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8种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投入及产出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博白林场、贵港市平天山林场3试点的林-农、林-草、林-药3种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类型中的18种复合经营模式连续3年(2009~2011年)的投入产出的评价分析,初步筛选出6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它们分别为:草A1、草A2、草B1、草B3、药A2、药B2模式。此6种模式的年均净收益达1 600元/hm2以上,比桉树纯林净收益高出1 400元/hm2以上,净收益率为21.23%~84.60%,比桉树纯林的净收益率高出18.44%~44.10%,可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造林密度和林地立地质量的桉树人工林中间种山毛豆、桂牧1号象草和柱花草,开展不同桉-草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收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间种牧草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各模式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比纯林提高0.63%~22.58%,总净收益提高9.85%~19.77%。桉树密度、立地质量和牧草品种3因素对年净收益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经济效益较为优良的桉树(2 m×6 m)+山毛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缓坡山地林牧复合经营的桉树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缓坡山地宽行窄株种植模式下桉树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模式的桉树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林,其蓄积量比对照高31.86%。桉牧模式3年生桉树的收益为12923.7元·hm-2,比对照林(8317元·hm-2)高4606元·hm-2以上。缓坡山地实行林牧经营模式达到林业和牧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进行桉-草-牧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初步筛选出桉(2 m×3 m)+象草+涠洲黄牛、桉(2 m×3 m)+象草+波尔山羊和桉(2 m×6 m)+象草+涠洲黄牛、桉(2 m×6 m)+象草+波尔山羊4种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复合经营模式,其综合效益关联度分别为0.904 0、0.885 0、0.882 0和0.863 7,比桉树纯林提高了46.52%以上。同时经过评价指标的分析,最终选择确定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土壤全K、桉树树高、桉树胸径、桉树种植年均投入、桉树种植年均收入、牧草营养养分和林农接受程度等12个指标,可应用于构建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并反映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闽南丘陵区长周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闽南丘陵区保留密度分别为600、900、1200、1415株·hm-2的15年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林分蓄积量、出材量、持水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等因子为指标,分别分析了桉树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地力维持状况,通过综合评判得到长周期桉树林综合效益最高的为保留密度1200株·hm-2的林分,从而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营建了桉—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桉—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其经济效益,为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做示范推广。桉树人工林采用复合经营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推广应用桉树复合经营模式对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林农增收、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桉树纯林,桉-草经营模式的土壤容重降低了14.75%~22.12%,土壤总空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57% ~ 16.51%和15.39% ~ 18.67%,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6.01%~34.14%和16.95% ~43.99%,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桉-草模式下林地土壤pH值降低了9.2%~10.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7.5%~24.2%;土壤全量N、P和速效N、P的含量提高7.06% ~89.99%,提高幅度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速效N>全量P>全量N>速效P,全量K和速效K含量减少,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14.14%.A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幅度大于B层.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复合经营模式,有助于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林地养分含量,促进林木生长,是比较适宜推广发展的桉树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3种林分土壤氮含量分别增加44.6%和2.9%,49.3%和12.8%,466.9%和68.9%。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关系明显,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速率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尤其是与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氮、有效氮、总磷和总钾对桉树凋落物叶氮含量和总磷养分释放影响较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枝分解中,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与凋落物枝氮含量、总磷含量关系密切。间作桉树林促进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种不同间作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均呈现快-慢-稍快模式,N元素质量分数属于富集-释放模式,P元素先下降后上升,除桉树+山毛豆枝凋落物外,属于释放-富集模式;K、Ca、Mg的质量分数随着分解过程一直下降,属于淋溶-释放模式,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是MgCaKNP,凋落物枝养分释放速率是MgKCaNP;桉树+象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均是MgKCaNP;桉树+山毛豆人工林凋落物叶是MgKCaNP,凋落物枝则是KMgCaPN,凋落物叶和枝中养分含量的释放尤其受土壤总氮和速效磷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和其它树种混交能够促进桉树生长,其中巨尾桉+红椎模式下,桉树胸径、冠幅最大,单株积材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0.
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西区直林场开展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现状的调查,对林下草灌保留、除草方式、除草剂使用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各林场通常采取人工和除草剂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第一年抚育1~3次,第二年至第四年抚育0~1次,采伐前抚育1次;林下植被抚育时草灌保留高度在10~20 cm以下,部分林场林下灌木保留10%~30%;抚育成本675~1 275元/hm2;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是草甘膦、草舒、草乙疏等,均含有草甘膦成分,施用量为7.5~18.75 kg/hm2。采取多样化的桉树林下植被抚育方式,以平衡桉树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系,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a、2a、3a、5a、7a)尾巨桉林地0~60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 (4.83 t·hm-2)>7 a (3.89 t·hm-2)>3 a (2.66 t·hm-2)>2 a (2.43 t·hm-2)>1 a (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巨尾桉植苗林与萌芽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6 a龄植苗林保存密度、出材量及造林、采运、销售成本均大于萌芽林,而树高、胸径、单株蓄积、利润、年均利润及净现值小于萌芽林,两种更新方式林木的年均利润、净现值均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第5年,分别达7299.1元·hm-2·a-1、18166.5元·hm-2和7139.4元·hm-2·a-1、16073.4元·hm-2;6 a龄后植苗林连年生长量及经济效益逐渐大于萌芽林,且植苗林年均利润及净现值逐渐趋于平稳增长,而萌芽林生长后劲不足,其最佳主伐时间为5 a.  相似文献   

