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牡丹江周边地区雉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2007年7月-2009年11月对牡丹江周边的雉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雉类4种,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为优势种,占全部雉类总数量的46.2%.平均密度为1.8 R/km2,鹌鹑(Coturnix coturnix)为稀少,仅占9.231%.调查发现雉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夏季在草原和草甸低矮灌木为主的环境中雉类数量较大,秋冬季生境主要与食物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皖南的白颈长尾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是一种珍稀的雉类。体形似雉,尾羽甚长,羽衣华丽,颈项具一白色羽圈,故称白颈长尾雉,为我国特产雉类,已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此鸟数量稀少,分布范围较狭小,由于长期盲目猎捕,  相似文献   

3.
梁伟  张正旺 《中国鸟类》2011,2(2):111-116
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为我国的特有鸟类,同时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孔雀雉,仅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山地雨林中.最近海南孔雀雉从灰孔雀雉(P.bicalcaratum)的亚种中被提升为种,同时被IUCN列为“濒危”等级,是目前我国最濒危的雉类物种之一.本文提供了关于海南孔雀雉的分布、生境、...  相似文献   

4.
雉类生存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进步  李新 《中国家禽》2005,27(18):53-56
雉类隶属于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世界雉类共16属51种。大多数雉类体型较大、羽色艳丽,野生雉类是人类早期主要的狩猎对象,同时也是现代家禽的祖先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雉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森林类型、质量和保护状况的有效指标。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14950万平方公里)的6.4%,但拥有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却占世界这类动物种类总数的10%以上。其中有野生鸟类1186种,兽类450种,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淡水鱼类近800种,海洋鱼类约1500种。全世界15种鹤类中我国分布有9种,雁鸭类148种中我国分布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中我国分布有56种,食肉类257种中我国分布有54种,全世界在科学实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灵长类动物约190种,我国分布有16种。我国的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还有不少闻名世界的特产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台湾猴,白唇鹿、黑麂、华南虎、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绿尾虹雉、扬子  相似文献   

7.
梁伟 《野生动物》1996,(5):9-13
本文对雷公山地区的25个村寨、69位猎人自1989~1993年4年来的雉类猎捕状况作了调查统计,面积473km2。结果表明:4年来雉类猎捕方法有8种,猎捕量计732只,年平均183只,平均狩猎强度为3.95只/(人·a),均逐年下降,这对该地区雉类资源的现状和今后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袁力 《野生动物》1996,(4):35-38
世界濒危雉类现状N.J.Collar,M.J.CrosbyandA.J.Stattersfield雉类为典型的陆禽,多为留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主要的经济鸟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栖息地森林采伐及过渡捕猎,它们的分布范围及数量均发生了极大变化,数量急剧...  相似文献   

9.
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腹锦鸡(Chinese Copper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分类学上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雉族(Phasianini),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色彩艳丽的雉鸡,俗称铜鸡,观赏性强,为我国特有雉类,无亚种分化。在广东无自然分布;常栖于有林山坡的低矮树丛及次生林地、茂密灌丛及竹丛;平时以小群活动为主,通常以1雄(♂)2雌(♀)在一起;以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雉类。在由我国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组织的“中国珍稀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黄腹角雉是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为推动我国濒危雉类的研究工作,现将我省发现黄腹角雉及其调查情况报道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据《中国鸟类分布名录》(郑作新1976年)及其他文献记载,黄腹角雉仅见于福建、广东、湖南、广西等省区的少数地区。江西省自1981年起,多次在井冈山得到黄腹角雉实体。1982年捕三只活体  相似文献   

