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2.
中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的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3.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阳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笔者曾遇到4例黄疸病骡,均属阳黄,经辨证施治,中西疗法结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留福镇农户张某饲养的11岁黑骝公骡,营养良好。检查:T39.9℃,P66次/分,R26次/分。精神倦怠,食欲减  相似文献   

4.
中兽医学对黄疽,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人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笔者曾遇到四例黄疽病骡,均属阳黄,经辩证施治,中西疗法结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留福镇农户张某饲养的11岁黑骡公骡,营养良好。检查:体温39.0℃,。心率66次/min,呼吸26次/min。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肠…  相似文献   

5.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相似文献   

6.
中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湿热传入阳明之腑,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症见眼、口、鼻及母畜的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而尿短赤.  相似文献   

7.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因外感风寒,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使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肽,尿短赤。  相似文献   

8.
胆胀乃肝病累及于胆,使胆液排泄不畅而发胀的一种疾病。肝为脏,胆为腑。一般肝经发病多涉及于胆。因为胆液靠肝脏之精血滋养,故临床上常见肝脏有热而引起胆胀。  相似文献   

9.
胆胀乃肝病累及于胆,使胆液排泄不畅而发胀的一种疾病.肝为脏,胆为腑.一般肝经发病多涉及于胆,因为胆液靠肝脏之精血滋养,故临床上常见肝脏有热而引起胆胀.  相似文献   

10.
胆胀乃肝病累及于胆,使胆液下泄不畅而发胀的一种疾病。肝为脏、胆为腑《元亨疗马集》说“肝胆夫妻一路行”,这说明肝与胆的密切关系,一般说来,肝经发病,多涉及于胆,因为胆液靠肝脏之精血滋养,故临床上常见于肝脏有热而引起胆胀。1病因由于剧烈运动,或暑日炎天,强烈运动后带汗,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急性热性病之发黄,称为阳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热液泄而发生。目黄如橘色,热流膀胱,  相似文献   

12.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 ,多因暑热兼湿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 114群 ,共 7980 0余只 ,治愈 70 2 2只 ,治愈率 96 .6 8%。1 病因病机暑热炎天 ,湿气过重 ,或喂腐败变质饲料 ,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 ,致使湿热内结 ,伤于胃肠 ,则运化传导失调 ,水谷并走大肠 ,症见泻下 ;湿热内蕴 ,有热则腐 ,损伤血络 ,故粪中带血且腥臭 ;湿热蕴脾 ,久不解 ,湿得热熏蒸 ,热得湿而愈炽盛 ,胆液为湿热所郁 ,则不循常道疏泄 ,溢于肠道 ,故粪便绿或黄 ;暑热炎天 ,体内积热 ,热积心肺…  相似文献   

13.
黄染猪肉俗称黄膘猪肉,宰前检疫中一般不易检出,通常是在屠宰后才能检出,主要特征为脂肪发黄.在检疫工作中,检出的黄染猪肉统称为异常猪肉,在屠宰检疫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置黄染猪肉是事关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1分类1.1可食用的黄染猪肉仅脂肪黄染,略带鱼腥味,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或黄染不明显,肝、胆、肾等内脏无病变,肉尸放置在常温环境中脂肪黄染会逐渐减弱或消失。1.2不可食用的黄染猪肉不仅脂肪黄染,而且黏膜、巩膜、结膜、肠系膜、肌腱、皮肤等均呈黄色,甚至实质器官都发黄,肝、胆、肾等内脏多有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不褪甚至愈黄。  相似文献   

14.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多因暑热兼湿,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114群,共79800余只,治愈7 022只,治愈率96.68%. 1病因病机 暑热炎天,湿气过重,或喂腐败变质饲料,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致使湿热内结,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水谷并走大肠,症见泻下;湿热内蕴,有热则腐,损伤血络,故粪中带血且腥臭;湿热蕴脾,久不解,湿得热熏蒸,热得湿而愈炽盛,胆液为湿热所郁,则不循常道疏泄,溢于肠道,故粪便绿或黄;暑热炎天,体内积热,热积心肺,耗津成痰,痰气上逆,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故现精神沉郁,甚者昏厥死亡;若痰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故现惊厥强直,直至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15.
疮乃外感六淫之气,侵入经络,阻碍经脉中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形成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黄,外感病邪,相搏肌肤,卫气受阻,经络郁塞,气血相凝,遂成本病。毒者即疮,乃六腑之毒,气血而凝,疮痈肿毒是由于感受湿热火毒,或内生炽热,热毒浸淫肌肤而成。  相似文献   

16.
正青蒿味苦、微辛,性寒,气味芳香。芳香而具苦寒之性。苦而不伤阴,寒而不碍湿,气芳香而化浊,质轻而透邪,入肝、胆、胃、心、肾,具有泄热、除湿、解暑三大功效,乃治疗湿热病的良药。1功用1.1清暑泄热。王孟英《温热经纬》称"治暑者,须知其夹湿为多",暑病虽以热邪为主,但兼挟湿邪也常有之,应兼顾治之。再者,即为暑病,故解暑之品不可无。因此取青蒿之苦寒清暑,与石膏之甘寒泄热,苍术燥太阴之湿,此三者合用,可奏清暑泄热之效。  相似文献   

17.
黄殖、黄脂和黄脂病,均属脂肪组织黄染的一种病症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检疫工作者应注意,不得混淆。现将区别的基本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黄疽:黄疽不仅脂肪组织发黄、皮肤、粘膜、结膜、巩膜、关节滑液囊液、组织液,血宫内膜、肌健、甚至实质器官均出现不同的黄染。尤其是关节滑液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和皮肤的色泽变化,在检疫上具有重要意义。黄腊:黄腊是仅脂肪组织发生的一种非正常黄染的聪黄现象。其发生原因,一般认为与饲料等有关,饲料中天然黄色素沉积所致。肉尸皮下、肠系膜、肾周围、网膜、腹膜等部位的…  相似文献   

18.
痢疾是以腹痛,暴注下迫,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多发于夏秋季节。其发病原理:湿热下痢,乃为湿热之邪滞阻肠道与气血搏结,血络受损,化为脓血,故下痢脓血。在治法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  相似文献   

19.
编余杂录     
舌苔如地上初生之草,必有根。无根者为浮垢,刮之即去,乃无形湿热而胃无结实之邪,故云有中虚之象。若妄用攻泻伤内,则表邪反陷,为难治亦。即使有此等舌苔,亦不宜用攻泻之药。又如湿为阴邪,脾为湿土,故脾阳虚,则湿聚腹满,按之不坚,虽见各色舌苔而必滑。色黄为热,白为寒,总当扶脾燥湿为主。热者,佐凉药,寒者,非  相似文献   

20.
生猪屠宰常在夜间进行 ,所以夜间的检收和检验常在灯光比较昏暗的情况下进行 ,使黄疸、黄脂等病害肉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而允许出厂。下面介绍猪的黄脂与黄疸病的检验体会 ,供同行们参考。与其他肉尸相比较 ,如肉尸外表层、头部、眼结膜、黏膜、内脏和皮脂等都是黄色 ,可初步确定为黄疸 ,因为黄疸是胆红素受阻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全身性黄染。而黄脂病只有脂肪组织发黄 ,其他组织无黄染 ,色泽呈淡鲜黄色 ,通过排酸与空气氧化会变淡或消退。另外 ,黄疸还能加重黄染。可取关节囊液 ,置于白色容器中观察 ,显黄色的是黄疸 ,无色的是黄脂。经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