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锦绣杜鹃花瓣颜色与色素及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锦绣杜鹃紫花品种‘紫蝴蝶’、粉花品种‘粉鹤’、白花品种‘玉蝴蝶’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法,对其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等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紫蝴蝶’和‘粉鹤’中花青素的类型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不同花期花青素含量均随着花瓣的衰老逐渐降低。其中,‘紫蝴蝶’的主要花青素是芍药色素,其花蕾期花青素含量为20.543 mg·g~(-1),‘粉鹤’的主要花青素是天竺葵色素,其花蕾期花青素含量为4.153 mg·g~(-1)。‘玉蝴蝶’中未检出花青素成分,但其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紫蝴蝶’与‘粉鹤’。随着花瓣衰老,锦绣杜鹃花瓣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锦绣杜鹃花瓣以花青素为主、类黄酮为辅而呈现鲜艳颜色。  相似文献   

2.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了分析形成菊花花色的色素成分以搞清楚花色形成的机理,该文对17个菊花品种的花瓣进行了花色表型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发现:菊花不同花色(黄色、白色、红色、紫色和橙色)品种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黄色花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紫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橙色花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色素苷.该项研究为菊花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菊花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于紫色花和白粉色花鹿角杜鹃开花过程中全绿期、露红期、初花期、盛开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鹿角杜鹃花瓣代谢物的含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花色相关的关键代谢物,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关键代谢物与鹿角杜鹃花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鹿角杜鹃的花瓣中共检测到1057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243种,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和花青素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紫色花鹿角杜鹃花瓣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远高于白粉色花鹿角杜鹃的。推测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是鹿角杜鹃花瓣呈紫色的关键花青苷,二氢杨梅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可能通过类黄酮合成通路影响鹿角杜鹃花青素的合成,进而影响鹿角杜鹃的花色。  相似文献   

4.
不同花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花色花瓣色素组成的分析,可以为花色显色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14种不同花色非洲紫罗兰的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非洲紫罗兰花色品种中的色素由类黄酮组成,白色非洲紫罗兰仅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它花色品种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本试验为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  相似文献   

5.
对3个红花草莓杂交组合:粉公主×哈尼、俏佳人×哈尼和粉公主×俏佳人后代不同花色花瓣开展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分析红花草莓不同花色杂交后代花瓣成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花草莓杂交后代花色显著分离,呈近白色到红色变化,花色深浅变化明显,成色物质有花青素苷和黄酮类色素,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同时,获得一大批不同花色红花草莓群体。研究为红花草莓花瓣中花青素苷成分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奠定基础,为阐明不同花色红花草莓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后续研究、生产高花色苷质量分数‘紫娟’茶产品和‘紫娟’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利用花色苷的特征颜色反应、HPLC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紫娟’茶花色苷的类型、组成和不同季节‘紫娟’茶新梢花色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紫娟’茶花色苷属于黄酮类色素;‘紫娟’茶中可能含有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牵牛花色素等B-环有邻位酚羟基的花色苷,且可能具有4-羟基,在3-羟基上形成糖苷;推断‘紫娟’茶花色苷中有多个乙酰化基团;‘紫娟’茶花色苷的组分丰富,共检测到7个主要花色苷色谱峰;花色苷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的幅度较大,呈春季到夏季花色苷质量分数急剧上升,夏季至秋季又趋于缓慢减少的规律,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在6月初(5.8mg/g)最低,7月底(61.6mg/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月季花色与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试验材料,将花瓣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测定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分光测色仪测量其花色度,徒手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花瓣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结合花色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研究月季花色与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藤本月季'安吉拉'花瓣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不同,小蕾期花瓣呈黄绿色,类黄酮、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含量最高,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向外成圆形凸起,下表皮细胞无突起;初开期花瓣深粉色,花色苷含量最高,上表皮、下表皮有较深的色素积累,上表皮细胞向外凸起伸长呈乳突状,下表皮向外形成网状突起,并布满褶皱;凋花期花瓣淡粉色,类黄酮、类胡萝 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最低,花瓣厚度变薄,上表皮、下表皮色素分布均不明显,上表皮细胞萎蔫、细胞体积变小,下表皮的网状突起的高度降低、褶皱减少甚至消失.花瓣黄绿程度与类黄酮、类胡萝 卜素和叶绿素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瓣红色程度与表皮细胞数目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藤本月季'安吉拉'花瓣发育过程中花瓣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形态、数目变化,色素种类,色素含量和色素分布均与花色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花色是梅花(Prunus mume)极其重要的观赏性状,类黄酮是梅花花瓣中的主要色素,但目前关于梅花类黄酮化合物的组成及其与花色关系的研究较少。研究梅花类黄酮化合物可为梅花花色形成机理以及梅花类黄酮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4个代表花色的梅花品种盛花期及两个品种花色变化关键时期花瓣作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RHSCC比色卡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不同品种各时期花瓣的花色表型,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对各品种不同开花时期的类黄酮组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进一步通过Duncan检验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不同花色品种间差异代谢物以及开花过程中与花色变化相关的类黄酮代谢物。【结果】在梅花花瓣中共鉴定出25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红色‘白须朱砂’和紫红色‘虎丘晚粉’的主要成分为花青素类化合物,‘白须朱砂’和‘虎丘晚粉’间矢车菊素及其衍生物含量存在差异。从大蕾期到盛花期,‘白须朱砂’红色逐渐变浅,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也逐...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海棠‘长寿冠’为材料,在对其花色素进行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基础上,探讨了促花调控过程中增温及叶面施肥对花瓣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寿冠’花色是多种色素共同显色的结果,但花青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其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在长寿冠促花调控过程中,适当增大昼夜温差或在现蕾期喷洒0.2%过磷酸钙或0.2%硫酸钾有利于花青素含量的提高,使花朵着色加深;在现蕾期喷洒0.1%的尿素则造成花青素含量降低,使花朵颜色淡化。RHSCC比色结果与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可作为评判‘长寿冠’花色质量的一个依据。该项研究为海棠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提供基础,同时为海棠促花调控过程中花色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  结果  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  结论  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5个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花瓣解剖结构、色素分布、理化性状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牡丹品种的表皮细胞形态存在差异,类黄酮和金属元素(Al和Fe)质量分数与牡丹花色值显著相关。类黄酮为主要影响因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作为主要色素,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作为辅助色素,共同参与了红色系的形成;查尔酮、芹菜素、槲皮素和金圣草黄素影响了黄色花的形成。结合8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HI、DFR、ANS基因控制花青苷的合成,CHI、F3H、F3’H和FLS基因控制黄酮、黄酮醇以及查尔酮的合成,分别在红色及黄色品种中高表达。因此,牡丹不同花色的形成主要受相关基因表达以及类黄酮质量分数的调控,而金属元素(Al、Fe)和花瓣表皮细胞形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对桑果原汁和桑果酒的主要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果原汁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含量为(81.476±2.417)μg/mL,桑果酒中没有检测到,桑果原汁中总酚、原花青素、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6.085±0.202)mg/mL、(1.838±0.097)mg/mL、(7.675±0.142)mg/mL、(11.550±0.508)μg/mL、(6.750±0.706)μg/mL,均显著高于桑果酒。桑果酒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优于桑果原汁。  相似文献   

