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银杏杂交种苗木叶片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10.369~13.997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4.096~8.742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11.035~17.988mg/g,3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3.644~8.119 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2.890~5.768 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6.070~20.148 mg/g,三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展开研究,探讨银杏种子产量和性状、种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变异,为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方式在果用林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泰兴5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蚕豆-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玉米,以银杏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和质量、种核质量、种仁质量,种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银杏复合经营显著影响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及种仁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P0.05)。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纯林模式,其中,银杏-桑树模式中单株银杏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31.07 kg,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下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 g,101.73 mg·g~(-1),88.11 mg·g~(-1);纯林模式银杏种仁中淀粉、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高于复合模式,分别达到了0.55 g·g~(-1),2.69 mg·g~(-1),7.32 mg·g~(-1),47.54μg·g~(-1)和0.44μg·g~(-1);银杏-油菜-花生模式中种仁的总黄酮、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仅为1.84 mg·g~(-1),28.52μg·g~(-1)和0.27μg·g~(-1),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中种仁的萜内酯含量最低,仅为4.82 mg·g~(-1)。改良层次分析法表明: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10 3,其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银杏酸、仁质量、淀粉、萜内酯、脂肪、种子质量、种核质量;进一步计算获得的银杏种仁品质指数表明: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指数高于纯林,复合模式中种仁品质最高的模式为银杏-蚕豆-花生,达到了0.414 8,其次为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花生和银杏-油菜-玉米模式,而银杏纯林模式中种仁品质指标仅为-0.008 8。【结论】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提升银杏种仁品质,因而银杏果用林适于采用复合经营模式,尤以银杏-蚕豆-花生模式最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开展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试验,揭示环境对不同种源银杏的影响,为选育药用价值高的银杏种源和品种提供依据。收集了川内4个不同种源的银杏种子,经同质园栽培后,对其幼苗生长和叶片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各种源间种子横径、纵径和百粒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开江最大;(2)各种源间苗高、单株叶数、单叶重和单株叶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冠幅显著差异(P=0.02)。其中苗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重、冠幅均开江最大,单叶重泸定最大;(3)各种源间叶片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黄酮、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均显著差异(P=0.02,P=0.03,P=0.01)。其中黄酮含量苍溪最高,萜类内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均泸定最高;(4)苗高与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萜类内酯与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B含量(r=0.928和0.96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源的银杏同质园栽培结果表明,由于亲代长期受种源地环境的影响,子代幼苗的生长以及药用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银杏优良叶用家系。【方法】以38个银杏半同胞家系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功能性状(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和主要功能组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8个银杏家系的叶品质,并基于叶用价值对这些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不同银杏半同胞家系间叶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7.5%~36.3%。叶主要功能性状中单叶干质量与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主要功能成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主要功能组分仅有萜内酯含量与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较优的8个家系,表现为比叶干质量(或单叶干质量)和功能性组分含量较优。其中:18号家系的比叶干质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和叶片萜内酯含量最高;16、30、34、36、39、54、65号家系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面积最大,比叶干质量、萜内酯含量中等偏上。【结论】可...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银杏种子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1995年10月采于洛阳的4个品种的银杏种子。将生理成熟调制后的银杏种子室温下风干,去掉外种皮后,进行各项测定。总糖测定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淀粉和还原糖测定用索姆基法;总氮测定用克氏定氮法;脂肪测定用索氏抽提法;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和总黄酮的测定用庄向平法;银杏内酯测定用Pitta法;矿质元素测定用毕守法法;白果酸和白果酚测定用游松法。2结果与分析2.卫平同品种银杏种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品种银杏种子的水分、脂肪、蛋白质、总糖、淀粉和还原糖的测定结果(表1)表明,品种不同,种子…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用园建园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银杏产地的13个优良单株3年生银杏嫁接苗的叶产量、黄酮含量、黄酮的组成成份、内酯含量、内酯的组成成份及黄酮、内酯的年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银杏优良单株间的叶产量、黄酮含量、内酸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黄酮和内酯在叶中的含量以9 ̄10月最高,银杏植株各器官中黄酮的含量以叶最高,茎最低;在总黄酮中,槲皮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山奈酚,最后为异鼠李素;内酯的组成成分中则以银杏内酯A为最大,其次为白果内酯,最后为银杏内酯B、银枵内酯C;根据叶产量、黄酮产量、内酯产量等指标,将13个银杏叶用优良单株分成3类:优-E4,中等-E1、E2、E5、E6,差-E3、E7、E8、E10、W2、W3、W4、W5,即优良单株E4是采叶园最后的建园材料,E1、E2、E5、E6等次之。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代表性的7个产区,每产区4个家系及分布区南北两端2个产区各一家系内10个单株、2年生银杏幼苗叶片中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和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产区间、产区内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均有广泛的遗传差异。黄酮类的含量与各内酯含量呈负相关,但达不到统计学上显著水平。2年生幼苗叶中的内酯含量与16年生树无明显差异。所有这些信息为银杏药用目的的遗传改良策略和集约经营叶用原料林的体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材料和方法银杏种子于1997年10月采自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和班竹园镇,沙河97001,沙河97045,班竹园97011共3个品种。种采下后,脱去外种皮,沙藏待用。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糖含量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测定;总黄酮和总内酯含量用高效液...  相似文献   

