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利用RUSLE模型估算安徽省土壤侵蚀量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N、P、K及有机质等养分,水分损失,泥沙滞留、泥沙淤积等实物型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估算出安徽省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的货币化结果。结果显示:200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总量达到173 081.97万元,其中养分流失引起的损失是安徽省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主要形式,达到了90.41%;安徽省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大别山区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选取土壤养分、水分及泥沙滞留、淤积、土地废弃损失作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采用替代花费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评估了安徽省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别山区2007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443.4t/(k2·a),土壤侵蚀总量为2.29×107t/a,其中金寨县和岳西县土壤侵蚀总量最高,分别为7.62×106t/a和5.42×106t/a。从空间分布上看,较强的侵蚀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侵蚀量相对较小土壤侵蚀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92052.8万元,其中土壤养分价值损失最大,为82557.8万元,占土壤侵蚀经济总损失的89.7%,其次是泥沙损失,达4734.2万元,占经济总损失的5.1%。金寨县经济损失量最大,为37266.3万元,占大别山区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的40.18%。其次为岳西县,约占23.54%。经济损失量最小的为舒城县和桐城市。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体损失、水分损失、养分损失(N,P,K,有机质含量)及泥沙滞留损失和泥沙淤积损失等5种实物型损失作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评估指标,在全省土壤侵蚀调查基础上估算出湖南省及其各地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货币值。结果显示,湖南省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巨大,2000年全省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货币总值达99.51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73%,相当于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1.35%,构成全省人均损失151.65元,农业人均损失212.72元,平均每1 km2水土流失经济损失4.65万元。其中,养分流失是湖南省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主要形式,占损失总量的75.12%;中度侵蚀类型造成的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占总量的68.51%;与1995年相比,全省2000年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总量呈减少趋势,主要是中度侵蚀的经济损失有所减少,而中度以上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反而有所加大。同时,80%以上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地处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的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反而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4.
以京津水源区的西北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选取土地损失、土壤肥力损失、泥沙淤积损失、富营养化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估算出该流域每年流失土壤3.37万t,损失耕地8.64 hm2,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6.67万元,其中N、P、K养分损失20.72万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量的36.56%。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及价值估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北京地区土壤侵蚀所产生的危害给予了经济学的分析和估算,并对所使用的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北京地区2001年度土壤侵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及治理收益进行了价值估算,2001年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总价值为22160.37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0.35%,其中养分损失为14368.57万元,所占比例最大,占土壤侵蚀总损失价值的64.84%。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密云县和门头沟区,北京市平均每1km2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1.35万元。通过估算在水土流失治理上大约每增加1元的投资,就能避免最少42元的经济损失;最后还提出了最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的设想,以供研究者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DEM计算、遥感解译等,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流域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利用USLE估算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量。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准,利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估算了水源区年均土壤侵蚀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水源区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94 t/(km2·a)。研究区表土流失造成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损失量在分别换算成标准化肥磷酸二铵、氯化钾及薪柴后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64×108,7.25×107,1.17×109和2.97×107元;年均侵蚀的土壤相当于61.94 km2的土地被废弃,经济损失为3.71×107元。土壤侵蚀导致的涵养水分、泥沙淤积和泥沙滞留方面的经济损失分别为3.22×105,1.88×107和1.95×106元。水源区年均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达1.50×109元,其中养分损失占96.11%。  相似文献   

7.
南充市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估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南充市土壤侵蚀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和估算,把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化值与经济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以此反映水土流失的程度.南充市2002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为6.22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6%,其中养分价值损失为5.50亿元,占土壤侵蚀经济总损失的88.45%,说明土壤侵蚀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南充市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南部县和阆中市,应该进行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8.
