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经历了探索、挫折和再认识的过程。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与三系杂交水稻已形成了相互赶超的局面。然而,由于异常低温天气等不利因素的频繁出现,造成了种子生产质量的不稳定,阻碍了两系杂交水稻进一步的推广,也延缓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进程。本文着重就异常低温天气对两系杂交水稻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以期为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随着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况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危害的机理与对策对稳定和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抗逆系统、脯氨酸、激素、多胺、蔗糖 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胁迫的调控措施,并对未来深入开展水稻高温逆境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4年盐城市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延缓了水稻生育进程,降低了秧苗素质和结实率,增加了稻瘟病防治难度。但各市、县抗灾应变措施及时到位,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对盐城今后水稻生产和技术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天气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增明  周宗岳 《杂交水稻》2004,19(2):43-44,69
天气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和散粉时间,影响花粉外散率和分布,影响花粉和柱头活力.气温上升到26~27℃,然后缓慢上升,湿度在70%~80%,风速小时,最适宜水稻异交;连续低温阴雨和高温干燥是制种灾害性天气;通过制种季节和地域的选择,可以获得适宜天气的高频率,有利于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5,(4):26-27
根据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 a杂交水稻制种经历,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在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高温、大风暴雨、连续阴雨以及其它灾害性天气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6.
孙丹 《北方水稻》2020,50(1):36-37,40
为了准确获得水稻大面积生育期信息,掌握盘山地区水稻长势情况,深入了解水稻各生育期生长状态差别,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对当地主栽品种盐丰47进行布点调查。通过对水稻整个生育期进行定点监测,记录各关键生育时期的具体时间和茎蘖长消、叶龄、株高,记载主要灾害性天气、田间管理措施和测产情况,最后分析汇总。该资料可以作为监测盘山地区水稻长势情况的重要数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甜水农场近几年来由于大面积种植抗病性不强的辽优一号、辽粳五号、中丹二号高产品种,栽培密度过大,施肥过多,晚栽迟熟,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阴雨连绵,又没有根据水稻长势和天气变化情况灵活  相似文献   

8.
郭展  张运波 《作物研究》2023,(2):161-166
基于湖南和湖北两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OLS模型分析方法,预估影响两湖地区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因素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和教育水平低下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负向影响;扩大种植规模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迫切需要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无明显贡献;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有正效应;抽穗扬花期温度对水稻产量造成显著影响,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产量形成。建议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保证水稻生产所需养分;通过深施肥和新型肥料等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选用耐高温品种,适当调整播期;进一步倡导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营口滨海稻区生产上存在的品种长期种植单一化感病化、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施肥不平衡等影响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提出及时采取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使水稻稳产高产,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穗发芽与穗萌动种子特征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杂交水稻种子在收获前常遇多湿天气容易产生穗萌动,因而在实际的制种中存在风险。综述了杂交水稻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穗萌动发芽的技术策略以及今后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7,(2):43-47
对泸州市2015年6月末—7月初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多个杂交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和危害做了分析,提出了防范阴雨天气对杂交水稻品种结实率危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稻米品质形成。水稻开花期对高温最为敏感,研究花期高温诱导小穗败育机理及其调控措施对减缓水稻高温热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下水稻颖花开放、花药开裂及散粉、柱头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探究水稻花期耐热性调控机制以及减缓水稻花期高温热害的栽培调控措施,不仅为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不合理的问题,研究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自相关模型,以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相关性为依据,分布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分析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为: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农业劳动力比重、非农收入比重、耕地细碎化程度为不利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和耕地质量为有利影响因素;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其影响不大;耕地经营规模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结果需要具体分析。以此为依据,能够解决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长期以来水稻的育种目标是以产量为导向。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协同攻关实现了水稻育种技术突破,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水稻产量两次大的飞跃。随着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上升,水稻育种对品质、抗性与耐逆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生物技术正在不断革新,特别是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产优质多抗耐逆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强有力支持,推动着我国水稻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基因编辑技术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及杂种优势育种应用中的新进展进行简述,旨在为高效培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一些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我国各省、区之首,湖南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者的收益稳定性及生产积极性都很重要。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择了42个湖南省水稻生产优势县(市/区),利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对优势县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的减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早稻生产中,13个考察县(市/区)水稻产量减产超过1%以上的概率小于50%;在中稻及一季晚稻生产中,16个考察县(市/区)水稻产量减产超过1%以上的概率小于50%;在晚稻生产中,7个考察县(市/区)水稻产量减产超过1%以上的概率小于50%。另一方面,以在田农作物产量损失达10%以上为农作物受灾标准,在早稻生产中,19个考察县(市/区)水稻生产受灾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忽略;在中稻及一季晚稻生产中,17个考察县(市/区)水稻生产受灾的概率可以忽略;在晚稻生产中,27个考察县(市/区)水稻生产受灾的概率可以忽略。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湖南省水稻生产优势县的水稻生产所面临的生产风险处于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7.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对大面积杂交中籼稻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生产中杂交中籼品种抗高温能力较强;不同杂交中籼品种抗高温能力有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播期越早,极端高温天气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水稻生产能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发展水稻生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解我国水稻的生产能力,分析测算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探讨了我国水稻单产徘徊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科技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分别可达2.2618亿t和25390亿t,分别比现实生产力高3 428万t和6 200万t。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生产能力,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和推广超级稻,形成以广适应性超级稻品种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构建以轻简技术为核心的节本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缩小产量差异,切实提高科技对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当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面临的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即气象气候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稻田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病虫害暴发问题、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转基因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稻米质量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即建立稻田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稻田减灾防灾预警体系和抗灾能力建设,发展避灾农业;大力推广与创新应用水稻生态农业模式;以健康食品生产与市场为导向,推进稻米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与产业化进程;加强对野生稻和水稻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有利于水稻安全生产的激励措施和社会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绿色水稻生产环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主要区别;阐明了绿色水稻的生产要以转变观念、巩固树立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思想为前提,指出了绿色水稻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