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1株番茄叶霉病拮抗放线菌菌株A-10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A-10除在ISP4培养基上不生长之外,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体形成孢子链,孢子丝呈波曲、直形或形成单环.上述特征与纤维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ulosae)高度相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链霉菌A-10定名为纤维素链霉菌A-10(Streptomyces cellulosae A-10).  相似文献   

2.
袁丽杰  朱丽华  张玉琴  余利岩  张月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24-18427,18462
[目的]对来源于药用植物根际的一株放线菌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从表型、基因型、系统发育3个层次进行的多项分类研究方法,对菌株发酵液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菌株发酵产物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介素-1β转移酶抑制活性。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化学分类特征、分子分类特征均符合Catenulispora属的特征。[结论]放线菌I06-01088属于Catenulispora属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河北省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从该地区疮痂病薯病斑上分离并经温室盆栽接种,确定了6株病原菌菌株,结合菌株生物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特征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菌株ZJK-851与Streptomyces scabies相似性为99.65%,菌株ZJK-855与S.diastatochromogenes相似性为99.15%,菌株ZJK-854、06-D、M1-2、M1-5与S.europaeiscabiei相似性分别为99.73%、99.44%、99.56%、98.50%;经生物学测试发现,ZJK-851、06-D、M1-2、M1-5不能利用阿拉伯糖、果糖、木糖为单一碳源。张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至少有3种。  相似文献   

4.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农田常用农药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12种农田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因农药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呈现差异.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3类药剂中,杀虫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最好,吡虫啉、溴氰菊酯、对硫磷和氧化乐果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几乎都没有抑制作用;杀菌剂则与SYAU-06菌株完全不相容,供试的4种药剂在1/10田间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超过65%,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55%;除草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介于杀虫剂和杀菌剂之间,低浓度下除氟乐灵外其余3种除草剂与草茎点霉孢子相容,几乎不影响孢子萌发,但所有除草剂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分离自云南、海南两地的9株橡胶树红根病菌,分别在面粉培养基,MS培养基及二者各一半混合而成的培养基(1/2 MS)上培养,结果发现,其中7个菌株在1/2 MS上生长最佳,2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同时,5个菌株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3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一个菌株在1/2 MS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这说明橡胶树红根病菌具有差异化的营养需求,而1/2 MS可以作为最有利于红根病菌生长的培养基。另外,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且在1/2 MS培养基上最早出现黄化色变。  相似文献   

6.
两株橙汁酵母菌落发育的动态特征及鉴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式镜对分离自橙汁的两株酵母菌YA2和Y17-2菌落形态发育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落具有各自稳定且特定的发育特征.同一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菌落,其形态结构有差异,早期的菌落呈半球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中央部分生长速度由快到趋于稳定或下降,由半球形隆起逐渐平缓至塌陷成凹坑;同时,菌落的大小、色泽和质地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具有多样性;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用菌落的发育动态特征来描述菌株,对菌株坚定具有更为直观和重要的意义.结合菌落特征与细胞形态、子囊孢子、假菌丝等特征的分析,将分离自橙汁的酵母菌株YA2和Y17-2分别坚定为Hanseniaspora和Pichia.  相似文献   

7.
4株放线菌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离的54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具有很强抑菌活性的4株放线菌(05-5、05-11、05-25和06-6)进行发酵液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6-6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温室试验中4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菌株06-6表现最为明显,防效达到了81.2%.4株放线菌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菌株06-6使番茄幼苗的株高增幅达到68.3%.  相似文献   

