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在等氮量有机部分替代化肥条件下研究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特征,探讨影响温室土壤N_2O排放的环境因素,为估算温室菜地系统N_2O的排放清单及其减排潜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秋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N)、单施化肥(CN)、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CMN)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生育期内土壤N_2O排放及土壤温度、含水量进行监测。【结果】在相同施氮量情况下,处理CMN(有机部分替代无机)的N_2O排放总量为4.05 kg·hm-2,相比处理CN(单施化肥)和MN(单施有机肥),土壤N_2O排放总量降低了45.1%和33.2%;土壤N_2O排放系数分别降低了50.0%和37.5%;排放强度降低了50.0%、42.1%。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峰值均出现在施肥灌水后第1天,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灌溉后5 d内。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0-5 cm地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土壤充水孔隙率(WFPS)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N_2O排放峰值出现在土壤充水孔隙率60%—80%范围内。【结论】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的消长关系表现在温湿度变化和氮肥投入类型等方面,合理的减排措施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有机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模式是提高温室番茄产量,减少N_2O排放排放强度、排放系数和排放总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材料,研究高肥力土壤不同养分投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植株、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投入能够提高番茄产量,适当增加钾肥投入能够改善番茄品质。综合分析,处理P_3(基肥施P_2O_5 5.100 g/株,追肥施纯N 3.48 g/株、P_2O_5 5.57 g/株、K_2O 4.87 g/株)单株产量最高、口感与营养品质好,较CK1(不施基肥,追肥施纯N 3.77 g/株、P_2O_5 1.51 g/株、K_2O 5.28 g/株)、CK2(不施肥)相比,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2.85%和77.85%、VC含量分别提高6.68%和21.42%、糖酸比分别提高21.06%和17.93%。但高肥力土壤,氮、磷、钾施用量高会造成植株、果实和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累积,同时抑制中微量元素吸收。  相似文献   

3.
有机生态肥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和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张掖市甘州区日光温室内进行了施用有机生态肥对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及番茄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施用有机生态肥22.50 t/hm2与当地习惯施肥(施尿素860 kg/hm2+磷酸二铵1 410 kg/hm2+硫酸钾620 kg /hm2+ 硫酸锌80 kg/hm2+ 硼酸 60 kg/hm2+钼酸铵20 kg/hm2)相比较,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27.69%、27.72%和7.79%。番茄单果重、单株果重和折合产量分别增加7.07%、5.69%和7.21%;产值、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7.16%、34.33%和9.62%。说明合理施用有机生态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番茄生产效益。在张掖市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有机生态肥(自制畜禽粪便组合肥、自制番茄专用肥和自制生物增效肥按风干重比0.866 7 ∶ 0.120 0 ∶ 0.013 3混合搅拌均匀,含有机质22.92%、N 3.48%、P2O5 2.90%、K2O 1.41%、Zn 0.06%、B 0.02%、Mo 0.04%,有效活菌数0.20亿/g)施肥量为22.50 t/hm2时,番茄折合产量为106.03 t/hm2,分别较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当地习惯施肥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处理(CK)增产7.21%、38.13%,为有机生态肥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设施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特征,本研究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有机肥(CM)及有机肥和化肥混施(DM)4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设施番茄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用后到番茄移栽前,由于土壤温度(10℃)和湿度(13.1%)较低,CK和CF处理排放量均较低,无明显的排放高峰,而CM和DM由于施用有机肥出现了较明显的N_2O排放增高的现象;之后随着对棚室内温度和湿度管理的加强,追肥/灌水后均有明显的N_2O高峰,且高峰期内的排放占总排放的54.9%~73.7%。整个生育期CK、CF、CM和DM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为6.95,27.73,44.99和112.46kg/hm2,且CF、CM和DM处理的N_2O排放分别比CK增加了2.98,5.47和15.18倍,其N_2O-N排放系数分别为2.8%,4.7%和6.8%。由此可见,番茄移栽前温度对温室番茄生产中N_2O排放特征高于施肥,而施用有机肥处理由于大幅度增加碳源导致其N_2O-N排放系数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因此加强温度和有机肥施用管理是降低番茄温室N_2O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不同量无机氮,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和脲酶(UR)、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以及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UR、NR、Ni R和Hy R活性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揭示在滴灌水肥一体化下N_2O排放过程机制。【方法】试验共设CK(不施氮)、N1(200 kg·hm-2有机氮)、N2(200 kg·hm-2有机氮+250 kg·hm-2无机氮)、N3(200 kg·hm-2有机氮+475 kg·hm-2无机氮)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生育期内土壤N_2O排放、土壤酶活性、土壤温湿度等进行监测。