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方庭院养花,棘手的就是如何解决花卉冬季防寒的问题了。我家住的是带院的房子,我于2001年紧靠房子前墙建了20多平方米的花卉温棚,花儿的保暖不成问题了,还给家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2.
李宪政先生养花多年,很有经验,他在三楼,10余平方米的阳台,一年四季鲜花常开(图1)。3月初我去取经,正赶上君子兰和仙客来开花,今把他的经验写出来,供花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养花如养子     
我喜欢养花,我的工作也与花草有关。我爱花,主要是受父母的熏陶。记得小时候家里住平房,有个近百平方米的院子,喜欢花草的母亲就在院子里开辟了一个30平方米大小的花池,里面种满了月季、紫茉莉、芍药等花卉。春夏之际,花儿竞相开放,蜂飞蝶舞,满院飘香,引得来串门的邻居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4.
<正>我爱花,也爱养花。从医院退休后,有了时间,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想方设法让养的花常开花,多开花,只要见到花,就高兴。沈阳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很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呢,早早就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把南方的花养活养好很不容易,我近年刚开始尝试。我养的多是抗寒能力强、不娇气的花草。我还经常看些书刊,如《中国花卉盆景》等,读来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上海卢湾区文化馆有个家庭养花班,已有十来年历史。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邬志星、谢维荪、邵海忠等老师每年多次到班上指导,学员们的养花水平不断提高,并经常交流养花经验。我已参加多年,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养花体会。  相似文献   

6.
好友许久未晤,乍一相遇,总是惊愕地问:“胜德,你的身体比前强多了。”说得不错,我的感觉也是壮实多了。养花使我摆脱了多种疾病的纠缠,从前面黄肌瘦的我,现在变得气色红润,坚持上班也不觉疲倦了。我幼年家贫如冼,忍饥挨饿,年轻时在战争中度过,负伤致残,身体一直虚弱。1969—1985年,多种疾病缠身,整天跑医院,打针吃药,痛苦难熬。后来朋友们劝我养花.说养花能治病,当时我半信半疑,试了一阵子,果然有效,便坚持下来了。开始,只养些半支莲、鸡冠花……后来又发展到月季、朱顶红、君子兰……越养兴趣越高,越  相似文献   

7.
现今不少花友都在摸索养花的诀窍。花盆里用什么基质啦、施什么肥啦、怎样浇水啦等等。我总结多年养花的经验,以为怎样浇水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家庭养花,成也水,败也水。一般来说,家庭养花的三部曲是成活——兴旺——开花结果,而浇水与养花的整个过程息息相关。弄好了,三部曲一直唱到底;弄不好,在第一部曲即"成活"阶段就夭折。比如:多肉  相似文献   

8.
常听人说,阳台养花难。果真如此么?我发现,所谓难,皆出于“盲目”二字,比如随潮流买花,随心性买花,其实不了解它们的习性,怎么能养好?假如你了解了所养花木的习性,也了解了自家阳台环境的特殊性,再去养花,相信就不会发出阳台养花难的感叹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亲友心目中资深的“养花行家”,我在长达30余年的养花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用煤炉和暖气为居室内花花草草防寒保暖的故事。回首长期以来积累的心得,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花卉热爱者,说“热爱”而非“爱好”,是因为花儿的培育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工作。前半生(退休前)浇灌祖国的“花朵”是我的主要工作,养花是业余生活;后半生(退休后),养花成了我生活之重,并且乐此不疲。家中的孩子们都亲昵地称呼我“花仙子”。  相似文献   

11.
<正>认识刘佳奇是在去年,那时他正在北京通州区的百花仙子园做义务技术指导。记者惊讶于80后的刘佳奇对成百上千种多肉植物栽培管理知识的熟悉程度。近日,记者联系到他,了解了他从拜师学养花,到成为养花达人的经历。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养花?是什么吸引了你?刘佳奇:1993年,我10岁,因为我喜欢花草,在奶奶的介绍下就拜负责花圃的师傅为师,学习花卉理论知识、养花技巧和经验。花圃的花卉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2.
养花     
<正>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有成为养花的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我只是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相似文献   

13.
您好!我是山东青岛的一名读者,是一个刚开始学习养花的山茶花迷。日前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想向您请教: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尚在岗工作的花卉爱好者。每周隔三差五都要到附近的花卉市场去转一转。西安市所有的花市我几乎无不涉足。养花的书家里也有三五本,常翻常看,乐此不疲。闲时到阳台上看看家养的各种花木,顿觉心旷神怡。养花莳草娄年来,虽一致被朋友笑视为“专家”,但自我反思,还是有过一些教训,总结起来,其要者有三,写出来供同好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爱养花,但常因身体不爽或体力不济而懒惰。明知有些盆花该浇水了,却总得拖几天。浇水虽不算重活,但养花多了,又遇干燥季节,也是一个负担。所以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在不影响盆花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浇水次数,延长浇水间隔。这样一可减轻劳动量,二可省出时间,从容他事。近一段时间,我根据各种花卉的习性和植株根系长势的强弱,有选择地进行了“一花水土两养法”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6.
我是沂蒙山人,家住蒙山之阳。这里崇山峻岭,争奇斗俏;苍松翠柏四时常青,奇石满山,桩材遍地。养植花木盆景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养花,只有十多个春秋。由草花到木本,由普通到名责,由学做山水盆景到树根制品。慢慢地,使我从一介武夫,变成了养花痴汉。  相似文献   

17.
我是研究体育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人身心健康,这是众所周知。今天我又说“养花长寿”,也许有人体会不深或半信半疑。其实,养花可以长寿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许多实例说明养花不仅可祛病延年,怡情养性,而且会使你感到生活本来就可以避免烦恼,问题是你怎样支配生命,支配生活。养花,就是改造生活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春季的一天,我去一个李姓花友家讨教养花技艺。当时老李正在修剪一盆虎刺梅,他这盆虎刺梅据说开出的花是双节型,实际上是花中开花,我还没有这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照片上的彩云阁(龙骨)是我用8年时间培育而成的,株形美观,颇有彩云层叠的味道。我很喜欢养花,尤其喜欢龙骨,但我居住的地区(离浑善达克沙漠很近)一年四季都有风沙,早晚温差大,养花很难管理。搬入楼房后条件改善,冬季有暖气,室内温度平均15℃左右,很适合养花。彩云阁对土壤要求不严,只用普通园田土3份,加易渗水的沙土7份就很好,平时很少施肥(施肥多了易返祖),每月只施几粒氮肥。  相似文献   

20.
失败乃成功之母。花友们正是在一次次失败的养花经历中,总结、积累,从而"进化"为养花高手的。2008年秋季,发现本来长得非常茂盛的一棵一品红上有一种小白虫飞来飞去,使得茂密的叶片逐渐变黄,自下而上一片片脱落。这棵一品红是春季我从海南带回来的。虽然是第一次种植,但我很精心,多次掐头蹲苗,追施肥水,1尺多高的植株分出了20个头。随着秋季的到来,顶上的叶片开始变红,花友见了称奇,因为这样多头的棵型在花市上也难见到,我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