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时期对小麦进行覆膜处理与小穗小花分化之间的关系,对幼穗雌雄蕊分化期及药隔期进行覆膜处理,对幼穗分化进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雌雄蕊分化期及药隔期覆膜可减慢幼穗小花分化速率,达到小花数最大值的时间延迟,且小花最大值数减小。在雌雄蕊分化期及药隔期覆膜,由于膜内温度过高,使得小花分化历时天数缩短,对小花的分化和发育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小花数最大值减小。同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小麦,药隔期的持续时间最长,二棱期及雌雄蕊分化期持续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2.
对二棱、四棱、六棱大麦7个品种多年观察表明,各品种于二叶期幼穗开始分化,二棱期以后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不够稳定,雌雄蕊分化期开始后最后三个叶龄期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比较稳定。各品种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时幼穗正处内外颖分化期,第二节间伸长时幼穗为雌雄蕊分化期,第三节间伸长时幼穗为药隔期,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为四分体期。幼穗分化进程与幼穗长度的对应关系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单棱期变异品系持续时间短于受体;二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变异品系的持续时间长于受体;药隔期各变异品系持续时间不一致.幼穗分化的特点显示变异品系具有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可能.方差分析表明,变异品系与受体在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主穗粒数上均有差异.幼穗分化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燕麦DNA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4.
冻害胁迫对小麦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冬季冻害条件下,幼穗发育不同阶段的小麦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等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冻害胁迫期间,植株幼穗发育进程快(播期较早)、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郑麦902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幼穗发育进程慢(播期较晚)、受冻害较轻的品种豫农949和偃展4110,表明其适宜作为胁迫过程中小麦抗冻性的鉴定指标。冻害胁迫期间,4个小麦品种不同幼穗发育植株的叶片内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比寒流来临之前增幅大,幼穗发育进程快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郑麦9023品种,这2种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幼穗发育进程慢、受冻较轻的豫农949和偃展4110,推测这2种物质不宜作为小麦抗冻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于二棱期对主茎优势不同的 2个冬小麦品种 (系 )进行浇水或深耘断根后浇水 ,与对照相比 ,分蘖穗的穗分化速度相对加快 ,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的穗分化差异减小 ,从而使小麦群体穗分化进程达到整齐一致 ,特别是提高了施用化学杀雄剂的适宜时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药隔形成期 )的主茎穗与分蘖穗穗分化的一致性 ,可提高化学杀雄效果 ,从而提高杂交种纯度  相似文献   

