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四川白肋烟“达白1号”为材料, 对不同海拔高度(700 m和1 200 m)烟株生长期间矿质元素和烟碱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烟株打顶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片含N量逐渐增加, 打顶后显著下降;P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比较稳定;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打顶后显著降低。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Ca〉Mg〉Mn〉Fe〉Zn〉B〉Cu, 其中Ca、Mg、Mn、Zn含量随生育进程一般表现先增高再下降趋势, Fe和Cu含量表现持续下降, B含量比较稳定。高海拔烟叶N、Ca、Mg含量低于低海拔, P、K、Fe、Mn含量高于低海拔, 其他元素无明显趋势。各海拔烟株Ca、Mg、B含量偏低, 微量元素Cu、Fe丰富。低海拔烟株烟碱含量高于高海拔且每烟株上部叶烟碱含量高于中部叶, 打顶后各部位烟碱含量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烤烟叶片中N、P、K、Ca、Mg、B、Cu、Fe、Mn、Zn 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干物质积累间的相关性,于2015~2016年连续2年以南阳市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材,设置3种不同的施肥方式(T1:沟灌常规施肥,T2:水肥一体化,T3:水肥一体化+黄腐酸钾)在田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烟叶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高低表现为NCaKPMgMnFeZnBCu;水肥一体化处理矿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下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Ca、Mn、Z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0~80 d达到峰值;K、Cu、Fe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逐渐下降趋势,Mg元素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B、P含量在生育期内变化差异不明显;叶片内N、P、K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这3种元素彼此间存在增效作用;Fe与N、Ca、Mg、Mn 4种元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Fe与这4种元素间均存在拮抗作用。元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N、P、K在40~70 d内均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与常规处理相比,水肥一体化能提高烟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促进后期落黄成熟,提高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生育过程中矿质元素和烟碱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白肋烟"达白1号"为材料, 对不同海拔高度(700 m和1 200 m)烟株生长期间矿质元素和烟碱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烟株打顶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片含N量逐渐增加, 打顶后显著下降;P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比较稳定;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打顶后显著降低.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Ca>Mg>Mn>Fe>Zn>B>Cu, 其中Ca、Mg、Mn、Zn含量随生育进程一般表现先增高再下降趋势, Fe和Cu含量表现持续下降, B含量比较稳定.高海拔烟叶N、Ca、Mg含量低于低海拔, P、K、Fe、Mn含量高于低海拔, 其他元素无明显趋势.各海拔烟株Ca、Mg、B含量偏低, 微量元素Cu、Fe丰富.低海拔烟株烟碱含量高于高海拔且每烟株上部叶烟碱含量高于中部叶, 打顶后各部位烟碱含量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
李营养累积、分布及叶片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鑫  张丽娟  刘威生  杨建民  马峙英 《土壤》2007,39(6):982-986
基于保障生态和果品安全以及合理实施果园养分管理的前提,对大石早生李树体各部位营养元素积累、分布以及各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营养元素在各个器官的相对含量,除K、Zn在果实中含量最高外,N、P、Ca、Mg均以叶片中含量为最高,以叶片做营养诊断是适宜的.②大石早生李树体营养元素N、P、K、Ca、Mg、Fe、Zn的元素比值为10.00:1.26:6.42:12.57:2.46:1.87:0.14.⑧100 kg鲜果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N 772.47g,P74.25 g,K 730.33g,Ca874.16 g,Mg 169.82 g,Fe 66.05 g,Zn 7.53 g,N:P:K的比例为1.00:0.10:0.95.④N、P、K、Ca、Mg、Fe、Zn、Mn、Cu的含量随物侯期呈规律性变化.生长季初期,N、P、K、Zn、Cu的含量迅速下降,Fe、Mn、Ca、Mg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中期这9种元素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后期Fe,Cu.N、P、K的含量呈下降趋势,Mn、Zn、Ca,Mg依然上升.