8.
菌株S3是从厦门石胄头近海海水中分离到的,不产生抗菌活性物质,而产黑色素的一株放线菌.在其形态、培养及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分测定等传统的分类学方法的基础上测定和分析了菌株的16S rDNA序列.结果表明,菌株S3在多种培养基上产黑色素,孢子椭圆或圆柱状,在ISP培养基上培养特征与Streptomyces Puniciscabiei基本一致,菌株S3的16S rDNA序列与S.Puniciscabiei的同源性为99.595%,鉴定其为S.Puniciscabiei.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株来源于新疆吐鲁番市葡萄病叶上真菌的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观察菌株的培养性状,测量初生分生孢子和次生分生孢子的大小,基于ITS、LSU基因片段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该纯化菌株活化培养至不同培养基种类、光照条件、pH值和培养温度等4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下培养,混合正交试验,分析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培养基种类、光照条件、pH值和培养温度等4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菌株Pt4-1菌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菌株Pt4-1在PDA、SDA培养基上较CMA培养基生长更快,菌株在 SDA培养基、半光照、pH5、温度25 ℃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生长速率为2.29 cm/d;菌株Pt4-1在CMA培养基、半光照、pH 5、温度25 ℃条件下的生长速率最小,平均生长速率为0.55 cm/d。【结论】菌株Pt4-1为蓝色刺孢霉Quambalaria cyanescens;菌株Pt4-1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不同,在PDA、S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分泌紫色色素,在CMA培养基上生长但不分泌色素;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色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测定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灰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四川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性频率以及抗性机制,为草莓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从四川成都、德阳、眉山、乐山及雅安等地采集草莓灰霉病样本,并分离纯化得到188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188株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毒力和渗透压敏感性,采用甘油铜比色法测定经咯菌腈处理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甘油含量,采用分段测序对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Ⅲ型组氨酸激酶基因BOS1(BC1G_00374)扩增测序,采用Swissmodle和I-TASSER预测和评价突变对BOS1的结构影响。【结果】188株灰霉病菌菌株中有8株表现为高抗,9株为中抗,43株为低抗,其余表现为敏感;咯菌腈对代表性菌株的EC50介于0.03—0.62μg·mL~(-1),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范围为2.2—45.9。NaCl浓度在1.25—10 g·L~(-1)可刺激敏感菌株生长,浓度在1.25—20 g·L~(-1)范围可刺激抗性菌株生长,但40 g·L~(-1)时则抑制菌丝生长,尤其对抗性菌株,抗性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正常条件下各代表性菌株甘油含量介于0.0025—0.0148μg·mL~(-1),且菌株的甘油含量与咯菌腈抗性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但在使用咯菌腈处理(0.1μg·mL~(-1))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后,甘油含量均上升,且抗性菌株甘油含量上升幅度明显低于敏感菌株。低抗菌株YAHY-13、CDCZ-2以及中抗菌株CDCZ-42在TAR和HAMP区域均发生突变,中抗菌株CDCZ-20和高抗菌株MYFC-10、CDCZ-43在TAR和REC区域均有突变,但CDCZ-20菌株在TAR区域位点是I365N,而两株高抗菌株在TAR区域位点是I365S。不同突变位置对BOS1区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F127S、I365N、I365S、V1136I、A1259T均处于BOS1区域结构的无规则卷曲,但TAR区域I365N和I365S使区域结构无规则卷曲发生整体偏移。【结论】四川省已有部分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产生了抗性;相比敏感菌株,田间抗性菌株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增加,但当浓度超过耐受范围后对渗透胁迫高度敏感,药剂胁迫下田间抗性菌株甘油含量增加量显著小于敏感菌株;组氨酸激酶BOS1突变的位置和方式与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抗性水平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11株草茎点霉培养特征、致病力及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的沈阳、抚顺、鞍山等地采集的鸭跖草叶斑病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1个菌株。这些菌株在培养形态、生长速率、产孢能力、致病能力和产毒能力方面差异显著。其中SY1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快,SY4菌株的产孢能力最强。SYAU-06菌株的致病力最强,接种在鸭跖草叶片上发病率达到97.33%,病情指数为87.23,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SYAU-06菌株的产毒量最多,毒素的致病性也最强,在鸭跖草叶片上可形成面积为13.63 mm2的病斑。11个菌株基因组DNA经RAPD分析表明,不同菌株间扩增图谱差别明显,表现出各菌株间明显的遗传多态性。经聚类分析显示草茎点霉不同菌株的RAPD类群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某避孕药厂污水处理站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EE2)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JCR5.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菌株JCR5在10d内对初始底物浓度为30 mg·L-1EE2的降解率可达87%.该菌株能够利用甾体雌激素(甾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  相似文献   

