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减少小蛋白质分析的时间和提高分辨力,研究了毛细管长度,毛细管内径,缓冲液、温度,电压及提取条件等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参量。分析时间最短的条件是毛细管内径为20μm;尽量缩短毛细管为27cm;温度为45℃;电压为22KV;压力注入时间为4秒。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了切片厚度、预干燥后含水率、膨化温度、停滞时间、抽空温度、抽空时间和压力差等因素对膨化马铃薯脆片的含水率和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片膨化的最佳厚度为2mm;马铃薯片可不经过预干燥阶段直接膨化干燥;膨化温度、抽空温度和抽空时间是影响其膨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停滞时间和压力差在一定范围内对膨化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可选择停滞时间为10min、压力差为0.3MPa。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60Coγ射线对其辐射变性,并优化制备条件。对辐射变性淀粉的粘着力、浆膜、粘度热稳定性等浆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变性淀粉在制备工艺上比化学法更简单和环保,在性能上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影响柑橘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毕金峰 《核农学报》2007,21(5):483-487
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探讨预干燥后水分含量、膨化温度、抽空温度、抽空时间、停滞时间和压力差等因素对柑橘膨化产品的水分含量、脆度、膨化度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干燥后含水量、膨化温度和抽空时间对膨化柑橘含水量、脆度、膨化度和色泽有显著影响;预干燥后,含水量在35.37%左右,膨化温度为90℃,抽空温度为80℃,抽空时间为2h较为合适;停滞时间、压力差在一定范围内对柑橘膨化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太,试验确定停滞时间和压力差分别为5min和0.1MPa。  相似文献   

5.
小麦麸皮阿拉伯木聚糖碱提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小麦麸皮中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本研究在考察了温度、时间、碱液与H2O2浓度和振荡速度等单因素对阿拉伯木聚糖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阿拉伯木聚糖的碱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8℃、时间200min、NaOH浓度0.16mol/L、H2O2浓度1.5%的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达到最大值21.23%,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 (Chl)生物合成的影响。W1是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的临界温度约为 2 3℃。在高温下 ,突变体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与对照无显著的差异 ,幼苗呈绿色 ;低温 (1 5~ 2 0℃ )下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明显较低 ,表现白化。突变体W1白化苗中的Chla和Chlb含量同时下降 ,Caro Chl的比值增大 ,说明该突变体属于不是由Caro降低而导致的总叶绿素缺陷型。白化苗中Chl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原叶绿素 (酸 ) (Pchl)、镁原卟啉 (Mg proto)、原卟啉IX(ProtoIX)含量减少 ,而δ 氨基酮戊酸 (ALA)和胆色素原(PBG)大量积累 ,证明突变体W1低温下Chl生物合成卟啉原形成部位受阻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无机磷突变籽粒检测方法的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份高无机磷(HIP)突变体(HIPi1)及其亲本协青早B(协青早B)为材料,研究了样本前处理、提取时间和温度、显色时间等因素对水稻籽粒中无机磷(Pi)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HIP水稻突变籽粒筛选和育种的简化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明恢86突变体的筛选,获得了7份HIP株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发现,RNA电泳检测效果不仅与凝胶孔径大小和稀释与否相关,而且也与电泳时间长短和RNA上样量的多少有关。建立了一套可方便快捷地鉴定动物组织总RNA质量的方法,即在孔径宽度为7 mm的1.2% 琼脂糖凝胶上,仅需取3~5 μg 总RNA,加6×RNA上样缓冲液混合并用无RNase的灭菌双蒸水稀释到一定体积后上样,电泳15~30 min即可准确地鉴定RNA的质量。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实用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活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中云  闵航  吴伟祥 《土壤通报》2003,34(5):455-458
用显色比色测定法研究影响测定黄松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因素。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的含水量、培养温度和时间、硫酸盐的加入量和碳源物质对测定水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活性有显著性影响。显色比色法测定水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活性的最适条件为:土壤含水量(W/W%)在35%左右、培养时间为24h、培养温度为28℃、加入硫酸钠的最适量应在500μg/g干土左右。  相似文献   

10.
影响PCR-SSCP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PCR-SSCP是一种基于PCR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分析技术,是DNA已知突变的检测或未知变异分析中十分常用和实用的技术之一,本研究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样品的变性处理、电泳条件,显色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影响PCR-SSCP实验室操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者的经验给出了大小在100~200bp范围以内的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高效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效积温对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离体培养法(23.6%)>常规杂交法(18.1%),获得最高成胚率的环境温度为21℃~23℃,T>10℃有效积温为188℃;就平均成苗率而言,离体培养法(18.7%)高于常规杂交法(15.1%),获得最高成苗率的环境温度为23℃,T>10℃有效积温为188℃。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实验还表明大田条件下,授粉后12~14d的培养时间不宜作为小麦×玉米单倍体剥胚的时间标准,而应以授粉后外界环境提供的T>10℃有效积温作为剥胚的时间标准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片热泵-微波联合干燥工艺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罗非鱼片热泵-微波联合干燥工艺参数。分别以干燥能耗和产品复水率为试验指标,以热泵干燥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微波功率3因素为自变量,设计3因素3水平组合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出干燥能耗和产品复水率随热泵干燥温度、联合干燥转换点含水率和微波干燥功率变化的回归模型。三组验证试验的试验值与相应模型预测值的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基于能耗最小的优化参数为:热泵干燥温度为34.34℃,转换点含水率为42.12%,微波功率为131.69 W;基于复水率最大的优化参数为:热泵干燥温度为33.87℃,转换点含水率为30%,微波功率为201.43 W。以热泵-微波联合干燥工艺参数组合(干燥温度为35℃,转换点含水率为39%,微波干燥功率取微波炉功率档252 W)进行试验,并与相同工况(温度和风速)热泵干燥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泵-微波联合干燥时间比热泵干燥时间缩短了2/3;热泵-微波联合干燥罗非鱼片复水40 min,复水率达到57.40%,比热泵干燥的复水率(39.16%)增加46.5%。该文为热泵—微波联合干燥罗非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碳基固体酸催化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降酸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淀粉和对甲苯磺酸合成的碳基固体酸为催化剂,油酸模拟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进行酯化降酸的试验研究,考察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重复利用性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醇油质量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6.5%,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85℃,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可达80.21%,重复使用6次,转化率仍保持在70%以上。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对高酸值原料酯化降酸有很好的催化活性,易于分离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苹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超声波去除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苹果第一生产大国,但中国苹果出口仅占世界贸易量的不足10%,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安全性,其中农药残留是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超声波去除苹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工艺条件(功率、时间、温度)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优化,并就超声波处理对苹果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去除苹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为609.16 W,时间为70.46 min,温度为15.45℃,去除率可达到64.32%;超声波处理对苹果的硬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对苹果的总糖、总酸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影响,但没有超出国家标准及主要出口国苹果标准的要求。超声波处理简单快速,能有效去除苹果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极大提高苹果的安全性,很容易和现有鲜果清洗、分级、打蜡生产线耦合链接,其产业化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5.