本结果既丰富了国内李营养理论,同时又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及建立绿色优质果品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薄壳山核桃细根、结果枝叶片、雄花序和果实各部分不同发育阶段Fe、Mn、Cu、Zn元素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以12年生薄壳山核桃马汉为试材,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以及核桃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和元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移动性。开花授粉期间,土壤与细根Mn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Mn含量下降23.17%,雌花序Mn含量上升12.98%;叶片Cu、Zn含量下降,雄花序Cu、Zn含量上升。果实成熟期间,果壳Fe、Mn、Zn含量普遍高于种仁和外果皮,果壳Mn、Cu含量分别下降30.19%和53.29%,外果皮Mn、Cu含量分别上升10.40%和79.24%,种仁Mn、Cu含量分别上升28.28%和59.71%;果壳和外果皮Zn含量分别下降42.39%和60.78%,种仁Zn含量上升43.71%。不同器官间微量元素相关性不同,叶片Zn与雄花序Mn呈极显著正相关。种仁Zn含量与叶片Mn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Fe达到显著相关。叶片营养诊断的适宜时期为6月下旬至9月下旬。栽培上建议施好2次关键肥,分别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本研究结果为薄壳山核桃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山地梨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Lizao)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山地滴灌下施用氮磷钾对矮化密植梨枣叶片8种营养元素(N、P、K、Ca、Mg、Fe、Mn、Zn)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施肥对梨枣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梨枣叶片养分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开花坐果期(5月上旬至7月上旬),叶片N、P、K含量处较高水平,Mg、Fe、Mn、Zn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果实膨大期(7月中下旬到8月下旬),叶片N、P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含量,K快速下降,而Fe、Mn、Zn含量上升。果实成熟期(9月初到10月初),叶片N、P、K含量下降,Mg、Fe、Mn、Zn则是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叶片N、P、K、Mn含量之间呈正相关,Ca、Mg、Fe、Zn含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叶片N、P、K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N、P、K与Ca、Mg、Fe、Z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施氮肥可促进前期枣树新枝生长和枣果膨大;施磷肥可提高产量,达到33210 kg/hm2;施钾肥可明显提高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对库尔勒香梨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对20年树龄库尔勒香梨设置不同氮、磷、钾的施肥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梨中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元素Ca、Mg、Fe、Na的含量相对较高,Zn、Cu、Mn的含量相对较低。与不施肥的处理相比,施肥能明显提高香梨Ca、Mg、Fe、Zn、Cu、Mn、Na的含量。香梨中Ca含量的施肥效应P>N>K,Mg、Fe、Zn、Cu含量的施肥效应N>K>P,Mn含量的施肥效应K>N>P,Na含量的施肥效应N>P>K。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10~2011年连续2年以济源市4个早实核桃品种香玲、鲁光、中林1号、薄丰为试材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采样时期叶片中N、 P、 K、 Ca、 Mg、 Fe、 Cu、 Mn、 Zn 9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实核桃叶片中9种元素的含量在年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含量高低依次为 Ca>N>Mg>P>K,Fe>Mn>Zn>Cu。不同品种各元素的含量变幅最大为127.69~169.53 mg/kg(Mn),最小为2.1~92.26 g/kg(K)。不同早实核桃品种叶片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变化趋势表现为N、 P、 K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最高含量为展叶期(4月20日)分别为36.79、 5.54、 2.93 g/kg,最低在落叶前期(9月28日),分别为17.45、 2.66、 1.86 g/kg;Ca、 Mg、 Fe、 Mn 4元素含量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Cu、Zn含量的变化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总的来看, 5~7月份,即新梢速长期(5月20日)至硬核期(7月20日)是核桃树养分稳定的时期, 叶片中N、 P、 K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N、 P与Ca、 Mg、 Mn、 Cu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认为N、 P、 K之间存在增效作用,Ca、 Mg、 Mn、 Cu 对N、 P 和 K 均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元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N、 P、 K在新梢速长期均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 0.843和0.895。因此, 利用叶片进行营养诊断最佳,采样时间以新梢速长期(5月20日前后)为宜。  相似文献   

9.
