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耐盐性不同的6个甜菜品种(系)幼苗在氯化钠浓度为280 mmol/L的营养液中生长16d,对一些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做了分析测定。结果:在氯化钠胁迫下,品种甜七和品系P4、P9、P10、P11、P25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叶面积缩小,叶片增厚,叶片NRA活性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却没有降低。与品种甜七和品系P4、P9比较,品系P10、P11、P25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较低,幼苗的相对生长量高,盐害指数较低,叶面积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较大,叶片较薄,叶片NRA降低量较小,说明品系P10、P11、P25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鲁花11号花生(Arachis hypogaeaL.)种子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冠菌素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冠菌素可提高花生幼苗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一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增幅加大;花生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减少。冠菌素浸种浓度以0.01μmol/L的抗旱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冠菌素对提高花生幼苗的抗旱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研究法,探讨钙处理对2种基因型花生苗期生物量和叶片气孔数目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2种花生荚果和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缺钙处理对HL和HW生物量的影响不同,缺钙处理下HW的单株叶片鲜重显著低于加钙处理下的单株叶片鲜重,而HL的单株干重显著低于加钙处理下的单株干重;缺钙处理下HL的上部叶下表皮气孔数目显著低于加钙处理下的上部叶下表皮气孔数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在R2﹑R4和R6期对叶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8226;hm-2增加到2005年的2305.545 kg&;#8226;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8226;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8226;hm-2;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目﹑长宽比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面积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新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生殖生长期均大于老品种,尤其在后期有较长的绿叶期;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R2和R4期与单株叶片数目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哈79—9440、78—2和黑农8号三个大豆品种,在其个体发育中主茎共生长16—17节叶片。初生叶和1—4节位的叶片较厚,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多;5—9节位的叶片较薄,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少;10—12节位的叶片厚度和单位叶片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13节位以上的叶片厚度变薄,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减少。叶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呈高度相关。植株不同节位叶片的栅栏细胞层数也明不显同。三个大豆品种初生叶栅栏组织细胞为3层或4层;1—3节位的叶片和哈79—9440的及78—2两品种,第11—12节位的叶片栅栏组织细胞为3层或部分地出现3层;其它节位卧片栅栏组织细胞均为2层。  相似文献   

6.
CaCl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Cl2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30 mmol/L )CaCl2对盐胁迫下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L.)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 mmol/L CaCl2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和展开叶片数等,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白菜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表明适宜浓度的外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红壤坡耕地的合理耕层厚度。以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填充方式构建10、20、30、40、50 cm 5个耕层厚度,模拟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同条件下不同耕层厚度对根系生长特征和花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作物产量与耕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增加耕层厚度下花生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各生育期主根根长及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影响显著(P<0.05);耕层厚度为30 cm可以保证花生根系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形成所需的纵向空间,并维持根系活力在较高的水平。(2)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单株产量影响显著(P<0.05),花生单株产量随着耕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3)整个生育期主根根长与花生单株产量相关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花生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与花生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耕层厚度可以通过影响花生根系发育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4)米氏方程符合花生单株产量与耕层厚度的关系(P<0.01,R2=0.8097),30 cm的耕层厚度可以保证花生产量较高,进一步增加耕层厚花生的增产潜力较小(<5%)。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山花9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夏播覆膜、夏播露地、麦田套种和麦田套种露地4种种植方式对花生单株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覆膜种植方式下,花生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提高荚果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麦套露地种植方式下,花生生育后期荚果占干物质的比率和百果重均高于夏播覆膜种植;夏播覆膜与麦套露地花生荚果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
筛选优良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以期为杂交种选育奠定基础。选用不同来源的适于新疆北部植棉区的早熟陆地棉材料16份,按照6×10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0个杂交组合,分析F1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配合力方差分析显示,60个组合的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无显著差异,纤维马克隆值有显著差异,其他11个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分析显示,产量性状上表现最好的亲本材料为新M606,品质性状表现最好的为18-45李。特殊配合力分析显示,A10×B5 (新石K38×金垦1645)、A10×B4 (新石K38×WN1020)、A4×B2 (九棉104×18-45李)、A2×B6(五师1629×早74)、A3×B5(H5281×金垦1645)的特殊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连粳6号(原名H01023)系连云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10^9的F1作父本杂交,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注入诱变对菜用大豆品种出苗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剂量N~+注入对菜用大豆出苗率及后代遗传变异的影响.以1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用等离子注入法以3种不同剂量的氮离子(N~+)处理后研究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差异以及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N~+在6×10~(16)、8×10~(16).、1×10~(17)3个剂量下均显著降低了菜用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但F测验的结果显示3个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出苗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当代产生变异,出现叶片增大,植株变高,豆荚变长变宽等变异,但在变异株的后代中没有表现出来;另外发现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处理当代没有表型变异,但在后代中出现丁株高、花色与叶形等方面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水培茶树对铅的吸收与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铅盐进行水培茶树试验,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铅含量,研究茶树对铅的吸收、累积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铅离子能被根系或叶片大量吸收和累积,并按浓度差通过茎段转运与再分布;根施或叶部喷施2500mg/L的铅盐溶液,根系铅含量分别为8.00×104mg/kg和8.38×103mg/kg,叶片铅含量分别为551.79mg/kg和1.03×104mg/kg,两者的铅富集量很高,但仍未见茶树死亡;当铅盐质量浓度为800~2000mg/L时,茶树逐渐受到铅危害,早期吸收根转为透明状,再褐变,后期叶片部分脱落;当铅盐质量浓度为300~800mg/L,水培茶树35d,茶树长势良好,未见受害症状。研究表明,水培茶树对铅具有大量吸收与累积的能力,并对铅危害有很强的抵抗与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油菜直播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得到广泛运用,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高产稳产栽培措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江西宜春、湖北荆州、安徽六安3个试验点,以中 双11号、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1.3×105·hm-2、2.6×105·hm-2、5.2×105·hm-2 和2个施氮水平(N1 90 kg· hm-2;N2 18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密油菜产量显著增加,高密比低密平均增产25.6%,比中密平均增产 10.8%。与N2相比,N1条件下3个试点油菜产量分别降低25.9%、36.9%和28.9%。油菜产量均通过单位面积分枝 数、单位面积主枝数和分枝角果数的提高实现增产,且单位面积分枝数与单位面积主枝角果数和单位面积分枝角 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改变密度(或者增密至5.2×105·hm-2)对油菜籽粒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粗蛋白含量没 有显著影响,适当减施氮肥(如在低氮的荆州和六安)能增加含油量、硫苷,减少粗蛋白。不同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 下植株性状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油菜植株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为:地上部干物质重>单位面积角果数>分枝数>千粒 重>主枝有效长>每角果粒数>含油量。  相似文献   

