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思县干旱气候对甘蔗生产影响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思县气候特点是降雨量年际间变化大,且不同季节、月份及区域的雨量也分布极为不匀,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干旱是制约上思县甘蔗高产的最主要因素。解决干旱途径是采取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相结合;先进灌溉技术与先进栽培技术相结合,促使甘蔗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
根据甘蔗生长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了上思县气候条件,上思县温度、降水、光照条件适宜种植甘蔗,并针对干旱、低温寒害等不利因素提出合理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3.
屯昌水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屯昌县随着甘蔗灌溉条件的改善,水田甘蔗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栽培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种植技术,致使水田甘蔗单产较低,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效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蔗农生产的积极性及收入水平。为提高屯昌县水田甘蔗单产,在深人分析各地蔗区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屯昌县的自然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屯昌县的水田甘蔗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星星农场地处北部湾畔,种植甘蔗28000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无霜冻,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种植甘蔗得天独厚的条件,缺点是土壤偏沙质,保水保肥能力差,受台风影响大,冬春两季较旱。针对这些自然条件,必须改革耕作制度,引种良种,加大投入改良土壤,才能提高单产。1以良种的优势来提高甘蔗单产不同的甘蔗品种,对自然条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应性。某一个品种在一地区范围内可显示出其优良种性,而在另一地区范围内种植其优良种性并不一定明显。例如新台糖22号,引进北海地区试种,第1年新植显示出其优良种性,第2年宿根优良种性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徐闻气候与甘蔗高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闻属热带气候区 ,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极少霜冻 ,很适宜甘蔗生长 ,具有甘蔗栽培优越条件。但是 ,雨量多且分布不均匀 ,冬春干旱 ,夏秋多雨、台风。要获得甘蔗高产 ,必须解决干旱问题 ,并推广良种 ,科学施肥 ,实行地膜蔗、秋冬植蔗等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13,(6):58-59
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一年三作(冬、春、秋),具有独特优势。其中冬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淡季蔬菜和加工原料,市场化程度高,种植效益逐年提升,已发展成为产值超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受干旱霜冻自然因素、缺乏市场需求品种、种薯退化和抗旱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单产徘徊在1500公斤左右,增产潜力和优势得不到挖掘。  相似文献   

7.
冬、春少雨干旱是制约我省旱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省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利用云南蔗区的生态资源、实现旱地甘蔗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北海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hm2左右,大多种植在早坡地上,灌溉条件差,常常受到干旱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甘蔗滴灌技术比不灌溉的可提高甘蔗产量30.3%,而且每公顷比常规漫灌节约用水52%,增加纯收入2720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冬植甘蔗是指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下种的甘蔗。在云南省蔗区一般比春植蔗增产20%,糖分提高0.2%(绝对值)。栽培冬植甘蔗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抓好下种后的萌芽出土成苗。冬植从下种至萌发成苗的这段时间里,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冬植甘蔗萌发成苗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栽培上要采取相应的保湿增温措施。1、适时下种冬植甘蔗的植期依据下种顺序的先后分为早冬植、中冬植和晚冬植。早冬植一般在11月上旬~12月上旬下种,这时的气温较高,在  相似文献   