新疆自治区南部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区。以该区红富士苹果为对象,设置不同水氮处理,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果实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施肥、灌溉水平对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适中条件下增施氮肥量可以提高苹果果实中Ca,Mg,Zn的含量;适度的灌水量和氮肥供应能维持Fe元素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灌水量和氮肥供应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苹果果实中矿质Fe的积累。Cu和Mn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20 a树龄库尔勒香梨设置不同有机物料(生物黑炭、羊粪)的施肥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梨中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Ca,Mg,Fe,Na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Zn,Cu,Mn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施用有机物料能明显提高香梨Ca,Mg,Fe,Zn,Cu,Mn,Na元素的含量,且随着有机物料施入量的增加,其提高效果越明显,施肥效应表现为:羊粪>生物黑炭.  相似文献   

11.
对比研究冬枣果实发育期内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片矿质元素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可为制定冬枣不同类型叶片的营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以沾化冬枣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沾化冬枣不同果实发育阶段(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硬核期、完熟期)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Na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自始花期至完熟期叶片N、P含量呈下降趋势,K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而Ca及Mg含量则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片Na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小,只有在完熟期呈现突然增高现象。在上述各生长发育阶段内,结果枝叶K含量多大于营养枝叶,而N、P、Ca、Mg、Na含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表明,在盛花期至末花期内,两种类型叶片Ca、Mg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N含量只有在盛花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两种类型叶片K和Na含量在各果实发育阶段内均无显著差异。叶片元素含量比值分析表明,冬枣叶片N/P在盛花期至完熟期逐渐增高,其值均大于16,可知该阶段冬枣叶片生长主要受P元素限制;K/Na、Ca/Na、Mg/Na在果实发育期内的变化规律与K、Ca、Mg元素变化规律基本类似,在完熟期这3个比值均较前期明显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枣叶片中N/P主要由P含量决定,Ca/Na、Mg/Na分别由Ca与Na、Mg与Na共同决定,而在营养枝叶中K/Na主要由Na含量决定。综上,盛花期至末花期(6—7月)是冬枣矿质元素相对稳定时期,可作为冬枣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营养诊断的适宜时期,同时冬枣结果枝叶该时期可适当施加适量Ca、Mg肥料,从而保证冬枣的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钙、 硼对常山胡柚叶片养分、 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对探明植物体中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 调控养分代谢、 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常山胡柚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连续4年施用钙肥和硼肥,研究钙、 硼对常山胡柚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13年生枳砧常山胡柚为试验材料,设4个处理,1)CK(对照); 2)Ca(每株0.5 kg生石灰粉); 3)B(每株25 g 硼砂); 4)Ca+B(每株0.5 kg生石灰粉+ 25 g 硼砂)。于试验的第4年采集常山胡柚不同生长期当年生春梢叶片及成熟期果实样品,并对常山胡柚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常山胡柚叶片各矿质养分在果实逐渐成熟过程中总体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叶片氮(N)、 钾(K)、 镁(Mg)和锌(Zn)在果实坐果期达到最大值,磷(P)在果实膨大前中期(8月份)到达最大值,钙(Ca)、 硼(B)、 铁(Fe)、 锰(Mn)和铜(Cu)在果实膨大后期(9月份)出现最高值。钙、 硼肥施用均可提高常山胡柚果实各发育时期叶片Ca、 B、 N、 K、 Fe、 Mn和Cu含量,但明显抑制叶片Zn的吸收,其中钙、 硼配施对成熟叶片(8~9月份)Ca含量存在显著正交互效应,但对提高叶片B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施钙、 硼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常山胡柚2年平均产量,增产率达到1.8%~21.4%,其中各处理增产率顺序为Ca+B>B≥Ca,且单施硼可显著提高2年累积产量,钙硼配施对单年产量、 2年平均产量均存在显著正交互效应。钙、 硼肥单施对果实品质无显著性影响,但钙硼配施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提高固酸比。【结论】常山胡柚坐果期(4月份)为叶片N、 P、 K、 Mg和Zn吸收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8~9月份)为叶片Ca、 B、 Fe、 Mn和Cu吸收的重要时期。