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对中国南瓜杂交种和黑籽南瓜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NaCl浓度(0、40、80、120、160、200、240 mmol/L)胁迫处理,10 d后调查不同处理单株幼苗的下胚轴长度、鲜质量、干质量和盐害程度。结果表明,360-3×112-2杂交种和黑籽南瓜在幼苗期存在明显的耐盐性差异,360-3×112-2杂交种耐盐性比黑籽南瓜强,360-3×112-2的最高耐盐浓度是160 mmol/L,黑籽南瓜的最高耐盐浓度是120 mmol/L,其耐盐性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俊国  扈惠灵 《核农学报》2010,24(4):851-855
为了筛选黄瓜的耐盐砧木,采用营养液栽培,分别以前期试验筛选的耐盐性较强的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和黑籽南瓜为砧木,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接穗,研究了成株期不同砧木嫁接黄瓜在80mmol.L-1 NaCl胁迫和没有NaCl胁迫下的产量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没有NaCl胁迫时,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的嫁接黄瓜在产量指标上与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相当,在果实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上则优于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果实。NaCl胁迫时对嫁接黄瓜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单果重和单株产量降低,果实畸形率升高,风味变差,果实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果实含水量减少,而纤维素和可滴定酸含量升高,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的嫁接黄瓜受NaCl胁迫影响较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要小。因此,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具备黄瓜耐盐砧木品种的优良特性,可作为砧木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几种典型耐盐经济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黄秋葵、饭豆、海蓬子、碱蓬和三角叶滨藜 5种不同耐盐经济作物对 NaCl胁迫的响应,筛选耐盐能力强的品种,对改良盐碱地和提升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用不同浓度 NaC1溶液进行胁迫处理,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不同耐盐经济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随 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NaCl浓度在 0~ 50 mmol/L时,黄秋葵发芽率最高;NaCl浓度在 50~ 250 mmol/L时,饭豆种子发芽率最高;不同耐盐作物耐盐程度大小依次为:饭豆 >黄秋葵 >海蓬子 >碱蓬 >三角叶滨藜。NaCl浓度在250~ 450 mmol/L时,仅有饭豆发芽率大于20%。当 NaCl浓度大于 500 mmol/L时,所有耐盐作物几乎都不发芽。综合分析表明,黄秋葵、饭豆均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黄秋葵在低盐环境下的耐盐性最好,饭豆在高盐环境下的耐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及评价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以25份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CK)、150、250和350 mmol·L-1NaCl进行持续胁迫处理,研究2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第3、第7和第10天的相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盐害指数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胚根长、胚芽长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萌发时间相应延长;胚根、胚芽重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生物量下降。2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苜蓿品种‘WL326GE’在350mmol·L-1NaCl胁迫处理下,发芽势为46.67%,相对发芽率为48.33%,生物量为最高,耐盐等级评价为高耐,萌发期耐盐性较强。本研究结果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耐盐苜蓿品种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营养液栽培条件下,在成株期以 80 mmol/L NaCl 胁迫中国南瓜 360-3×112-2 F1和黑籽南瓜植株,10d 后,测定了植株的生长量和不同器官中Na+、K+、Ca2+、Mg2+的含量。结果表明,NaCl 胁迫下两种材料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60-3×112-2杂交种的生长抑制比黑籽南瓜植株较轻。NaCl 胁迫后两种南瓜植株体内Na+含量升高,360-3×112-2杂交种的Na+主要累积在根部,黑籽南瓜主要积累在茎中;K+、Ca2+、Mg2+的含量在植株体内呈下降的趋势,但360-3×112-2杂交种的上位叶中的含量却上升。NaCl胁迫下,因Na+的积累抑制了K+的吸收,植株各器官的K+/Na+普遍降低,但黑籽南瓜比360-3×112-2杂交种的K+/Na+下降明显。这些结果说明,两种南瓜受到盐胁迫后Na+的主要积累器官不同,致使地上部各器官有不同的K+、Ca2+、Mg2+吸收和积累特性,K+/Na+降低幅度也不同,从而影响了植株的生长,产生了耐盐性的差异。360-3×112-2杂交种耐盐性比黑籽南瓜强,可望作为耐盐砧木在瓜类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用幼穗组织培养筛选小麦耐盐突变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组织培养研究了小麦耐盐(NaCl)突变体的筛选,获得了大量耐盐细胞系,其中有5个系的耐盐性稳定而且较强,其余的系在以后继代培养中耐盐性逐步消失。耐盐稳定的细胞系在含NaCl的培养基中再生了植株,其中三棵植株表现了耐盐特性,而且两株的耐盐性通过有性世代仍保留,初步确定为遗传的耐盐特性突变体。