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以最少的增效试剂用量达到最大的增效修复效果,采用批处理方法,研究在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之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Brij35和Tween80,以及在CMC浓度之上的Brij35和Tween80对污染土娄土中菲和萘总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在CMC以下,随着单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菲和萘的总洗脱百分数逐渐增大,不同表面活性剂洗脱百分数大小顺序为SDSTween80TritonX-100Brij35,其洗脱机理主要归因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疏水性有机物在水介质中溶解度的增加。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萘污染土娄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最佳洗脱质量浓度比为Tween80∶SDS=3∶5、TritonX-100∶SDS=1∶8、Brij35∶SDS为21∶200时,洗脱百分数达到100%。离子强度增加有利于增加SDS对菲和萘的洗脱百分数,而不利于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萘的洗脱百分数。质量浓度低于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以增溶的方式促进菲和萘从土壤中洗脱,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可以高效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菲和萘。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吸附柴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柴油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柴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方程对柴油在3种土样中的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较好,3种土样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轻粘土〉中壤土〉重壤土;温度升高不利于柴油在土壤中的吸附;SDS和Tween80均利于柴油在土壤表面的解吸,且SDS的解吸效果更好。柴油的吸附量随SD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Tween80的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柴油的吸附量随Tween80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Tween80的浓度等于或大于CMC时,吸附量随Tween80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国家标准GB 5 5 4 9 90的方法测定了 30种市售杀虫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值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 30种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并测定了表面活性剂 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多数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的药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 ,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 10倍以上。当气 液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将改变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为了充分发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五氯酚钠光解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五氯酚钠在水溶液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不直接参与五氯酚钠的光反应;在(ρSDBS)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SDBS对五氯酚钠的光反应有抑制作用,而ρ(SDBS)大于其CMC时,SDBS胶束的形成对五氯酚钠的光反应有加速的趋势。推测是由于ρ(SDBS)在达到CMC之前,对光解的影响以光吸收作用为主,对五氯酚钠光解有一定的抑制;而达到CMC后,胶束内部类似有机相的环境,对五氯酚钠有富集作用,从而加速五氯酚钠的光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苏南某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批量洗脱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土壤中DDTs的增溶洗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地增加了DDTs表观溶解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对DDTs的增溶曲线呈指数衰减函数关系,DDTs各组分洗脱量顺序为4,4′-DDT>4,4′-DDD>2,4′-DDD>2,4′-DDT。Tween80的浓度、洗脱次数及土壤吸附作用共同影响其对DDTs的洗脱效果。去离子水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Tween80,Tween80解吸附率最高可达72.66%,大大降低了Tween80二次污染土壤的风险。Tween80增溶和去离子水解吸附联合过程对DDTs洗脱效果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10000mg·L-1浓度条件下Tween80对DDTs的去除率最高为72%,其次为8000mg·L-1的Tween80水溶液,去除率为66.72%。采用8000mg·L-1的Tween80溶液进行土壤洗涤处理,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可能会是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使用碘探针光谱法测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在非极性溶剂异辛烷和正庚烷中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的作用下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异辛烷中的临界反胶束浓度crmc值为2.6984 mmol.L-1,在正庚烷中的crmc值为1.5426 mmol.L-1。极性溶剂的结构对反胶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了十二烷基苯磺酸、OP - 1 5、AES 3种表面活性剂和其复配后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变化情况 ,通过表面张力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 ,根据CMC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并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百草枯药液中 ,对其进行田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 :OP - 1 5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和AES复配后对百草枯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黄卫红  李勇  杨岗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23-3025,3027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 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 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 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培养6~30 h,随着菌体数量的迅速增加,菌株BS-8表面张力从63.2 mN/m快速下降为39.4 mN/m,其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以葡萄糖为碳源,对菌株BS-8的培养液经离心、沉淀、显色,显示其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物质,从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0.58 g/L,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90 mg/L;在pH值4~9、温度20~70℃、NaCl浓度1%~6%的条件下,菌株BS-8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胶束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胶束纸色谱在分离,鉴定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SDS,BzBr水溶液作展开剂通过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桑色素,杨梅黄素等8种黄酮甙和甙元,并对胶束浓度和有机添加剂影响分离效果作了观察。结果:0。.01-0.02mol/L的SDS或BzBr胶束展开体系适宜于分离黄酮甙类,而当展开剂中0.06mol/L的SDS水溶液与乙酰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0:1时,黄酮甙元可以得到满  相似文献   

11.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用荧光探针法测定了两性孪连表面活性剂和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探讨了盐对两性孪连和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微极性的影响,用激光散射法、瞬态荧光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得两性李连表面活性剂的cmc比表面张力法的低,C10-16-C12的cmc在0.011-0.005mmol/L之间;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团浓度大幅度降低,胶团聚集数减小;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微极性随NaCl浓度增大而降低,而盐对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微极性影响小;瞬态荧光探针法测得两性表面活性剂在20cmc时的聚集数不足20,而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的均方旋转半径为155.3nm,与文献值30nm-100μm囊泡的表述相符。  相似文献   

