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苹果树皮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树皮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对25年生富士苹果健康树皮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保护作用试验测定其内生真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分离到的126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3个属,主枝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对峙试验中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在40%以上的有24株,其中87.5%的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Al 6的培养滤液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为83.76%;Al 5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大,抑制率为82.42%;Al 67产生的挥发物质对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大,为24.4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用拮抗性内生真菌预先占位接种苹果树枝干,能有效抑制腐烂病菌的侵入和病斑的扩展,Al 107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田间人工接种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并在发病后对病斑进行连续观察,明确苹果树腐烂病在不同季节发生的难易程度和病斑扩展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苹果树腐烂病从人工接种到扩展为可见病斑(病斑径向扩展5mm)所需的时间不同,其中春季所需时间最短,平均为7.7d;其次是夏季,平均为10.2d;秋季所需时间最长,平均为12.5d。不同季节接种后形成的腐烂病斑在发病后2个月内都会出现一个快速扩展过程,随后病斑停止或缓慢扩展,经2~5个月后,再次出现一个快速扩展过程。无论哪个季节接种形成的病斑,第二个快速扩展期都出现在春季或秋季。  相似文献   

3.
加强苹果树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抗病能力,是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根本途径,这是勿庸置疑的。在自然条件下,苹果树不断更新树皮,加之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致使树体或其局部组织濒于垂死,为腐烂病菌侵染和致病提供了条件。因此,苹果腐烂病防治措施,除增强树势外,还需探求其它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4.
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潜伏侵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是我国北部苹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每每在周期性冻害之后盛发,一般在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为害严重。在早期的工作中,试图用常规研究方法探索病菌侵入的集中时期,采用适期喷布保护剂防止病菌侵入的方法来预防发病,未获预期的结果。1961—1963年,作者等继续研究侵染问题。在5—9月间果树生长季内,采集外观无病的健康苹果枝条,置-10℃以下环境中冻死,涂石硫合剂杀死枝条上可能附留的孢子,隔绝外来侵染,在室温下插湿砂盘中保持枝条不乾。经一定时间,树皮腐解,呈现腐烂病变特徵,并产生分生孢子器。取分生孢子接种,能致病。试验证明,正常的苹果树皮上带有潜伏病菌,它在寄主失却抗性时扩展。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潜伏侵染特点。幼树和成年树同龄枝条带菌枝率无显著差异。2—5年枝,带菌枝率随枝龄增长而增高。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等省苹果枝条都带潜伏病菌。文中讨论了潜伏侵染在腐烂病研究和防治上的意义。作者等强调了增强树势,提高抗扩展能力,应作为基本的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的研究应从保护的应用研究改变为筛选具有铲除效能的杀菌剂或内吸杀菌剂。文中还提到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能性和侵染研究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腐酸作为一种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稳定可靠的抗逆增产效果。本试验以黄腐酸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抑制作用及对苹果树皮抗腐烂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能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经黄腐酸处理后,苹果树腐烂病组织中SOD、POD、PAL和CAT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黄腐酸处理后SOD活性于14d达到峰值,而其他酶活性均在21d达到最大值。说明黄腐酸能显著提高苹果树体内相关防御酶系的活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免疫力,即增强了苹果树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苹果树腐烂病树皮带菌部位和侵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菌是伤口寄生菌,其菌丝经带有死组织的伤口或经死组织侵入。但在田间,还常见到在没有伤口或死组织的部位也发了病。为此,作者试图通过试验的方法,明确苹腐菌经树皮表面死组织和经叶痕、果柄痕、皮孔侵入,并在其中潜伏的可能性。 病原菌侵入和扩展要求条件不同。苹腐菌侵入后,当侵染点周围组织健康时,一般不能立即扩展致病,而潜伏侵染。此时,往往不易判定菌丝是否已侵入。为此,做了以下三个试验:  相似文献   