14.
移栽与直播对油菜根系建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理解根系调控在轻简化栽培技术中的作用,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和中油杂1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直播(4.5万株/公顷)和移栽(12万株/公顷)两种栽培方式,高氮和低氮两种施肥方式的田间试验,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油菜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直播油菜根系比移栽油菜分布更深,直播油菜在0~10cm土层的根系分布显著低于移栽油菜,但在10~20cm和20~30cm土层的根系显著高于移栽油菜;初花期根干重是决定油菜群体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根干重越大,籽粒产量越高;粗壮的根系是油菜获得高产的关键,移栽油菜的根系比直播油菜更为粗壮,增施氮肥有助于根系的粗壮型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三裂叶蟛蜞菊、香根草、香茅对黄曲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水提液均能显著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在培养黄曲霉的培养基中加入上述三种植物的水提液后,培养基上黄曲霉的菌落数显著减少,平均菌落直径变小。利用这三种植物的水提液浸泡被黄曲霉感染的花生种子,其发芽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显示这三种植物的水提液能够缓解黄曲霉素对花生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在没有黄曲霉侵染的条件下,虽然这三种植物的水提液会降低正在发芽的花生种子某些水解酶和保护酶的活性;但在黄曲霉侵染后,这三种植物水提液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水解酶和保护酶的活性却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导致处理种子具有更高的呼吸速率、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在对照土壤里,受黄曲霉侵染的种子长出的花生植株长势很差。分别将三种化感植物剪碎、加入土壤中混匀,平衡一段时间;在这些土壤上种植受黄曲霉侵染的种子长出的花生发现能够有效降低黄曲霉素对花生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处理土壤上生长的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植株具有更高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因而具有更高的株高、叶片氮素含量和干物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密度、氮素、磷素、钾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667m^2施N 13.16kg、P_2O_5 14.3kg、K_2O 30kg、保苗2.2万穴,产量可达526.2kg/667m^2。优化栽培方案为每667m^2施N 13.16kg、P_2O_5 14.19kg、K_2O 20.63kg,保苗3.0万株,可以获毛收益1583.6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花针期喷施芸苔素对花生的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针期喷施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BR),能显著提高花生植株内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叶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使主根的根活力增强。喷施4周后,单位叶面积鲜重、干重和植株鲜重、干重均有所提高。成熟收获时,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均比对照高,最终使花生荚果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栽培密度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是30.0cm×13.2cm插秧规格的条件下,随着穴株数的增加纹枯病发病程度呈递增趋势,4株/穴时病情指数为0.68、6株/穴时病情指数为0.96、8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72、10株/穴时病情指数为2.02。  相似文献   

20.
快中子辐照对花生种子胚小叶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品种花育22号的成熟饱满种子为试材,采用14Mev不同剂量的快中子(0、9.7、14和18Gy) 进行辐照处理。处理后的种子经表面杀菌后,取胚小叶作为外植体先后在添加2,4-D 和BAP 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体胚形成及其萌发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因辐照剂量的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外植体形成体胚的频率及再生植株的频率明显降低。推断快中子辐照花育22号的适宜剂量为9.7~14.0Gy。再生小苗经无菌嫁接驯化后移栽田间,得到了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