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带系统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阻隔网络密度低、阻隔带分布不均、防火树种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同时对林区道路规格、防火林带网络等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林区道路分为3级,生物防火林带分为2级来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后新增林区道路383.67 km,生物防火林带664.93 km,新增后林火阻隔系统总长达2 292.60 km,密度达18.32 m/hm2,与之前9.90 m/hm2的密度相比,得到明显提高,阻隔网络分布更均匀,真正达到提高晋宁县森林防火综合保障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带系统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阻隔网络密度低、阻隔带分布不均、防火树种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同时对林区道路规格、防火林带网络等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林区道路分为3级,生物防火林带分为2级来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后新增林区道路383.67 km,生物防火林带664.93 km,新增后林火阻隔系统总长达2 292.60 km,密度达18.32 m/hm2,与之前9.90 m/hm2的密度相比,得到明显提高,阻隔网络分布更均匀,真正达到提高晋宁县森林防火综合保障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南阳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物防火林带具有阻火、隔火、断火等功能,并能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的能力。论述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介绍南阳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建设及保障,并对生物防火林带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福安市乡办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办林场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一种林业生产管理体制。目前,乡办林场矛盾凸显,经营困难较大。该文根据福安市现有15个乡办林场的经营现状,立足林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情况进行规划,目的是为"十二五"期间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贵州省扎佐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不同环境类型防火林带的拟选树种,从生物防火林带的布局、结构、宽度等角度探讨了防火林带的配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福建省三明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了阻隔森林火灾的蔓延、切断火源,降低火灾造成的亏损,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为研究区域,整体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    方法   通过分析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计算得出阻隔网密度和最小控制面积,然后利用空间分析、水文分析以及面向对象的空间特征提取等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位置,再结合阻隔网现状,优化选取防火树种与阻隔网宽度,最终计算得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密度,对将乐县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综合规划。    结果   最终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密度为19.04 m/hm2,最小控制面积为10 hm2,共需营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3 591.67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1 846.64 km,沟谷防火林带阻隔网384.21 km,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1 360.82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12 m进行计算,沟谷及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9 m,得出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总面积为3 786.49 hm2,通过对比将乐县主要树种的抗火能力,选取以木荷为主,油茶、毛竹等为辅的防火树种 ,既能发挥较好的抗火性能又兼具经济效益。    结论   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重在实效的原则,在总结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营建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最小控制面积、林带的位置、林带的有效宽度、树种的选择等重要参数之后,对将乐县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了优化,不仅达到相关规定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标准,并且建设成本可控,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生物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武汉九峰山,咸宁潜山林场等地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践,研究了湖北省生物防火带建设的模式,研究表明,建立复合防火林带网络,把森林分割切块,形成闭合防火系统,是一种易推广,多效益的防火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8.
生物防火林带通常以高大耐火的乔木为主,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可以为消防人员争取较多的扑救时间。目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的耐火乔木普遍以荷木和红花油茶为主,这种乔木成林后,地面的郁蔽度相对较高,可以保持地面较高的湿润度,有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具体阐述荷木育苗的方法,并介绍荷木生物防火带的造林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择酉华林场盘台营林区营造木荷、茶叶林带,利用生物林带阻隔火源,取得了很好效果。总结了木荷、茶叶林带的造林方法.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林带防火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在山区地层浅薄、管理不便的地方宜栽木荷林带,以防火为主;在山脚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劳力富余地方宜营造茶叶林带,以求林带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防火林带网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林林现有价格体系,建立精确计算防火林带网络最大允许密度的数学模型,并举例说明在人工林防火林带网络密度的可行性评判中的应用,为防火林带网络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防火林带营建及其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系统阐述生物防火林带规划要点,林带造林技术要求及对生物防火林带效益的分析,针对防火林带亟待解决现存问题,提出5点建议:要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的阻隔林火效应,需要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动态跟踪分析,进行必要的投资和管理,确实把防火基础工程扎实做好。  相似文献   

12.
豫南山区栓皮栎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栓皮栎的防火特性及生物防火林带设置原则,并总结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包括造林、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人工辅助管护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漳兴 《现代农业科技》2010,(4):233-233,235
2007年选用海南蒲桃作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进行试验,2009年调查发现,海南蒲桃林分生长旺盛,树木长势表现优秀,树木的落叶量少,生物防火林带下杂灌草较少。  相似文献   

14.
尤溪县林缘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尤溪县林缘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基本情况,以及设置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性、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在防火中的作用,提出营造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的对策措施,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为主线,围绕防火林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林带设置、林带营造与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论述,为生物防火林带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的探讨了闽南地区生物防火林带树种的选择条件、方法及种类,并对其造林技术作了相应分析,为今后闽南林区生物防火林带选择合适的防火树种及有效可行的造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7,(12):90-92
现代林业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国家级的森林防火基金。(2)做好森林火灾预防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火险期管理,严控田间地头林地等野外用火。(3)应用高科技手段做好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工作。(4)改造传统的生土防火路和单一的生物防火林带为新型生物防火林带,包括:(1)复层结构的混交林防火林带;(2)"免修、经济效益高"的生物防火经济林带;(3)"免修、全封闭、经济效益高"的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带。(5)在生物防火经济林带和复层结构的混交林防火林带建设人工引水自动化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防火林带树种较少和闽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的状况,在云霄园岭林场防火林带中开展了海南蒲桃、火力楠、木荷等3种树种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蒲桃与火力楠、木荷相比较,生长速度较快,而且抗台风能力也较强。4a生时海南蒲桃高度比木荷增加了1.6倍,胸径是木荷的3倍;2013年因强台风“天兔”影响,海南蒲桃受风害率为3.6%,而木荷和火力楠受风害率分别达9.6%和10.5%。因此,海南蒲桃在闽南沿海丘陵山地是比较合适的生物防火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生物防火林带的效能、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规划原则,提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以期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森林最可怕的是火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森林防火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是"绿色生态防火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设好生物防火林带,保护森林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生物的种类繁多,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国家加大了生物防火林带的种植力度,进而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树种的选择和优化配合,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了确保生物得到良好生长,国家加大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继而发挥其防火的功能。因此,本文针对生物防火林带的效益及营造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