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粤北是广东省稻瘟病的流行区。1981年稻瘟病大流行,全市早稻发病71万亩,损失稻谷2143万公斤,l 982年早季病害仍持续流行,亦损失稻谷1060万公斤。为了摸索稻瘟病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1981—1984年我们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合作,开展粤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3.
1989年我区稻瘟病大流行,发生面积73万亩,其中穗颈瘟44万亩,损失稻谷1441万公斤。本地区杂交稻63品系大面积单一化连年种植,导致病菌优势小种的变化,造成抗病性丧失,是大流行的主要原因。63品系开始引入本区时高产,抗病力强,1987年发现感病稻株,1989 年我区种植杂交稻85.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3.1%,而63品系又占杂交稻面积的92.2%。63品系的母本都属野败型同一质源。抗病性相近,给新优势种群的形成和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测定1989年我区致病力强的 ZB 群小种数量上升是63品系抗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气  相似文献   

4.
一、以往稻瘟病的流行情况及原因分析我国稻谷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的东南部地区,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90%。水稻病害中,稻瘟病是影响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广大丘陵山区稻瘟病的危害更加突出,常常关系到亿万山区人民的吃饭问题。50—60年代,稻瘟病的危害一般较轻,70年代起流行频率增多,危害损失加重。尤其进入8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不少地方稻瘟病大流行。1980年,浙江省仅稻瘟病造成的损失就占该年病虫总损失的一半。同年上海市稻瘟病的损失更多,占病虫总损失的62%.1981年南方早稻稻瘟病大流行,仅福建、广东、江西省约损失稻谷10亿斤。1983年的太湖稻区,1984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常年种植水稻4600多万亩,以杂交稻为主,占水稻面积的91.3%。稻瘟病为本地水稻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病面积不断扩大,由1989年的238.7万亩,扩大到1992年的683.5万亩;发病县由1989年的21个,到1992年已增至123个,危害损失由1989年的0.38亿公斤,增加到1992年的0.83亿公斤。稻瘟病已成为制约我省稻谷生产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防治,现提出如下对策,供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董代文(重庆市涪陵植保植检站648000)稻瘟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1984年在水稻当家品种汕优2号丧失抗性的情况下曾发病45.4万亩,损失稻谷280419万kg。1985年后推广汕优63和D优63新组合,有效地控...  相似文献   

7.
王少清 《植物保护》1989,15(3):40-41
水稻稻瘟病是我县历年早稻主要病害之一,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稻汕优2号以来,该病加剧,1984年早造叶瘟发生12.6万亩,穗瘟发生6.3万亩,损失稻谷113.27万公斤。是我县历史上发病面积最大,损失最重的1年。为此,1985年至1987年3年我县全面推广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获得显  相似文献   

8.
黎贤伟 《植物保护》1994,20(6):48-49
1993年应城市晚稻稻瘟病大流行及应急措施1993年晚稻稻瘟病在我市发生了罕见的大流行,全市晚粳面积16.83万亩,全部发病,实际损失达1200万公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对1993年稻瘟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1大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80年发病面积仅77.2万亩,1985年发展到760万亩,其中早稻600万亩,晚稻160万亩,全年损失稻谷4亿斤。稻瘟病近几年如此加剧,原因固然很多,如品种、菌源、栽培管理、施肥水平,气候条件,防治好坏等等。但从各年发病因  相似文献   

10.
1981年和1982年奉新穗颈稻瘟病均属大发生年。1981年全县除个别公社早稻未发病外,其他八个有早稻的公社都有发生,发病严重面积一万亩以上,占早、中稻面积3.6%,损失稻谷130—150万斤。其中每亩损失300斤以上的面积有3400亩。会卜、砾下两个公社是重病区,如砾下公社龙洒大早稻2630亩,发病近2000亩,损失稻谷40余万斤,折合发病田平均每亩损失200斤。队会卜公社潭卜大队第二生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1986年全区稻瘟病发生面积478.7万亩次,损失稻谷3754.35万公斤.实践证明,以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本组已报道过稻瘟病菌类型和分布影响水稻品种的抗性,品种的布局.也影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及类型的组成.因此,有必要不间断地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变化和消长规律,为防治稻瘟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植保》1994,(1):23-24
1 病害发生为害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据初步统计,全省今年稻瘟病发生面积达50900hm~2,自然损失稻谷44万t,每666.7m~2平均减收57.48kg。其发病面积与损失程度是历年最高纪录。并出现两种异常现象。一是:偶发轻病区重于常发重病区。我省稻瘟病常年以鄂西山区(恩施州、宜昌市、郧阳地区等)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有利发病,发病频率高,损失大。如恩施自治州常年病害损失率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全区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7237.4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93%,比上年增多30%,系198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经防治后挽回稻谷105014·2万公斤,仍然损失26237.0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25%和10%,亦系198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属大发生年份.其特点是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几种主要病虫害中,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纹枯病和三化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稻瘦蚊和大稻缘蝽亦呈上升趋势,重于上年、稻飞虱和稻瘟病属中等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瘟病在江西平均3-4年大流行一次,1985年早稻因此损失稻谷2亿多公斤。1989年早稻又在700多万亩面积上大流行。从目前研究和生产水平,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利用抗病良种:二是施用有效的农药。后者防效虽好,但中长期预测技术不过关,不能及枣作好准备往往田间发病到相当程度才  相似文献   

15.
黄钧如 《植物保护》1989,15(4):40-40
南丰县早稻稻瘟病,在70年代前仅山区或少数老病区局部发生。从80年代起发生时间提早、面积扩大,秧田和本田都发病。一般年穗颈瘟在6—16%左右。全县19万亩早稻田年损失稻谷50—500万公斤不等。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我区农田老鼠的种群数量上升较快,目前鼠量之大是建国以来没有见过的,已达到了明显危害的程度.据近年的统计,全区每年鼠害面积均维持在60万亩(次)左右,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6%,每年受害损失稻谷都在1亿公斤以上.如1986年的发生面积为582万多亩(次),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15.5%,其中有1.6万亩失收,全年损失粮食1.2亿公斤.至于危害蔗、果、蔬菜、杂粮等作物和被糟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全区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7276.4万亩(次),占水稻面积的195%,仅比上年增多39万亩(次).经防治后挽回稻谷122124.2万公斤,仍然损失30200.3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6%和15%,均为1980年以来最大的一年.其发生和危害特点是:(1)常发性病虫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其他,尤其是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轻于上两年,属轻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