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3个气候带(四川盆地东部亚热带湿润区、黄土高原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南部半干旱半湿润区)中5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草原和草甸)下的28个表土花粉质量单位分析得出,表土花粉质量单位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不明显,但与植被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同一气候带的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花粉质量单位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森林植被的花粉质量单位大于草原和草甸,可能受群落内优势植物种的花粉产量、传播和沉积特征影响;不同气候区相同植被类型下表土花粉质量单位差异明显,并且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出现在该植被类型分布的最适生态环境中,如阔叶林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在四川盆地东部,草原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在黄土高原中部,草甸带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在青藏高原南部.  相似文献   

2.
东祁连山南坡现代花粉雨与植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祁连山南坡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植被类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植被垂直分异十分明显 .以该区主要植被类型下的表土花粉百分含量为数据源 ,采用DCA排序方法定量研究表土花粉的组合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的植被类型可以由他们的表土花粉谱区分开来———杨桦林、云杉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 .花粉谱的变化也反映了植被随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变化 .但杨桦花粉在林中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氧化作用对花粉的破坏作用最大 ,花粉浓度随pH值升高呈指数递减 ,pH值 7 6以上 ,花粉浓度迅速降低 .  相似文献   

3.
秦岭表土的花粉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秦岭9个不同海拔高度、7种不同类型植被下表土的花粉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各种类型植被下表土的花粉组合基本反映了相应的植被组成;松属花粉在秦岭散布的距离较远。表土中很高的花粉含量与植被组成中松的数量间缺乏相关性;在部的花粉产量中,相当数量的花粉是原地降落,如板栗、落叶松和冷杉等;冷杉芬粉的代表性较低,传播距离很近,冷杉林下冷杉花粉仅占草本和木本花粉总量的19.5%,占木本的21.7%。  相似文献   

4.
天山作为亚洲大陆最大的山系之一,横贯于新疆的中部,成为分隔南、北疆自然地理区系的山系,它对花粉的传播、保存、搬运与沉积具有重大作用。根据对西北干旱区域新疆石河子南山地区一条沿着海拔高度从2400 m到300 m的样带所采集的23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和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北坡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该区表土孢粉谱可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森林植被带、森林草原植被带、蒿属荒漠带和典型荒漠带。比较特殊的是典型荒漠带被划分为两个亚带,一个亚带是以蒿属、藜科占主要成分的典型荒漠带,另一亚带蒿属、藜科含量较高并含有大量沼泽蕨和芦苇植硅体,兼具典型荒漠和湿地特征。在海拔400 m以上,孢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对应关系较好,带Ⅰ中较高含量的云杉花粉验证了以云杉为主的森林植被带。带Ⅱ中以云杉为主的乔木植物和含量较高的藜科、蒿属和蓼属等草本植物为主的孢粉组合特征与森林-草原植被带的植被特征较为类似。云杉属花粉在海拔低于1350 m的地方即林带下方所占的比例很小,一方面由于距林地的距离较远,另一方面,可能是山风气流对云杉花粉往下搬运的能力较弱所致。带Ⅲ的蒿属花粉含量较高,与该带植被中绢蒿较多有一定的关系,带Ⅳ以藜科为主的花粉组合特征代表了这个植被带的荒漠植被类型。但是在海拔400 m之下,带Ⅳ的亚带Ⅳ2的高含量的沼泽蕨和芦苇植硅体的孢粉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古湿地环境。通过该部分表土花粉组合特征与草滩湖剖面孢粉谱的对比,验证了当地农业种植选址的生态可行性,同时就开垦程度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亚带Ⅳ2的蒿属/藜科(Artemisia/Chenopodiaceae(A/C))比值比亚带Ⅳ1高,可能与该样点受人为扰动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调查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并进行群落分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科属为主,优势科包括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英科、木兰科、鼠刺科、交让木科、金缕梅科、冬青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梧桐科及五列木科等;群落的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多数隶属于这些优势科。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划分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丛。整个保护区包括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崖壁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丛草坡、亚热带草坡8种植被类型;其中森林植被部分依外貌和优势种又划分为23种群丛。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中,具有与独特的地貌类型相适应的特点,有着重大的保护、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如崖壁矮林,对于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形成以及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植被的1.6 hm2样地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优势科是樟科、壳斗科、木兰科、紫金牛科和山茶科等;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地理性质;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建群树种多,且部分不同的建群种间可组合构成不同的群丛,群落类型呈现多样化;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外貌以单叶、革质、全缘和中小型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在物种组成数量、科属分布区类型和生活型谱以及叶的性质特征等方面具有中亚热带南部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闫晓丽  刘艳蕊  张志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62-14263,14272
[目的]探讨大气花粉沉降过程中,花粉类型和开花植物的关系以及花粉丰度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方法]以高10 m平台自然沉降方法获取2009年兰州大学校园春季花粉的沉降记录,并分析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沉降种类与周围植被及天气的关系。[结果]主要花粉种类为杨属、柳属、泡桐属、悬铃木科等,其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和校园相应植被的花期相一致;花粉沉积种类和丰度主要受风力影响,风力越大种类越丰富,基本没有外来花粉;尘暴天气未观测到孢粉组合的明显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自然植被花粉的现代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气花粉沉降过程中,花粉类型和开花植物的关系以及花粉丰度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方法]以高10m平台自然沉降方法获取2009年兰州大学校园春季花粉的沉降记录,并分析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沉降种类与周围植被及天气的关系。[结果]主要花粉种类为杨属、柳属、泡桐属、悬铃木科等,其花粉沉降数量、持续时间和校园相应植被的花期相一致;花粉沉积种类和丰度主要受风力影响,风力越大种类越丰富,基本没有外来花粉;尘暴天气未观测到孢粉组合的明显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自然植被花粉的现代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理统计方法是目前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孢粉学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现代花粉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近20年来现代花粉—植被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相关成果,将数理统计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在现代花粉研究成果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概述。结果表明,常为孢粉学者运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为多元统计法和模型模拟法,鉴于统计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和不同类型孢粉代表性存在差异,花粉—植被关系的研究方法仍须孢粉学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太行山脉南段。据样方调查,该区植被共包括5个植被型,24个群系,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暖温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典型植被类型的主要组成种类约有162种,隶属于46科,115属,优势科有菊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等,优势属有蒿属、委陵菜属、苔草属等;该区系具明显的温带性质,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种在该区植被组成及群落特征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植被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对昆明金殿鸣凤山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84号.经鉴定,共23科53属112种,其中苔类植物7科7属9种;藓类植物16科46属103种,其中云南新分布记录21种(分属于9科17属).区内苔藓植物的生活型有固着型和根着型,群落类型有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组成土生群落的种类最多,是该区域内具代表性的群落类型.苔藓植物种类、分布、生活型和群落类型与其在区内的地理分布因素、植被条件和适生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作为地被物,其对生境生态系统将会产生影响.该区域内的苔藓植物在地理分布类型上属云贵区,而与青藏区和岭南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作为云贵区低纬度高原山地的苔藓分布类型,有一定的代表性.苔藓植物可在组成该区域景观植物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昌团山地区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团山地区的植被研究,统计出该区有维管植物140科,约900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替代明显,以热带一亚热带成分最高(25.8%),次之是亚热带一温带成分(18.8%)。植被复杂。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及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亚热带人工针叶林、亚热带竹林、荒山灌木草丛、荒山草丛、亚高山荒山草甸、沼泽群落和地衣群落等9种类型。同时对植被演替及研究价值,科学管理本区林木、本区林木对南昌的影响等从生态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花粉分析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粉分析是现今研究森林植被史及其古生态的主要手段。由于植被与其所产生的花粉组合的关系十分复杂,化石化粉图谱的解释是花分析中一个关键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方法,其一是将化石化粉谱与现代不同植被类型所产生的花粉谱作比较,找出与之相似的现状花粉谱,根据产生相似花粉谱的现代植被来推论森林植被的变迁;其二是用R值校正化石花粉的百分含量,该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无量山4个垂直带21个样地7种植被类型的猎蝽群落多样性,共采集猎蝽标本168号,分属于7亚科22属3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真猎蝽亚科有13属20种,丽勺猎蝽和彩纹猎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有4亚科为单属单种,另有8种猎蝽仅在1个样地中出现,7种猎蝽只发现1头个体.整体上无量山猎蝽各项群落指标南段与北段、东坡与西坡的差异不大,属中等相似水平;不同植被类型中却表现为云南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的群落多样性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群落指标也表现为2000m和1 750 m群落多样性优于其他海拔高度,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线通道两侧山体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选取乐清市干线通道两侧山体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的无林地、坟山、稀疏有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土壤特征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干线通道两侧山体植被恢复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优势树种明显,乔木径阶主要集中在4~14cm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层次有一定差别,坟山类型和稀疏有林地补植改造类型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优于无林地植被恢复群落。(2)干线通道两侧山体植被恢复后明显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肥力,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有差异,不同类型山体植被以坟山植被恢复群落最优。  相似文献   

