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通过网室笼养、解析木调查、诱捕器调查开展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松墨天牛在十堰市1年1代,以幼虫在松树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初始羽化,林中成虫羽化集中期为5~8月;成虫通过取食嫩枝及1~2 d松枝韧皮补充营养,7~10 d性成熟,卵孵化期5~7 d;成虫平均寿命28 d,记录雌、雄成虫最长寿命分别62 d和75 d,成虫羽化后不补充营养可存活2~5 d。(2)松墨天牛危害特点,一向衰弱木(或倒伏木)聚集危害;二主要以幼虫蛀干危害,危害期历时达10个多月;三越冬代幼虫在解析木上0~2 m树干中虫口数量少,树干中上部虫口数量大;1.0 cm的松枝上无天牛幼虫,≥1.5 cm的松枝上发现活蛹并能成功羽化,≥3.0 cm松枝上天牛幼虫较为常见。(3)利用福建农林大学APF-Ⅰ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调查,2019年、2020年诱捕成虫雄雌比分别为1.24∶1和2.7∶1;雌虫遗腹卵统计,平均为13~14粒。两年诱捕数量比较,第2年松墨天牛诱捕数量相较第1年显著下降。表明诱捕器诱杀及枯死松木清理措施在松墨天牛防治中具有效性。(4)松墨天牛天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捕食性天敌有中华毛郭公、眼纹斑叩甲、莱氏猛叩甲、花绒寄甲、白蚁、树蜂等。松墨天牛防治区,可将诱木和清理的死树锯成木段,同时释放花绒寄甲卵或成虫并罩网,通过增加林中天敌种群数量实现抑制松墨天牛种群数量。(5)松墨天牛成虫防治应在羽化初期和羽化高峰期进行林冠和树干喷药。若1年防1次,5月中旬~6月上旬之间较合适,应选择缓释性胶囊药剂,避开雨天施药。天牛羽化期均可开展诱捕防治,但从防治资金使用效益考虑,重点在5~8月开展集中诱捕。  相似文献   

2.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马尾松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树上的松墨天牛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数量随着树体高度的增加呈"钟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寄主的中部,其中2~5 m高树干上的蛀入孔数量占总蛀入孔的64.88%,2~5 m高树干上的蛹室数量占总蛹室的62.44%,3~6 m的羽化孔占总羽化孔的63.47%;松墨天牛的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树枝上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树干上的分布,说明树枝是幼虫的主要分布部位,同时也是松墨天牛越冬的重要场所;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的数量与马尾松树胸径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其在马尾松树南北两侧的分布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制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针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我们从其寄主中萃取、分离、筛选出松墨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并应用诱捕器在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诱杀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引诱剂B对松墨天牛成虫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建议间隔60m为好。并开展了松墨天牛大面积诱杀防治推广试验工作,悬挂60个诱捕器在成虫羽化期150d诱杀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效果好,明显降低当代成虫虫口密度;连续悬挂两年林间虫口减退率达到66.7%左右。  相似文献   

4.
2013年4—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地区南部马尾松与松阔次生混交林林中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萧山地区南部松林中1年只发生1代,成虫活动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2个监测点所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种群个体的雌、雄性比为1.51:1和1.73:1。  相似文献   

5.
黄山风景区松蛀虫及携带线虫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山风景区的松蛀虫及其携带线虫的潜能进行了监测研究。辖区内繁衍着15种松蛀虫,主要有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褐幽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和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Voss)。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是黄山风景区内的危险性松蛀虫。松墨天牛最高分布区为海拔1658m的天海景点,海拔320m的白亭景点和700m的温泉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和较高,分别达80.9%和11.3%。松墨天牛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机率和平均携带数量分别达61.3%和3622.0条。褐幽天牛分布于北海、西海和光明顶3个1590~1720m的高海拔景点,分别占种群数量的21.8%、24.4%和25.6%。褐幽天牛携带线虫机率和平均数量分别为51.2%和5128.6条。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马尾松、雪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黑松饲养松墨天牛,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营养效应以及对体内酯酶与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补充营养期松墨天牛的营养效应、酯酶与羧酸酯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用马尾松和雪松饲养的试虫,羽化后第5天体质量开始增加;其余3种树种饲养的试虫,至第7天体质量才开始增加.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其相对取食量、相对代谢率和食物利用率均高于取食其他4种寄主植物的试虫;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内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的试虫;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是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最佳时段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众多防治单位在松墨天牛羽化盛期利用肿腿蜂进行防治的现状,根据肿腿蜂寄生行为对寄主的要求和松墨天牛发生的特点,初步分析了最适放蜂期的确定因素,提出最适放蜂期为松墨天牛羽化盛期后约1个半月。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饵木诱集观察法、样木解剖调查法和诱捕器诱集调查法,对松墨天牛在恩施市海拔400~1 200 m处的发生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恩施市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10月中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400~600、600~800、800~1 000 m、1 000~1 200 m天牛羽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不同海拔高度该虫均为1年发生1代,都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但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同,低海拔400m处各虫态的发生期要比高海拔1 200 m处提前30 d左右。恩施市为典型的盆地气候,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差异显著,防治适期不一,该研究为该市松墨天牛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的MEP,MPP喷雾防治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日本国配制的农药MEP乳剂,在松墨天牛羽他始期和高峰期各施1次,能使当年松树枯萎率下降到0.3%~0.7%,比对照组净降低8.4%~17.5%,具有推广使用价值;MPP油剂对枯死木内的松墨天牛羽化抑制作用不大,不能代替熏蒸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12.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d和12.3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头〉腹〉触角〉足〉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  相似文献   

