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因水体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的含量及其它因素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色的好坏是决定水质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水产养殖中评价水色通常用"水华"表示。研究水华不仅对鱼类生产及藻类植物的分布生长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危害,水华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8-9月份是青虾的生长旺季,也是以微囊藻为主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因此养殖池极易产生“水华”。所谓水华:就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的颜色变浓甚至变成藻团和浮膜现象。现根据微囊藻为主的“水华”形成特点,结合生产实践,谈谈“水华”的防治技巧。  相似文献   

3.
丁天宝 《齐鲁渔业》2002,19(12):8-8
一.观察透明度 对虾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一般应掌握在30~40cm左右。当透明度低于30cm时,应停止施肥,并适量换水;当透明度高于40cm时,说明浮游生物太少,应适当施肥。 二、观察水色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表现,水中含有丰富的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时,水呈浅褐色或黄褐色。如果水色不正常或有异味,表示池水不正常,如:池水变成乳白色,是池内藻类大量死亡而细菌大量繁殖所引起;水色呈红褐色或鲜绿色,并伴有严重的鱼腥味,这可能是一些会产生毒素的甲藻类或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的。如果刮风时池塘水面出现很多泡沫,是  相似文献   

4.
<正> 养鱼传统上对水色的“肥、嫩、爽、活”之说,其实质是水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变化及水体理化 因子的综合反映。养鱼池中的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殖的浮游生物所造成。因此,根据水色可以推知池中浮游生物的大致组成,并推断出水质的肥瘦与好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水质,以利池鱼的生长。养鱼池中的水色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 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呈上述颜色的池水浮游值物的优势种类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时也呈褐色。褐带绿的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细浮游植物,如绿球藻、栅藻等。这类水中的浮游值物作为鱼的食料,易于消化吸收,因此这种水  相似文献   

5.
(1)水色发暗或浑浊等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冬棚淡水养殖区,中后期水中绿藻及蓝藻大量繁殖,水色多呈深绿色或暗绿色。如果蓝绿藻大量繁殖,池水过浓,可用漂白粉0.5~1克/米3杀除部分藻类,但用量一定要准确,以免藻类大量死亡影响虾池水质。由于水中有些藻类大量生长,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到其他藻类的正常繁殖生长,而出现藻类老化、死亡,或者某些  相似文献   

6.
1.放苗前,池塘经多次施肥水都肥不起来,或水色很差。主要原因:①养殖水体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②池内有害细菌、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③池内丝状藻、青苔滋生;④池塘严重老化、池底酸化、板结,池水与底泥之间物质交换停滞,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11):30-30
秋冬季节,亲鱼性腺正处于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同时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必须重视亲鱼的秋冬季节培育工作。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饵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应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米2施有机肥500千克左右,使水色转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养鱼池塘水体 ,是鱼类生存的外部环境 ,其水体水色好坏 ,决定着养鱼的环境优劣 ,产量的高低。现据本人观察的经验 ,归纳如下。水是无色液体 ,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大量的无机盐溶解 ,加之浮游生物、细菌的生长等 ,使池塘水体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池塘基本水色大致可分为3种 :其一为灰白色 ,它是施放了有机肥不久 ,细菌大量繁殖 ,浮游动物含量较多 ,一般适于鱼苗下池的水色 ;其二为绿色 ,表示池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大 ;其三为褐色(棕色)表示水中有机质含量较多。养鱼的池塘 ,主要由于后2种水色以不同比例混合 ,故呈现黄绿、草绿、油青、…  相似文献   

9.
池塘中几种“水华水”的成因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水”俗称“扫帚水”或“乌云水”。是指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在水中或水面形成带状、云状等各种形状的华丽群体的水质,往往出现在人工养殖的鱼塘或某些天然静水水域中。由于“水华”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浮游生物所适宜的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它对鱼类生长、生存的影响与危害,加上“水华”有“看得清、捞得到、易鉴别”等特点,因而在池塘养鱼中,常被作为判断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宏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鱼池施肥的吕的。是为了使水中增加各种营养物质,促使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满足鲢、鳙等鱼的饲料需要。以鲢、鳙为主体鱼的鱼池应施肥,一般每亩施粪肥150~250公斤,用作基肥,以后根据水色来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如水色深,带黄绿色或褐绿色的是肥水,  相似文献   

