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灵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mis=P.etyngii var.nebrodensis)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翅鲍菇等,因菇体洁白,形似灵芝而得名,在生物分类上白灵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菌肉肥厚,肉质细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据国家食品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白灵菇干品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碳水化合物43.3%,真菌多糖19.O%,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有“素鲍鱼”之称,是一种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兼备的珍稀食用菌。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新秀-阿魏侧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也称阿魏蘑、阿魏菇,新疆一些地区还俗称为天山神菇,国内商品名称白灵菇.国外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成功的进行了商业性栽培试验.我国于八十年代对阿魏侧耳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栽培并一举成功.近几年,国内广泛栽培,产品也远销海外,已成为深受国内外欢迎的食用菌新秀.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土壤生物结皮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南方红壤生物结皮层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鲜少涉及,尤其是在林地改良措施下红壤结皮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典型第四纪红黏土严重侵蚀湿地松裸露林地为对照,添加有机肥、生物炭和石灰+微生物肥料为肥力提升措施,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肥力提升措施对红壤生物结皮层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生物结皮层共检测出21个细菌门和7个真菌门,优势细菌门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7.3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90%)、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6.68%)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12.26%);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61.19%)和子囊菌门(29.48%);肥力提升措施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却显著改变了其群落结构,作用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处理、生物炭处理、石灰+微生物肥料处理,且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真菌;三种措施均明显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Ch...  相似文献   

4.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  相似文献   

5.
采用磷高效(181)和磷低效(197)两个玉米基因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的发病等级与地上部磷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磷营养的改善是降低小斑病发病率的原因之一。在供磷不足(施磷量为20和50 mg/kg)时,两个玉米基因型小斑病发病率均最高,此时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磷低效基因型197的地上部磷浓度、降低了其小斑病发病指数;而对磷高效基因型181接种AM真菌未显著提高地上部磷浓度,因而接种AM真菌对其小斑病的抗性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玉米对小斑病的抗性,其机理与改善磷营养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土壤土传病害,保障农田土壤健康,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在有机物料用量和化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木薯渣+化肥(P)、木本泥炭+化肥(M)、味精废浆料+化肥(I)5个处理,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观察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但提高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其中味精废浆料配施化肥处理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各处理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施用有机物料后,木薯渣、木本泥炭和味精废浆料处理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增加,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降低;而羊粪处理表现出相反趋势,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为有机质、电导率和速效钾,而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影响较小。另外,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腐生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真菌的比例,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其中以木本泥炭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显著,这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作物生产提供健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7.
设施园艺生产中传统基质品类繁多,养分组成复杂,而生物炭与蚯蚓原位堆肥养分充足,更易大范围投入标准化生产。据此,本研究以番茄品种粉得力为试材,设置蚯蚓原位堆肥(CK)、蚯蚓原位堆肥+1%生物炭(C1)、蚯蚓原位堆肥+2%生物炭(C2)、蚯蚓原位堆肥+3%生物炭(C3)、蚯蚓原位堆肥+5%生物炭(C4)、蚯蚓原位堆肥+10%生物炭(C5)共6个处理,探究不同比例生物炭对蚯蚓原位堆肥理化和微生物特性、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施用整体显著提高了蚯蚓原位堆肥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生物炭对真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P<0.05)。在细菌群落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生物炭提高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在真菌群落中,较大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因其野生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刺芹植物枯死的根茎及周围土层中,故又称刺芹侧耳。 杏鲍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子实体内呈味物质十分丰富,尤其是令人食后不忘的杏仁香味。杏鲍菇是侧耳属中味道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稻鳖共作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然而有关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该研究以水稻单作(RM)和稻鳖共作(RT)处理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稻鳖共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总钾(Total potassium,TK)、碱解氮(Alkali-hydrolyzale Nitrogen,A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显著提高了37.72%、15.15%、13.80%、37.37%和21.57%(P<0.05)。2)稻鳖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共作使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6.42%、1.16%、0.44%和2.96%,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降低了0.22%。3)共线网络分析表明,稻鳖共作增加了细菌微生物网络总节点数、边数、平均聚类数和模块化,增强了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加强了群落间的联系;共作降低了真菌微生物网络节点数,但增加了正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增强了微生物间的协同合作。