13.
以秦岭美容杜鹃不同颜色花瓣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二级管阵列检测法和紫外-可见色素光谱分析法,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颜色的美容杜鹃花主要含有飞燕草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矢车菊素芸香苷、阿拉伯糖苷、芦丁、对香豆酸、二氢槲皮素、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等。花青素/苷以紫色美容杜鹃中含量最高,含量为4 107.45mg·kg~(-1),白色美容杜鹃含量则为1 270.98mg·kg~(-1),说明美容杜鹃红色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含有大量花青素和所衍生的各种糖苷。本试验中美容杜鹃3种颜色花瓣中均有花青苷存在,这表明由于美容杜鹃花瓣中内面基部上方有1枚紫红色斑块,所以色素合成分布于整朵花中;其次美容杜鹃同种内花瓣颜色变化是以花青素/苷为主,其他类黄酮为辅的复合花色素表现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以5个不同花色的锦绣杜鹃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方法对其花瓣中含有的花青素苷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样品花瓣中含有的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矢车菊素类糖苷是锦绣杜鹃的主要糖苷类型,紫粉色的粉鹤品种和紫红色的紫鹤品种中含有的花青...  相似文献   

15.
从夏堇2个栽培品种‘粉月’和‘蓝月’的花中提取色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薄层层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成色色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堇花的主要成色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粉月’中主要成色色素为矢车菊素、芍药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蓝月’中主要成色色素为飞燕草素、锦葵素、矮牵牛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  相似文献   

16.
紫叶李叶片花色素及花色苷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首次定量分析了紫叶李鲜叶片中芍药色素(Peonidin)、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Cyanidin 3,5-di-O-glucoside)、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Pelargonidin 3,5-di-O-glucoside)、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Peonidin 3-O-glucoside)、飞燕草素(Delphinidin)、花青素(Cyanidin)和锦葵色素(Malvidin)的存在。花青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芍药色素和色素12是紫叶李鲜叶片中三种重要色素,其相对含量均超过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10%,分别占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27.54%、24.08%和14.95%,鲜叶片中实际含量分别为3.396、2.969、2.108 mg/g。除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极微量外,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锦葵色素、飞燕草素、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花青素在鲜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0.005、0.0075、0.0185、0.3590、0.0360 mg/g。其它28种色素的结构和含量需要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花色铃儿花中花青素组分及其含量。样品经处理后,分析柱为C18柱、流动相为4%磷酸水溶液与乙腈、等梯度洗脱、检测波长520 nm、外标法定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色、白色、浅粉色、粉色、红色5个典型花色中,浅粉色铃儿花的花青素种类最多,为24种。随着铃儿花颜色的加深,花青素总含量逐渐增加,红色铃儿花花青素含量最高,达411.19μg/g。不同花色的铃儿花中,HPLC峰面积与峰高比值与芍药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色素和锦葵色素含量成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泰山红’石榴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石榴果皮、果汁中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有差异,果皮高于果汁,均检测到5种类黄酮物质和6种花色苷物质,其中杨梅酮是主要的类黄酮物质,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是主要花色苷物质。果皮中类黄酮总量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成熟期含量为21.70 mg/100g;果汁中类黄酮总量是先上升后下降,在8月29日达到最高值10.42 mg/100g,成熟期时降至2.26 mg/100g。果皮中花色苷单糖苷含量上升,双糖苷下降,果皮中花色苷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成熟时达49.63 mg/100g;果汁中花色苷总量也是持续上升,后期增长较快,成熟期时达到最高25.06 mg/100g。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相同部位的类黄酮和花色苷组分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种类黄酮和花色苷组分在石榴果实不同部位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类黄酮和花色苷,类黄酮含量较高,到果实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果皮花色苷总量与果皮中PAL显著正相关,果皮、果汁花色苷总量与总糖含量极显著相关。果皮、果汁中花色苷与类黄酮总量均是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木芙蓉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花色(AM、红色、粉红色)木芙蓉品种为试材,进行了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木芙蓉不同花色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不含有查尔酮、噢哜、橙酮等;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粉红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不同花色非洲菊品种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个非洲菊品种花瓣进行了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菊不同花色品种的花色素由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三大类组成.黄色花主要含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紫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