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木薯种植的发展及未来总产预测与市场需求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我国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基于FAO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木薯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我国未来木薯总产进行预测,研究了我国木薯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木薯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以年均2.13%、2.66%和0.53%的增长率增加,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率的1.5、1.07和0.5倍;我国木薯发展经历了急升→急降→缓升→急降→缓升的过程。至2020年我国木薯总产将达到550.3万t左右,比2012年增长20.3%。2012年我国木薯总产仅有实际需求量的40%,到2015年不足预测需求量的1/3,国内木薯的市场价格易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提出了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消费国和进口国,木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酒精、造纸等领域,消费需求较大。自2019年12月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木薯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木薯产品流通受阻使食用产业遭受较大损失,边贸口岸关闭使大量木薯无法正常通关。为应对疫情后期我国木薯供给不足和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应加大物流疏通力度,加强国际友好协商,保障进口木薯产品有序通关;同时,还应扎实推进春耕春播,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3.
正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木薯和甘薯)之一,作为生产淀粉和酒精等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热区广泛种植。2019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达438.75万亩,干片产量251.2万t。广西是我国木薯主产区,种植面积和干片产量约占全国的2/3,分别为273.45万亩、168.3万t。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增加,木薯产量得以大幅度提升,但成本负担和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推动木薯绿色高效生产,笔者在广西试验基地多年开展木薯  相似文献   

4.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推进我国木薯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热带作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为657万亩,鲜薯总产量700多万吨,总产值近30亿元。 一、发展我国木薯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种植区域高度集中。全国木薯生产量的90%集中在广东和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的优势布局:二是种植技术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5.
阐述和分析了目前我国木薯种植概况和木薯主要废弃物木薯杆、木薯叶、木薯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其中,木薯杆已开始用于粉碎还田、培肥地力,也可气化发酵成沼气等;木薯叶可用于制作饲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等;木薯皮和木薯渣主要用于制作饲料,肥料和燃料等.木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正朝着资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我国木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存在的不足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剩余法将木薯生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分离,对中国48年来木薯生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中国木薯产量及木薯产量短期波动系数。结果表明:我国木薯生产波动幅度较大,整体上属于短期波动和古典波动,生产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在木薯品种引进、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一些高产优质木薯品种的推广现状与木薯产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较分析了我国主要的木薯栽培种在多地区栽培条件下的单产、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氢氰酸含量及抗逆性等状况,并就木薯栽培品种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木薯的杂交育种工作,从数千个杂交组合和数万个单株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系。经过无性系统评选,育成了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并通过边区试、边审定品种、边增殖扩繁、边生产试种和示范推广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高产优质的系列木薯新品种,改善了我国木薯品种单一退化的状况。2004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了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 7号。2002年,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华南6号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1997年,木暑新品种华南8002和华南8013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华南124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将上述木薯系列新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木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其深加工开发前景广阔,包括木薯种植业、淀粉和酒精加工业及深加工业.引进和选育木薯新品种、科学种植、引进外资加大综合利用力度,是木薯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我国木薯的生产现状,特别分析了广西发展木薯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政府重视等有利条件,指出了木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木薯新品种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木薯的杂交育种工作,从数千个杂交组合和数万个单株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系。经过无性系统评选,育成了华南5号等木薯新品种,并通过边区试、边审定品种、边增殖扩繁、边生产试种和示范推广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高产优质的系列木薯新品种,改善了我国木薯品种单一退化的状况。其中,2004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7号”。2002年,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南6号”获海南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从中国木薯的生产、加工两个方面介绍了当前中国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的4种模式,最后对中国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用SRAP标记研究木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1对SRAP引物对80份木薯种质,包括本所从南美、泰国和非洲引进的76份木薯种质,以及华南系列的4个木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20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1个,平均多态性水平为97.1%,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1个,平均为6.7个,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250~1 750 bp之间。根据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635为阈值,将80个木薯品系分为4类群,分别包含38,6,33和3个品系。群体的基因杂合度为0.3 20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 766;群体内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762,遗传分化系数为0.2181,基因流系数为1.7 921。实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国外资源丰富了我国木薯种质库,拓宽了中国木薯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验探索了木薯辐射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和变异特点,为木薯育种提供技术方法.以‘新选048’和‘华南205’2个木薯品种的成熟种茎为材料,用0~90Gy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线(剂量率为1 Gy/min)进行辐照处理,分析其辐射后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90 Gy辐射剂量内,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木薯种茎腋芽的伸长和叶片发生,但促进多腋芽的萌发,同时辐射剂量的增加提高了变异芽数和致死率;用∞Co-γ射线诱变木薯成熟种茎有明显效果,其适宜诱变剂量为90 Gy,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批突变嵌合体植株和1株田间表现纯合的变异株,∞Co-γ线辐射诱变成熟种茎为木薯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安壕 《古今农业》2021,(1):53-65,52
木薯原产美洲,于清道光年间传入中国,并在广东各地逐渐推广传种,民国时有过一场大规模的推广运动.本文全面梳理木薯在晚清、民国广东的引种推广过程,包括探讨木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地点,阐述木薯在广东从早期平稳渐进,到抗战时期快速发展的推广过程.最后,分析探讨木薯在广东成功推广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启示与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形势及广西木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后认为,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良好发展潜力,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我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28对微卫星标记(SSR)对我国现存89个木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93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8个,平均多态性水平为94.6%。运用Gensury软件统计了总群体的遗传杂合度(HI)、群体内的平均基因多样性(Hs)、群体间的基因漂变频率(Dst)和遗传分化系数(Gst=Dst/Ht),结果表明,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居中,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较小,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漂流;进一步用NTSYS—pc计算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获得UPGMA聚类图,表明品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30-0.952,以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8为阈值,所有品系分为4类(A,B,C和D组)。其中A组最大,有72个品系,包括3个亚组:Al为国内收集的农家品系,A2品系均来自哥伦比亚,A3为一个独立品系。说明木薯引入中国已经发生了一些遗传分化。进一步分析表明,分组后每组内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0~0.30之间,其组内的遗传多样性贫乏。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主导下的我国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林  田亮  王健  郭娟  段永超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65-167,179
发展非粮燃料乙醇是我国应对能源危机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政府在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主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并通过制度供给、调整能源结构和利益格局,引导和推动其产业的发展。通过运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以农户、企业、产业发展办公室、加油站和消费者作为对象,以全国木薯第一大县武鸣作为调研地,以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提出政府主导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以华南205号(SC205)、华南8号(SC8)、华南9号(SC9)以及野生木薯4个品种为材料,用劈接方法对其进行交互嫁接,探讨影响木薯嫁接成活的因素.结果表明,形成层能力的强弱以及愈伤组织的形成、材料的成熟度及嫁接时期可影响木薯的嫁接;温度和湿度在木薯嫁接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木薯有适应性强和生物产量高等优点,是新兴的热带作物产业,自中国加入WTO和东盟“10 3”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调研,近5年,世界木薯的收获面积、单产、总产和进出口贸易均增长较快,由于中国木薯产品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迅速成为木薯干片和淀粉的最大进口国。此外,中国化石能源紧缺,发展替代能源势在必行。目前,用木薯加工淀粉和能源酒精,其品质和经济效益优过玉米和甘蔗等原料,较好促进华南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存在木薯的科研推广基础差,良种良法面积少,加工原料缺口过半,深加工和治污技术滞后等困境。因此,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就是加强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强化木薯的选育种、高产生理生化、深加工和治污等研究,及大力扩种和普及良种良法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用木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回顾了我国食用木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食用木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增强科技支撑力、促进食用木薯的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回报率等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食用木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