【结果】滴灌水肥一体化,各施氮处理均在施肥+灌溉后第1天出现N_2O排放高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番茄整个生育期N_2O排放通量在0.98—1 544.79μg·m-2·h-1。土壤N_2O排放总量差异显著,依次为N3((7.13±0.11)kg·hm-2)N2((4.87±0.21)kg·hm-2)N1((2.54±0.17)kg·hm-2)CK((1.56±0.23)kg·hm-2),与N3相比,处理N1、N2土壤N_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64.38%、31.70%。番茄生育期内N_2O季节排放特征明显,秋季高,冬季低。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大致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增高。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土壤NR活性及土壤Hy R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土壤微生物处于好气环境,土壤N_2O主要来自于硝化过程,减少了由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N_2O排放。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品质、N_2O排放等因素,推荐北方温室秋冬茬番茄施用200 kg·hm-2有机氮+250 kg·hm-2无机氮,75 kg·hm-2 P2O5,450 kg·hm-2 K2O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沼液滴灌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666.7m~2沼液用量为14 000 kg的滴灌处理土壤pH值提高了7.47%,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5.4%、13.4%、49.6%、30.7%;土壤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2.4%和61.6%,土壤细菌数量则减少了18.4%;番茄单果重增加了18.1%,666.7m~2番茄产量提高了20.7%;番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均增加,果实硬度和生食品质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生产666.7m2沼液用量在12 000~14 000 kg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黄瓜、番茄氮、磷、钾肥施用均明显过量,黄瓜N、P2O5、K2O用量分别平均为1 841.5、864.0、1 978.7 kg/hm2,盈余量分别平均为516.7、544.9、1 096.4 kg/hm2;番茄N、P2O5、K2O用量分别平均为1 437.0、834.0、1 644.0kg/hm2,盈余量分别平均为487.9、646.9、914.2 kg/hm2;施肥中有机无机肥料养分比例较为合理。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临界值(20 g/kg)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42.9%,处于较高水平(30~40 g/kg)以上的仅为11.4%;土壤NO3--N含量变异大(变异系数为75.8%),低于临界值(50 mg/kg)的土样数占40.0%,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占20.0%;土壤速效磷含量居于高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占74.3%;80%的地块土壤速效钾含量属较高以上水平;土壤有效Fe、Mn、Cu和Zn含量普遍处于高或较高以上含量水平;土壤盐分含量普遍较低;土壤有向酸性变化的趋势。设施菜田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区域分异明显,莱西市的土壤pH值及盐分、有机质、硝态氮与速效磷、有效Cu和Zn含量均较高;胶州市的土壤盐分、有机质、硝态氮及速效磷、有效Cu、Fe和Zn含量均较低。青岛设施菜田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定点安排有机肥、N、P2O5、K2O肥用量试验,确定适宜用量,同时加大有机肥投入,推广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处理等新技术,进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连续3年在番茄、辣椒田间进行了施用不同量荣宝土壤消毒剂的定位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施用450、600、750kg/hm2的荣宝土壤消毒剂后,番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9%、19.9%和20.1%,辣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1%、9.0%和9.5%,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施用荣宝土壤消毒剂后,番茄、辣椒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有所提高;3个施用荣宝土壤消毒剂处理间番茄、辣椒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材料,研究高肥力土壤不同养分投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植株、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投入能够提高番茄产量,适当增加钾肥投入能够改善番茄品质,综合分析,P3处理单株产量最高,口感与营养品质好,单株产量比CK1、CK2分别提高22.85%、77.85%,Vc含量比CK1、CK2分别提高6.68%、21.42%,糖酸比分别提高了21.06%、17.93%。但高肥力土壤,氮磷钾施用量高会造成植株、果实和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累积,同时抑制中微量元素吸收。  相似文献   

10.
海藻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藻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海藻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750、1 500 kg/hm~2)对番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分别提高1.5%、11.0%、4.2%,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SPAD分别提高19.6%、13.4%、19.3%;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VC含量、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分别提高11.1%、11.0%、15.6%、28.6%,可滴定酸度降低28.9%,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性VC含量、可溶性总糖、糖酸比分别提高19.4%、45.0%、34.4%、64.5%,可滴定酸度降低28.6%;施用75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单果重、产量分别增加15.4%、17.9%,施用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使番茄单果重、产量分别增加27.6%、28.9%;施用750、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能使土壤pH上升0.16、0.48;施用750、1 500 kg/hm~2海藻生物有机肥能使土壤有机质提高3.4%、11.6%。[结论]海藻生物有机肥既能促进番茄根系的发育,又能提高其生物学指标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1.
