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作为当今世界利用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食物与有机原料的一项基础产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适应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能耗增加、成本提高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突出问题。以生态型高效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运作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农业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生态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接受,即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农业由于以现代化高新技术为依托,因而不能认为它是自然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回归,从生态农业注重多要素平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特征看,它也是一种可持续农业。从生态农业所依循的理论和方法角度可将其定义为: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各业比例,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农业生态体系。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生态农业的基础是建立起完整、科学、高效的生态物质循环利用系统,而这种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由于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调控及对产品的期望不同,因而可以在某种意义改变食物链的方向和长度,从而建立起物质循环的多级利用模式。一个系统的产出(废弃物)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废弃物再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或多次利用,使系统内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良性循环,这样可以提高初级产品的转化利用效率,增加产品种类、产量和产值,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食物链加环技术,合理组织农业生产,控制食物链方向,使生物能量多级利用,有机废物再次循环,建立一个生产种类较多,食物链结构合理,能流、物流运动较快的生态经济系统。 1 几种常见的生态循环模式 1.1 作物、食用菌循环模式 利用大田作物的秸秆、谷物的糠麸、棉籽壳、甘蔗渣等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原料。食用菌的菌丝体在生育过程中分泌的各种酶,又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所产生的作物营养物质作为肥料施入土中,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和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2.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通道。本文从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流动生态基本原理入手,阐明食物链的加环和优化食物网的两种方式,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价值链,建立多层多种立体结构和多级循环转化的生产体系,旨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东台县新东乡女社员王尤珍巧用食物链,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家庭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三业兴旺,初步形成一个生态效益、经济势益、环境效益显著的新型农村生态户。1984年夫妻二人劳动,获得产值19500多元,纯利润8400多元,是闻名苏北巧致富的生态户。一、物质循环模式王尤珍以经营养殖业为主,辅以种植业和加工业。她中师肄业,在长期的劳动中潜心学习,勇于探索,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无废弃物生产新工艺,使养殖业由凭借购买饲料,喂单一品种,而改为利用农副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逐步自给部分饲料,形成一条食物链。近年来,由于无菌苍蝇和蚯蚓的引进,已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络,其物质循环见图。在王尤珍的家庭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农作  相似文献   

4.
庭园生态农、世,是指农民在自己住宅院内及与宅基地相连的房前屋后、承包地、水面上,将住宅、畜禽、沼气池、鱼塘、果园、菜地综合安排、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庭园设施、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因地制宜地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庭园生产经营,从规划到布局,从物质、能量的输入到输出,更趋向于科学、合理、高效、低耗、优质、高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经营模式。它具有巧用食物链(网)和共生生态关系,把绿色植物的生产,草食、肉食动物的饲养和微生物的繁殖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物质多次循环利用,能量高效率利用,形成一个布局合珲.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两用基地,并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广大农民朋友为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特质资源上寻求更多的经济回报,不断地探索着各种种植和养殖项目。随着国家”生态家园富民遍计划”的实施和笔者参考各地成功经验认为:真正的高效农业应该从沼气池开始,再以沼气为纽带,利用食物链(网)和共生生态关系,把种植、养殖和微生物繁殖有机的串联起来,使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能量高效利用,低成本运转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就各地成功的模式摘编几项供农民朋友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中国农业发展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农民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优的经济效益,很早就开始因地制宜,尝试通过对田地的改造和整治,利用生物种群的食物链体系,变废为宝的物质循环利用,通过种养结合的思路进行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如农田间作套种、稻鱼共生、水域立体养殖、桑基鱼塘、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驯化发展的农业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 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一些动植物在一定生态环境中,往往通过食物关系相互依存,组成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一个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之间通过食物这一链条而联系在一起,人们将这一食物链条称为食物链.在农业生产中,人们若能科学地利用不同生物群落中的各种食物链,就可以在不增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业》2004,(4):15
该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1、鱼与鱼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1)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模式。常规鱼类指草鱼、鲢鱼、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要进行生态养殖(即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存在一条天然食物链的共生互补的原理,利用自然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成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无  相似文献   