南充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南充市土壤侵蚀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和估算,把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化值与经济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以此反映水土流失的程度。南充市2002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为6.22×10~8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6%。其中养分价值损失为5.50×10~8元,占土壤侵蚀经济总损失的88.45%,水土流失损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南部县和阆中市,应该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下水土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对人为加速侵蚀下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水土与养分流失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加速侵蚀后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其中泥沙结合态是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耕地翻耕后加速土壤侵蚀,除产流量减少22.4%外,侵蚀速率和产沙量分别增加了27.1%和27.3%;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对位于亚拉巴马州北部石灰岩流域内土壤中~(137)C_s——一种核试验的放射性尘埃——进行了测量.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剖面中的~(137)C_s活性,②确定用~(137)C_s法计算的土壤侵蚀和沉积,与用USLE估算的侵蚀及与流域出口处测得的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对代表轻微侵蚀区的分水岭、侵蚀区的边坡和沉积区的坡脚的耕地土壤样点46cm深的三维土壤剖面中~(137)C_s活性进行了分析.并把这些值与毗邻的未被干扰的林地中测得的~(137)C_s:活性(作为基数)进行了比较.对用~(137)C_s.活性损失值计算的侵蚀值与USLE计算的坡面侵蚀值进行了比较.对轻微侵蚀坡横断面,用~(137)C_s计算的年均(1954~1987年)土壤侵蚀速率与USLE计算值接近(28和26t/hm~2·a).~(137)C_s计算的侵蚀边坡上的侵蚀量比USLE计算值大27%~80%.984~1988年种植棉花期间,USLE计算的上游土壤流失量为9~52t/hm~2·a.在小流域坡脚沉积区以下测得的泥沙流失量仅为1~4t/hm~2·a.沉积区土壤剖面中的~(137)C_s活性为典型喀斯特地形区小流域产生的大量泥沙沉积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1.
山东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耕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难以定量评价。低山丘陵是中国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整治前后耕地生态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东省莱芜市里辛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理论,采用替代法、市场定价法等方法,探讨了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耕地生态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气体调节、营养循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整理前后总价值分别为428.61和774.90万元,耕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最大。整理后耕地生态价值比整理前增加346.29万元,增值率80.79%,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显著,其中气体调节价值增加最多。该研究方法对耕地生态价值定量评价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土壤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森林保护土壤的生态价值,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和替代工程法,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减少土地废弃、土壤养分流失及泥沙淤积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森林每年减少土地废弃的总经济价值为6亿2414万元;每年减少的土壤N、P、K损失的经济价值为4538亿7240万元;每年减少淤积泥沙的经济价值为13亿7545万元。以森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减少土壤侵蚀的总经济价值为4558亿7200万元。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土壤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亚热带>热带>温带草原>寒温带>温带>温带荒漠>暖温带>青藏高原。我国亚热带土壤保持量最大,为32亿8704万t/a;温带荒漠最小,为2亿6214万5000t/a。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研究对象,对2005—2009年汛期(5—11月)径流小区的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及养分流失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同为10 m坡长的径流小区,其径流量和养分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和石坎梯田,产沙量最大的是裸地,其次是石坎梯田,最小的是坡耕地;与裸地小区相比,10 m坡长的水土保持措施小区可减少全氮流失量50.5%~91.4%、减少全磷流失量31.8%~75.8%;20 m坡长裸地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泥沙量和养分流失量均明显大于鱼鳞坑,鱼鳞坑小区可减少径流量68.4%~83.0%、减少产沙量71.1%~82.7%、减少全氮流失量64.4%~74.9%、减少全磷流失量40.6%~87.3%。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李天宏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115-119,291
利用环境经济学原理方法,借助ArcGIS 9.3和统计分析工具,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主要经济损失进行定量评价,旨在为当地生态补偿和绿色GDP核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总量达到38.52亿元,其中养分流失经济损失最多,占到总损失的94.73%,说明土壤侵蚀最直接、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延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单位面积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大体均呈现从上游向下游递减的趋势。土地利用情况对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越完善,植被覆盖情况越好,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越小。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总量占到其GDP总量的17.49%,明显高于全国及陕西省平均水平,说明土壤侵蚀损失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三峡库区不同时空,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8,2000和2007年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总量分别为98.21,99.37和87.99亿元。其中养分经济损失最大,分别占当年库区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的87.44%,88.29%,88.02%。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经济损失最大;单位面积经济损失以灌草地最大,林地最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存在空间差异性,云阳县和开县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长寿县最小;单位面积的经济损失以云阳县、武隆县和开县最大,这些区域也是今后土壤侵蚀的重点治理的区域,而夷陵区的单位面积经济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