13.
硫酸盐还原菌EMZY-1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EMZY-1是一株从中国大庆油田回注水中分离得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对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为棒杆状,端生孢子,大小约0.3×1.7(μm);温度低于10℃、高于60℃无明显生长;pH低于5.0、高于12.0无明显生长;NaCl质量浓度达到10; 菌株不能生长;能在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为C源的培养基上生长;NH4+、NO3-为菌株良好N源.菌株EMZY-1属于梭菌科.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梭菌科中的Garciella nitratireducens菌同源性最高(99;),GenBank的注册号为EU275367,国内尚未见报道该类SRB.  相似文献   

14.
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平板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14个样品中筛选出11株具有较好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它们都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生长碳源.将菌株分别接种在以桑树枝条粉末为主要碳源的固体复筛培养基上,11株菌株均能够生长,但0-18、9-9、13 -2、13 -3和12 -1生长缓慢,其余6株生长良好.将生长良好的6株菌株接种在液态复筛培养基上,30℃恒温培养发酵,7d后测定发酵液中纤维素酶活,结果显示7-7、0 -8和0 - 10具有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中7-7和0-8菌株具有较高的产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0-8和0 - 10表现出较高的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这3株菌株均为酸性菌,最适生长pH值为5~7,0-8和0- 10号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在32℃,而7-7号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在30 ~32℃.  相似文献   

15.
徐妙  邬洋  杨燕  夏立秋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77-3587
【目的】利用全局性调控因子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yclic AMP receptor protein,Crp)基因在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中的过量表达,研究其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形态方面的影响,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方法】PCR扩增环腺苷酸受体蛋白基因(crp),通过限制性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OJ260-cm-PermE-crp,使crp置于红霉素增强型启动子PermE的控制下;PCR扩增PermE-crp基因片段,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PermE-crp亚克隆至实验室保藏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UC-spn上,构建成Crp表达载体pUC-spn-PermE-crp。然后,采用接合转移方法将重组载体pUC-spn-PermE-crp导入野生型刺糖多孢菌中,通过单交换同源重组将其整合至刺糖多孢菌染色体上,以染色体上整合了原始质粒pUC-spn的刺糖多孢菌作为对照菌株。利用PCR扩增阿伯拉霉素抗性基因及目的基因的方法鉴定阳性接合子;观察工程菌株及对照菌株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及菌落形态差异,同时比较工程菌株及对照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测定生长曲线。借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工程菌株及对照菌株的菌丝体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工程菌株及对照菌株中多杀菌素生物合成情况。【结果】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构建了Crp重组表达载体pUC-spn-PermE-crp,并通过接合转移导入到刺糖多孢菌中;PCR检测结果显示,工程菌株作为模板扩增出长约2 kb的cm-PermE-crp目的条带,说明crp已成功整合到刺糖多孢菌染色体上,并且获得的重组工程菌株S. spinosa-Crp遗传性能稳定。在BHI培养基和ISP-2培养基上,工程菌株S. spinosa-Crp孢子萌发及形成速率与对照菌株S. spinosa-1相比均有所延迟,但在R6培养基上两者生长速率及菌落形态无明显差异。与对照菌株S. spinosa-1相比,液体培养基中工程菌株S. spinosa-Crp二次生长现象消失,且生物量略高于S. spinosa-1。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工程菌株菌丝片段化程度较高,分支较少,有利于提高工程菌株S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工程菌株中的多杀菌素产量与对照菌株相比提高了128%。. spinosa-Crp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水平。【结论】crp的过量表达对刺糖多孢菌的菌丝形态及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并有效促进刺糖多孢菌中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为通过其他正调控基因的超量表达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印度洋海区水深为4 517 m的深海泥样中筛选到一株细菌,菌株号为406-6.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菌株406-6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呈稍微弯曲的棒状.菌落为乳白色,圆形.菌株406-6生长需要NaCl,62 ℃时生长微弱,能利用小分子的甘氨酸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但不能利用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蔗糖、D-甘露醇、D-海藻糖和D-纤维二糖作为唯一碳源.能水解酪素、明胶、脱脂奶粉、Tween 40和Tween 60,但是不能水解淀粉、Tween 20和Tween 80.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菌株406-6与Idiomarina属的I.fontislapidosi F23T相似性最高(98.0%),和其他属的相似性均低于94.0%.Neighbor-joining系统树中,菌株406-6和Idiomarina属内的菌种相聚成簇.基于以上微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406-6为Idiomarina属内的一个潜在的细菌新物种,该研究丰富了Idiomarina属的物种多样性,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多菌灵作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在很多地区已产生抗性.川渝地区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但该地区病原菌对多菌灵抗性研究未见报道.该文开展川渝地区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敏感性基线、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个野生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菌EC50值在0.009 12~0.182 7μg/mL之间,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近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平均EC50值为(0.067 25±0.034 06)μg/mL;以5.0μg/mL作为田间抗性菌株的区分剂量,检测了2013年采自该地区10个区、县、市585株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为敏感菌株,占99.49%,仅发现3株田间抗性菌株,占0.51%;3株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2 085倍以上,均为高抗菌株;以引物B1-1/B3-1PCR扩增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1 980比对,结果发现3株抗性菌株的198位氨基酸均由Glu变为Ala.  相似文献   