11.
李宁  周伟  李伟  张庆  王学荣 《中国鸟类》2010,1(2):132-140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中国云南的大中山呈同域分布.我们于2004年2月至4月在研究区调查这两种雉类的夜栖特征,并采用多重统计、生境套娃和栖息地分类树等方法分析它们对夜栖地的选择倾向.栖息地分类树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从宏生境到微生境它们的栖树有着多项分离.两种雉类对至关重要的夜栖生态因子的需求和选择基本相同,这使它们能生活在相同的宏生境中.而空间要素,如栖树和地形特征的分离又避免了黑颈长尾雉和白鹇之间的竞争.就安全需求策略而言,黑颈长尾雉采用了"栖境隐蔽-易于逃逸型"的基本方法;而白鹇夜栖采用了"栖境隐蔽型"的方法.对于保温策略来说,黑颈长尾雉主要选择"适合植被环境-地形辅助型"方式,而白鹇选择了独特的"适合植被环境型"方式.  相似文献   

12.
雉鸡(Phasianus col hicus)属鸡形目、雉科、雉属。通称环颈雉鸡或野鸡(以下称雉鸡)。我国分布有十九个亚种,而我省分布种为东北亚种(P.C.Fallasi)。欧美各国及日本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引种驯化雉鸡并获得成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普遍建有不同类型的雉鸡狩猎场,年繁殖量达几十万乃至数百万之多。我们自1980年底开始研究雉鸡人工繁殖技术,到1983年末共驯养1368只。推广种卵50枚、种雏100只,种雉216只,实验用雉97只,释放132只。在研究饲养管理、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的同时,对于疾病防治和笼养繁殖习性进行了探索与观察。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3.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lhuysii) 又名贝母鸡,是大型雉类,身体肥硕,体重约为2公斤,体长可达76厘米;羽衣美丽,雄鸟头顶有发达的羽冠,一直下披至颈项。前颈为青铜色,后颈为红铜色,肩及背为紫铜色,有绿蓝色金属光泽,下背与腰有一大白班,尾蓝绿,下体黑色,是颇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绿尾虹雉是我国特产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仅分布于青海省东南部,四川省宝兴、康定、汝川、平武等地及甘肃省南部。产区狭窄,数量稀  相似文献   

14.
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鹇是珍稀雉类,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全球共有1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我国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5.
17周龄白鹇体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鹇属,别名银雉、白雉,是中外驰名的观赏鸟,也是我国特产雉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等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主要栖息于海拔600~900 m暖温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灌木丛、竹林及针阔混交林中.特别喜栖息于有树林的山地,多在竹林、草丛间活动,喜集小群活动[]1].  相似文献   

16.
雪鸡(Tetraogallus;snow cocks)为鸡形目、雉科、雪鸡属鸟类的通称。外貌很像鹌鹑,但个体大得多,是鹑类中最大的,共5种。雪鸡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鸡类,一般分布在3000~6000米,直至雪线以上,夏季可到达海拔8000米的山地,终年留居山顶,冬季向林带上限或山谷游荡,利用有蹄类的脚印寻觅食物,在中国西部高山地带常见。中国有两种:淡腹雪鸡和暗腹雪鸡。  相似文献   

17.
在湘西南的绥宁、城步、新宁的莽莽林海中,隐藏着很多珍奇的动物其中一种名叫白鹇的雉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白鹇,别名“银雉”,“白雉”,当地群众俗称“岩鸡”、“银鸡”。是雉科中一种大型雉类,肥胖的可达七、八斤。它的体长一般可达一米二三,头上的长冠与下体羽毛呈兰黑色,似电镀了一样发出夺目的光泽,上体与两翼缀以银色羽毛,从头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珍稀雉类的分布生境和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拥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和二类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等珍稀雉类。有关这些珍稀雉类的生态学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Anon,1976;Delacour,J,1977;Allen  相似文献   

19.
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和西北等地。雌雉体型较小,成鸡体重1.5千克左右,全身砂褐色或灰色,形似未成年的家鸡。成年雄雉体重2千克左右,羽毛华丽,长有漂亮的头冠和长长的尾羽,颈下有白色环纹。雉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野生雉类的孵化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技术要点,通过对技术措施的分析改进,尤其是在种卵的质量控制、孵化的前期准备、孵化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人工助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探讨出适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和动物园工作特点的野生雉类的孵化操作技术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