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南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基础性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病虫害调查监测工作的需要。但是,部分地区病虫测报经费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病虫测报部门存在运行经费不足问题,难以满足日常测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作物病虫测报几个问题的辨识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但当前在社会及农业生产领域中,对病虫测报存在一些认识模糊、概念不清的问题.为促进病虫测报事业健康发展,特从其相关的发生程度与预报程度、病虫测报与监测预警、预报对象与分级管理,以及预报内容与发布方式等几组概念入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病虫测报,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3.
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简称病虫测报,就是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系统、准确监测农田病虫害发生动态,结合农作物环境、病虫历史资料、气象预报对病虫未来发生趋势作出预测,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实施防治主题对象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同时还向政府部门提供参谋意见。病虫测报被普遍认为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是践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吉林省在病虫害测报信息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了病虫害测报信息化工作目前面临病虫害物联网监测设备少、建立的省监控预警系统功能少而弱、病虫预测缺少实用的电子模型、电视预报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地、县级病虫区域测报站预报发布方式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病虫害测报信息化工作发展思路,即全面完善病虫害信息管理和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管理利用的全流程自动化,安装成熟的自动化物联网监测设备、推进物联网监测设备性能及使用的规范化,组织同一病虫生态区域内测报人员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更多可靠的预警模型,拓宽预报发布平台或渠道、确保预报公开顺畅发布,主动应用遥感技术、利用"天眼"拓展监控视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补查自动化设备监测死角。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近30年从"传统测报"到"信息测报、智慧测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气候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从建设完善省级病虫监测预警中心、加大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力度、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各方面保障等方向努力,更好发挥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省各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陕西省病虫测报状况,对今后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总耕地675,700亩,其中水田576,000亩;常年双季稻面积530,000亩,是一个以双季稻为主的早、中、晚稻混栽地区,适合多种病虫发生和为害。 从1969年起,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开始建立“四级”病虫测报网,通过不断整顿巩固和发展,现全县有两个测报站(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测报站),31个专业测报点,98个群众预报点,有专业植保人员38人,加上生产队的植保员,全县拥有一支7,800多人的植保队伍。十多年来,逐步完善了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的测报网,积极开展群测群报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把水稻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农业丰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病虫区域测报站建设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使基层测报站测报手段逐步得到改善,进而带动测报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病虫测报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忽视测报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形成一个支持其持续发展的机制,可以说,病虫测报还没有走出困境。如今,我国确定了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预期改革开放将有更大发展,病虫测报虽面临挑战,更面临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病…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面临问题与工作重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北省监测预警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并就"十三五"时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改进监测预警工作的建议,适应时代发展、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实行奖励机制,建设省级重大病虫疫情信息调度指挥平台,及时调整区域站和监测内容,尽快改变服务对象,强化点对点的信息服务,增加基层测报力量,探索现代化测报工具和远程监控信息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统计预报工作发展很快,既应用于病虫的发生预报,也应用于为害程度的预测;既有相关回归分祈法,也有各种简便方法。并且逐步走向统计预报与常规测报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了测报水平。对于如何提高统计预报的效果,本文提出如下探讨意见,供各地测报站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统计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很多。我省采用了38种数理统计预报,通过各地测报站运用,经786年次的验证,一般预报准确率较高,现在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供专业病虫测报站发布预报时参考使用。 一、简化多因子综合相关法 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统计预报,具有能综合多个预报因子的作用,可作多级预报,且预报准确率较高的优点,较回归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指导广大农民及时控制病虫为害,夺取农业丰收的基础。长期以来,广大病虫测报工作者一直坚持在田间系统观测病虫发生动态,准确发布病虫趋势预报,任劳任怨地工作,为保证农业稳定增产作出了贡献。为了推动病虫预测预报公益事业的发展,激励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测报站及其技术人员作好测报工作的积极性,2000年12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出了《关于表彰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2000)农技(植保)字第82号],对2000年度病虫测报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50个单位和80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3.
广西的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始于5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政治变化,几经起落,直至1979年成立省一级的专业病虫测报机构后(设置在广西植保总站内),陆续建成了以县、地区、自治区专业测报站为主体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要使病虫测报网络正常运行、更大的发挥功能,就必须实施科学的规  相似文献   

14.
郭建藩 《植物保护》1985,11(6):33-34
利用真值图进行病虫多因子综合定性预报效果较好,使用普遍,但用在预报地老虎发生量目前尚未见资料报道。作者近3年来用本测报站14年地老虎测报资料,进行二因子真值图预报探讨效果很好,现简介如下。 (一)资料处理 经14年测报资料分析,地老虎发生量的轻重,主要因子是虫源和气候,用x_1表示  相似文献   

15.
围绕加强现代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提出了围绕“夯实测报基础”这一主题,抓好“测报基础工作和测报信息服务”二条主线,紧扣“准确性、时效性、权威性”三个属性,强化“组织领导、专业队伍、经费投入、政策制度”四个保障,实现“调查轻简化、监测自动化、信息数字化、预警智能化、管理规范化”五化目标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十五”是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凡的5年,也是植物保护工作大发展、大提高和取得卓著成效的5年。5年来,全省植保系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体系网络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狠抓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不断加强农药、药械安全使用技术管理与推广,努力强化植物检疫执法管理与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1主要工作成绩1)病虫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围绕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重点抓了“三化”。一是测报工作规范化。除认真执行国家测报调查规范外,先…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本文阐述了六合区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测报工作面l临着网络不建全、测报力量弱、投入经费不足和信息发布面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病虫测报体系、加强测报力量、加大经费投入、拓宽监测服务面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病虫测报技术规范是指导病虫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小麦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制定情况,从度量要素、系统调查和普查取样方法、发生程度分级指标、预报技术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各主要病虫害的测报调查技术方法。结合目前基层技术力量减少、病虫多发重发、监测任务繁重,以及智慧测报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测报技术标准制修订与应用、促进标准简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病虫测报随时代发展不断变革 1940年日本稻瘟病、稻飞虱大发生,损失稻谷46.5万吨,为了有效防治病虫为害,确保粮食生产,1941年制定了《农作物病虫测报实施纲要和要领》,把预测预报工作作为国家拨款的一项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至今已有45年历史了。随着时代发展,农林水产省曾对病虫测报纲要和要领先后进行11次修订:增补测报对象、改进测报方法,使测报工作不断适应生产制度和裁培方式变革的需要。如1941年病虫测报对象仅有稻、麦两种作物的8种病虫,1947年把马铃薯、大豆、甘薯病虫列为测报对象;1960年制定果树、茶叶病虫测报办法、1968年制定鼠害测报办法、1969年制定蔬菜病虫测报办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和测报技术发展面临的多种挑战,提出以新型测报工具研发与应用为重点,以病虫监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内在要求,构建立体式、交互式的四川"智慧测报"体系,即在省、市、县、乡、村建设采集层、数据层、模型层、决策层、发布层、响应层,实现病虫自动监测、模型预警、科学决策、快速响应功能,提高精准测报水平,强化植保公益性职能,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