10.
循环农业模式需遵循环境与生物求同存异,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竞天择和食物链等生态原理。循环农业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基本规律为指导的农业模式,重要特征是物质再生循环和资源减量。通过把农业废弃物饲料化,燃料化,把农民的生活与农业相结合,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生猪生态养殖是用生态方法来养,把生猪生产向集约化生态养猪方式转变,生猪生态养殖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生物食物链,变废为宝,综合开发,以最少的成本创造较大的效益,最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以成都市温江区天星养殖园区为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物质与能量利用最优化为目的,遵循3R原则,运用食物链(网)及关键种理论进行畜禽养殖园区生态产业链的设计,选取关键种企业——四川新绿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真正实现了畜禽养殖园区环境、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生态养猪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无污染的适宜猪繁殖生长的环境下,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猪业与农、林、鱼及其他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方向,是实现畜牧业产值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工业上广泛使用有毒化学品及农业上大量应用农药,这些物质有的造成环境污染,有的破坏生态环境,有的对植物造成危害,有的通过食物链富集影响人体健康,为此做好农业环境保护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所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能的农林牧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是试点的目的。必须用系统方法既抓当前又抓长远。我们用该法总结了畜牧业现状并制定了82—85年规划(方案)。模拟结论发展奶牛最佳,根据情况适当发展些猪羊禽。81年畜牧产值13.7万元,占总产值的21.36%,予期85年36万元左右,约占总产值40%多,为此应采取统筹规划、技术攻关、系统控制等项措施。建立现代化试点的根本目的是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依靠当地农民稳步渐进地建立一个高效能的农林牧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通过动植物生产,即食物链的有机联系,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物质,使农民的集体经济和个人收入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立可行模式。因此,我们的试点工作是针对整个系统,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生态及经济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既着眼于当前经济生产,又着手于长远的生态建设。正是这样,我们把整个畜牧业视为试点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经济亚系统,开展了海伦县保卫大队(农业现代化试点大队)农林牧结合的动物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和生产上的需要,我们试用系统工程与线性规划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制定保卫大队畜牧业82—85年发展规划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更关注畜牧行业的发展,并且出台诸多政策。伴随畜牧养殖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畜牧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制约了行业发展,同样也直接危害了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积极转变发展的模式,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1生态畜牧行业概述生态畜牧业是在生态系统中融入畜牧业,生态位、食物链与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都是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系统工程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保证在畜牧行业中融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成  相似文献   

17.
辽西半干旱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在对矿业废弃地分布、规模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废弃地成因将其划分为弃石(土)场废弃地、挖损废弃地、尾矿废弃地3种类型。在对各类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为生态林恢复技术、景观重建技术、经济林果营造技术、复耕技术。且各项复垦技术产出物的金属含量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食物金属元素的限量卫生标准,其产出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有毒物质不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8.
农业废物是资源利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失份额,是物质和能量的载体,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看,农业废物也是错位的资源。在分析农业废物的现状及其环境生态效应基础上,探讨了运用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趋同趋异进化、食物链加、减环和种间关系等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农药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品种和剂型不断增加,大量的有毒物质进入土壤、水、大气及动植物体内,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各种慢性毒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农药残留积累的增加,使病虫的抗性增强,迫使农药的用量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加严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巨大的内需促使生猪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然而由养猪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突出,使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生态养猪技术主要结合了动物营养学知识、环境卫生管理学、生物学、农作物栽培等多方面的知识。生态养猪系统贯穿了综合性的生态学原理、食物链以及物质的循环利用等,其与绿色重视及其他有机环境相结合,维系了生态平衡,实现了生态养殖目标。1.猪舍建造技术1.1猪场选址。生态猪场选址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