缓冲体系对产弹性蛋白酶芽孢杆菌EL31410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弹性蛋白酶是以降解弹性硬蛋白为特征的蛋白水解酶。培养芽孢杆菌(Bacillus sp.) EL31410产弹性蛋白酶的过程中,pH的波动对产酶有较大影响。菌体最适生长pH为6.0~7.0,最适产酶pH为6.4~6.6。采用单因素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缓冲体系对产弹性蛋白酶芽孢杆菌EL31410发酵的影响。优化结果显示:15 h后添加pH 6.4 KH2PO4-NaOH缓冲液,使其在培养基中浓度为0.02 mol/L时,对控制发酵液pH和提高菌体生长及酶活性的综合效果为最佳。验证实验证明该模型是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土垄内嵌基质的栽培方式以缓解日光温室春甜椒生长季遭受的高温影响。通过设置土垄栽培(S处理)、土垄嵌PE槽基质栽培(P处理)、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W处理)3种处理,以单纯PE槽基质栽培(CK)为对照,在春甜椒果实成熟采摘期(5-6月)每日气温较高时段(12:00-16:00)观测各处理根区环境温度,在甜椒不同生育时期观测各处理植株的生长指标及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和W处理的根区温度分别比CK低1.50、2.17和1.47℃,说明P和W处理能够有效缓冲高温时甜椒根区环境温度的升高,且P处理的温度缓冲效果略优于W处理。S、P和W处理甜椒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地上干鲜重均显著高于CK,能显著促进甜椒生长发育,其中W处理对甜椒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基质栽培根系鲜重较大,但CK根区高温减少了甜椒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此外,第一次采摘时土垄栽培的结实数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说明基质栽培相对土壤栽培能促进甜椒开花坐果,缩短生育期。W处理结实数、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大小及单产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产量为3.78kg·m-2,分别比S、P和CK处理提高80.9%、31.3%和51.8%。总之,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能够在有效增强根区温度缓冲能力的前提下,明显提高甜椒产量,在日光温室高温环境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麦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小麦单核期花药为材料,比较了两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和酚提取法及不同的蛋白质裂解液组成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蛋白质上样量和SDS-PAGE胶浓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提取法比用酚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所得的2-DE胶图谱上蛋白质点数增加,图谱背景也比较清晰;样品溶解于含有硫脲和TBP的蛋白质裂解液Ⅱ中,可显著提高蛋白质的溶解性,在2-DE图谱上可分辨出554个蛋白质点,比用蛋白质裂解液Ⅰ提取的蛋白多39个点。以TCA-丙酮法提取小麦花药组织中的蛋白,用蛋白质裂解液Ⅱ[7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2%TBP、65mmol/L DTT、0.2%载体两性电解质(其中0.1%pH 3~10,0.1%pH4~6)]溶解蛋白,以pH4~7线性17cm的IPG胶条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在上样量为800μg,13%SDS-PAGE胶浓度下,蛋白质得到了更好的分离,2-DE图谱上可分辨出631个蛋白点,图谱质量最佳。优化后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适合于小麦花药全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树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正交设计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汪结明  项艳  吴大强  孙志娟  蔡诚 《核农学报》2007,21(5):470-473,513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杨树ISSR-PCR反应中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适合杨树的既稳定又能扩出最多数量谱带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buffer,0.12mmol/L dNTP,0.4μmol/L引物,3.5 mmol/L Mg2+,1.5UTaqDNA聚合酶和40ng模板DNA。对杨树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试验,发现引物W95142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1℃,且最适退火温度因引物而异。这一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杨树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超声卤制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豆腐干单位能耗与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新鲜豆腐干为原料,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盐浓度为试验因素,以豆腐干的含盐量、单位耗能、色差值(△E值)、咀嚼性、回复性为指标,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指标的主次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豆腐干超声卤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建立的各指标回归模型均显著 (P<0.05),失拟项均不显著 (P>0.05),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超声处理后豆腐干各考察指标的变化情况。豆腐干超声卤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504 W、超声时间21 min、超声温度76℃、盐浓度5.0%,该参数下,豆腐干含盐量为1.16%、单位能耗为8.04 kJ·g-1、△E值为15.98、咀嚼性为1 609.49、回复性为0.34。综上所述,超声卤制能够促进食盐的均匀渗透,缩短卤制时间,可用于豆腐干的卤制加工,该研究结果为生产高品质、低能耗的豆腐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