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25±0.5)℃水温条件下,将大小相当的144尾中华倒刺鲃幼鱼(19.52±0.03)g,(10.29±0.02) cm轻度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 bl/s(体长/秒)训练组、2 bl/s训练组和4 bl/s训练组,在相应流速下训练8周(18 h/d)后,从各实验组中各随机挑选中华倒刺鲃,幼鱼12尾,测量并计算其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 bl/s训练组尾柄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 bl/s训练组的腹鳍前长、头长、叉长、尾柄侧面积及尾鳍面积等参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4 bl/s训练组头高、体高、体高与体长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形态参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形态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华倒刺鲃幼鱼在不同流速下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差异可能与其游泳速度和能量消耗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竹鲤、竹柏鲤岩鲫.其身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体背灰黑色,体侧深绿带灰褐色,腹面浅灰白色,各鳍条及鳃盖呈浅粉红色.该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栖息于水的中下层,适宜生长水温20℃~30℃.温度上升到13℃开始摄食,25℃~30℃吃食旺盛,生长最快.它食性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各类商品饲料,具有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肉嫩味美等优点,是一种养殖前景很好的淡水名优鱼类.  相似文献   

3.
中华倒刺鲃     
钱名全 《湖南农业》2004,(12):15-15
中华倒刺鲃俗称岩鲫,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它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在我省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均有分布,尤以沅水上游的沅陵、泸溪境内较多,是我省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中华倒刺鲃肉质肥美,细嫩多脂,被人们列为上佳食用鱼。  相似文献   

4.
柳富荣 《湖南农业》2005,(10):16-16
中华倒刺鲃瞩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竹鲤、竹柏鲤、岩鲫。其身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体背灰黑色,体侧深绿带灰褐色,腹面浅灰白色,各鳍条及鳃盖呈浅粉红色。该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栖启、于水的中下层,适宜生长水温20℃~30℃。温度上升到13℃开始摄食,25℃~30℃吃食旺盛,生长最快。它食性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各类商品饲料,具有个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肉嫩味美等优点,是一种养殖前景很好的淡水名优鱼类。  相似文献   

5.
中华倒刺鲃俗称岩鲫,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它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在我省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均有分布,尤以沅水上游的沅陵、泸溪境内较多,是我省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中华倒刺鲃肉质肥美,细嫩多脂,被人们列为上佳食用鱼.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饲料来源广等特点,它已成为一种优良的池塘、网箱养殖推广新品种,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和资源量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有34种.其中,鲤科鱼类22种,占64.7%;鲿科鱼类5种,占14.7%;鲶科、鮨旨科及鳢科鱼类各2种,各占5.9%;长臀鮠科鱼类1种,占2.9% .主要分布于乌江、赤水河、沅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等水系.主要土著名特优经济鱼类资源年产量1 977t.目前,国内对翘嘴鲌、鲤、鲫、大口鲇、鲇、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吻鮠、斑鳜、乌鳢和月鳢11种鱼类的研究已较成熟;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瓣结鱼、华鲮、唇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鲤、鲫、斑鳠、长臀鮠和大鳍鳠13种鱼类开展了养殖和繁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适宜进行开发的鱼类有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斑鳠、长臀鮠和长吻鮠等.  相似文献   

7.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1369-1377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3种鱼类的生长规律,为其人工增养殖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规律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单养模式,分别定期测量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研究分析这3种鱼类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结果]齐口裂腹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6%/d~1.54%/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9%/d~0.75%/d;鲈鲤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0%/d~1.62%/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2%/d~0.50%/d;白甲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1%/d~2.20%/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3%/d~0.64%/d.白甲鱼在水温月均值大于20.0℃时(6—10月),其体质量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在水温月均值小于20.0℃时(11月—翌年3月),其体质量增长趋势相对较缓和,增幅较小.鲈鲤和齐口裂腹鱼的体质量周年增幅相对平缓,仅在水温月均值21.9~23.9℃时(5—6月)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趋势.齐口裂腹鱼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202x2.9217(R2=0.9778),异速生长系数(b)为2.9217;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0608x+1.7741(R2=0.9782).鲈鲤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95x2.8679(R2=0.9925),b为2.867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1133x+1.1829(R2=0.9879).白甲鱼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346x2.7749(R2=0.9919),b为2.774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763x-0.2455(R2=0.9969).[结论]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周年生长状况良好,其中以白甲鱼周年生长最快,齐口裂腹鱼次之,鲈鲤生长较慢;3种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其周年生长特性的规律,分阶段和分季节优化3种鱼类的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营养供给,为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越冬期间岩原鲤、中华倒刺鲃腹脂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嘉陵江北碚江段岩原鲤(Rocypris rabaudi Tchang)、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 Bleeker)越冬期间腹脂皂化值、碘值的研究表明:1)越冬前期至中期,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在越冬饥饿时,优先利用碳链较短、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同时对碳链较长、不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有较高的存留率;越冬中期至后期,由于食物的补充,鱼体腹脂脂肪酸呈碳链变短、饱和性增强的趋势.2)越冬期间,随着水温的降低,岩原鲤、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增高,反映了鱼体在低温下保持生物膜正常流动性的生理适应性.3)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高于岩原鲤,与其活动能力强于岩原鲤有关.  相似文献   

