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升蔬菜品质,近年来,笔者通过合理安排蔬菜品种、茬口,集成了一套苋菜/青梗菜/波菜/油麦菜/生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保鲜与加工》2001,(4):150-153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采用标准偏高糖型甜研7号与标准偏丰产型甜研8号2个二倍体纯系品种及水培方法,研究了子叶期(11 d)甜菜对NO3和NH4+ 的吸收特性以及不同NO3/NH4+ 比对苗期(31 d)甜菜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了子叶期甜研7号较甜研8号对NH4有较大的Vmax,有利于NH4+的吸收。低NH4+浓度比促进甜菜对NO3的吸收。而且甜研7号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于甜研8号。不同NO3/NH4+ 也影响甜菜对NH4+ 的吸收速率,2品种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2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导致了甜研7号对NH4+ 的吸收较甜研8号敏感。高浓度NH4+ 的存在促进了甜研7号与甜研8号对NH4+ 的吸收。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甜菜对NO3与NH4+ 的吸收与同化关系来调控甜菜的氮代谢,以提高甜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川西高原半高山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套作、马铃薯-玉米套作、小麦-玉米套作3种套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行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套作种植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深入挖掘旱地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是当前农业生产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平塘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茶业通报》2005,27(2)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氮素营养的种间促进机制, 采用叶片15N富积标记法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A1)和小麦/玉米/甘薯(A2) 2种套作系统中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土壤培肥效果和氮素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小麦、玉米的土壤总氮含量,以施纯氮150~300 kg hm-2处理最高;大豆较甘薯更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施氮0、150、300和450 kg hm-2水平下种植大豆后的土壤总氮含量比种植大豆前(小麦收获后)高38.6%、20.2%、9.4%和16.7%,而种植甘薯则降低总氮含量3.1%、1.8%、14.0%和3.8%。A1系统中小麦和玉米季土壤中NO3-N含量低于A2系统,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季土壤中NO3-N含量高于甘薯季。A1和A2系统均存在15N的双向转移,15N转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A1的15N净转移量和转移强度高于A2;A1系统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的15N净转移量比A2系统的15N净转移量分别高3.3%~12.1%、27.0%~166.2%和26.2%~78.7%。玉米与小麦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玉米向小麦,玉米与大豆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大豆向玉米,玉米与甘薯之间的15N净转移方向为从玉米向甘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