钙、 硼配施既可明显提高常山胡柚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P和Zn除外),又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钾施用水平对番茄营养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桶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氮钾水平对番茄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中施氮量和施钾量的增多,番茄叶片和果实中含氮量、含钾量越高。说明氮、钾两种元素可互相促进彼此的吸收,但是,超过一定范围,会降低果实中氮素和钾素的比例。不同氮钾处理对植株磷素的吸收影响不大。土壤中增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番茄植株对钙素和镁素的吸收,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高低对叶片中钙的吸收影响不大,土壤中适当氮水平可促进番茄叶片和果实中镁素的吸收和积累,施氮量过高则降低了果实中钙素、镁素的积累。随着土壤中氮肥和钾肥施入量的增多,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呈升高趋势,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中等钾素处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钾氮配比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其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广东省惠州市荔枝主产区,于2009 2012年连续3年研究不同钾氮养分比例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耐贮性的关系,以期为荔枝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与耐贮增值的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1995年嫁接苗种植的国内主栽品种妃子笑为试材,设钾氮不同施用比例(K2O/N分别为0.6、0.8、1.0、1.2和1.4)5个处理,分别用K0.6N、K0.8N、K1.0N、K1.2N、K1.4N表示。在荔枝收获期测定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室温(25±1°C)自然贮藏试验,每2d采样测定相关贮藏指标。【结果】1)随着K2O/N比的提高,荔枝外果皮钾(K)、硼(B)含量呈下降趋势,内果皮K含量呈先下降后增加,果肉K、内外果皮和果肉钙(Ca)、内果皮B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果核Ca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随着K2O/N比的提高,内外果皮K/Ca、Mg/Ca、(Mg+K)/Ca、K/B比均呈先下降后增加,外果皮Ca/B比呈增加的趋势。3)内果皮K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果皮Ca、内果皮B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正相关,外果皮Ca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负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内、外果皮Ca含量则与两种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4)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比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皮细胞膜透性、PPO和POD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Ca/B比则完全相反。【结论】荔枝生产中合理调控钾、氮养分施用比例(K2O/N),不仅可以提高内、外果皮的Ca/B比值,还有利于降低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的比值,对提高果实耐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条件和施肥方法下,K2O/N的施用比例以1.2∶1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良耐贮性能适宜的养分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不同时期叶片营养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推动渭北旱塬苹果合理施肥,通过测定红富士苹果不同时期叶片养分含量,并运用Beaufils、Jones和Elwali&Gascho提出的3种DRIS指数计算法对红富士苹果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从6月到8月红富士苹果叶片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存在差异,高产果树(单株产量>25 kg)叶片N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含量逐渐降低;低产果树(单株产量≤25 kg)叶片N含量一直降低,P含量变化则与高产叶片N相同。其他元素在两种果树中的变化趋势一致,K和Zn含量降低,Ca和Mg含量升高,Cu、Fe和Mn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时期根据DRIS标准程序确定的重要诊断参数不同;与Elwali&Gascho提出的DRIS诊断指数计算法相比,采用Beaufils和Jones的方法得出的各元素诊断指数不但与其含量相关性高,且需肥顺序差异不大,Beau-fils方法得出高产果树6月到8月最缺乏的元素为K、Fe、Ca+Mg,Jones方法为K、Ca、Ca+Mg,低产果树均为K、Fe、N。综上,本研究建议针对不同时期进行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海南省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及与果实矿质养分相关性,以期掌握芒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为科学、合理制定海南省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基础。