16.
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枣品种花粉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枣正常的花粉形态均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不同枣品种之间花粉形状相似,但大小存在差异.襄汾木枣的部分花粉粒是异型的.枣品种花粉的发芽器官是萌发沟.属三孔沟类型.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枣品种的花粉外壁表面有明显的网状纹脊,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改良的Tullgren法,对鄯善县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螨类进行分类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26 637只,隶属于4亚目69科98属,其中甲螨亚目21 209只,49属,38科;中气门亚目3 702只,22属,16科;前气门亚目1 209只,22属,13科;无气门亚目517只,5属,2科。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防护林多样性最高,而耕地最低。【结论】不同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影响明显,其中地表凋落物和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干旱区螨类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路线调查和典型样方设置,对宁夏发菜分布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发菜分布区有种子植物29科75属110种(包括变种);区系组成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温带分布属共有34属,占总属数的52.31%;植被由26个群落类型组成,群落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干旱和荒漠草原特征;在生活型上,多年生草本种类最多,有63种,占整个发菜分布区植物总种数的57.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太白山不同植被区域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药用植物区系特征,探明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点调查法,并划分阔叶林区、针叶林区、针阔叶混交林区和高山灌草丛区4个植被类型区,在其中设立样方,研究太白山不同植被类型区药用植物的生长型、区系的基本组成及地理成分。【结果】太白山典型植被群落中共有野生药用植物221种,隶属75科180属。参照Whittaker生长型系统,将植物生长型划分为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4类,其中有草本类药用植物119种,灌木类药用植物62种,乔木类药用植物17种,藤本类药用植物23种。针叶林区和阔叶林区药用植物较为丰富,而针阔混交林区和高山灌草丛区药用植物相对比较贫乏。太白山自然保护区75科180属药用植物的科属均可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分布区类型多样,且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其中温带性科属占有主要优势。【结论】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和一定的植被群落类型有关,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层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生长特性,改变了林下光照和养分的循环,从而影响林下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金花茶系(Ser.Chrysanthae Chang)14个种与变种(变型)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花粉形态,它们基本符合山茶属花粉的一般形态特征,但系内、种间在花粉形状、大小及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花粉形态可作为金花茶种间分类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