在试验中采用了60Co γ射线辐照幼穗,结果表明1kR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胡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有助于提高胡杨种子耐盐性的辐射剂量,以新疆甘家湖采集的胡杨种子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分别为0(CK)、50、100、150、200Gy,研究辐射处理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0、25、50、150、250、300 mmol·L~(-1))下胡杨种子各发芽指标值和累计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Gy辐射处理下,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的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及平均相对发芽率高于其他处理,且相对盐害率降低;不同~(60)Co-γ辐射处理下的胡杨种子相对发芽率与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60)Co-γ射线辐射对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的耐盐临界浓度为119~181 mmol·L~(-1);150 Gy为有助于提高胡杨种子耐盐性能的最适辐射剂量。本研究结果为胡杨种子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以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和黑籽南瓜为砧木,以"津春2号"为接穗的2种嫁接黄瓜和"津春2号"自根黄瓜成株期在80 mmol/L NaCl胁迫12 d后的生长状况和光合能力,以及试验期间叶片氮素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12 d后以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嫁接黄瓜植株的主蔓生长速率、第一片功能叶面积、全株鲜重和光合参数均高于自根黄瓜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且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嫁接黄瓜的生长状况好于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NaCl胁迫处理植株叶片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先高后低;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先低后回升,但仍低于对照,说明NaCl胁迫下,黄瓜叶片氮素代谢能力的降低。不同处理氮素代谢能力的差异其原因在于根系吸收氮源的能力差异。NaCl胁迫对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的黄瓜植株生长抑制较小,氮素代谢能力下降较少,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可以作为一个黄瓜耐盐砧木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以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和黑籽南瓜为砧木,以“津春2号”为接穗的2种嫁接黄瓜和“津春2号”自根黄瓜成株期在 80 mmol/L NaCl 胁迫12 d 后的生长状况和光合能力,以及试验期间叶片氮素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aCl 胁迫12 d 后以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嫁接黄瓜植株的主蔓生长速率、第一片功能叶面积、全株鲜重和光合参数均高于自根黄瓜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 且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嫁接黄瓜的生长状况好于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NaCl 胁迫处理植株叶片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先高后低; 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先低后回升,但仍低于对照,说明NaCl 胁迫下,黄瓜叶片氮素代谢能力的降低。不同处理氮素代谢能力的差异其原因在于根系吸收氮源的能力差异。NaCl 胁迫对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的黄瓜植株生长抑制较小,氮素代谢能力下降较少,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可以作为一个黄瓜耐盐砧木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20,(1):144-151
以耐盐的101-14、耐盐中等的贝达、盐敏感的188-08和5C为砧木,以马瑟兰为接穗进行嫁接,测定Na Cl胁迫下的马瑟兰嫁接苗及自根苗盐害指数以及根系、叶片中Cl-、Na+、K+、Ca2+、Mg2+等离子含量,探讨了不同砧穗组合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幼苗离子吸收、分配和转运特性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70和100 mmol L-1NaCl处理后30 d,与101-14和贝达嫁接的马瑟兰叶片中Cl-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与188-08、5C嫁接的幼苗及自根苗叶片Cl-含量比对照均有显著的增加;当NaCl处理浓度增加到130和160 mmol L-1时,所有嫁接组合幼苗叶片中C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马瑟兰嫁接组合K+选择性运输系数(SK,Na)和Ca2+选择性运输系数(SCa,N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浓度为70 mmol L-1时所有嫁接组合SK,Na和SCa,Na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浓度增加至100 mmol L-1时马瑟兰/188-08和自根苗的SK,Na和SCa,Na显著低于对照,马瑟兰/5C的SCa,Na显著低于对照,浓度增加至130和160 mmol L-1时所有砧穗组合SK,Na和SCa,Na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砧木嫁接的马瑟兰葡萄耐盐的阈值不同,耐盐性强的101-14和贝达嫁接的马瑟兰葡萄耐盐阈值均超过100 mmol L-1,显著高于耐盐性弱的188-08、5C嫁接苗及马瑟兰自根苗。