18.
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渤海湾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海洋细菌,命名为DL-06。由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06)。该菌株经30h摇瓶发酵后测定粗酶液几丁质酶酶活为9.184U/mL,最适反应温度为15℃,60℃孵育1h仍保持50%以上的酶活性,表明该低温酶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经SDSPAGE及酶谱分析,该菌株能够产生至少3种以上不同分子质量的几丁质酶组分。Pseudoalteromonas sp.DL-06产几丁质酶在低温下高活性与热稳定特点,使其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以含碳量8g.L-1的葡萄糖、含氮量0.29g.L-1的蛋白胨及无机盐为固体基础培养基,用蔗糖等3种碳源(酵母膏等4种氮源)分别等量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胨),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或麦芽糖对菌株B70、B72和B76的生长和产孢明显优于其它碳源,相对于无机氮源,有机氮更利于上述菌株孢子的形成。菌株B76在生物量和产孢上对氮源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硫酸铵显著促进菌丝的生长,而玉米浆更利于孢子形成,其生物量及产孢量分别为645.7mg.菌落-1和3.6×109孢子.菌落-1。菌株B246、B252在研究设定的碳氮营养条件下,产孢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多糖类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或硝酸钠为氮源显著促进了菌株的生长,菌丝生长旺盛,以硝酸钠为氮源菌株B246、B252生物量最高,分别达1 188.6mg.菌落-1和1 180.5mg.菌落-1,表现出对碳氮源利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毛竹根际2株溶磷解钾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毛竹根际促生细菌(PGPR),评价其对毛竹苗的促生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毛竹根际土壤筛选出优良PGPR菌株,测定其溶磷、解钾及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并对优良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回接及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结果分离到2株优良PGPR菌株JGSB02和JGSB06,其溶磷量分别为165.42,160.29 mg/L;解钾量分别为3.83,3.13 mg/L;产IAA量分别为4.38,10.27 mg/L。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GSB02和JGSB06菌株均属于Burkholderia cepacia;温室盆栽试验显示JGSB02和JGSB06菌株对毛竹实生苗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JGSB02和JGSB06菌株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6.67%和66.99%。表明该类细菌可作为促进毛竹生长和生防的潜在PGPR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