12.
萃取法制备辣椒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影  古绍彬  张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85-9686
为辣椒碱的制备奠定理论基础。以辣椒为原料,研究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辣椒碱的提取工艺。提取辣椒碱的适宜条件为:乙醇浓度50%~70%,浸提温度60~80℃,浸提时间1 h内,料液比1∶8~1∶15。4个因素对辣椒碱提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是:70%的乙醇浸提辣椒3次,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80℃,浸提时间1 h,按此工艺,辣椒素得率达0.456%±0.048%。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效地提取了辣椒碱,且对辣椒中的其他成分没有破坏作用,是制备辣椒碱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里氏木霉利用杂细胞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为产酶菌株 ,杂细胞为产酶诱导物 ,通过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研究结果表明 :杂细胞、稻草粉、麸皮三者之比为 2∶4∶4,氮源为硫酸铵 (总氮量为 0 4% ) ,料水比为 1∶2 ,2 8~ 30℃恒温培养5d ,为最佳产酶条件 ,CMC酶活达 5 16 6 4IU/g干曲。在培养基中添加 0 1%的表面活性剂Tween 80对产酶无显著影响。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 pH4 85、温度 5 0℃。  相似文献   

14.
稻叶表面特性及雾滴在倾角稻叶上的沉积行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水稻叶片的表面特性和有机硅助剂Silwet-408溶液的单个雾滴在30°、45°和60° 3个倾角水稻叶片正、反面的行为,以期为农药雾滴对靶叶面滞留控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水稻叶片的表面特性,并通过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同时测定0、3.91、7.81、15.63、31.25、62.50、125.00和250.00 mg·L-1 8个浓度的Silwet-408溶液的表面张力后,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出Silwet-408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于接触角测量仪测定8个溶液的单个雾滴在3个倾角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结果】电镜观察发现水稻叶片正、反面存在3种类型的绒毛,同时表面布满了乳头状的突起,其密度分别为(12.4±0.7)×103和(7.6±0.8)×103个/mm2且差异显著;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间均无显著差异。Silwet-408的临界胶束浓度为78.5 mg·L-1,与之相对应的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0.77 mN·m-1。水稻叶片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分别为29.90和31.22 mN·m-1。在所测定的溶液中,浓度为0、3.91、7.81 mg·L-1溶液的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Silwet-408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这3个浓度溶液的雾滴将直接从不同倾角水稻叶片上滚落。浓度为15.63、31.25、62.50 mg·L-1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Silwet-408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15.63和31.25 mg·L-1溶液的雾滴在倾角较低时(30°)能黏附叶片上,较高时(60°)滚落;62.50 mg·L-1溶液的雾滴能黏附在稻叶上,不同倾角间的接触角变化率和润湿滞后存在差异;125.00和250.00 mg·L-1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Silwet-408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这2个溶液的雾滴均能黏附在不同倾角的水稻叶片上,40 s后的接触角变化率和润湿滞后无显著差异。不同倾角稻叶上雾滴的前进角(θa)和后退角(θr)的分析结果表明θa总是大于θr,在40 s的测定时间内,随时间延迟θa和θr总是逐渐减少。【结论】稻叶的强疏水性主要归因于其表面布满了包被着蜡质的乳头状突起,同时这还可能与其叶表面的毛长和气孔密度密切相关。水稻叶面为低能叶面。只有Silwet-408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且溶液中的Silwet-408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才能使雾滴很好的黏附在不同倾角的稻叶上并润湿展布;过低浓度的溶液的雾滴由于较大的表面张力易从不同倾角的稻叶上滚落。Silwet-408溶液的雾滴在不同倾角叶片上的θa大于θr形成的润湿滞后说明了稻叶表面的粗糙,而这种粗糙与稻叶表面存在的高密度乳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决明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决明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决明子中总黄酮的含量可达1.13%;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宜工艺条件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75%、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g∶mL)、浸提时间为3.0h,在此条件下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96.8%;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宜工艺条件参数是:微波炉功率400W、微波处理时间60s、乙醇浓度为75%、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g∶mL)、浸提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达97.0%。  相似文献   

16.
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的增溶及其稳定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和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制备了姜黄素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进行了增溶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2种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不同配比的反胶束中,对姜黄素增溶最佳配比都是1∶2(表面活性剂:乙醇),而在60℃时,EL-35与乙醇以1:2的配比形成的反胶束对姜黄素的增溶量达到了最大,最大值为34.198 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在土壤修复过程中,为使土壤中PCBs达到较大的解吸,必须使用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使水相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强化作用大于吸附态表面活性剂的PCBs解吸的抑制作用。[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沉淀茶多酚pH 5个单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提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70%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离子沉淀条件为Zn2+作为沉淀剂,质量分数为15%的NaHCO3水溶液调节pH为6.0,茶多酚沉淀转溶条件最佳表现组合为:A2B1C2D3,即茶多酚沉淀用2mol/L硫酸溶液,料酸体积比为1∶2,于20℃转溶15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植物血凝素(PHA)的最佳反胶束萃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花菜豆中植物血凝素(PHA)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琥珀酸二辛脂磺酸钠(AOT)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萃取时间和NaCl浓度;最佳前萃取条件AOT浓度为0.05 g·mL-1,NaCl浓度为0.10mol·L-1,搅拌提取5...  相似文献   

20.
以山茶树的乙醇浸提液为原料,分别对明矾法和氧化钙沉淀法制备茶皂素粗品的产率和纯度进行了比较,考察了茶皂素的纯化工艺及茶皂素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明矾法可以制备纯度达70%以上的茶皂素。在以80%的乙醇为溶剂,丙酮为沉淀剂,料液比为1∶20,溶剂与沉淀剂之比为1∶2的条件下纯化茶皂素粗品,可得到纯度达93%以上的茶皂素纯品。茶皂素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起泡剂和乳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