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油菜直播栽培是一种水稻收割腾茬后,直接将油菜种子播于大田的高效种植方式,以多苗取胜,省工省时,节约秧地。因此为了改善蔬菜种植者的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种植免耕直播油菜可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节约劳动力成本。基于此,介绍了免耕直播的油菜种植方法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黄陂区水稻轻简栽培经历了两个高峰。1)1994——1998年,以软盘旱育抛秧为主,5年累计抛秧面积7万hm~2。一般每667 m~2增产8%~10%,省工,每667 m~2节本增效55~65元,深受农民欢迎。2)2003—2006年,水稻水直播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4年累计推广5万hm~2,2006年发展到1万hm~2。该技术比软盘旱育抛秧更省工、更省种、更简便、更增效,一般每667 m~2增产10%~15%,省工2~3 h,加上具有省种、省水、省膜和省秧田等优势,这项技术已成为增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迫切需求省工增产高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后的一项技术革命,具有省工、省力、高产和高效等优点。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大田管理,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和稳产的必要条件。笔者通过近年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践和探讨,介绍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劳动力成本上涨及移栽密度越来越低的现状,设置氮肥、密度互作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及其互作效应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节氮、省工合理栽培及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和密度均可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互作效应显著。施氮(N82.5、N165.0、N247.5)后平均分别增产30.6%、47.8%、44.6%;密度为21万蔸/hm2时,籽粒产量最高。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提高密度后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出现降低。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随密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产成本上涨的形势下,低氮水平时应适当增加密度,提高移栽密度时则应控制氮肥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中,移栽密度为22.1万蔸/hm2的基础上施氮194.9 kg/hm2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节氮、省工栽培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6.
栽培模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寒地粳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以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N0)、当地农民栽培(对照,FP)、高产高效栽培(HYHE)和超高产栽培(SHY)4种栽培模式,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58和11.73 t/hm~2,分别较对照提高13.19%和54.74%。与对照相比,在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水稻各器官及全株氮、磷、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并在齐穗期保持了较高的全株氮素积累量,同时提高了全株氮、磷、钾素积累能力;在成熟期,植株各器官氮、磷、钾素积累量表现为穗部茎鞘叶片;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降低了氮、磷、钾素干物质和稻谷生产效率,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氮素转运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超高产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当地农民高产栽培未施氮空白对照。综上所述,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各器官及全株的氮、磷、钾含量以及氮、磷、钾的积累量,有利于寒地水稻养分的高效吸收与利用,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是在前茬水稻收获后,土壤经过简单平整就直接播种油菜种子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保持土壤结构、保证适时播栽、提高播栽质量、操作简便、省工节本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从科学选种、大田准备、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稻田免耕直播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长寿区水稻生产中容易发生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严重时减产率达20%~60%。2019年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控试验,比较不同防治器械防控病虫害的效果和成本差异等。结果表明:用无人机防控水稻穗期病虫害1次,比农户喷雾器防治每667 m~2可减少51.2%的农药用量、节药成本15.6元、省工成本12.7元、节水率97.8%、省工时率94.4%,提高防治效果5%以上;水稻每667 m~2增产6%,节本增效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水稻移栽种植方式因费时费工逐渐被农民弃用,而直播、抛秧和机插等省时、省工的种植方式成为农民的主要选择[1]。一般来说,直播、抛秧和机插种植方式会通过影响水稻群体质量的构建和生育期长短来影响作物的生理和产量性状。氮素代谢是作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关系[2]。这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种近似旱直播深覆土播种法,所不同的是出苗后不灌水,苗期旱长,水稻三叶期以后才开始灌水。“前旱后水”是水稻旱种的重要标志。旱种的水稻根系比较发达,支根、细根、根毛较多,吸收面积大,吸收能力强,抗倒伏力强,叶姿挺拔,功能期长,结实率高,千粒重大;而且具有省工、节水、高效、减少投入等优点。主要关键是把好灌水前“四关”,后期管理与移栽田一样。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实现水稻高产,其播种和种植方式具有关键作用。直播种植技术具良好的省工省力、增产增收增效、节省成本、缩短生育期等优势,非常适用于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模式,是水稻栽培发展的新方向,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水稻新型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可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秧栽培技术是在旱育软盘抛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农民湿润育秧习惯演化而来的一种较成熟的水稻轻简节本栽培技术。从育秧准备、播种和秧田管理、大田抛栽以及大田管理等方面出发,较系统地介绍了水稻湿播旱育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比较分析了水稻常规湿润育秧手插栽培、水稻硬盘育秧机插栽培以及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栽3种栽培方式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较先进的轻简节本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增产增收增效益、操作简便、便于掌握以及适应性广等优点,在隆回丘陵山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成本的高低既是决定产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又影响农民收入。该文对中国水稻生产成本地区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降低中国水稻生产成本,促进水稻主产区农民增收,提高中国水稻生产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稻改良松嫩平原内陆苏打盐渍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5-1992年在安达内陆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种稻小区改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进一步证明:内陆苏打盐渍土种水稻,有效地改善了内陆苏打盐渍土的不良理化性状,降低了耕层土壤盐分,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使水稻产量逐年提高,是松嫩平原西部干旱盐碱地区改造低产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江苏省灌云县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受到天气状况、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灌云县水稻品质不佳且产量不高,如何采取科学的施肥技术,实现灌云县水稻高效高产逐渐引起广大民众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基于此,重点通过设置不施肥的空白处理(CK)、大配方施肥、小调整施肥及农民习惯性施肥处理4种处理方式,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水稻的产量与效益,以期采用有效的施肥技术实现水稻的高效高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具有扩散速度快、范围广、突发性强等特点,很容易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给农民群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基于此,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当前水稻矮缩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保证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更加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稻-油"轮作栽培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简要分析了全面推广"稻-油"轮作绿色高效机械化栽培模式的价值,例如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介绍了水稻与油菜轮作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栽培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构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于 2017~ 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以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 3种栽培方式,即当地农民栽培方式(FP)、高产栽培方式(HY)和超高产栽培方式(SHY),其中以 FP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寒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光合特征参数、群体生长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等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P相比,HY和 SHY的增产幅度在 2年间分别为 9.85%~ 24.78%和 12.76%~23.54%;HY和 SHY显著提高了各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及水稻高效叶面积率;HY和 SHY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了胞间 CO 2浓度;HY和 SHY在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的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均显著高于 FP;HY和 SHY显著提高了水稻群体干物质重及叶、茎、鞘的物质输出率、转化率。可见,高产栽培方式和超高产栽培方式通过提高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了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鲜食玉米—西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瑞丽市畹町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但是受到地域限制,田地面积有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复种指数,畹町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水稻—鲜食玉米—西瓜"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并进行推广,取得了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田产出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明显效益。文章介绍了具体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免耕垄作覆盖技术的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水稻采用垄作覆盖免耕免灌技术,能改善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大量储蓄利用天然降水,避免水的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同时也是解决旱地灌溉,改造两用田,实现省水,省肥,省工的一套实用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