14.
对永泰县2003年引进栽培在不同地段、2007年底采收利用的柳窿桉9号家系5年生林分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树高年均生长量3.00~3.31m,胸径年均生长量2.90~3.24cm,蓄积年均生长量25.83~35.12m3.hm-2;平均出材57m3.hm-2,平均产值3.14万元.hm-2,平均利润1.17万元.hm-2。柳窿桉经济效益较好,在生态效益方面未发现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永泰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四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木荷等4种人工林的枯落物水文特性,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以木荷、杉木、藜蒴和火力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枯落物储存量调查和浸泡实验,分析枯落物持水特性,建立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林分枯落物总储存量介于2.82~10.92t/hm2,杉木林最大(10.92t/hm2),火力楠林最小(2.82t/hm2);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杉木林〉藜蒴林〉木荷林〉火力楠林;最大拦蓄量介于4.16—12.93t/hm2;有效拦蓄量介于2.46~8.92t/hm2,依次是杉木林〉藜蒴林〉火力楠林〉木荷林。枯落物浸泡实验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则是幂函数关系。4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率和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枯落物持水率呈增加趋势,在浸泡10—12h后,持水率增幅趋于平缓;枯落物吸水速率在前2h内变化最快,之后逐渐变缓,24h时吸水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6.
李超 《桉树科技》2015,(4):46-50
桉树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及生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就如何健康发展桉树产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了5个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各层土壤容重均呈现随林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增大,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0~100cm土层的土壤最大贮水力排序为:7年生(585.39 t·hm-2)>3年生(582.93 t·hm-2)>5年生(580.41 t·hm-2)>1.5年生(570.99 t·hm-2)>1年生(570.63t·hm-2),土壤有效贮水力排序为:1.5年生(59.50 t·hm-2)>7年生(46.96 t·hm-2)>1年生(22.47 t·hm-2)>5年生(22.46 t·hm-2)>3年生(13.82 t·hm-2)。  相似文献   

18.
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闽南地区国强林场桉树人工林在一个完整轮伐期内的固碳成本现值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在不考虑木材收益时的固碳成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林龄(1~7 a)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分别为每吨碳1082.9、648.2、529.1、393.1、319.3、273.4和244.0元。  相似文献   

19.
桉树人工林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和林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部分经营者缺乏森林生态经营的理念,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对桉树进行如机耕全垦整地、高密度种植、单一品种长期连续使用、不合理施肥、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使用除草剂和超短轮伐期等不合理经营,带来了如生态脆弱、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科学经营桉树人工林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