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稻鳖共作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提高了微生物多样性,使微生物群落间的联系更紧密。该研究为探究科学合理的稻田栽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种群类型,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寡糖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特征,有助于正确、高效及安全使用寡糖。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土壤培养,土壤施加50mg·L−1的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溶液,以清水(CK)为对照处理,培养6d后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处理均显著改变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提高细菌的物种观测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通过组间群落组成比较分析可知,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以及有益菌属溶杆菌属(Lys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Haliangium、芽球菌属(Blastococc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相对丰度,但与纤维寡糖(COS)相比,壳寡糖(CSOS)处理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幅度更大。此外,壳寡糖(CSOS)和纤维寡糖(COS)处理在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壳寡糖(CSOS)处理有益菌属Talaromyces的相对丰度增加195%,纤维寡糖(COS)处理有益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增加215%。综上,壳寡糖和纤维寡糖处理均能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其调控差异性有助于理解不同寡糖的调控机制,推动寡糖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天然草地(NG)、沙化草地(DG)、草本人工草地(AG)和人工灌丛植被(AS)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的表层(0~10 cm)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和结构,以揭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对沙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恢复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草地沙化显著(P<0.05)降低了真菌群落的生物量和α多样性,人工植被重建则明显促进了二者的恢复,22年后与NG无显著差异。2)草地沙化和人工植被重建均极显著(P=0.001)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草地沙化后,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下降,一些稀有真菌趋于消失,而未分类真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P<0.01)增加。经过22年的生态恢复,绝大多数真菌门的相对丰度与NG无显著差异;AG与NG的真菌群落结构比AS与NG更为相似。3)真菌群落α多样性与植被和土壤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多样性指数的不同而异,而其群落结构与大多数植被和土壤属性极显著(P<0.01)正相关,植被和土壤属性二者结合解释了21...  相似文献   

12.
硒砂瓜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硒砂瓜是宁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连作严重影响硒砂瓜产量和品质。目前硒砂瓜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硒砂瓜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硒砂瓜连作土壤中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供试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到真菌8门、25纲、244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优势菌门,占90%以上。与对照相比,连作30年土壤中子囊菌门丰度下降32.51%,接合菌门丰度上升29.89%。供试土壤中真菌主要的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绿僵菌属(Metarhiziun)、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镰刀菌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与对照相比,连作5年土壤中假霉样真菌属丰度增加45.81%,连作10年土壤中镰刀菌属丰度增加26.74%,连作15年土壤中绿僵菌属下降26.83%,连作20年土壤中青霉属增加29.68%,连作25年土壤中绿僵菌属减少18.30%,连作30年土壤中被孢霉属丰度上升29.89%。土壤理化性质与硒砂瓜连作年限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硒砂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而是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硒砂瓜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土壤中微生物生存适应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揭示干旱区物质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沿河西走廊东南至西北自然降水递减梯度下设置16个样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优势菌群与土壤机械组成、养分关系。结果显示:河西走廊荒漠土壤细菌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群落,部分样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达85%;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群落,其相对丰度均大于>5%。相关性分析显示:粗粉粒(0.05~0.02 mm)、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细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真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P<0.01)。冗余分析显示:细粉粒(0.25~0.10 mm)和速效磷(AP)对细菌群落影响显著,黏粒(<0.002mm)和速效磷(AP)对真菌群落影响显著(P<0.05)。研究表明了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子,解释了土壤环境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及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系统发展的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荒漠生态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光钰  陈芳  胡勇  吴永琴  张清壮  李鑫 《土壤通报》2022,53(5):1056-1066
【目的】本文探究了在厌氧强还原条件下,豆渣、甘蔗渣单施及其等比例混合物施用后,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Tax4Fun及FUNGuild分别对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采用Vegan和pheatmap等R语言软件包完成统计分析和绘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确定微生物与RSD技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单一用蔗渣和豆渣的RSD处理都提高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在门的水平上,放线菌(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菌门(Acid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揭示了处理间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此外,RSD还有效降低了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等土传病原菌的丰度。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说明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pH和有机质是造成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功能注释结果显示RSD技术能提高土壤中细菌群落萜类和多酮类化合物代谢的功能活性及腐生真菌的丰度。【结论】单独施用豆渣...  相似文献   

15.
