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5,(8)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临床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型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郑国兴 《畜禽业》2012,(10):74-76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因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陶思翠  陈益 《畜禽业》2004,(10):20-2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主要病理变化变现为肝脏体积肿大和有出血斑点。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播病。病程短促、死亡率高。我市郊区孙某养殖户鸭群发生以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病鸭临死前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疾病,经临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DVH),随即紧急注射鸭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鸭专用)。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炳 《畜禽业》2007,(4):37-3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1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死亡率为95%;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3,(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7.
罗中爱 《畜禽业》2012,(4):68-6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造成雏鸭的大批迅速死亡,给养鸭业造成惨重的损失。2011年3月,章丘市某养鸭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7,(3)
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后尸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炎。近几年来,该病在忠县发生渐趋严重,雏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鸭病毒性肝炎病原特性、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6)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鸭肝炎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角弓反张。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介绍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冬春季节,雏鸭出孵后最易感染,文章详细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巍 《畜禽业》2005,(4):34-3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对成年鸭和其它禽均无致病力。笔者在2000-2003年4年中,用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患雏六万多只.治愈率达80%-85%。  相似文献   

12.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以内的雏鸭危害性最大,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该病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12)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以肝脏体积增大和有出血斑点为其特征性病变。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造成很大损失。1病原主要特性鸭肝炎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小RNA病毒科;DHVⅡ型为星状病毒;DHVⅢ型为小核糖核酸病毒。DHVⅠ、Ⅱ、Ⅲ型有明显差异,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本病由Ⅰ型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的大小为2040纳米,在细胞浆中呈晶格排列。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DHV与其他小RNA病毒基因组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特征,I型鸭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间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文章从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诊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1,(6)
<正>鉴别诊断主要留意雏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多数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在临死前表现的神经症状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有相似之处。但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比本病小,没有显然的腹泻症状,临死前和死后大多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时,看不到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极快和高度致死的急性病毒病,一旦感染发病,1~2 d内雏鸭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高在新发病区死亡率可达50%以上。1流行规律主要发生于雏鸭,对成年鸭没有致病性,鸡和鹅不感染,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1周龄死亡率为95%,2~3周龄死亡率为50%,4~5周龄的鸭基本不死亡或极少发生死亡。一般突然发病,迅速传播,50~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6,(6)
鸭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鸭及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以下痢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可引起肉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产业带来的损失较大。综述该病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DVH),是引起小鸭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烈性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感染35d以内的小鸭,尤以14d以内的小鸭最易感,常在出现角弓反张症状后迅速死亡.本病常与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窦炎、鸭大肠杆菌病混合或继发感染.病理解剖以肝脏显著肿大和严重出血为特征,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重要的疾病之一,各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病死率高的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简称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把该病列为B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本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为特征。鸭群一旦发病,疫情则迅速蔓延,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