在阈值范围内,马瑟兰嫁接组合K+、Ca2+选择性运输能力增强得以抵御盐害,一旦超过阈值,则K+、Ca2+选择性运输能力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芽苗期离子对复合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向日葵耐盐的离子响应机制,可为快速筛选耐盐向日葵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油用向日葵盐敏感品种‘YK18’、中度耐盐品种‘YK06’和耐盐品种‘GF01’为试验材料,研究0 mmol·L~(–1)、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和250 mmol·L~(–1)复合盐(NaCl和Na_2SO_4按9∶1摩尔比混合)浓度下的种子萌发和离子在萌发幼苗中积累分布情况,并利用离子流检测技术,动态监测了复合盐胁迫24 h后植株根系的K~+、Na~+、Ca~(2+)等离子的流速流向。结果表明,复合盐胁迫抑制向日葵种子萌发,导致发芽率下降,平均发芽时间延长。盐胁迫后向日葵根系K~+大量外排,流速为‘YK18’‘YK06’‘GF01’;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根系Na~+流速由内吸转为外排,内吸时‘YK18’速度最大,‘YK06’次之,‘GF01’最小,外排时‘GF01’流速最大,其"排盐"现象明显。复合盐胁迫后,整株的Na~+积累量增加,K~+减少,K~+/Na~+随着盐浓度升高而下降;低盐浓度(150 mmol·L~(–1))下‘GF01’和‘YK06’茎秆中K~+/Na~+低于‘YK18’;高盐胁迫(≥150 mmol·L~(–1))下,‘GF01’整株Na~+积累最少,叶片K~+/Na~+最高。另外,盐胁迫下向日葵幼苗根系Ca~(2+)的吸收速率加快,‘GF01’是‘YK18’的2倍。由此可见,不同耐盐性的油用向日葵植株在盐胁迫下可通过调节Na~+、K~+和Ca~(2+)的吸收与外排来适应盐胁迫环境,耐盐性强的品种具有更强的保K~+能力,并通过区域化Na~+(低盐胁迫)和拒盐机制(高盐胁迫)来提高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维持植株叶片中合理的K~+/Na~+值。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耐盐品种筛选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沪番‘1480’和沪番‘2496’)幼苗叶片活性氧(ROS)水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提高了盐胁迫下SOD、POD、CAT和APX活性,AsA和GSH含量以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和O2- 产生速率;与耐盐品种‘1480’相比,NO处理对盐敏感品种‘2496’效果更明显。表明外源NO通过促进盐胁迫下保护酶活性、抗氧化剂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提高,降低ROS水平,缓解NaCl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植株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种子引发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耐盐性强的晋农207和耐盐性弱的运麦218两个冬小麦品种种子为试材,用20%的PEG及100mmol/L的KNO3水溶液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模拟NaCl胁迫环境下引发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幼苗耐盐性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引发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2个品种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使2个小...  相似文献   

14.
外源蔗糖对小麦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取小麦品种"沧6001"(抗盐性品种)和"石4185"(盐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对加入蔗糖后两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沧6001"和"石4185"小麦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石4185"根系受到抑制的程度大于"沧6001";蔗糖预处理可以显著缓解盐胁迫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蔗糖预处理12 h后,"沧6001"和"石4185"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与"石4185"相比,"沧6001"具有更高的可溶性糖水平,但是蔗糖预处理后"石4185"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量高于"沧6001"。H2DCFDA荧光探针检测和PI荧光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蔗糖预处理可有效降低盐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活性氧累积水平,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并减小根尖细胞死亡率。蔗糖预处理可以提高小麦幼苗SOD和APX(P<0.05)、CAT活性(P>0.05)。本研究对于理解外源物质对小麦耐盐性影响的生理机制及筛选耐盐性的小麦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外源Ca2 对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IR36)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a2 供应能有效提高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使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此外,外源Ca2 还增加了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增强了水稻幼苗的根系活力。这表明适量的外源Ca2 供应提高水稻耐盐性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增强了植株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以及对细胞膜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黄瓜种质对氯化钠的不同耐性,解析黄瓜耐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耐盐种质MC2065、盐敏感种质白黄瓜和21份其他黄瓜种质为材料,设置5个NaCl浓度,50、100、150、200、250 mmol·L-1分别开展适宜NaCl浓度筛选,以及适宜浓度处理后耐盐指数、叶绿素、保护酶等9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00和150 mmol·L-1可以作为耐盐鉴定的适宜浓度。