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推广高产晚粳新品种宣粳9397。[方法]介绍宣粳939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宣粳9397系宣城市农科所用香粳9325与晚粳97杂交并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粳9397各方面的表现优异,在栽培中要严格遵守其栽培技术规程。[结论]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作双季晚粳种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宣粳9397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香粳9325和晚粳9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分析常规粳稻原种繁育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混合株行冷藏法,应用"掌握品种特征特性、选用非稻茬繁殖田、严格隔离、适时播种、加强单株选择和株行鉴定、优化栽培措施、防混杂、冷藏"等举措,并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实现宣粳9397原种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7,(3):26-26
宁粳1号以高产、迟熟中粳品种武运粳8号为母本,以优质软米、早熟晚粳新品系W3668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等肥力偏上的地区种植。宁粳1号由盐城市种子公司独占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吉粳112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水稻新品种吉粳112的品质性状。[方法]介绍了吉粳112的选育经过,评价了其特征特性,分析了该品种的产量、抗性及品质表现。[结果]吉粳112的优点表现为:①高产,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4.5%和5.2%;②优质,12项检测指标中有4项达到国家部颁1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定是三等食用稻品种;③抗倒性强,灌浆速度快,抗稻瘟病性强,适应性广。[结论]吉粳112虽然综合性状较好,但米质尚未达到国家部颁1级优质米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安庆地区推广的粳稻新品种,为安徽高产、优质的粳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12个优质高产新品系为试材,以当粳8号和宣粳2号为对照(CK)开展筛选试验,试验采用中、晚2季种植,对参试品系在一季中粳和双季晚粳种植中的生育期、田间抗性、产量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徽香粳77在作一季中粳种植中产量为781.3 kg/亩,较对照当粳8号增产11.84%,在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为669.5 kg/亩,较对照宣粳2号增产9.40%,作中粳和晚粳种植中其综合性状表现均较好,可作为优质香粳稻新品种在安徽示范种植。徽粳糯115在作一季中粳和作双季晚粳种植中产量相当,在晚粳中产量居第一,并且作晚粳种植米质比作中粳优,因此可作为优质高产的双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江中下游晚粳稻区和太湖稻区急需熟期适中、可用于机栽、优质、高产、早熟、晚粳型新品种的现状,选择了8个新育成的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稻区种植的品种有"D510"、"28135"、"武运粳23号"、"镇稻661"、"武育粳20号",适宜作迟熟中粳的品种有"D516"、"武5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水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区域试验数据,对新选育的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中熟中粳相比,杂交中粳组合表现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但穗数较少、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但在整精米率和粒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的改良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出适合邗江区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选择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参试14个品种的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盐粳13号、苏垦118分蘖能力较强;扬粳805和武运粳24号的千粒重较高;W030和盐粳13号产量较高。[结论]邗江区可进一步示范种植W030、扬粳805、盐粳13号这3个品种,继续推广种植南粳9108和武运粳24号。  相似文献   

9.
优质粳稻“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优质粳稻"南粳5055",阐述了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料运筹、科学灌水、病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刘乃生  宋成艳  王桂玲  周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4-14885,14939
[目的]为龙粳22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龙粳22和对照品种的生长、品质、抗病、抗冷指标,探讨了龙粳22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龙粳22主茎11片叶,生育期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幼苗长势强,秆强抗倒,耐寒;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7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53t/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9.0%;米质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结论]龙粳22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在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种简易分离藻类的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藻类分离方法。[方法]采自天然淡水水体,水样经孔径大小合适的细胞筛过滤,除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得到天然培养液。该培养液的成分未变,适合藻类生长。用显微镜观察并估计水样中藻类密度(假如其密度过大,则可以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取适量水样接种到天然培养液中,用通气膜将瓶口封好,进行预培养。取微量经预培养的藻液,接种于藻类通用培养液中,进行再培养,直至分离出藻类。[结果]采用此方法从南宁一小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12类藻(均粗分到属),其中蓝藻门5类(色球藻、微囊藻、蓝纤维藻、鱼腥藻、螺旋藻)、硅藻门1类(辐节藻)、绿藻门6类(衣藻、弓形藻、多芒藻、小球藻、纤维藻、栅列藻)。[结论]此法中所用的天然培养液,其营养成分没改变,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与传统的稀释法相比,采用液体培养液直接培养分离,操作更简便,有利于运动性强藻类的分离。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分离结果缺乏直观性。  相似文献   

12.
八月瓜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八月瓜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八月瓜的挥发性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结论]八月瓜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雪  吴林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45-8647
[目的]研究越橘酒中主要香气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3个地区越橘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3个地区的样品中共检测到主要挥发性物质40种,其中普遍存在的成分有21种。[结论]苯乙醇在所有样品中含量最高,是越橘酒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砀山酥梨杂交种子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砀山酥梨育种效率。[方法]对采种、种子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及病虫防治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育苗关键环节是种子层积处理、覆盖草苫和播种时一次性浇透水。[结论]探寻到了一套育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烟用香精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9批次烟用B^#香精。[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采用7批次烟用B^#香精,建立了其GC—MS指纹图谱。[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烟用香精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祁菊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祁菊的化学成分。[方法]柱层析、薄层层析、理化检验、波谱鉴定。[结果]获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所得3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祁菊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刘立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62-12562,12616
[目的]对芝麻素纯化物进行定性分析,并确定其中杂质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芝麻素纯化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得到芝麻素纯化物气相色谱及质谱图,从而确定了芝麻素纯化物的主要成分及杂质。[结论]通过GC-MS分析,确定芝麻素纯化物主要成分为芝麻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芝麻酚林及油脂。  相似文献   

18.
马超颖  陈超  田立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40-12941
[目的]研究丽格海棠愈伤组织胚状体的诱导,观察其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方法]实体和石蜡切片法。[结果]丽格海棠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群体效应,其胚状体是经胚状体原始细胞一多细胞胚一球形胚一心形成熟胚这一过程发育而来。[结论]该研究为人工种子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尊  梁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40-9041
[目的]为提高苹果品质及经济效益。[方法]调查了苹果轮纹病的发生规律,并采用物理、化学、农业措施进行防治。[结果]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并掌握了一套合理的防治措施。[结论]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庆杰  南民伦  王莲萍  赵煜玮  赫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1-19332,19334
[目的]分析蓬子菜(Herba Galii Veri)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蓬子菜中成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蓬子菜全草进行提取。用GC-MS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确定了45个峰的成分,其相对含量占超临界萃取物总量的63.970%以上,主要化学成分有棕榈酸11.132%,β-谷甾醇7.770%,亚油酸5.553%,菜油甾醇3.334%,二十九烷3.179%,油酸3.06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70%,三十烷1.518%,植物醇1.270%,硬脂酸1.239%,豆甾醇1.372%,1-十九烯1.004%等。[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析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