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虽经常遇到的保持系抽穗过晚而产生的花期不遇及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对杂交小麦“901”保持系用“九二0”喷施处理,试验表明,适量喷施“九二0”使保持系株高增加,抽穗期提前,从而使不育系结实率增加。喷施量有效范围为15-90g/hm^2,其中以喷施15g/hm^2效果最佳,喷施量太大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在海南三亚和广东乐昌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探讨培矮64S制种“九二0”的最佳用量和喷施方法。结果表明:用量在300~450 g/hm 2 之间较为合理;喷施方法以分3 次喷施效果为佳。综合试验整体结果是:“九二0”用量360 g/hm 2,分3 次喷施,第1 次在抽穗5% ~8% 时喷90 g/hm 2,接着第2 天喷180 g/hm 2,第3天喷90 g/hm 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九二0”在我区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生产中广泛使用,它对解除不育系包颈、调节穗层、促进花期花时相遇、提高异交结实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高单产、节约用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且随着“九二0”用量的逐年增大,制繁种产量也相应提高。但为追求单产,近年已出现“九二0”用量过大倾向,亩用量普遍已由原来的1~3g增大到目前的8~12g。高者竟达15g以上.“九二0”的高剂量使用已带来一些不良后果:(1)种子的商品品质、贮藏品质普遍下降;(2)“九二0”货源短缺、价格昂贵、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九二0”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的结果分析表明:(1)在不同时期施用不量的“九二0”,均能K19A的株高、包颈长和节间长等发生规律性变化。当株高在124cm,包颈长在1cm左右,K19A异交结实率最高。(2)在用量为108g/hm^2时,“九二0”的最佳喷施期在抽穗率22%-26%之间。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用300ml/hm^2“绿灵宝”复合植物营养液对水150kg拌种,能促进大麦的生长发育,冬痛总苗数、成穗数、千粒重等有明显提高,成熟期提早3-5d。用1500ml/hm^2“绿灵宝”对水750kg,分别在大麦孕穗期、灌浆初期叶面喷施,能促进籽粒灌浆充实,大麦的穗实粒增加0.3 ̄0.6个,千粒重增另0.3 ̄0.8g。用“绿灵宝”既拌各地面喷的效果最好,大麦单产4331.0k/hm^2,比喷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制种喷2次花调灵比喷1次花调灵加1次“九二0”和喷3次“九二0”,分别增产14.24%和20.51%,花调灵的增产途径主要是减少不育系包颈率,增加午前花率、降低闭颖率、提高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激素在杂交粳稻制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九二0”、花信灵在杂交粳稻辽优3225 制种中的应用技术。按喷施方法和剂量不同,共设9 个处理。结果表明:(1)父本喷施“九二0”,虽然能改善不育系的受粉态势,但同时降低父本颖花利用率,利弊兼备。(2)在母本抽穗5% ,40% 时,喷“九二0”、花信灵,混喷和单喷都明显增产,混喷效果较好。(3)开颖柱头外露率和单颖开放时间是影响制种异交结实率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睿  李素绵 《麦类作物》1999,19(2):45-48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覆膜后,各主要生育时期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生育期持续天数较露地小麦缩短4 ̄24d,成穗数增加62.70 ̄98.25万/hm^2,穗粒数增加2.1 ̄4.1粒,千粒重降低2.0 ̄3.1g,增产248.4 ̄1913.4kg/hm^2,增产幅度为4.1% ̄40.8%。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地膜小麦超常增产的主要原因,粒重的高低是决定地膜小麦增产潜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生物磷肥与无机化肥混施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磷肥与无机化肥混施对甜菜植株生长发育具有良好效果,单株地上鲜重增加103.6g ̄131.2g,使甜菜块根增产7.1% ̄13.1%,提高含糖0.4 ̄1.0度,增加产糖量13% ̄22%。一般生物磷肥与无机化肥混施量以生物磷肥22.5 ̄30kg加尿素90kg加二铵150kg/hm^2为最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0.
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决小麦矮秆不育系的繁殖问题,使半矮秆杂种小麦尽快投入生产应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从德国引入的Rht12矮秆系与江苏省小麦推广品种杂交和回交,育成了适合江苏省南部种植的Rht12矮秆系及其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同一品种转育的Rht12矮秆系,其株高变动于50~90cm之间;不同株高的Rht12矮秆系可以配制出不同株高的杂种F1。在拔节期至穗期喷施50~100mg/kg的赤霉酸溶液,可以使Rht12矮秆系的株高显著增加。在不育系种子繁殖区内,喷施50mg/kg的赤霉酸溶液,保持系株高由65cm增加到90cm,不育系植株的异交结实率由对照的20.2%增加到60.4%,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不育系种子产量。株高的差异也能在收获时防止保持系种子混入不育系中,从而可以确保不育系种子的纯度。本文还讨论了如何解决Rht12矮秆系所存在的晚熟性和早枯等不良性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育系穗下节节间的伸长与“九二0”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育系穗下节节间短是造成包颈的主要原因,穗下节节间伸长期为幼穗分化Ⅵ~Ⅷ期,此时喷施“九二0”效果最好,“九二0”的喷施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育系惠下节节间的伸长与“九二0”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旺林 《杂交水稻》1999,14(4):20-21
水稻不育系穗下节节间短是造包颈的主要原因,穗下节节间伸长期为幼穗分化Ⅵ-Ⅷ期,此时喷施“九二0”效果最好,“九二0”的喷施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3.
“九二0”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中,对提高异交结实率起着核心作用。但随着制种面积扩大和亩用量逐年增加,“九二0”供求矛盾突出,几年来一直货源紧张、价格猛涨,为了节省和充分发挥“九二0”功能,全国不少科研单位已研制出了“九二0”增效剂。为此,我地按省种子公司意图,在东山头珍汕97A繁殖基地作了应用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九二0”。作对照和配用在各增效剂中的“九二0”,均系上海溶剂厂生产。(2)浙农大增效剂。系浙江农业大学和衢县种子公司联合研制,为’型浓缩水溶性乳剂,每瓶装35ml(简称…  相似文献   