6.
小麦春化特性与抗冻性显著相关,但与抗霜性无关系。因此,在霜冻害频发区推广抗冻力强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并不能完全杜绝或避免霜冻害带来的损失。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分析品种抗霜力的结论比较笼统,而采用人工霜箱不但能够准确鉴定冬小麦抗霜力发生跃变的时期,即低温敏感期,而且也是鉴定冬小麦品种抗霜力强弱比较便捷的方法。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抗霜对策:选育抗霜品种,优化种植布局;培育壮苗,增强冬小麦抗霜力;通过INA菌和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品种抗霜力。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幼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再生芽进行幼穗分化观察。其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期在头季稻的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约离头季稻抽穗20天左右。不同类型品种,其伸长节间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始期有差异,多数品种基部节上再生芽幼穗分化早,停滞时间也早而长,上部节上的再生芽幼穗分化迟,停滞时间晚而短。头季稻收割后不同类型品种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进程出现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茎秆中间节上再生芽发育快,两头节上再生芽发育慢,另一种类型是随着伸长节间上升,各节位再生芽的幼穗分化进程也逐节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淮麦区冬小麦5个穗分化时期低温胁迫下的株高进行分析,发现随时期推后株高对低温胁迫的响应越来越强,除-1℃外,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响应越来越强。对株高关键组成部分穗长、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基部节长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来确定冬小麦株高是否对晚霜冻害响应、响应的程度及隶属函数法是否适用于形态抗冻性评价,分别将穗长、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基部节长四个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降维成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这两个综合指标的贡献率求出相应的隶属函数值,并根据各综合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函数值得出抗冻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结果表明拔节期5个穗分化时期的株高抗冻性中护颖原基分化期的株高抗冻性最低,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和四分体时期比护颖原基分化期的抗冻性要高,且时期越往后,D值越高,说明时期越往后,株高的抗冻性越高。5个时期的D值都在0.3~0.6之间,说明本实验所用冬小麦5个穗分化时期都为中等抗冻。同时也说明隶属函数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冬小麦形态抗冻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水稻潜伏芽生长和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潜伏芽幼穗分化进程和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⒈潜伏芽幼穗分化始期是在前季稻颖花分化期到雌雄蕊分化期;前季稻抽穗期,母茎中部或偏上部节上潜伏芽幼穗分化已达颖花分化期,基部节上的潜伏芽为一次枝梗分化期,少数为苞分化期;前季稻抽穗到成熟,潜伏芽穗分化进程为休眠状态,幼穗发育处于一次枝梗到颖花分化期。⒉水稻潜伏芽的发生率,依据品种母茎茎秆各节潜伏芽发生率的差异,可把品种分为低节位型、高节位型和全节位型。⒊在前季稻收割前7-10天施氮肥,可促进潜伏芽出苗,提高再生稻的每穗粒数和穗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抗寒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主推品种百农矮抗58、邯郸6172、豫麦49号、豫麦54-99系、豫麦18号、豫麦2号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各生育时期的生长温度,分别测定苗期、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各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抗寒能力差别较大,百农矮抗58和邯郸6172抗寒能力较强,其他几个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周麦18、百农207、华育198、矮抗58和百农69为材料,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下小麦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等耐盐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的相对值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间及浓度间均有明显变化;综合5个试验品种的表现可知,百农207和周麦18在苗期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矮抗58、百农69和华育198的耐盐能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86-5787
以矮早781、百农3236、矮抗58和温麦8号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盐度为0.15%的砂土中进行种子发芽耐盐性试验,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苗长和淀粉酶含量,比较这些指标间的差异显著性,评价不同品种耐盐性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期,百农3236耐盐性最好,矮早781次之,温麦8号和矮抗58号耐盐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小麦苗期根系抗低温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麦区种植的10个主要小麦品种为材料,在0~-10℃低温处理下,对其苗期根系的抗低温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当年大田条件下的自然冻害进行比较。2a试验结果表明:0℃处理时,各品种根系抗低温能力没有差异;2007-2008年-5℃处理时,品种间叶片死亡率最大相差25.2个百分点;2008-2009年-2℃、-4℃、-6℃低温处理时,各品种根系抗低温能力差异较大,低温冻害率最大相差分别为8.1、12.5、28.7个百分点;其中,百农矮抗58、邯郸6172和百农160的根系抗低温能力较强。-8~-10℃处理时,各品种均发生比较严重的冻害,最高叶片死亡率达100%。自然条件(-8℃、-11℃)下各品种地上部分(叶片)的死亡率仅为0.4%~9.2%,只相当于-2℃处理时根系产生的冻害。可见,小麦根系对低温更加敏感,远没有地上部分(叶片)抗低温能力强,因此,小麦根系的抗低温能力研究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际土壤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开花期较高.不同处理根际土壤活性和小麦产量均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翻耕>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玉米秸秆清除旋耕.秸秆还田翻耕处理的产量比还旋和清旋...  相似文献   

16.
为华北平原冬小麦高产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海区域推广面积最大的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开花期较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翻耕>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玉米秸秆清除旋耕。建议,要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并结合深耕,增加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五大主导小麦品种适宜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的适宜播量,以‘周麦22’、‘西农979’、‘郑麦7698’、‘矮抗58’和‘百农207’等五大主导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的趋势,当播量增加到187.50kg/hm2时,产量达到高峰,而继续增加播量则产量呈下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量的逐渐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5个品种的产量排名从大到小为‘百农207’、‘周麦22’、‘郑麦7698’、‘矮抗58’、‘西农979’。综上所述,当前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适宜播量为150.00~225.00kg/hm2,187.50kg/hm2播量产量最高,为最佳播量。  相似文献   

18.
盐渍化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长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75-5475,5479
采用作物耐盐性模拟试验,以苗长、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作为鉴定的生理指标,对4个小麦品种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4个小麦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矮早781耐盐性最强,百农3236次之,温麦8号和矮抗58耐盐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以高群体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与颖壳及籽粒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的变化趋势与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强势籽粒的颖壳及籽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弱势籽粒受到强势籽粒及空间位置的影响,其灌浆速率与颖壳及籽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安徽省沿淮地区8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的差异。[方法]4个半冬性品种分别为矮抗58、良星66、济麦22和烟农19,4个弱春性品种分别为安农0305、皖麦29、偃展4110、新麦20。[结果]从株高和节间长度来看,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较好;从壁厚和节间粗度来看,半冬性品种中济麦22和矮抗58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和安农0305较好;从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来看,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和济麦22相对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相对较好。[结论]沿淮地区抗倒伏能力较好的半冬性品种为矮抗58和济麦22,弱春性品种为偃展4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