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白黄瓜盐害指数为35.94%,出现明显盐害胁迫,而MC2065盐害指数为4.69%,未表现出明显盐害症状;NaCl浓度为150 mmol·L-1时,两个材料均表现明显盐害症状,白黄瓜出现半数以上叶片枯萎,而MC2065出现半数以下叶片枯萎。聚类分析发现,21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ZQ3、N26-5-1、寿水1、DRTJY-2、莱西、翠玉、20S077-1,属于耐盐种质;第二类群包括DJ04、DY-1、XY1、YY9123、M2XT、D1503、X805,属于中耐盐种质;第三类群包括F6-3-1、SJ11-1、XB23、20S091-1、HLT-921h、AZ-1、DRT345,属于盐敏感种质。主成分分析发现,黄瓜种质综合得分趋势与聚类分析、黄瓜幼苗存活率高低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黄瓜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黄瓜耐盐品种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γ-氨基丁酸(GABA)可增强作物品质和抗逆性,但其效果是否受植株根系耐盐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研究添加外源GABA对不同耐盐性番茄嫁接苗的生理调节机制及生长的影响,为小分子氨基酸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较强的砧用番茄‘OZ-006’为砧木、对盐分较敏感的‘中杂9号’为接穗形成的嫁接苗(RS)为材料,以‘中杂9号’自嫁接苗(SS)为对照材料,进行无土营养液栽培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以调节NaCl浓度至175 mmol/L形成的盐胁迫条件作为对照(CK),在CK基础上设置添加5 mmol/L GABA处理(+G)。从处理后3天起,测定了幼苗生长、Na+积累、氨基酸含量及活性氧代谢指标。[结果]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SS和RS幼苗均显著受到盐胁迫伤害,但RS幼苗盐害指数及Na+含量显著低于SS幼苗,其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SS幼苗,其O2·-和MDA含量显著低于SS幼苗,表现为耐盐性显著高于SS幼苗。添加外源GABA后,SS和RS幼苗的鲜重、生长速率、叶绿素及氨基酸(GABA、谷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提高,根系和叶片内Na+含量、O2·-产生速率及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且SS幼苗耐盐性提高的效果大于RS幼苗。[结论]盐胁迫显著影响番茄幼苗的生长,尤其对耐盐性弱的品种生长抑制更加显著。γ-氨基丁酸(GABA)可有效提高番茄嫁接苗的耐盐性,主要原因在于GABA为幼苗提供了氮素营养,促进了盐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同时GABA诱导细胞内多种氨基酸含量上升,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抑制了Na+过量积累,缓解了细胞内活性氧积累带来的膜伤害。此外,GABA添加对耐盐性弱的番茄嫁接苗耐盐性的提升效果比对耐盐性强的番茄嫁接苗更加明显。因此,在盐胁迫条件下,施用外源小分子氨基酸(如GABA)可能是提高作物耐盐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A hydroponic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otassium (K) and silicon (Si) in mitigating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NaCl on sugarcane genotypes differing in salt tolerance. Two salt-sensitive (CPF 243 and SPF 213) and two salt-tolerant (HSF 240 and CP 77-400) sugarcane genotypes were grown for six weeks in ? strength Johnson’s nutrient solution. The nutrient solution was salinized by two NaCl levels (0 and 100 mmol L-1 NaCl) and supplied with two levels of K (0 and 3 mmol L-1) and Si (0 and 2 mmol L-1). Applied NaCl enhanced Na+ concentration in plant tissues and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shoot and root dry matter in four sugarcane genotypes.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reduction was much greater in salt-sensitive genotypes than salt-tolerant genotypes. The salts interfered with the absorption of K+ and Ca2+ and significantly (P ≤ 0.05) decreased their uptake in sugarcane genotypes. Addition of K and Si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significantly (P ≤ 0.05) inhibited the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Na+ from roots to shoots and improved dry matter yields under NaCl conditions. Potassium uptake, K+/Na+ ratios, and Ca2+ and Si uptak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by the addition of K and/or Si to the root medium. In this study, K and Si-enhanced salt tolerance in sugarcane genotypes was ascribed to decreased Na+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K+ with a resultant improvement in K+/Na+ ratio, which is a good indicator to assess plant tolerance to salt stress. However, further verification of these results is warran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