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洪增 《中国家禽》2004,26(20):20-2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养鸭业普遍存在、危害极大的鸭病。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应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雏鹅)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养鸭业普遍存在、危害极大的鸭病.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应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是造成雏鸭死亡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本病在养鸭场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1病原鸭疫巴氏杆菌病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纯培养菌落涂片可见到菌体,呈单个、成对或丝状,菌体形状大小不一,瑞氏染色菌体两端浓染,墨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精神沉郁、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其特征是发生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干酪性卵巢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已经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对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措施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1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1~8周龄的雏鸭易感本病,但种用鸭极少发生。如果饲养环境条件不好可诱发本病,如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室内潮湿、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特别容易引起本病的流行。本病主要由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病鸭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病鸭神态倦怠,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或鸭败血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本病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院动物门诊于今年4月就接诊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诸城市养鸭业的逐年增长,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本市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该病防治工作的体会。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etitis)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且药物治疗效果差,对养鸭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危害,放加强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上海市郊养鸭专业户的雏鸭进行了长时期的观察和诊治C1潜伏期与病症上海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湿度较高、连续阴雨的季节。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4天。突然发病,传染迅速,传播途径是与病雏直接接触,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未发现通过蛋发生垂直感染的,得病雏鸭的死亡率一般在80%~100%,发病2日内为死亡高峰。病鸭的临床症状为;初…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在养鸭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弱、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鸭病仍然是养殖生产的重大威胁,其中大肠杆菌病是影响养鸭业的一种重要疾病,给养鸭户造成了较大损失。鸭大肠杆菌病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的鸭群普遍存在感染并常有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患鸭精神沉郁,不喜动,食欲不佳,嗜睡,眼部常有分泌物,有时有腹泻等症状。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合并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涛  陈凤曾  徐建 《中国家禽》2006,28(1):20-20,22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危害鸭和其它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幼鸭常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疾病。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发达的地区。最近本病在信阳、驻马店等部分地区爆发,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存在,使鸭抵抗力降低,继发大肠杆菌病,造成雏鸭大批发病死亡,在短期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evine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报道最早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我省(1989)某两养鸭场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证实了本病不但在樱桃谷鸭中发病、流行以及本地杂交鸭雏人工致病试验时也可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染1~8周龄鸭,尤其是2~3周龄的雏鸭,引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称为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等.本病几乎发生于所有养鸭场,如不加治疗,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发达的地区。由于本病的存在,使鸭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大肠杆菌,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饲料报酬明显下降,消耗大量药物、人力,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 ,鸭的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率逐渐增多。该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 ,一旦发病就会造成雏鸭发育迟缓 ,增重缓慢 ,饲料报酬降低 ,尤其是本病难以扑灭而长期存在 ,可引起不同批次鸭的感染发病 ,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病因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 ,又称鸭败血病、鸭疫里氏杆菌病等 ,本病主要引起幼鸭急性或慢性败血症 ,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2 流行特点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发生。主要侵害 1~ 8周龄的雏鸭…  相似文献   

17.
雏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引起雏鸭的感染和发病是雏鸭饲养阶段常见、多发的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病变的特征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雏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常见的禽类中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主要为O1、O2、O35、O78,在不同动物及其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未见引起雏鸭感染致病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的系统研究资料。本研究对自1999年以来从13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养鸭场患大肠杆菌病的雏鸭分离的265株大肠杆菌对雏鸭…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鸭的主要疫病之一,病鸭及隐形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于雏鸭,主要是3周龄的鸭易感,成鸭呈隐性感染。病鸭群常在发病2—3d达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可达70%以上,笔者现将自己对周至县某村养鸭重点户鸭发生的病毒性肝炎病的防治情况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本病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以及发育迟缓,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主要传染病之一。一般感染2周龄~4周龄雏鸭,1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病[1]。2018年8月份,某鸭场6日龄樱桃谷肉鸭发病,死亡病鸭的病理变化表现为浆膜炎,经过药物治疗疫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旧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