10.
4个银杏主要产区的银杏花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银杏主产区百年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分别测定了花粉中黄酮、内酯、VC、VB1、VB2、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大产区的银杏花粉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总黄酮、内酯、VC、VB1、VB2、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8.760 1 mg/g、5.159 6 mg/g、14.955 6 mg/100g、12.948 3 mg/100g、65.071 5 mg/100g、23.649 4 g/100g,泰兴和南雄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20.446 5 mg/g和19.579 9 mg/g;南雄地区的内酯含量最高,为7.822 0 mg/g,郯城地区的最少,为2.899 5 mg/g;泰兴的花粉VC含量最高,为27.219 8 mg/100g,桂林地区的含量最少,为6.365 4 mg/100g;桂林地区的VB1含量最多,为22.391 9 mg/100g,泰兴地区的最少,为7.234 7 mg/100g;桂林地区的花粉VB2含量最多,为93.6442 mg/100g,郯城地区的最少,为49.655 0 mg/100g。总体来看,银杏花粉的品质比较优秀,但开发应因地而异,结合营养元素含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具有不同抗火能力的亚热带树种来研究树叶和树枝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燃烧性的关系,分别测定木荷、茶树、油茶、苦槠、女贞、石楠、日本珊瑚树、枇杷、杉木和马尾松等10个树种叶片、叶脉和树枝的组织比,并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样品的阻火性。结果发现,树叶构造对燃烧性有影响,阔叶树种的树叶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传输与蒸散,叶脉中木质部比重越大,越有利于水分的传输;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与火发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茶树、木荷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比值高,抗火能力强。树枝的燃烧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特别是树枝的抗火性与其导管所占比例正相关,木荷、日本珊瑚树的导管比重大,传输水分的能力强,抗火烧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a/w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相似文献   

13.
侧柏人工幼林年生长动态及其与水热关系研究初报薄颖生韩恩贤罗伟祥(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杨陵712100)关键词侧柏,人工幼林,生长动态,水分,热量,回归分析侧柏是黄土高原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1~3]。过去由于对该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及造林学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分析福安市滨海湿地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湿地生态保护的法制不健全,临海工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互花米草、大米草等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湿地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并提出保护利用对策:建立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制定滨海湿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滨海湿地的环境治理、建立滨海湿地监测系统、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苗与各优良种源苗(2年生)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26.8%~46.9%之间,平均为32.8%;各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青山种源杂种苗高生长最快,为49.21cm,小北湖优良种源苗高生长最慢,为22.6cm,青山种源高生长比小北湖种源高生长快117.7%;23个落叶松各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黑龙江青山Q6号家系(58.04cm)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家系(22.6cm)快156.8%.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17.5%~46.9%之间,平均为26.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性质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材长宽比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晚材长宽比径向变异模式相似,即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不断增加,有时亦有起伏;早材从髓心向外以近似直线的形式缓慢增加,晚材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增加,初期增加幅度较大,到一定年龄后趋于水平变化并略有波动;材质性状与树木年轮间的关系以对数方程、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除了晚材壁腔比和早材壁厚外,其它木材性质的重复力均在0.5以上,受中度或中度以上的遗传制约,按照20%的选择率,长宽比和晚材管胞长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
杜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杜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杜松的雄球花3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造孢细胞在3月中旬形成,3月下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开始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来.5月上旬开始散粉,成熟花粉粒为单核花粉粒.散粉后,胚珠内的花粉萌发出一短的花粉管后休眠,第2年4月份开始分裂形成管细胞、不育细胞和2个精子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小孢子囊在小孢子叶基部远轴面和叶腋处都有发生,小孢子叶球为复合小孢子叶球.  相似文献   

18.
雾灵山植物生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雾灵山19个代表性植物群落6、个植被类型及全山植被的生活型和生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物生活型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雾灵山全山植被总生活型是:高位芽植物18.67%,地上芽植物2.84%,地面芽植物39.6%,地下芽植物22.09%,1 a生草本植物16.8%。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和1 a生草本植物接近并列第三,地上芽植物极少。  相似文献   

19.
以长春工业大学林园路校区的庭院绿化树青杆为材料,对开花生物学特性和幼果发育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雄球花在树冠中下部居多,约占总量的60%~70%;雌球花基本着生在树冠中上部,以上部居多。群体花期历时20 d,单株雄球花散粉期为6~7 d,不同植株间的花期时间相差显著,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幼果发育迅速,至3周时平均...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对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所属红松阔叶林进行经营,并对经营前后林分的基本特征与状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由0.85下降到0.80,林分密度由1 186株·hm-2下降到992株·hm-2;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90,仍为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92,较经营前略有上升;直径分布仍为倒"J"型。顶级树种红松的相对显著度明显上升,由经营前的8.26%上升到经营后的9.57%,优势度从经营前的0.230上升到经营后的0.264;珍贵树种黄檗及主要伴生树种的优势度均呈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