通过对海南省芒果主产区陵水、三亚、乐东、东方四市县芒果园0~20 cm、20~40cm土层采集的342个土壤样品和90个植物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研究发现,芒果园土壤pH均值为5.51,果园土壤呈酸性;果园有机质含量偏低,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四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三级以下水平占各地土壤的比例分别为:陵水60%、三亚69%、乐东93%、东方100%;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较低,基本在三级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在三级及以上水平范围,磷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20 cm土层为123.07%,20~40 cm土层为138.32%;芒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低,钙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镁则相反;芒果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随土层的加深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减少,有效锰略微增加,有效硼基本不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其中果实锰与土壤速效钾(相关系数0.990)、果实锰与土壤碱解氮(相关系数0.995)、果实锰与土壤有效锌(相关系数0.960)及土壤铜与果实铜(相关系数0.926)为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果实微量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铁与果实大量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与果实微量元素呈正相关。海南省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全氮、碱解氮)含量均较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中上水平,交换性镁含量较低,果园土壤微量元素较丰富。建议生产中以基肥为主,增施有机肥,适当配施锰等微量元素,可以喷施少量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在施肥时应平衡施肥,合理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大、中量养分短期缺乏下脐橙新、老叶片中11种必需元素含量及变化,并分析缺素导致的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影响。  【方法】  以一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幼苗为试材进行了砂培试验。以完全营养液为对照 (CK),设置缺氮 (?N)、缺磷 (?P)、缺钾 (?K)、缺钙 (?Ca)和缺镁 (?Mg)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脐橙叶片(老叶和新叶)生长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  【结果】  所有缺素处理均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生物量减少,以缺氮处理最为显著。缺氮降低了叶片N、Ca、Cu、Mo含量;缺磷降低了叶片P、K、Mo含量;缺钾降低了叶片K含量;缺钙降低了叶片N、Cu、Zn、Mo含量但增加了P含量;缺镁降低了叶片Ca、Mg、Zn、Mo含量但增加了K含量。以必需矿质元素为变量分别对各处理老叶和新叶进行主成分分析,老叶中第一主成分 (PC1)明显将缺钾处理与其他处理区分开,与对照相比,缺钾老叶离子组成变化为N (?3%)、P (+1%)、K (?71%)、Ca (+11%)、Mg (+39%)、B (+16%)、Mn (+11%)、Fe (+32%)、Cu (?7%)、Zn (+14%)、Mo (?63%);新叶中PC1明显将缺氮处理与其他处理区分开,缺氮新叶离子组成变化为N (?53%)、P (+8%)、K (+7%)、Ca (?14%)、Mg (+11%)、B (+55%)、Mn (+51%)、Fe (?14%)、Cu (?57%)、Zn (+4%)、Mo (?25%)。老叶和新叶中元素含量呈正相关的元素是N-Cu、N-Ca、Mg-Mn和Cu-Mo,呈负相关的是K-Zn。  【结论】  脐橙幼苗老叶对钾的短期缺乏反应最敏感,缺钾会显著降低老叶中K和Mo含量并增加Mg和Fe含量,而新叶对氮素的短期缺乏最敏感,缺氮显著降低新叶中N、Ca、Cu和Mo含量。短期缺少P、Ca和Mg对脐橙幼苗叶片中的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ammoniacal N fertilizer for 43?year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10 essential elements (B, N, Mg, K, Ca, Mn, Fe, Ni, Cu, and Zn) and Al in root-zone soils and their supply to ‘Jonathan’ apple tree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we used simultaneous multi-element analysis. To estimate the soil depth from which the apple trees took up these elements, we calculated the ratios of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the N fertilized plot (N plot) to those in the no N plot (0?N plot) (N/0N ratio). Long-term N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ruit and leaf N/0N ratios of N and Mn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t of K. These ratios in the fruits and leav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20–90?cm soil layer.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N, K, and Mn in the fruits and leaves were supplied from the 20–90?cm soil layer. The N/0N ratios of all 11 elements in the fruits and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the 20–90?cm soil layer, but not in the 0–20?cm soil lay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ong-term N fertilization altered the tree nutrition of not only N, but also K and Mn. These changes in the tree nutrition were ascribed to the fertilizer-induced chang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elements in the sub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