增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田间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单施无机肥(CF)以及在无机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CF+M)后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处理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植株的干物质量、氮素累积量以及改善了番茄品质,Vc含量显著提高;增施有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增产15.7%左右;增施有机肥处理在0~6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在60~2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低于单施无机肥处理。研究表明,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有利于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 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春茬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日光温室番茄的高产优质栽培确定合理的施肥指标。【方法】以“金棚一号”番茄为试材,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设定3个不同的施肥水平(T1.每小区的施肥量为尿素 711.1 g、过磷酸钙1 511.1 g、硫酸钾462.2 g、牛粪46.67 kg;T2.每小区的施肥量为尿素1 066.7 g、过磷酸钙2 266.7 g、硫酸钾693.3 g、牛粪70.00 kg;T3.每小区的施肥量尿素1 422.2 g、过磷酸钙3 022.2 g、硫酸钾924.3 g、牛粪93.33 kg,小区面积4.68 m2)处理,测定番茄果实产量及果实中NO3--N、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T1、T2、T3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11.5%,43.4%和25.5%,其中T2处理的单果质量、小区果数、产量均高于T1和T3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O3--N、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减小,番茄红素和有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V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T2处理的施肥量最佳。推荐的施肥量为:每hm2施N 1 182.0 kg、P2O5 655.5 kg、K2O 835.5 kg、牛粪168.75 t,在此施肥条件下,番茄可得到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施用对海南樱桃番茄地酸化土壤理化环境及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碱性含腐植酸营养液在酸化土壤改良和优质樱桃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酸性土壤为试验土壤,设不追肥(CK)、追施0.30‰复合肥(0.30‰ CF)、0.30‰腐植酸营养液(0.30‰FDG)、0.20‰腐植酸营养液(0.20‰ FDG)和0.16‰腐植酸营养液(0.16‰ FDG)共5个处理,于樱桃番茄生育期内定期测定盆栽土壤pH,收获期(植株移栽120 d)测定叶片SPAD值、植株株高和茎粗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测定盆栽土壤电导率、有效养分、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酶活性等指标,并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樱桃番茄植株移栽120 d时,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盆栽土壤pH>5.60,而施用复合肥的土壤pH<5.00;0.20‰~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有机质含量相比复合肥处理均提高6.8%;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盆栽土壤电导率均低于复合肥处理,而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复合肥处理。虽然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但根据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分级指标,其仍处于高水平,可满足樱桃番茄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施用0.20‰~0.30‰腐植酸营养液的樱桃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果实产量和营养品质优于或等同于复合肥处理,其中0.30‰腐植酸营养液处理的果实产量较复合肥处理增产2.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品质大部分指标与土壤pH、交换性钙含量、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腐植酸营养液处理以0.20‰~0.30‰施用量效果最佳,既能改良酸化土壤,又可提高樱桃番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山核桃蒲壳配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土为对照,以腐熟山核桃蒲壳为主要原料之一,研究了2个配方基质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个配方分别为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体积比为7:3)和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谷壳(体积比为7:2:1)。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配方基质的容重和EC值显著降低,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基质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腐熟牛粪-山核桃蒲壳配方产量达到22.88 kg·m-2,比对照提高了35.9%,果实可溶性糖、Vc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1%、23.6%和122.1%。腐熟牛粪-谷壳-山核桃蒲壳配方产量达到21.86 kg·m-2,增产29.9%,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提高了18.8%。因此,2个山核桃蒲壳基质配方均可以作为设施番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温室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加气灌溉处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水平和滴头埋深条件下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对不同试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试验以常规地下滴灌(S)为对照,设置在W1、W2和W3(对应作物-皿系数kcp分别为0.6、0.8和1.0)3个灌水水平与D1和D2(分别对应15 cm和25 cm)2种滴头埋深下进行加气灌溉(O),共12个处理。基于各处理下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索较优的试验处理。【结果】加气灌溉下单株产量、单果重、IWUE、果实中番茄红素、V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1.2%、23.9%、21.0%、28.1%、36.0%、22.8%和28.0%(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主要受番茄红素、Vc、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糖酸比的正影响,且处理W2D1O和W2D2O的得分分列第1和2名。因此处理W2D1O和W2D2O在兼顾节水和番茄果实营养品质方面较优。第2主成分主要受单株产量的正影响和有机酸的负影响,各处理有机酸含量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且处理W3D1O的单株产量最高,因此得分最高。处理W3D1O的综合得分在12个处理中位列第1位。【结论】灌水水平kcp为1.0,滴头埋深15 cm的加气灌溉处理可兼顾节水和温室番茄高产、优质的要求,为加气灌溉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L4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土壤水分 可显著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各器官鲜物重,但座果率较50%土壤水分处理番茄为低,而番茄灵处理可显著提 高80%与65%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座果率,并显著提高其产量,但对50%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没有显著影响。 本试验自然坐果条件下,80%、65%水分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比50%处理高35.31%、27.73%,而采用番茄灵 处理后,则前者的产量分别比后者增加70.76%和38.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番茄最佳锌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迪安娜番茄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在同等锌肥施用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底施、滴灌施肥、叶面喷施)对番茄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锌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滴灌施肥的单果重比不施锌肥高19.50%,产量提高19.52%;滴灌施肥处理可以增加番茄果实中可溶性总糖、Vc和全锌含量,叶面喷施的果实全锌含量最高,与种植前相比,底施和滴灌施肥均可以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结论]增施锌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滴灌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处理对番茄氮素吸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田间的盆栽条件下,滴灌较漫灌能够明显地增加番茄果实的干物重和果实的吸氮量,降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在磷钾肥基础上配施氮肥对果实的干物重及吸氮量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可以提高番茄Vc含量;配施有机肥可以促进果实的干物质积累和对氮素的吸收,同时有机肥也能够明显提高果实中的糖酸比,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沼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沼肥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为施用沼肥比不施肥增产88.24%,比等养分的化肥增产7.87%,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糖酸比,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9.03%、23.69%、13.28%,比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2.26%、15.37%、28.49%,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试前本底养分相比分别增加了12.70%、9.52%、7.50%、4.33%、74.77%、17.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