7.
陕西洛川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来源及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县作为陕西优质苹果的主产区,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为害严重,已构成苹果生产的潜在隐患。洛川果区的树龄大多为10~15年,正处在易感病期,为此,我们对洛川县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来源做了初步的研究,对其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苹果树腐烂病提供了理论基础。1侵染来源在洛川县分别采集苹果、梨、山楂树腐烂病枝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1]获得病菌纯培养物。然后分别移植在PD A、苹果树枝条汁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分别取苹果无病2年生枝条,截成20cm长的小段,用75%酒精表面消毒后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烙铁烫伤接种,再向皮…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01,(3):30-31
1 花生茎腐病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可在种子内及病株残体上越冬 ,成为次年初次发病的主要菌源。病菌从子叶侵入后子叶变成黑褐色干腐状 ,并沿子叶柄侵入根颈部 ,产生黄褐色水浸状的不规则形病斑 ,后扩展环绕茎基部 ,使花生第一对侧枝以下根茎部旦黑褐色腐烂 ,地上部萎蔫枯死。天气潮湿 ,病部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病部皮层易剥落 ,纤维外露。苗期发病 4~ 5d可致全株枯死 ,成株 (开花期后 )发病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外 ,造成病荚果腐烂 ,种仁不实。花生茎腐病 ,一般 5月下旬开始发病 ,6月中旬流行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出现第二次发…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腐烂病在早春有一次发病高峰,在此高峰期,主干、主枝上的原发病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方位倾向。不同方位的树皮受日光照射后,皮温比气温高,其增温幅度愈大,增温持续时间愈长,则该方位上的发病点愈密集。因而认为腐烂病早春发病所表现的方位性与此期间树皮受日光照射后的增温有关。按风速1.1~3.8米/秒、低云量0~2级,12~14点阳光直射面树皮温度与气温间的关系可以直线回归式表之;tb (皮温)=7.70+1.93ta (气温)。河北省二、三月份由阳光辐射引起树皮增温的条件经常存在。采用秋后涂白保护树体的常发病部位可以降低早春树皮增温、减轻病害,推荐桐油皂白涂剂。  相似文献   

10.
谈苹果树腐烂病药剂防治田间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苹果树腐烂病病情近年来趋于严重。据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专家调查认为,我国苹果生产现面临腐烂病第5次发病高峰的威胁。防治工作中应将改善土、肥、水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放在首位。在药剂防治方面,自禁用砷制剂以来还缺乏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替代药剂。当务之急是尽快研发出福美胂的替代品,规范防治用药的品种和使用方法[1]。  相似文献   

11.
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放线菌JPD-1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所筛选获得的拮抗菌株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28株放线菌,其中菌株JPD-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2.50%,该菌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培养7 d时菌落生长旺盛,气生菌丝白色,基生菌丝深粉红色,无可溶性色素产生;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JPD-1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菌株JPD-1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及对离体枝条上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减弱,发酵滤液原液使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膨大、末端畸形,抑制率为78.14%,对离体枝条上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为76.37%。表明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JPD-1可以用作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材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地区,苹果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在苹果树上的小僵果、死果台、粗皮、爆皮枝等部位越冬。翌年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侵染。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已失去萌发力,落地病果在初侵染中不起什么作用。
病菌可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果实。苹果在幼果期即感病,此时不抗侵入但抗扩展,潜育期长达一个月左右。七月中旬以后病害大量发生,直至9月中旬持续为害。根据果园中病菌孢子出现期,约在6月15至25日喷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连续喷施160~200倍波尔多液或锌铜石灰液三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的为害。1964年和1965年,在辽宁地区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效果良好,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miyabe et Yamada)侵染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时期的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辽宁西部的兴城,从3月至11月均能发生侵染,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侵染最为集中.就树皮腐生真菌对腐烂病菌侵染的影响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过程和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陕西风县秦岭高地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指出腐烂病菌主要是先在树皮的落皮层内潜伏侵染,进而侵害健组织。第二部分为防治试验。根据腐烂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于6月下旬和11月中旬对主干和大枝下部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悬浮液二次,获得了施药部位新病减少90%,“病疤重犯”减少80%的防治效果。与在辽宁兴城的试验,防效近似。  相似文献   

