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医生》2011,(6):41-41
近日.克胜集团的一项研发成果获得圆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810116936.5)。克胜集团技术中心在产品研发上发明并申报的“一种杀虫活性化合物”.历经3年.才通过严格的实质性审查.最终获得授权.该发明提供的一种杀虫活性化合物.是由水杨酸与吡蚜酮或啶虫脒化舍得到的有机盐.  相似文献   

2.
2003年,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克胜牌扫螨净(哒螨灵,下同)、蚜虱净(吡虫啉,下同)、金世纪(啶虫脒,下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力虫晶,下同)等4个产品被江苏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江苏名牌产品”,并颁发荣誉证书和“江苏名牌产品标志”使用手册。这是历年来克  相似文献   

3.
《植物医生》2011,(4):18
克胜集团在中国国内含哌虫啶物质的农化产品拥有专利保护权(专利号:ZL200410084457.1、ZL2007100245136、201010212919.9、201010212793.5、201010212935.8、  相似文献   

4.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虫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并对不同药剂进行复配,测定复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和复配效果.结果表明:苹果黄蚜对啶虫脒最敏感,其次是吡虫啉、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对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敏感度较低,对马拉硫磷基本无敏感性.不同药剂复配以啶虫脒与阿维菌素配合效果最好,5种不同比例配合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啶虫脒与阿维菌素质量配比为2∶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余依次为啶虫脒与阿维菌素(1∶4)和(4∶1)、啶虫脒与高效氯氰菊酯(1∶4)、啶虫脒与氰戊菊酯(1∶4)、啶虫脒与联苯菊酯(1∶2),其共毒系数均高于400.田间试验同样表明:啶虫脒与阿维菌素(2∶1)桶混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单剂.  相似文献   

5.
影响啶虫脒在我国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虫脒是一种新型高效杀虫剂,本文概述了影响啶虫脒在我国发展的几个因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测定了双孢蘑菇及其覆土和培养料中啶虫脒的残留量,研究了啶虫脒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中的残留规律。样品以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0.02~3mg/kg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7%~9.6%。在不同施药水平下,啶虫脒在覆土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方程,平均半衰期分别为34和23d。覆土单独施药后啶虫脒会向培养料迁移,培养料内的啶虫脒残留量总体先升高后降低。随覆土或培养料中啶虫脒施药剂量的增加,双孢蘑菇中啶虫脒的残留量随之增加,当啶虫脒在覆土或培养料中的施药量有效成分在10~250mg/kg之间时,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在0.03~2.6mg/kg之间,且第一潮、第二潮和第三潮菇间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处理剂量下,覆土单独施药后蘑菇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培养料单独施药后蘑菇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啶虫脒金标免疫速测试纸条研制及其在茶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一种基于直接竞争免疫层析法的啶虫脒金标速测试纸条的研制方法,及其在茶叶中快速检测与诊断啶虫脒残留的应用情况。通过制备啶虫脒人工抗原,获得了高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大于1:10000。据此研制的金标速测试纸条对啶虫脒肉眼判断的检出限为10ng/mL,检测时间为10min;可特异性地检测茶叶(绿茶、红茶、铁观音)中烟碱类农药啶虫脒的残留量,而对其他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无交叉反应,能满足中国茶叶中啶虫脒最大残留限量(0.5mg/kg)下的检测要求,具有灵敏度高、使用便捷、结果准确、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可以实现成品茶样品中啶虫脒的现场快速测试诊断。  相似文献   

8.
陈秀  张正炜  赵莉  张颂函 《植物保护》2020,46(2):272-275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青菜黄曲条跳甲的药剂,在室内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这5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药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啶虫脒WP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28%杀虫·啶虫脒WP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7.20 mg/L和18.63 mg/L,5种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0%啶虫脒WP>42%啶虫·哒螨灵WP>5%鱼藤酮SL>15%哒螨灵EC>28%杀虫·啶虫脒WP。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啶虫·哒螨灵WP和15%哒螨灵EC的防效最优,10%啶虫脒WP、28%杀虫·啶虫脒WP和5%鱼藤酮SL 3种药剂总体防效相当,但低于42%啶虫·哒螨灵WP和15%哒螨灵EC。综合来看,建议使用42%啶虫·哒螨灵WP 126~189 g/hm2、15%哒螨灵EC 90~135 g/hm2、28%杀虫·啶虫脒WP 294~420 g/hm2、10%啶虫脒WP 60~90 g/hm2、5%鱼藤酮SL 150~225 g/hm2对青菜黄曲条跳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黄曲条跳甲为试虫,以毒死蜱和啶虫脒为实验药剂,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毒死蜱和啶虫脒单剂及相关混配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和啶虫脒对黄曲条跳甲的浸叶LC50值分别为53.81、268.03mg/L。啶虫脒和毒死蜱按浓度比1:4混配、1:8混配浸叶LC50值分别为58.14、41.71mg/L,浸虫法结果显示啶虫脒和毒死蜱按浓度比1:4混配、1:8混配稀释4000倍液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3%、26.7%。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建立了葡萄、大蒜中啶虫脒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我国部分省(市)抽检的葡萄、大蒜样品中啶虫脒残留量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农药日允许摄入量(ADI)及居民膳食消费结构和食品消费量,评估葡萄、大蒜中啶虫脒MRL的总体风险,并提出转化建议。分析研究表明,所有抽检的葡萄、大蒜样品均未超过建议的转化值,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根据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普通人每天摄入的食物量中,啶虫脒所占的理论最大摄入值约为0.75mg,其中占每日啶虫脒允许摄入量的16.9%。CAC推荐啶虫脒在植物源性食品葡萄、大蒜中的MRL值分别为0.5mg/kg、0.02mg/kg,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可以转化制定啶虫脒在植物源性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3%啶虫脒乳油在小麦和麦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残留量,为制定啶虫脒在小麦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检测结果表明,啶虫脒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3~5.8d和7.1~7.8d。啶虫脒在距离最后施药14d采样时麦秸中的残留量为0.030 5~0.182 2mg/kg,土壤中残留量为0.009 1~0.026 1 mg/kg,麦粒中残留量0.002 7~0.072 5mg/kg。  相似文献   