11.
一、"老水"的特征"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严重时发黄、发褐或呈灰蓝色,水质浓、感觉较混浊,透明度低(20厘米以下)、溶氧低,鱼在其中生活容易浮头。水色不会有日变化,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但大多数为不易消化的种类,蓝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水的pH值很高(9.1左右),此水不利于鲢、鳙鱼生长。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里所说养水是指维持池塘良好的水色。池塘水色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池塘水色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同一池塘在不同时期的水色也不同。在水色组成中,既有天然的金属离子,也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有泥沙、有机质、悬浮的残饵和施加各种有机肥料、腐殖质等。但池塘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生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色素不同,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养鱼先养水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池塘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藻相与水色的调控成为养水的一个突破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将讨论如何进行藻相与水色的调控。一、藻相与水色的概念及其形成在养鱼的水体中,藻相与水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由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变化引起的。水质的好  相似文献   

14.
秋冬季节正处于亲鱼性腺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迥时也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抓好秋冬季节的亲鱼培育十分必要。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铒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m~2施肥500Kg 左右),使水色变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的目的。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不断补充”的原则,同时,施肥一定要施腐熟肥,不要用生肥,最好是堆肥沤水,并且还应注意在秋季天气闷热  相似文献   

15.
池塘中的水总是呈一定颜色,即水色。它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以及光线入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而综合形成的。我们在养殖生产中所指的水色主要是指各种藻类(主要为浮游植物)在水体中大量生长繁殖,而使池水呈现的颜色,不同的水体具有不同的藻类,而不同的藻类含有不同的色素,从而造成池水的颜色不一样,浓淡不一样。藻类是水体中的主要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与渔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鱼类对不同种类的藻类利用不同,有些藻类,鱼类不仅不能利用,而且在其大量繁殖时,由于死亡分解…  相似文献   

16.
6—9月份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1、看水施肥 要随时巡塘,观察水色,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如水色发黑,透明度较低,水有异味或池鱼严重浮头,要停止投肥,并及时加、换新水;如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池水肥度适宜,可暂不投肥;如水色清淡,透明度较高,要适当加大投肥量。以饲养链、鳙鱼为主的池塘,可用工畜混合粪肥发酵肥水的方法,使池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正水色是养殖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养鱼池的水色主要是池中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下就夏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和读者探讨,希望对高温季节的养殖有所帮助。浓绿水、墨绿色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鱼池水质的研究——Ⅱ.浮游生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志辉  李永函 《水产学报》1983,7(4):287-299
无锡河埒口高产鱼池的浮游植物量多在20-100毫克/升之间,以隐藻门为代表的鞭毛藻类占很大优势,绿球藻类和硅藻类次之,蓝藻极少。浮游动物量平均大约为浮游植物量的114-1/3,以轮虫为主。当地养鱼池的水色,主要由膝口藻、隐藻、裸甲藻和绿球藻的水华颜色决定的。膝口藻水华是渔民最欢迎的“肥水”,隐藻水华和绿球藻类水华为一般“肥水”,裸甲藻水华被称为“转水”。文中对“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内容同浮游生物量及鲢、鳙鱼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养殖池塘的水色是由于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颗粒、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群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颜色.是衡量养殖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好的养殖池塘水色有以下特性:增加溶氧,稳定水质.具降毒作用;提高并稳定水温;抑制丝状藻、底层藻类和病菌的繁殖等。因此,保持好的养殖池塘水色对保持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池塘鱼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中常见的几种水色和特点及调控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的颜色、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因素。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有的水色适合鱼类生长,有的不适合鱼类生长,如何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养殖水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