14.
“九二0”增效剂1989年在我市繁殖、制种上已大面积应用。为了解“九二0”增效剂的效益及最佳配方,我们在汕优63制种中进行了“九二0”增效剂效益试验、“九二0”增效剂最佳合理配方试验。现将基本能代表我市地理区域南、中、北位置的三台、梓潼和绵阳。点试验结果汇总如下。1试验设计1.1试验处理1.1.1“九二0”增效剂效益试验。试验设亩用“九二0”7.4g,9.0g,10.5g,每克“九二0”加Ⅱ型增效剂(浙江农大生产)15ml(以下简称7.5,9.0,10.5g处理),15g“九二0”作对照共4个处…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粳稻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的选择,建立父母本双强群体结构,促进盛花期及花时相遇,喷施“九二0”,提高异交结实率,以及防止自交混杂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7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杂交中籼协优57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推广速度快,效果显著,已通过安徽,陕西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其单产10.5t/h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25万 ̄285万/hm^2,每穗总粒数170 ̄180粒,结实率83% ̄85%,千粒重27g,据此提出了培育适龄壮秧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钾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表明,在土壤含钾量中等偏下或很低的情况下,钾对小麦花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钾肥基施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且对后茬花生产生较大的后效作用。花生要高产,必须充分发挥“钾二效”的增产作用。小麦花生产量在双16.75~7.5t/hm2范围内,全年适宜施钾量为255一300kg/hm2,麦油分配比为1:0,2~0.3。  相似文献   

18.
四川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利用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多年来,采用“两系法”配制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先后选育出“洞A”、“751A”、“473A”、“MA”核不育系,与此同时,研究建立了与核不育相适应的良繁体系及种子生产体系。先后筛选培育出了川杂1、2、3、4、6号,内杂1号、杂交早熟系列杂交种,平均增产皮棉176.55kg/hm2,累计推广面积50万公顷。近年来,又从“洞A”系中,培育成功一种核不育完全保持系即MB系,利用MB系同核不育系(mc1mc1)杂交生产一种新的不育系即MA系(mc1mc1),其后代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5%~100%。采用“二级法”实现了核不育“三系”配套。标志着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应用于生产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有力地推动四川杂交棉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单穗结实率的高低,将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群体内的穗子分为3类,A类穗结实率〈10.0%,B类穗结实率〉10.1%,但〈30.0%,C类穗结实率〉30.1%,A类穗比例大小与群体平均结实率及春繁产量高低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类穗比例大小与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泸州,将1103S温度敏感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是提高C类穗比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30g/hm^2GA3。  相似文献   

20.
特优63     
特优63(龙特浦A/明恢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籼稻组合。其不育系龙特浦A(简称特A)是用龙特浦杂交V41A转育而成。1特A主要特性(1)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115.9~120粒,千粒重27~28g,穗平比珍汕97A增加37~45粒和2~3g。(2)抗寒性强,包颈短,在不喷“九二0”情况下,特A包颈穗为1/5~1/4,而珍汕97A的包颈穗为1/3~1/2。(3)柱头外露率高达63%,其中双外露率占12%,为提高制种异交率创造了有利条件。(4)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株高10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