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保证严寒季节的农业生产,温室大棚必须减少热量损失,降低加温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分别介绍温室大棚保温、增温、降温的方法与措施,使温室大棚达到温度可控的目的,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悬挂式温室大棚输送器是设施农业生产中的物料运输机械。针对温室大棚输送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使用性能、安装装配、安全要求等方面提出温室大棚输送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规范,以期为该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温室大棚立体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空间资源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对土地及其它资源的利用率,并利用有利的环境促进食用菌生长,提升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本文阐述了几种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及其要点,旨在为大棚食用菌的栽培选择及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室大棚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桂官  徐礼勤 《节水灌溉》2007,(6):43-44,48
分析了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时对湿度的要求,提出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的调控方法,对比了温室大棚的几种灌溉方法.重点对温室大棚微灌技术作出分析,讨论了温室大棚膜下滴灌、重力滴灌、渗水灌溉技术,并且提出温室大棚利用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灌水器堵塞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室大棚内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适宜的环境能促进植物生长甚至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因此温室大棚环境监测对指导作物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结构及我国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经济可靠的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我国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率。对于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状况的详细了解有利于温室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设施农业的概念和涵义,阐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简述了温室大棚的发展情况,论述了卷放草帘在一般温室大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卷帘机在温室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生产中体现出的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光照、提高果实品质、提高效益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燕 《农机化研究》2023,(1):229-233
传统的温室大棚种植主要依靠人工监测完成环境参数的监测,监测数据不全面,且实时性不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业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温室大棚的产量和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温室大棚效益,引入了云计算技术,深入研究了云计算各服务层次之间的关系和云架构基本原理,完成了基于云计算的温室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同时,将云架构体系应用在温室监控系统总体方案中,分别从接入层、云服务层、传输层及感知控制层分析温室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完成了温室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并对温室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的温室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准确获取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度等环境信息,且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的远程控制和监控,保证各个温室大棚之间的数据共享。云计算技术在温室大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有效推进了农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对实现智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采用温室和大棚栽培、养殖是发展"三高"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目前温室和大棚生产正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用温室和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可促进早熟丰产、优质高效和实现周年上市。利用温室和大棚进行养殖也可极大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温室大棚内作物的药剂喷施和运输环节劳动繁重,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温室大棚打药运输机。阐述该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及特点,并通过实际应用考察该机的作业性能和效益,证明使用该机进行温室大棚内打药和运输作业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温室大棚生产中存在人工获取农作物巡查数据不方便、覆盖率小等缺陷,急需智能巡检装备实时准确获取管控信息。通过对温室大棚结构环境和生产需求调研分析,设计了一种温室大棚巡检机器人,在实验室环境搭建巡检机器人平台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该机器人能够执行全天候自动巡检任务,快速高效获取蔬菜生产过程的实时管理监控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近期设计建造的新型日光温室的保温采光性能,以青海省传统砖混结构日光温室为参照,持续监测了设施蔬菜越冬生产过程中的日光温室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对3种日光温室的保温采光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C型温室在秋冬季节保温能力较强,光照环境较好;A型温室次之;B型温室平均气温较低且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保温性能较差,光照环境也较差。   相似文献   

12.
北疆地区冬季半地下式日光温室模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地区经济主要来源为种植业,但该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对冬季温室大棚的保温提出挑战。如何有效地改善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提高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满足本地冬季蔬菜的供应需求是设计日光温室时应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设计提出了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主要完成了以下设计工作:建立计算机软件模型模拟设计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具体对北疆半地下室日光温室跨度、脊高、前屋面采光屋面角、下挖深度和后墙高度等尺寸进行模拟设计,并对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经济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多能互补农业温室系统需深入考虑作物安全生长的环境条件,从而优化调控多源设备功率,实现系统的经济、低碳运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作物安全性的多能互补温室低碳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含电、气、热农业温室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架构,建立各农业设备功率模型,阐明能量流和功率耦合设备的能量转换机制;然后,研究农作物生长的光照、温度、供水的安全边界条件,提出作物的日光照量与小时光照量合理范围、室内恒温的供热功率范围、科学供水的用电功率范围与用电时间范围,并采用数学模型详细描述;再者,提出电、气、热碳排放核算指标,建立综合运行成本和碳排放成本最低的功率优化控制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优化用能方案;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土壤-植物-环境系统水热耦合运移动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温室能量平衡为基础 ,建立了日光温室土壤植物环境连续系统水热耦合运移模型 ,该模型将温室内的水热运移与转化过程概化为土壤根系水热迁移、冠层环境水热迁移和温室内外水热迁移 3个子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追赶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温室水、热变化过程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精度。将温室土壤植物环境水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思路 ,对于优化温室水热环境控制 ,促进温室的节能、降耗与作物的优质高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大明 《农业工程》2018,8(1):32-34
随着农业科技和温室智能控制的飞速发展,温室的自动化控制日益成为农业从业者的迫切需求,而且对温室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温室生产的高效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大棚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借鉴近几年传统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针对我国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不具有普及性的发展现状,运用单片机和传感器技术,设计一套对温室温湿度进行测控的较为实用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SIMPLE算法及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温室除湿器内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情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叉排和顺排两种排管结构在同一平面上的压力分布、速度矢量和温度分布,确定叉排比顺排的换热效果好。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系列的入口风速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入口风速为3.0m/s时的换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条件下多塑料大棚群温度场的CF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个塑料钢管大棚组成的温室群环境温度分布情况,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DO辐射模型建立相应的温室群数值模型,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对塑料钢管大棚内温度分布进行了CFD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CFD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良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2%,验证了所建CFD模型的可行性。采用此模型分析了大棚间距对棚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大棚间距能够降低后排室内的平均温度,提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温室之间的平均温差。  相似文献   

18.
玻璃温室地热加热系统模型与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控制理论,对玻璃温室使用地热水加热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测试法获得温室加热系统模型参数.利用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基于控制对象模型,将Smith预估器和PI控制器应用于加热系统控制器设计,根据温室加热系统模型参数调整加热控制器参数,并开发应用程序加以实现.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低温的地热水可以满足现代农业冬天加热要求,加热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达到±0.2℃,响应时间小于10ms.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内流式网格化低温相变储热单元。确定了影响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单一因素对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别在储热及放热工况下,采用改进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构建了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拟合误差。结果表明: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受相变储热材料侧平均温度及换热工质侧定性温度的协同影响,相变储热材料侧平均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换热工质侧定性温度为次要影响因素,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储热或放热工况下,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随单一因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储热阶段传热系数明显高于放热阶段,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