯乙醛(1.35%)、己酸己酯(1.28%)、石竹烯(1.34%)等;与绿茶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对比分析发现,春闺绿茶的醇类组分(21.85%)远高于福鼎大白茶绿茶(6.56%),烯烃类(37%)和含氮化合物(15.15%)也比福鼎大白茶绿茶高;而醛类、酮类、酯类、杂氧化合物等低于福鼎大白茶绿茶。  相似文献   

19.
田兴安 《茶叶科学》1984,4(1):45-52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之一。根据瓜片在制造过程中形质转化的规律及其条件,对传统的手工工艺进行了改革,并运用现有制茶机械,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机械化。机械制茶和手工制茶在工效、生产成本和成茶品质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前者较后者工效提高20倍,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成茶外形接近手工瓜片,内质达到或超过手工瓜片,从而为瓜片生产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