9.
越冬期间岩原鲤、中华倒刺(鱼巴)腹脂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嘉陵江北碚江段岩原鲤(Rocypris rabaudi Tchang)、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 Bleeker)越冬期间腹脂皂化值、碘值的研究表明:1)越冬前期至中期,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在越冬饥饿时,优先利用碳链较短、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同时对碳链较长、不饱和性较高的脂肪酸有较高的存留率;越冬中期至后期,由于食物的补充,鱼体腹脂脂肪酸呈碳链变短、饱和性增强的趋势。2)越冬期间,随着水温的降低,岩原鲤、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增高,反映了鱼体在低温下保持生物膜正常流动性的生理适应性。3)中华倒刺鲃腹脂脂肪酸不饱和性高于岩原鲤,与其活动能力强于岩原鲤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池养倒刺鲃仔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池养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的生长特点,即仔鱼孵出第1d生长速度最快,第2~4d逐渐减慢,第5d以后又逐渐有所增加。统计分析表明,倒刺鲃幼鱼的体长与日龄呈直线相关(r=0.981),体重与日龄和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r=0.920,r=0.953)。试验结果表明,幼鱼的生长速度与水温和密度的关系密切,幼鱼(24~35mm)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6~28℃。  相似文献   

11.
倒刺鲃又名锯倒刺鲃、青竹鲤、竹柏鲤,是广泛分布于珠江、闽江、沅江、钱塘江及海南岛、台湾的重要经济鱼类.广东在北江分布广泛,当地视为名贵鱼类.由于倒刺鳞片较大,形状有点像鲤鱼,群众称之为“鲤“,又由于颜色青绿色,故又冠以青竹、竹柏,与鲤鱼有别.其实,倒刺属鲤科亚科倒刺属鱼类.   倒刺鲃体长,稍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口前位,有须二对,上颌须向后伸过眼前缘,下颌须则伸至眼的后缘.鳞大.侧线前部弯曲较大,后部位于尾柄中央.背鳍短,后缘稍内凹,不分枝鳍条4条,第一条不分枝鳍条为硬刺,是一根平卧、埋于皮下的倒刺,最后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状小齿.背鳍起点距吻端大于距尾鳍基部,臀鳍后缘平直.体侧青绿带灰色,腹面白色.各鳍条淡灰黑色,带有粉红色或红黄色,后缘黑色.   倒刺鲃栖息于清澈的缓流中,为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和一些丝状绿藻及硅藻,也吃动物性饲料,如淡水壳菜等.   据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的调查,倒刺在天然状态下实测,1龄鱼体长平均19.9厘米,体重平均209克;2龄鱼体长27.8厘米,体重547克;3龄鱼体长33.4厘米,体重915克.雌鱼生长比雄鱼要快,个体也大些.生长速度在5龄以前较快.估计作为养殖鱼类,2龄可达上市规格,即1000克左右.   倒刺鲃在天然状态下,性成熟年龄为5龄,产卵时间为每年4~6月.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其性成熟年龄可提前.其卵子为漂浮性卵.   倒刺鲃为珠江的有名鱼类,其生长速度较快,肉味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是很有前途的驯养对象.目前已有不少单位和专业户进行驯养试验,它将成为一个人工养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光倒刺鲃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7月在广州市增江流域采集128尾光倒刺鲃幼鱼,测量其体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眼间距、尾柄高和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性状对光倒刺鲃幼鱼体重的影响。[结果]光倒刺鲃幼鱼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体长与体重匀速生长。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光倒刺鲃幼鱼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所选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复回归系数为0.934 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运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回归方程中对体重影响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以体重为依变量、以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47.234+0.585x1+0.310x4(R2=0.934 8)。[结论]该研究可为光倒刺鲃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倒刺又名清波、乌鳞、清板,鲤属鲃亚科。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中华倒刺鲃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今后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人工养殖对象。本文将其养殖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1、生活习性中华倒刺属广温性鱼类,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常年进行养殖,但水温对其生长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 ̄28℃。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表现为食欲减弱;水温超过34℃时,基本停食。不耐低氧,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高,溶氧量在4毫升/升以上。中华倒刺主要生活在流水较急且底乱石多的江河中,属底栖性鱼类,摄食周围的饵料和沉入水底的菜叶、谷物等…  相似文献   

14.
倒刺鲃俗称光鱼,粗鳞等,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是我县野生重要淡水经济鱼类.该品种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并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和运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品种.据消费者反映,我县境内野生的芦溪倒刺鲃与浙江、江西产的倒刺鲃对比,不但体形和外观较鲜艳,且口感肉质均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在闽粤...  相似文献   