12.
庾琴  秦曙  王霞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2006,8(2):147-151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吡虫啉在温度、光照和生物因子作用下在油菜叶面的消解趋势。结果表明:在14、25、35℃下啶虫脒在油菜叶面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9.3、6.6和5.2 d,同一条件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7、3.8和2.9 d, 两者的消解速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消解趋势有所不同;在光照强度为500、3 000、6 000 lx条件下,啶虫脒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1、10.4 和6.6 d,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9、6.2和3.7 d,两者消解速度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快,但光强变化对啶虫脒消解影响更为明显。25℃时,自然叶面、消毒处理叶面啶虫脒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6 和 8.1 d,吡虫啉为3.8和3.5 d,表明叶面微生物稍加快了啶虫脒的消解,而对吡虫啉的消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金世纪 (通用名称 3%啶虫脒 EC)是江苏克胜集团于 2000年成功开发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烟碱类杀虫剂.金世纪的杀虫机理与传统的杀虫剂有所不同.金世纪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接合部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而拟除虫菊酯类作用于昆虫神经轴突;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则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金世纪不仅内吸性强、杀虫谱广、活性高,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而且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亦有效.  相似文献   

14.
啶虫脒在桃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虫脒在桃上的检出率高且未登记,缺少安全间隔期、用药间隔期等信息可能会导致盲目用药,增加残留风险。为明确桃果上啶虫脒的残留风险,本文通过消解试验以及模拟农户施药对其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于2015—2018年对中国9大主产区桃中的啶虫脒残留进行了调查与膳食摄入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桃果皮与果肉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92与3.14 d。模拟农户施药2次或3次后,距末次施药7、14和21 d,桃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均较低,且远低于其在核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去皮食用能够明显降低其膳食摄入风险。9大桃主产区509份样品中啶虫脒的检出率在8%~38%之间,残留量在0.001~1.348 mg/kg之间,均未超过其在核果上的MRL标准。连续 4 年啶虫脒在桃上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 (ARfD) 的比值在1.520%~13.755%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的比值在0.021%~0.086%之间,总体膳食风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7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啶虫脒在防治烟粉虱的增效作用,为阳离子助剂在杀虫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季铵盐阳离子1227、12143、31506与啶虫脒混用,在高浓度(200mg/L)处理下增效作用明显;1427、31551、31527与啶虫脒混用可延长其持效期;31503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棉蚜Aphis gossypii吡虫啉和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试验,明确与抗药性产生密切相关的解毒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棉蚜吡虫啉和啶虫脒品系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棉蚜吡虫啉和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感品系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吡虫啉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3.26倍、1.08倍、1.60倍和1.58倍;啶虫脒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倍、1.04倍、1.69倍和1.46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吡虫啉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12、1.09、0.97,在吡虫啉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2.02、1.75、1.05;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增效剂试验和解毒酶试验表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0.5%高氯·啶虫脒乳油防治苹果黄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5%高氯·啶虫脒乳油对苹果黄蚜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使用10.5%高氯·啶虫脒乳油6000~8000倍液,在蚜虫发生期喷雾防治,施药后7d,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苹果中残留的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6种新烟碱类药剂在不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6种药剂在苹果实验室罐头、果酱、果酒和果醋模拟加工过程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在苹果罐头加工过程中,6种药剂在罐头中残留量与初始浓度相比均显著降低,其中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罐头中的加工因子较高,均为0.8,啶虫脒在罐头中的加工因子最低,为0.1。罐头汁中烯啶虫胺的加工因子最高,为0.5,其次为啶虫脒和噻虫嗪,均为0.4。在果酱加工过程中,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和啶虫脒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8、0.9、0.9、1.0、0.9和0.9。在果酒中除吡虫啉的加工因子为0.1外,其余药剂加工因子均小于0.1。在果醋中除噻虫胺有少量残留(0.05 mg/kg)外,其余药剂均低于检出限。6种新烟碱类药剂在苹果实验室模拟加工过程中,加工因子均小于1,残留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莲藕莲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比较研究了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的杀虫活性、田间防效、作物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莲缢管蚜3日龄蚜虫的LC50为0.09mg/L,毒力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吡蚜酮(LC50值分别为0.26mg/L和1.0mg/L)。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和山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在15g/hm2以上有效使用剂量时,药后7d对莲藕莲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稀释250倍及以下剂量时拌种或茎叶喷雾对莲藕植株生长均无药害。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2.5~5.9d;啶虫脒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7.4~9.5d;吡蚜酮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0.8~1.3d。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防治莲藕莲缢管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