13.
松墨天牛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墨天牛属,是松属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thunbergii Parl.)、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和思茅松(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等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危害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造成松树枯死,同时还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萎蔫病[1-2].松墨天牛在云南主要危害云南松,目前分布范围已经扩展到43县(市),并在部分地方成灾,加大了松材线虫病传入的可能性[3].松墨天牛在滇中地区1年1代,雌成虫在树干上咬出长椭圆刻槽,将卵产在刻槽中部的表皮层下,幼虫生长发育至一定阶段蛀入木质部, 在边材表面留下椭圆形的蛀入孔;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在蛀道内取食,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构筑蛹室化蛹,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出近圆形的羽化孔爬出[4-5].松墨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调查和防治非常困难.前人曾经对松墨天牛在马尾松和思茅松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6-8],但这些研究是某一时间段天牛的危害痕迹或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对于天牛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本文对松墨天牛的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数量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松墨天牛的林间调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掌握松墨褐天牛成虫在信阳新县羽化时间,监测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林间的松墨褐天牛虫口密度,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至2012年的5-8月,笔者在河南省新县采用松墨天牛引诱剂监测松墨褐天牛,结果表明:新县松墨褐天牛羽化初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底为羽化末期。虫口密度与引诱效果成正相关,在松墨天牛成虫虫口密度大的林分,引诱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松墨天牛成虫期,利用三种引诱剂开展诱捕试验。筛选结果以FL-MI-01引诱剂活性最强,效果较好,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平均每个诱捕器可诱获逸出天牛成虫13.6头,诱获率达27%,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15.4粒,对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和防治其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控松墨天牛,运用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诱捕器调查昭通市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采用林间和室内观察法研究其生活史。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广泛分布于昭通市的11个县区,寄主有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松墨天牛在昭通市1年发生1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卵期一般为6~12d,幼虫期长达300多d,蛹期为10~20d,成虫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上旬。松墨天牛在昭通市地理分布区域性明显,北部片区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南部片区种群数量较小。提出加强林间种群监测,强化检疫措施,加大无公害防治力度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及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是崂山地区重要的蛀干害虫,为有效的防治这两种天牛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研究了这种天牛的羽化规律。松墨天牛羽化时段为5月上旬-7月中旬,其羽化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旬-6月中旬,雌雄天牛羽化无明显差异。褐梗天牛羽化时段为5月上旬-7月下旬,羽化高峰时段集中在5月中下旬,7月中旬出现一次小的羽化高峰,雌雄天牛羽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松墨天牛在大连地区的发生规律,在大连市林科院水杉林地中搭建观察笼,于2018年4月—2019年10月对观察笼内的松墨天牛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了解松墨天牛各虫期的生活习性。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大连地区1年1代,以幼虫越冬,极少数幼虫在树皮下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在木质部内做一肾形蛹室化蛹,历时约14 d后成虫羽化,羽化孔为圆形,出孔后沿树干爬行,羽化的松墨天牛成虫雌雄性比为1.15∶1。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松褐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室内对因松材线虫病死亡马尾松树干羽化出的松褐天牛测定结果表明,86%的天牛携带松材线虫,平均1头天牛携带3590条。林间引诱松褐天牛,在没有松材线虫病的健康林地,分离不到松材线虫,而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引诱到的天牛65%携带松材线虫,携带量在101~5000条之间。在5月下旬~6月中旬,应用黑光灯,新鲜马尾松木段,引诱松褐天牛10头能上,采用松材线虫常规分离方法,可以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选取马尾松纯林(立地、林相、树龄、海拔等基本一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相当的区域,分别用直升飞机带状(均为50 m)间隔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同时设置空白对照,比较两种药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对松墨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和用药量少、降低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等特点,在应用于大面积飞机防治松墨天牛成虫时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潜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