15.
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WCT)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WCT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且随着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50 mg·mL-1时抑菌效果较好,EC50为25.04 mg·mL-1;在果园WCT对苹果腐烂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苹果树在刮除病疤再涂抹WCT后能促进病疤部位形成较厚的愈合层。苹果树苗在涂抹WCT后,PPO、P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开始升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并且在叶片中诱导一种分子量约为59 kD蛋白大量表达, WCT处理后该蛋白的表达量比健康对照显著增加。通过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 MS) 分析该蛋白, 将所得的肽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 在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比对发现该蛋白是RUBP羧化酶大亚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WCT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寄主产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丰硕 《植物医生》2001,14(1):19
黄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土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轻者减产20%~30% ,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 ,大棚和温室栽培黄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一、危害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片、茎蔓。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 ,引起花腐烂 ,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上扩展 ,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 ,病部先发黄 ,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 ,病瓜生长停止 ,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20mm~25mm的大型枯斑 ,边缘明显 ,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茎蔓发病后 ,茎部腐烂 ,瓜蔓折断 ,引起烂秧。二、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  相似文献   

17.
银杏幼苗茎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症状一年生苗的初期症状是茎基部变成褐色,叶片失色,稍向下垂。而后感病部位迅速向上延伸,叶下垂而不脱落。感病茎部皮层缢缩,内皮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灰白色,其中有许多黑色的细小菌核,病菌能侵入木质部,褐色中空的髓部也有小菌核产生。最后扩展到根部,使根皮层腐烂,如拔病苗,仅能拔出木质部。一年生移栽苗以及扦插苗症状类似。二、发病规律在茎基部持续受到高温灼伤,或受到机械损伤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梅雨季长,发病严重。发病时间一般在梅雨开始后10~15天。三、防治方法1.覆盖遮阳行间覆盖小…  相似文献   

18.
一、病害流行原因分析1.近年来,我地大豆重迎茬减产,加之大豆市场价格又降低。于是,玉米面积扩大,并引进了感病的桦单32品种,以致菌量逐年增长,寄主感病群体加大。当环境条件适合病害发生,便可造成流行。2.春季干旱、气温高、玉米感病期长,有利于病菌侵入玉米丝黑穗病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当玉米播种后(5月上旬),从种子开始萌动至五叶期(6月上旬)都能受病菌侵染,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此期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病菌侵入适温在25℃左右,适宜的土壤湿度在20%。故春旱年份,常为病害的流行年。…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树腐烂病内生拮抗放线菌A-2的鉴定及其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为靶标菌,从健康苹果树枝条中获得一株高效内生放线菌A-2。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峙培养法和玻片法测定了菌株A-2的抑菌谱及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了菌株A-2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A-2发酵滤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90%以上,对其他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菌株A-2可导致腐烂病菌菌丝畸形、分支增多和局部膨大;不同稀释倍数的A-2发酵滤液对苹果离体枝条腐烂病均有明显的防效,接种病原菌前后24 h和同时施用500倍发酵滤液的防效均达70%以上。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将菌株A-2鉴定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cavourensis。  相似文献   

20.
1960—62年初步調查发現:桃树腐烂病疤主要分布在主干与主枝上,其中主枝基部(五(木义)骨)占60%;病疤多为西南向;流胶为发病后的共同表現;病害可深入皮层与木质部。各主要栽培品种均能感病,以大久保等最重,士蒼与耐寒品种病輕。病菌可自剪口、冻伤、虫伤等处侵入。3—10月田間接种均能发病,潛育期4—10天,以春季較短。病害每年自3月开始发生,3—5月最为严重,以后随树势生长旺盛,病害发展卽受限制。冻害为主要誘因,凡栽培不当如肥、水过多和过晚,以及与秋菜間作等促使徒长或延期休眠而誘发冻害者,均能誘致腐烂病,改进以上栽培管理,提高抗冻、抗病力是防治腐烂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