白腐真菌所具有的降解木质素能力源于其所产生的酶系统,碳源和氮源是其降解木质素和产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碳、氮源对两株侧耳属真菌Tf1(P.pulmonarius)和JG1(P.cornucopiae)产酶活力、木质素降解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ip和MnP是参与复合木质素降解菌Tf1+JG1降解小麦秸秆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以葡萄糖为碳源,酒石酸铵为氮源能显著提高复合木质素降解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发酵9 d后小麦秸秆的失重率为14.87%,木质素含量为8.68%,木质素降解率为22.95%;粗蛋白含量为7.28%,比未发酵麦秸提高了36.84%(P〈0.05);Lip和MnP活力分别为629.11 U.g-1和622.22 U.g-1。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黄瓜与西芹间作后对黄瓜土壤真菌多样性变化规律的影响,本试验以黄瓜与西芹间作种植模式为处理,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种植模式为对照,进行不同处理土壤ITS真菌群落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降低,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最低值,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共检测到5个菌门,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3个主要菌门;黄瓜与西芹间作处理前3个菌门所占比例最高,达95.50%。在属分类水上,共检测到329属,相对丰度比例为前12的菌属占所有检测出菌属的49.4%;黄瓜与西芹间作处理检测的菌属所占比例最高,达50.72%,其次为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分别为50.47%和47.17%。因此,黄瓜与西芹间作处理改变了黄瓜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丰富了黄瓜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为以后设施黄瓜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影响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为该省土壤质量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吉林省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因素,将吉林省分为东部湿润山区、中部半湿润平原区和西部半干旱平原区,以这3个区域的玉米种植区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化学性质、酶活性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 3个玉米种植区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的差异性显著;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真菌菌群丰度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各水平分类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优势真菌菌门,且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子囊菌门类群显著高于中部半湿润平原区,担子菌门与之相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优势菌纲,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酵母菌属(Guehomyces)是优势菌属,表现为:中部种植区 > 西部种植区 > 东部种植区。[结论]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土壤真菌类群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是积温、无霜期和年均温度,土壤化学性质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腐熟羊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洛阳烟区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100%无机氮肥(T0)、50%羊粪有机肥氮+50%无机氮肥(T50)和100%羊粪有机肥氮(T100)4个处理下植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壤肥力指标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土壤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T50处理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但放线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最低;NMDS分析和相似性分析发现,T5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Alpha多样性分析也表明,T50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关键酶活性差异显著,以T50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碳氮代谢酶的活性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与植烟土壤微生物多样的关系最为密切。总之,采用腐熟羊粪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植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促进了土壤养分的释放和转化,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供应和土壤质量的提升,研究结果为洛阳烟区应用羊粪有机肥改良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碳、氮源对鲍鱼菇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us)属于担子菌亚门,侧耳属,原分布于我国台湾、福建等省.其子实体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且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据分析,鲜菇含水分92.75%,干菇含粗蛋白19.20%,脂肪13.48%,可溶性糖16.61%,粗纤维4.8%,氨基酸总量占21.87%[1].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理想食品.本试验研究了7种碳源和7种氮源以及8种不同碳氮比对鲍鱼菇生长的影响,从中选出鲍鱼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和碳氮比,以期为鲍鱼菇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蔬菜合理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应该加大对其探索力度。基于此,以黄瓜-玉米-菠菜轮作高效栽培技术为对象,实际开展探索工作,自2018年3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试验,总结出蔬菜合理轮作模式的种植技术,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