15.
鱼类能量学研究通常用耗氧率(MO_2)表征其某一生理状态的代谢强度.为考察不同流量和时间对鱼类标准代谢率(SMR)测定的影响,本研究在水温(25±0.5)℃条件下选取80尾鱼体健康、体质量相近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作为实验鱼,研究在不同流量和测定时间条件下中华倒刺鲃幼鱼SMR数据的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实验共设定5个流量梯度(1L/h,2L/h,3L/h,4L/h,5L/h),每一流量连续测量6个时间点,每隔1h测定1次SMR.结果显示:随着流量(v)逐渐加快,实验鱼呼吸室与空白呼吸室的溶氧差值(ΔMO_2)呈指数型下降,二者的拟合方程为ΔMO_2=0.872 2 v~(-0.999 8)(R~2=0.994,p0.001).不同流量条件下,中华倒刺鲃幼鱼ΔMO_2的变异系数差异明显(p0.001);其中,在流量5L/h条件下,ΔMO_2的变异系数最大.设定流量对中华倒刺鲃幼鱼SMR测定无显著影响(p0.05).当流量越大时,在不同测定时间下SMR重复性的比例趋于变小.在设定的流量范围内中华倒刺鲃幼鱼SMR无显著差异,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实验鱼体质量及低氧敏感性,建议鱼类SMR测定的流量设置不宜过快,并且SMR测定时间介于末次摄食后24~72h之间.  相似文献   

16.
Cu~(2+)对中华倒刺鲃抗氧化功能的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的毒理效应,利用暴露饲养法研究了短期Cu2 暴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及其SOD、GSH-Px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u2 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具有高毒性;低浓度(0.01mg·L-1)Cu2 暴露能诱发SOD、GSH-Px活性升高,但Cu2 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可导致酶活性降低;Cu2 浓度越高,SOD、GSH-Px活性变化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这些结果表明,Cu2 对中华倒刺鲃抗氧化酶有毒理效应,可通过监测污染水体中鱼类的SOD或GSH-Px活性变化来评估水生生态系统的Cu2 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7.
黑脊倒刺鲃俗称光鱼、捐管,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于广东、福建等江河、湖泊、水库中。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同时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殖、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既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淡水名优品种之一。2008年在城郊龙门与一养殖场合作,利用山区池塘进行主养黑脊倒刺鲃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条石鲷幼鱼(初始体重5.46 g)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度(17.5‰,22.5‰,27.5‰,32.5‰,37.5‰和42.5‰)和不同温度(18℃,22℃,26℃和30℃)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吸收效率影响不显著。在盐度为22.5‰,温度为22℃时,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及生长能分配率均达到极大值,而排粪能、排泄能及代谢能分配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即在盐度22.5‰,温度22℃时,条石鲷幼鱼分别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此时的饵料系数最低,生长最快,是条石鲷幼鱼的最优养殖条件。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100.00C=7.97F+8.66U+26.47G+56.90R(盐度22.5‰);100.00C=11.52F+6.13U+18.96G+63.39R(温度22℃)。研究发现,条石鲷幼鱼属于高代谢、低生长型鱼类。  相似文献   

19.
以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5%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每种DHA水平分别添加62.5,125.0,250.0mg/kg维生素E(VE),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饲喂2个养殖密度(15g/L和60g/L)的建鲤,饲养8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E和DHA对不同养殖密度的建鲤生产性能、饲料利用和大小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建鲤的生长、摄食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各组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但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是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VE显著影响建鲤的生长和饲料利用(P0.05),且显著影响建鲤的个体分化(P0.05),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随着VE的增加,建鲤生长和个体分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只是显著影响特定生长率(P0.05),对摄食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同一养殖密度下,饲料中添加DHA对低密度各组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养殖密度、VE和DHA三者的交互体系只对建鲤体质量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养殖密度和VE或DHA的交互作用对生长影响显著(P0.05),但饲料中添加VE和DHA的交互作用对建鲤的生长、摄食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VE和DHA可提高建鲤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进而促进生长、降低个体分化,适宜在集约化养殖中作为抗拥挤胁迫的免疫增强剂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薄鳅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揭示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节律的条件下,采用微流水单养模式,定期测量长薄鳅幼鱼生物学指标,对长薄鳅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①长薄鳅幼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8±0.06)~(1.98±0.18)之间,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6±0.02)~(0.60±0.16)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②长薄鳅的体长和体重的的拟合方程为y=0.018x~(2.8551)(R~2=0.9798),b值为2.8551;全长和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246x-0.1251(R~2=0.9948)。③水温月均值变化范围在21.90~25.49℃期间,是长薄鳅快速生长阶段。④长薄鳅周年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8.90%~24.66%之间,周年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4.74%~10.42%之间,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变异系数。⑤长薄鳅周年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24±0.13)~(1.56±0.37)之间。【结论】人工养殖条件下,长薄鳅幼鱼的生长良好。在长薄鳅幼鱼培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的养殖条件,分阶段优化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通过对长薄鳅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该种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长薄鳅的增养殖、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