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垦区家庭农场化耕作和规模化种植的不断增加,种植户对现代化耕作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水田而言,旋耕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使耕地面临严重的问题——深泥脚。深泥脚影响水田的通过性能和作物生长,最主要的是影响作物的产量提高。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不断更新换代的旋耕机在逐步改善这一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因其不伤害水田的耕作层结构,对水田的生态保护作用明显,可以使稻田进入一种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感技术的水田旋耕机平地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水田旋耕机在耕作时机械的倾斜和振动会导致耕整后的地表平整精度低、可控性差等问题,基于倾角传感控制技术设计一套与水田旋耕机相匹配的平地系统,通过液压控制和控制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平地系统的水平调节功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倾角传感技术,具有自动调节水平功能的水田旋耕机平地系统耕整平地性能稳定可靠。耕整后的平整度为2.20cm,高差分布为81.82%,相比水田旋耕机,平整度改善34.3%,高差分布提高19.4%,且能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旋耕机已被广泛使用,正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目前,国内大中拖配套旋耕机保有量约15万台,手拖和小四轮配套旋耕机200万台。黑龙江的水稻生产、蔬菜种植和旱地灭茬整地也广泛采用了旋耕机械。现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将旋耕机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旋耕机械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目前,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的2.2-74.6kW手扶拖拉机和乘坐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三大系列145种产品,系80年代末的更新换代产品.90年代以来,国内又研制了一批旋耕复式作业机具新产品,逐步投放市场.目前,国内大中拖配套旋耕机保有量约15万台,手拖和小四轮配套旋耕机200万台.旋耕机在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中已占80%比例,北方的水稻生产、蔬菜种植和旱地灭茬整地也广泛采用了旋耕机械.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旋耕机械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旋耕机在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中已占80%比例,北方的水稻生产、蔬菜种植和旱地灭茬整地也广泛采用了旋耕机械。一、旋耕机的特点它具有如下作业特点:1.碎土性能强,作业后地面平整。在旱地作业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带动旋耕刀转动,对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田农机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九五”以来,水稻机插秧以其适用、稳定、易行、节本特点,成为我国水稻种植方式首选,现将黑龙江水田打浆平地机的应用情况及前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旋耕机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功耗,具有良好的切土、碎土能力,耕作后土壤表面平整,机组下地次数少,兼有耕翻的功能。在国内,旋耕机已经大范围地应用于旱地作物的灭茬和水稻的种植作业中。在旋耕机的使用中,卧式旋耕机占据了主流,该种旋耕机能够适应多种类型土壤的耕作,翻土、碎土和平整地表在一次性机械作业中即可完成,但也有漏耕、  相似文献   

8.
新型秸秆还田技术──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旋耕机是一种集埋草、碎土、旋耕为一体的新型耕作机具,广泛适用于水稻产区的水田埋草旋耕作业中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埋覆还田,既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实现稳粮增收与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该机是...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推进了农机与农艺的广泛使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生产种植的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种植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稻机插秧农机的现状以及其在农业领域发挥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使水稻机插秧农机与农艺技术更好的融合,实现水稻种植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吉林省主要高产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农户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热情离涨。水田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农户对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有了很大的认识,但对通过合理的水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产量节省灌溉成本认识不足。熟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可见,合理的灌溉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点,提出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田灌溉技术二三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发展及国家政策补贴,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水稻种植及收割中水稻收割机已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水稻收割机的使用与保养,以便让农户更好地利用水稻收割机来提高生产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1 水稻秸秆翻埋还田技术模式a.技术路线秋季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稻草粉碎还田(或双轴水田旋耕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秋季耕翻→春季灌水泡田→耙地或埋茬起浆→机械插秧。b.技术要点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或用双轴水田旋耕机于秋季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粉碎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cm,残茬高度小于15cm;采用水田型翻地犁进行耕翻作业,达到扣垡严密、深浅  相似文献   

13.
1GZCS-180/6型水田节水免耕插秧施肥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专用旋耕机以特定模式进行带状茬间旋耕整地、设计气吹式排肥结构、集成水稻插秧机结构、研制水田免耕插秧侧深施肥机。采用带状茬间旋耕整地方法取代传统翻耕或全旋耕整地方法;采用气吹方式将施肥口处的泥水吹开,在肥料自流排肥同时,依靠气吹动力排肥,实现水稻侧深施肥;集成水田插秧技术进行插秧作业。该机具一次进地作业可完成水田移栽种植过程的整地、侧深施肥、插秧全部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叶清 《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71+10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地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的机械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插秧机作为水稻种植的主要工具,在水稻农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插秧机可以大大的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与此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何对水稻插秧机进行检查、保养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虽然近年来插秧机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很多插秧机的检查和保养不到位,再加上使用方法不当,大大的减少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本文就对水稻插秧机的检查、保养和使用要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提高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浦口区现有低产水田1万多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效益非常低。近几年来,我区顶山街道通过低洼水田改种水生蔬菜并推广田藕与荸荠、田藕与慈姑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种植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辽宁省庄河市政府关于水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确保水田能因地适种,抓好生产,夺得丰收,提出以下实施方案:当地高燥水田和雨季不易受水淹且排水顺畅的水田,改种玉米和大豆;洼水田和雨季易受水淹的水田,实行水稻旱直播;临近河流和方塘的水田,进行水稻插秧,实行节水栽培。水田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业种植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种植效率,是解决我国粮食危机的需要,也是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的要求。在新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为此,必须明确新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旋耕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器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旋耕机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论述过程中主要结合新疆塔城旋耕机的使用情况对旋耕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论述,在使用过程中,保证农民群众能够正确的操作,更好的促进我区农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涉及到旋耕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正确使用旋耕机的几种方法,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南方是我国水稻高产区。南方地区的农田性质多为水田,雨量丰富,气候适宜,是水稻种植的绝佳地带,水稻又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物资和战略物资,因此,需从各个方面对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引起重视。自建国以来,我国南方频发干旱危机,干旱风险已成为南方水稻种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对我国南方水稻干旱风险特点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为了保证农业机械的使用价值能够得到持续,规范使用方法并积极的做好维修具有重要的作用。农用旋耕机是现代农业种植中使用的重要工具,主要用来进行土壤的翻耕,由于旋耕机的刀片具有脆弱性,所以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注意。本文就农用旋耕机的正确使用和维修进行探讨,旨在强化旋耕机的规范操作,从而延长旋耕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