10.
昌江县位于海南岛西北偏西部,属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蔗区都是旱坡地,常受到冬春干旱的威胁,影响蔗苗的生长和后期糖份的积累,造成产量一般都在3t以下,大大销弱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旱地甘蔗应用地膜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肥效,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甘蔗机械化生产信息管理现状及其管理平台目标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甘蔗机械化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明确了各功能平台和数据库的基本构成,为甘蔗机械化生产提供信息化管理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甘蔗滴灌栽培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量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制定简单易行的甘蔗滴灌栽培灌溉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灌溉方式为地下滴灌。设3个不同灌溉量处理(A、B、C),灌溉量分别为甘蔗冠层顶部水面蒸发量的1.25、1.00和0.75倍,以不灌溉处理作对照(CK)。在甘蔗生长过程调查萌芽率、分蘖率、生长速度;收获期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分析甘蔗品质,验收产量;甘蔗生育期统计降水量、蒸发量和灌溉量,研究不同灌溉量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含糖量及灌溉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处理A的萌芽率最高,达73.50%;处理B的分蘖率最高,达27.55%。甘蔗伸长期,各处理株高生长速度先快后慢,滴灌处理的株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茎径方面表现为CK〉A〉C〉B,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A、B、C的实收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46.25%,40.75%和27.29%。处理C蔗糖分最高,达15.20%,处理B次之,CK最低;含糖量方面,处理B最高,为13163kg/ha,处理A次之,为13136kg/ha。处理B的灌溉利用效率和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处理A和处理C,分别为49.32和56.60kg/ha·mm,处理B比处理A的灌溉量减少19.89%。【结论】综合考虑甘蔗产量、品质、含糖量和灌溉利用效率,在相似气候地理环境条件下,建议选择以甘蔗冠层顶部水面蒸发量的1.00倍作为甘蔗滴灌栽培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13.
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甘蔗滴灌系统的利用途径,提高甘蔗产量和种蔗效益。[方法]通过与传统滴灌方法对比,了解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的使用效果。[结果]应用滴灌系统综合技术的"灌水+灌肥+灌药"处理,能提早甘蔗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甘蔗生长,有较多的有效茎和较重的单茎重,进甘蔗成熟;促进宿根蔗甘蔗芽的萌发,增加宿根蔗的有效茎。使新植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5.9%和0.32%;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6.0%和0.27%。[结论]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旱地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节水灌溉(喷灌)、抽水灌溉(漫灌)对甘蔗生长和蔗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在实际用水量仅为抽水漫灌用水量一半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满足甘蔗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甘蔗在株高、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农艺指标上与抽水漫灌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8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滴灌施肥、常规施肥+无滴灌、常规施肥+滴灌、不施肥+滴灌)对比试验,探讨地埋式滴灌施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滴灌处理能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蘖,生长后期能促进甘蔗茎伸长、增粗,提高甘蔗产量,与无滴灌处理相比,分别增产31.9%、22.8%,增收2205.6、78.2元/ha。可见,滴灌施肥应用于甘蔗生产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旱地甘蔗高效节本栽培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甘蔗滴灌施肥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将滴灌施肥技术应用于甘蔗生产,研究该项技术对甘蔗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与肥料土施 传统灌溉处理相比,肥料土施 滴灌和滴灌施肥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增产率分别为39.1%和41.1%,每667 m2分别增收434元、703元,但甘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推荐的"3414"方案设计,研究了地下滴灌条件下氮磷钾配施对甘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最高的是处理N2P0K2,达114.0 t/ha,比不施肥处理N0P0K0增产28.4%,达显著差异水平;氮肥对甘蔗有效茎数和下部茎径影响最大,其中对下部茎径的影响达显著差异水平,磷、钾肥对甘蔗产量构成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地上部分干重、有效茎数与甘蔗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是决定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重视地下滴灌与氮磷钾配方施肥技术的合理运用,以提高甘蔗产量和效益,促进甘蔗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生长、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实现甘蔗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肥、不灌水(CK),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灌水750 mm(T1),氮肥作基施一次性施用、灌水1000 mm(T2),氮肥作基施一次性施用、灌水1250 mm(T3),氮肥分3次施用(基肥30%、分蘖肥30%、攻茎肥40%)、灌水750 mm(T4),氮肥分3次施用、灌水1000 mm(T5)和氮肥分3次施用、灌水1250 mm(T6)7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甘蔗农艺性状、各部位养分含量、产量和蔗汁锤度等指标,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中、高灌水量(1000和1250 mm,下同)时,分3次施氮处理甘蔗的株高高于一次性施氮处理,在5~7月差异显著(P<0.05).在甘蔗成熟期,茎干重表现为T1>T2>T3、T6>T4>T5、T1>T4、T2>T5和T3T4、T2>T5和T3T2>T3、T6>T4>T5、T1>T4、T2>T5和T3T1>T2、T4>T6>T5、T1相似文献   

19.
叙述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概况和我国发展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通过系统分析湛江农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与推广,指出其存在缺乏科学系统规划、经营模式和农机农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并提出宜从科学规划,突破瓶颈问题,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以利于甘蔗生产机械化系统工程运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